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楊輝/周海波組開發新型基因表達動態示蹤技術實時標記...

2021-01-07 澎湃新聞

在活細胞中實時監測內源基因活性對於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及其表達水平至關重要。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只有1%-2%,大部分為非編碼RNA。其中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具有非常重要的調控功能, 多達78% 的lncRNAs表達具有組織特異性【1】。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lncRNAs不僅參與各種生物學過程和通路,而且與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緊密相關。但是受現有標記技術的限制,對其功能注釋極具挑戰性。

監測內源基因活性的常規方法是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中,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的基因。sgRNA,類似於一個GPS可以將Cas核酸酶直接導向目標核酸位點,具有高特異性、高效率和多功能性【2】。儘管各種誘導性sgRNA已經被開發用來接收活細胞中的內源信號,但這些方法只能用於某些功能明確的小RNA的反應【3-5】。目前在活細胞裡面標記內源基因表達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對於低表達的基因以及lncRNA,目前缺乏很好的活細胞內的標記技術。建立適用範圍更廣,能增強內源信號,並且信噪比更低的新型活細胞標記技術,是該研究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2021年1月4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Endogenous promoter-driven sgRNA for monitoring the expression of low-abundant genes and lncR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sgRNAs(single-guide RNAs)表達,結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 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螢光報告系統【6】,成功實現低豐度基因和lncRNAs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該研究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研究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優化了高度敏感的CRISPR激活相關的報告系統,命名為SPH-OminiCMV。然後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上建立了SPH-OminiCMV的穩轉株(圖1A),接著選擇在Actb基因的第一個內含子區域用SaKKHCas9介導了三種不同的sgRNA釋放機制,分別是:miR30【7】, autosplicing【8,9】 or tRNA【10-12】(圖1B)。結果顯示只有tRNA能夠有效地誘導報告系統中的mCherry表達。如先前報導的【10-12】,可以將tRNA-sgRNA-tRNA前體插入外源基因中,並通過內源酶RNase P和RNase Z在特定位點精確切割,然後釋放sgRNA。那麼,在內源基因的什麼位置導入tRNA-sgRNA-tRNA前體才能誘導報告系統更好的表達呢?以及是否會對內源基因的表達造成影響呢?為了回答這兩問題,研究人員在Nanog基因的不同位點導入tRNA-sgRNA-tRNA前體,實驗結果顯示在3』UTR的效果更好並且更加穩定,並且western blot的結果顯示對內源基因的表達量基本沒有影響(圖1C-F)。

圖1:(A)小鼠胚胎幹細胞上建立了SPH-OminiCMV穩轉株。(A)在Actb的第一個內含子導入三種不同的sgRNA釋放機制。(C)在Nanog基因的不同位點導入tRNA-sgRNA-tRNA前體。(D)不通導入位點誘導報告系統mCherry的表達情況。(E)Nanog基因的不同位點導入tRNA-sgRNA-tRNA前體後對nanog的蛋白表達量進行檢測。

就此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廣譜的內源性轉錄門控開關Ents(Endogenous Transcription-Gated Switch),利用內源性啟動子表達sgRNA前體,之後sgRNA前體上的tRNA序列可以被內源的自剪切機制識別並且切割,進而釋放出能夠執行功能的sgRNA,當Ents與高度敏感的CRISPR激活相關的報告系統SPH-OminiCMV結合,可以監測到內源基因的表達(圖2A)。值得注意的是,SPH-OminiCMV-Ents能夠放大內源信號,從而實現低豐度轉錄本表達的可視化。

為進一步研究SPH-OminiCMV-Ents用於監測內源基因的能力,團隊選取了表達量從高到低的八個基因,發現SPH-OminiCMV-Ents誘導的mCherry表達水平普遍高於常用的P2A-mCherry標記策略,尤其是P2A-mCherry策略標記後在螢光顯微鏡下幾乎無信號的低豐度表達基因Sox2、Tet1、Sall4、Tbx3等(圖2B)。

