早早送孩子出國就是父母思想畸形?問題不必這麼極端,冷靜看待吧

2021-01-07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剛剛收到一個問題,是關於小學生出國的問題。

儘管他問的是作為小學生家長你會不會送孩子出國,但是後面的內容卻引起了我的跟大關注,我想這也代表了很多人的一種心理吧?

出國留學的小學生,並不代表就能成才,就算成才,也不一定為國家服務。因為小學生出國留學,學的是國外的文化,跟國內的文化有代溝了。送小學生出國留學的家長,我想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思想的問題。思想不健康所導致的畸形思想,才會有送小學生出國留學的結果。

我覺得有必要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不為了什麼,只是單純就是想讓問題簡單化一些。

事實上我家也有小學生,看過我很多文章的人也都應該注意到過,我家孩子今年小升初了都要,目前網課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孩子還是希望早點開學,畢竟跟同學們相處的日子不多了。

所以我也能夠理解一些父母對於境外輸入的擔心,畢竟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是不會讓孩子這麼早出過的,最起碼高中畢業之前我是不會送他出去的,原因很簡單:

1、國內的基礎教育我認為還是很好的;

2、我們目前很適應國內的教育;

3、我更希望孩子會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而這之前他需要更多的了解這個國家;

4、如果連國內的中考、高考都沒經歷過,個人認為是一份人生遺憾;

5、我對國內教育(高等)還是有信心的;

6、有了足夠的學識基礎再出國,效率會更高。

接下來我就談談我對這位網友所講的內容是在呢麼看的吧:

「出國留學的小學生,並不代表就能成才,就算成才,也不一定為國家服務。」

這等於什麼也沒說。

那麼反過來說呢?

留在國內讀書就一定能成才?就一定能為國家服務嗎?

當然不是了!

我們先不說「成才」這事兒,因為人們對這東西的評價標準也從來都不統一的。

單說「上學」這事兒就行了。

小學、初中這兩個階段,國內的學校(公辦民辦都算上)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平衡問題是不是客觀存在的?

中考會有近一半學生無緣普高是不是客觀存在的?

考個好大學又有多困難相信經歷過的人都清楚。

而現在有人間接替我們「分憂」了,我覺得也沒啥——某種程度上講也減少了國內的競爭壓力。

至於為國家服務這事兒我覺得現在你跟一個孩子講是毫無道理的。

我們不說那麼多留學歸來的人為國家發展、人們生活帶來了多大的幫助——因為說著這人們會說那都是大學畢業出去的不一樣等等,單說國家強大了、機會多了,一些外國人不也來做貢獻了?

那麼我們又為何認定這些孩子未來不會為祖國做貢獻呢?

「因為小學生出國留學,學的是國外的文化,跟國內的文化有代溝了。」

還記得那位到了美國連空氣都能聞出來「free」味道的女留學生嗎?

如果不記得了沒關係,當年為了「襯託」韓寒的時候搞出來的「正面」典型還記得不?

……

這類的例子舉起來就沒意思了。

我只想說,即便是在國內學出來的走出去的人一樣也有的是不回來的,一樣也不會認同國內文化。因為你說的「文化」不是在校園裡、書本上就能學來的,也不是考滿分的就一定比考零分的多到哪裡去,只不過我們很多時候容易用「文化」替代「成績」而已,但是實際上「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太多了。而更多的則是來自於我們的家庭和社會。

凡事反過來呢?

我們有人出去了,而外面還有人想進來,他們就不擔心文化代溝了嗎?

「送小學生出國留學的家長,我想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思想的問題。」

這點是肯定的。

有錢人未必會讓孩子出國,而出國的家庭條件顯然應該都是不錯的才行,至於到底是不是非常有錢,這就很難說了。

比如如果真的很有錢,理論上就不會把孩子單獨留在國外了……

但是思想這個東西是最難講的問題。

比如我接下來要寫的一個主題就是關於明星教育理念的問題,都是國人,都是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走出來的人,大家對於教育的認識也都不同,但是兩組明星的教育理念都被很多人所接受和認同。

那麼你說誰的思想對誰的錯呢?

總不能說是因為他們孩子目前都在國內讀書,所以就都是對的吧?

其實不違反法律,不謀財害命,不危害社會,我們本是就是很包容的世界。

思想不健康所導致的畸形思想,才會有送小學生出國留學的結果。

我不敢說送孩子出國的人思想是不是健康的,因為我不認識他們,不過我認識的那些我倒沒覺得他們哪裡思想畸形了。

為什麼一定要「非此即彼」呢?

我覺得這就好比我們吃著饅頭本來好好的,然後非要去指責那些愛吃米飯的人……

比如我們對這些孩子未來會是怎樣的誰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就認定他們未來是別的國家的人,是不可能為自己國家做貢獻的……

那麼全世界的華人算什麼呢?

那些人是不是非要回國生孩子,然後送孩子回國上學然後才配稱得上是「思想積極」?

這個邏輯根本站不住啊。

其實我也能理解很多人為什麼會意見那麼大,一方面是防疫壓力的問題,畢竟我們的孩子要上學,而不斷新增的境外輸入總是會讓我們感覺到擔憂的。另一方面這些人的確存在著未來想讓自己孩子成為外國人的問題。

但是這些孩子沒錯吧?

他們有什麼錯呢?

如果最為難得時候,他們看到的是國人的理解、支持、關心,和看到的是指責、嘲諷、謾罵,試問我們還在這裡大談特談「思想健康」問題,應該會覺得有點尷尬吧?

最後:

任何一個人尤其是孩子,未來都可能成為「好人」或者是「壞人」,但是我們會因為未來的可能性,而選擇放棄嗎?當然不會,因為他們是孩子,因為他們可以被雕琢,因為他們長大之後會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國外不是龍潭虎穴,國外意味著都是思想卑劣,喜歡、認同中國的有的是!我們何必不自信呢?

事實上,縱看世界風雲,風景這邊獨好!

相關焦點

  • 寫給把孩子過早送出國的父母們
    可能是我見識短,也可能是我沒有錢,無論將來怎樣,我都不會把孩子那麼早的送出國。一方面那麼小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立,離開父母生活困難,沒有父母親人的關愛,沒有共同語言的夥伴,情感缺失,也沒有傾訴交流的對象,這樣的孩子會心理健康嗎?會有愛親人愛社會愛國家的心嗎?這樣的孩子學習會優秀嗎?長大了報效祖國嗎?即便是上大學我也會考慮讓孩子上不那麼遠的學校,更何況這些孩子還是上初中高中的年齡啊。
  • 送孩子出國更有出息?隱形失獨家庭就是這樣造成的,家長快醒醒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送孩子出國更有出息?隱形失獨家庭就是這樣造成的,家長快醒醒吧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很多家庭因為壓力問題只敢要一個孩子,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種現象也並沒有什麼變化。在父母的那個年代,一家至少有兩到三個孩子,一般很少有家庭是獨生子女的,那時候,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都不像現在這麼重視,所以養一個孩子也花費不了多少錢。
  • 家長是否應該支持早早將孩子送出國門?提供一些孩子遊學的建議
    並且如今的家長不在滿足與假期時候讓孩子去遊學,而選擇直接讓孩子在國外讀書一段時間,那麼,是不是出國遊學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呢?家長是否應該支持早早將孩子送出國門呢?一,讓孩子出國遊學的好處想要弄清楚出國遊學的問題,就要綜合的看待問題,不能只強調壞處,而忽視優點。
  • 南寧男子殺害父母:看待嚴厲教育和過分溺愛的極端教育
    引言教育孩子的方式,越來越呈現出兩種極端化,一個是過分溺愛,由著他的性子,想要什麼都儘量的滿足。等到有一天父母不能滿足時,就開始心生恨意。而更極端的家裡,還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極端思想。記得前些天看過一條信息,姐姐不給弟弟買房被父親砍死,這是怎樣畸形的一種家庭關係?
  • 利弊需要家長權衡清楚 送孩子留學別為出國而出國
    對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等她成人以後再出國深造,可能對她更有幫助。」    王先生也持類似的觀點,他也很想把兒子送出國,但並不選擇在初中時,因為孩子去了會無所適從,因為他從小受的就是中國的教育,文化上會有一種隔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今年50歲的胡大姐其實在「什麼時候把孩子送出去」的問題上也很糾結,她本來是想在高考之後再把女兒送出國,「畢竟高考是學生的一大經歷。」
  • 王梅:父母心裡話之-我為什麼選擇送孩子出國?
    不少家長以及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開始諮詢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出國再也不是「有錢!」這麼簡單的元素所決定以及被判斷的了。我見過很多家境優越,卻從未考慮送孩子「喝洋墨水」的;也見過家中經濟狀況絕對只能用「普通」來形容的家,不惜一切,一門心思送孩子出國讀書的。所以,當人們問我,要不要送孩子出國?
  • 小學出國留學!難道讀碩士、博士再出國要落後?同事孩子是榜樣!
    開篇:突然發現這麼多小留學!驚訝!驚詫!義務教育階段竟然這麼多小學生出國留學?我只想到農村學校的孩子都進了城,沒想到我們城裡的孩子竟然這麼多出國的!在鄉村學校的講臺上,教書時間長了,只能是鄉村學校教師的思想境界、認識水平了!
  • 親身經歷:送孩子出國就是一場豪賭
    點擊標題下方的「美國留學那點事」關注我在我看來,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送孩子出國可以說是一場豪賭,箇中滋味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體會得到.對自身能力的極大考驗孤身一人在外,自己要承擔起所有了,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學業和今後事業的方向,人生的規劃,恐怕都要依靠自己做決定了,這是對自身能力的極大考驗,也是發掘自身潛能的絕好機會。我在中國的時候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從未離開過父母獨立生活過,也沒有到過任何別的城市。
  • 小學生極端和刻板的想法
    小學生極端和刻板的想法家長群2020年第3本書《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讀書筆記學齡期的孩子通常一開始採取「要麼全好要麼全壞」的觀點來看待世界,隨後逐漸認識到思維存在著灰色地帶。思想刻板極端的孩子會覺得所有的人不是愛他們,就是恨他們。
  • 別人家都送孩子出國留學了!我們送還是不送?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炮轟出國留學生,「敗家子」、「拿父母的錢國外逍遙」、「不愛國」、「野雞大學毀人不倦」、「留學經歷已非金字招牌,海歸變『海帶』(海待,待業)、變『海藻』(海找,找工作)」,濟南市民賣掉大明湖畔小院供女出國留學,回國後卻難找工作……雙方對峙之下,沒有鮮明自我主見的父母深陷糾結之中,若不出國上學,別人家的孩子出國了