為探討增加sgRNA拷貝數是否會進一步增強螢光蛋白的產生,團隊構建了一個sgRNA前體,包含六到八個串聯的sgRNA拷貝,每個sgRNA的兩側分布著tRNA序列(圖2C)。研究表明,插入sgRNA陣列可以對低豐度基因實現更好的監測,比如lncRNA Tug1,當僅用一個拷貝的sgRNA的時候不能監測到其表達,但使用sgRNA陣列則可以(圖2D,E)。

為進一步探討此方法的特性,團隊成員建立了一個可控的Tet-on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調節dox的濃度,實現EGFP基因不同程度的表達量,進而用來研究報告系統的螢光信號強度是否可以很好地反映目標基因的表達水平。研究發現,報告系統的mCherry表達量和EGFP基因的表達量有很強的相關性,並且進一步探索了此報告系統和目標基因表達在轉錄本水平和蛋白翻譯水平存在的時間差(圖2F)。

圖2:(A)示意圖顯示P2A-mcherry和SPH-OminiCMV-Ents兩種標記基因的策略。(B)在mESC細胞中用SPH-OminiCMV-Ents策略(紅色三角形)和P2A- mCherry策略(綠色菱形)標記不同的基因,統計其mCherry螢光信號強度以及用qPCR分析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紫色圓圈,紫色y軸)。(C)示意圖顯示插入一個sgRNA或一個sgRNA陣列的標記策略。(D,E)Fish圖像顯示對lncRNA Tug1在3'UTR中插入一個sgRNA或一個sgRNA陣列後,細胞系中mCherry報告螢光信號的表達情況。(F)可控的Tet-on系統示意圖,Dox誘導EGFP-sgRNA前體轉錄,成熟的sgRNA釋放出來激活mcherry報告系統。

那麼對於內源基因的表達變化,該系統是否也能靈敏地檢測到呢?研究人員在體外對SPH-OminiCMV-Ents-Actb ,Actb-P2A-mCherry,SPH-OminiCMV-Ents-Nanog 和Nanog-P2A-mCherry四株細胞系進行了分化實驗【13】。再分化進程中,Actb的表達量不會改變,Nanog的表達量逐漸降低,而報告系統的mCherry表達量和目的基因的表達變化是一致的,這說明這一系統能夠反映內源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圖3A-D)。

圖3:(A)-(D) SPH-OminiCMV-Ents-Actb ,Actb-P2A-mCherry,SPH-OminiCMV-Ents-Nanog 和Nanog-P2A-mCherry四株細胞系在分化進程中,報告系統中mCherry的表達情況變化圖和Actb,Nanog內源基因mRNA水平表達的變化情況。

該研究創新開發了由內源性啟動子驅動的高度可編程的sgRNA門控開關Ents,此系統理論上可以處理任何轉錄本的信息。研究人員將Ents與SPH-OminiCMV結合使用,在小鼠胚胎幹細胞水平上實現了對低豐度基因和lncRNA的可視化監測及其動態變化的監測,未來的工作會進一步應用於動物體內。該研究為在活細胞中研究基因元件的功能開闢了新途徑,為描繪基因表達的時空圖譜和標記、鑑定特定的細胞類群帶來新方法。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0-00610-9

參考文獻

1. Cabili, M. N. et al. Integrative annotation of human 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 reveals global properties and specific subclasses. Genes Dev 25, 1915-1927, doi:10.1101/gad.17446611 (2011).

2. Hsu, P. D., Lander, E. S. & Zhang, 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9 for genome engineering.Cell 157, 1262-1278, doi:10.1016/j.cell.2014.05.010 (2014).

3. Siu, K. H. & Chen, W. Riboregulated toehold-gated gRNA for programmable CRISPR-Cas9 function. Nat Chem Biol 15, 217-220, doi:10.1038/s41589-018-0186-1 (2019).

4. Wang, X. W. et al. A microRNA-inducible CRISPR-Cas9 platform serves as a microRNA sensor and cell-type-specific genome regulation tool. Nat Cell Biol 21, 522-530, doi:10.1038/s41556-019-0292-7 (2019).

5. Miki, K. et al.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ell Populations Using Synthetic MicroRNA Switches. Cell Stem Cell 16, 699-711, doi:10.1016/j.stem.2015.04.005 (2015).

6. Zhou, H. et al. In vivo simultaneous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multiple genes in the brain using CRISPR-dCas9-activator transgenic mice. Nat Neurosci 21, 440-446, doi:10.1038/s41593-017-0060-6 (2018).

7. Wang, J. et al. Generation of cell-type-specific gene mutations by expressing the sgRNA of the CRISPR system from the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s. Protein Cell 6, 689-692, doi:10.1007/s13238-015-0169-x (2015).

8. Black, D. L. Mechanisms of alternative pre-messenger RNA splicing. Annu Rev Biochem 72, 291-336, doi:10.1146/annurev.biochem.72.121801.161720 (2003).

9. Matlin, A. J., Clark, F. & Smith, C. W. Understanding alternative splicing: towards a cellular code. Nat Rev Mol Cell Biol 6, 386-398, doi:10.1038/nrm1645 (2005).

10. Xie, K., Minkenberg, B. & Yang, Y. Boosting CRISPR/Cas9 multiplex editing capability with the endogenous tRNA-processing system.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2, 3570-3575, doi:10.1073/pnas.1420294112 (2015).

11. Zhang, D. et al. Perfectly matched 20-nucleotide guide RNA sequences enable robust genome editing using high-fidelity SpCas9 nucleases. Genome Biol 18, 191, doi:10.1186/s13059-017-1325-9 (2017).

12. Nissim, L., Perli, S. D., Fridkin, A., Perez-Pinera, P. & Lu, T. K. Multiplexed and programmable regulation of gene networks with an integrated RNA and CRISPR/Cas toolkit in human cells. Mol Cell 54, 698-710, doi:10.1016/j.molcel.2014.04.022 (2014).

13. Ying, Q. L., Stavridis, M., Griffiths, D., Li, M. & Smith, A. Convers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neuroectodermal precursors in adherent monoculture. Nat Biotechnol 21, 183-186, doi:10.1038/nbt780 (2003)