  • 什麼時候送孩子出國最合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中國家長越來越傾向於將孩子早早地送出國外呢?其實,在娜娜小學的時候,家裡人就有想法把她送出國,父母認為:娜娜從小是獨生女,被老人們寵壞了,一點兒也沒有獨立能力,想早點送出國鍛鍊下自理能力。還有幾位其他家長,他們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去,無非是因為覺得國內教育環境不好,想讓孩子接受外國先進的教育,亦或是覺得孩子出國鍍金之後,回來就是海歸身份,相比沒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同齡人,更有競爭優勢。
  • 孩子在國外空巢父母怎麼辦?有的家長直言後悔送出國
    記者調查了解到,很多獨生子家庭為讓孩子能享受到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也紛紛狠心送孩子前往國外上學。「當時送孩子出國,難過得不得了,但為了他以後的發展,還是狠下了心。」合肥一位市民,把14歲的孩子送去英國念中學,剛開始心裡全是擔心、思念。唯一的孩子出國了,家裡真的成了「空巢家庭」,回到家只有夫妻二人,很冷清。
  • 一位留學博士的思考:把孩子送出國,到底是為了什麼?
    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的家長說,我要把我的孩子送出國,當我反問他們,把他們送出國,幹什麼?很多家長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很多人,依然沒有明白出國是為了什麼,或許僅僅因為很多人都在出國。「當你比較什麼,那個『什麼』就是你所追求的」。
  • 出國留學不僅是孩子更是家長的事
    很多同學和家長在高考開始之前就早早決定了留學,而也有很多人是在高考結束、甚至是出了高考分數、或者填報完志願沒有錄取、又沒有調劑成功之後,才匆匆忙忙的定下出國留學的決定。雖然留學的主體是孩子,但是留學能否成功,能否真正意義上的對孩子的發展有所幫助,真正的決定性因素在於家長自身。
  • 「出國留學」到底適不適合孩子的發展?父母要理智對待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出國留學」就逐漸地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視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開始關注出國留學,更有少數的父母開始盤算著送孩子出國上學。然而,兒十年過去了,「出國留學」已經不是極少數家庭的渴望,而名副其實地成為一股熱潮。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為了孩子,家長們真是拼了。  有條件的去,沒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去!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火爆的局面,這麼昂貴的費用,效果到底如何?對於條件優渥的家庭來說,送孩子假期出國長長見識,不算大事,但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的家庭而言,花高昂費用送孩子參團出國,必要性真的需要考慮考慮,尤其在當前遊學團還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的情況下,家長們切莫盲目跟風。  第一個問題:部分遊學被掉包成旅遊,造成「遊」而不「學」的情況。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火爆的局面,這麼昂貴的費用,效果到底如何?在一項有近2000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的調查中,有40%的家長明確表示:不值得。另外60%認為值得的家長,主要是出於兩個考慮:一是遊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佔50%;二是以後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先讓他們出去看看,佔10%。
  • 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必選之路? 各方觀點激烈交鋒
    日前,一位身為資深媒體人的母親,在網上發的一篇帖子被改名為《我的孩子必須出國》,引起眾多網友的激烈討論。  雖然國內一些幼兒園收費貴、重點中小學資源稀缺等問題獲得不少家長共鳴,但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中國孩子「必須」出國嗎?討論中,不少留學生發文建議中國家長不要盲目地把孩子送出去,詳述孩子在海外成長有可能碰到的困難。
  • 哪個年齡段最適合孩子出國留學?答案在這裡
    考拉跟一些家長朋友們接觸久了之後,一些未來打算讓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總是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孩子什麼時候出國留學才最合適?關於這個問題,總是會聽到兩個答案。其一:留學要趁早!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和大家討論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出國留學?其實答案也有很多。第一個就是:接受西式教育。
  • 家有男寶的父母注意!孩子這兩個關鍵成長時期千萬別錯過,否則…
    窮養兒富養女的觀念一直被大部分父母追崇,一般來說,我們認為這個&34;指的是經濟上的節儉,意在不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但在各種男孩要早早獨立、不可軟弱嬌氣的倡導下,許多家長甚至開始窮起了陪伴。曾聽過一位兒女雙全的媽媽說,&34;大概很多有兒有女的父母都有過這種想法吧?為什麼兒子好像總是特別冷漠,跟爸爸媽媽一點都不親呢?是不是男孩天生喜歡獨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