來源:BioArt

原標題:《【學術前沿】楊輝/周海波組開發新型基因表達動態示蹤技術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NCB|楊輝/周海波組開發新型基因表達動態示蹤技術
    責編 | 兮在活細胞中實時監測內源基因活性對於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及其表達水平至關重要。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只有1%-2%,大部分為非編碼RNA。其中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具有非常重要的調控功能, 多達78% 的lncRNAs表達具有組織特異性【1】。
  • 科學家建立一種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
    該研究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研究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在活細胞中實時監測內源基因活性對於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並調控其表達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lncRNAs通過調控某些重要編碼基因的表達,不僅參與了腦發育、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的發生發展,而且參與神經系統損傷之後的修復過程。
  • 新方法讓「沉默」基因「說話」—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嚮導RNA(sgRNA)表達,結合SPH—OminiCMV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lncRNAs基因和低豐度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
  •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學術前沿】劉光慧等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新型衰老驅動基因 2021-01-0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篇文章解讀示蹤技術在多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羅敏華學科組與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富強合作,報導了更有效的順向跨多級工具病毒H129-G4和首個可用於示蹤直接輸出環路的順行向跨單級工具病毒H129-ΔTK-tdT。
  • 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控訴80後明星教授楊輝學術抄襲、造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RNA加工與調控、microRNA的生物發生和功能、轉錄和mRNA加工偶聯、功能基因組學、基因表達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調控。付向東在美國已獲得專利兩項,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包括12篇Cell、9篇Nature、3篇Science。
  • 最新《科學》:CRISPR再升級,活細胞內實時看到基因變化
    ▎學術經緯/報導 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的一批論文中,史丹福大學生物工程系亓磊(Stanley Qi)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帶來了基因編輯技術的一項新成果。
  • 【學術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
    【學術前沿】李祥/李海濤組合作開發首個高選擇性AF9 YEATS結構域環肽抑制劑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點評 | 左二偉(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楊輝(中科院神經所)責編 | 兮新型基因編輯器A&C-BEmax就像是哪吒,他可以用混天綾找到固定突變位點該研究將人類胞嘧啶脫氨酶hAID-腺嘌呤脫氨酶-Cas9n(SpCas9 D10A突變體)融合在一起,開發了一種新型雙功能高活性鹼基編輯器-A&C-BEmax,它可以在同一等位基因的靶序列上實現C>T和A>G的高效轉換。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肖軍研究員的大力促成及鼎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安諾優達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籌辦的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圓滿落幕。此次會議中,華中農業大學的鄢文豪教授以基因轉錄調控與精準育種為題,主要圍繞調控元件動態圖譜和轉錄因子作用網絡的構建展開了詳細的介紹。
  • 美國開發出新型螢光標記工具Spinach
    在綠色螢光蛋白的幫助下,研究人員不僅能夠成像觀測基因表達和蛋白質動態,還可以檢測細胞內離子和小分子濃度、酶活性,標記細胞或分子亞群,實現複雜的動力學時空分析。這一突破性的科學成果以其在後續數十年的生命科學研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而獲得了200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學術前沿】劉光慧/鮑一明/曲靜/張維綺建立衰老生物學多組學資料庫 2020-10-3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學者楊輝學術抄襲,楊輝所在單位...
    舉報人為國際知名的華人生物學家、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細胞和分子醫學系教授付向東,被舉報對象是國內基因編輯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學者、中科院神經所80後研究員楊輝。這封舉報信稱,付向東教授6月25日發表在Nature封面論文中的思路,在2年前去中科院神經所作報告時被楊輝聽取,後者用不同的方法重做了一遍,並搶先於4月30日在Cell上發表。
  • 基因組學前沿研討會會議通知
    基因組學前沿研討會會議通知 2015-06-02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並顯示出強大的發展活力,如何利用新技術來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已成為基因組學面臨的最大挑戰。
  • 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
    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35:1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Eric D. Green等研究人員討論了基因組學前沿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構想。
  • 南方醫科大學夏來新/肖姍揭示RNA修飾調控組蛋白修飾過程
    【學術前沿】突破!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動態表觀基因組對於發育和健康中適當的基因表達至關重要。此過程的核心是複雜的轉錄過程,該過程將細胞信號與染色質變化,轉錄機制和信使RNA的修飾(例如N6-甲基腺苷(m6A))整合在一起。然而,對動態表觀基因組的這些方面的整合在機理上還不是很了解。
  • 加州教授付向東實名舉報中科院明星學者楊輝抄襲並造假,後者否認
    其研究重心在基因表達在轉錄和轉錄後水平上的整合調節。因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傑出貢獻,付教授分別於 1994 年榮獲 Searle 學者獎、1997 年榮獲白血病和淋巴癌社會學者獎,並於 2010 年當選美國 AAAS 會士。付向東在 《自然》、《科學》、《細胞》期刊上發表超過 20 項研究。
  • B肝新藥動態,基因編輯靶向HBx,AASLD介紹非抗病毒療法
    CRISPR/Cas9,已經在2020年歐洲肝臟學術年會和2020年美國肝病年會上同時被提及。B肝新藥動態,基因編輯靶向HBx,AASLD介紹非抗病毒療法具體公布試驗內容是這樣的,來自Gautam Buddha大學等研究人員共同發表了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設計合成HBx基因特異性微小RNA(sg RNA),在體外研究其對B肝病毒基因組整合的肝癌細胞的HBx表達、B肝表面抗原水平等特性。
  • 破譯中國人基因密碼:「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將在4年內完成
    南方人為什麼比北方人免疫力更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說:人類每個基因的DNA序列略有差別,這樣的差別導致基因表達量的差異,微量的變化加上多基因的組合,就會導致不同的特徵,「比如,有時候是單基因的改變,像血型、單眼皮或雙眼皮等;有時是多基因改變,像膚色、身高、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