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近乎道:對編輯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思考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一、編輯工作者應深刻把握工匠精神內涵

工匠精神來源於工匠在作品完成過程中對作品的精雕細琢、追求完美,是中國精神、文化以及民族創造力的體現,能夠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重要影響,值得我們在新時期倡導與傳承。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嚴謹專注、注重細節、精益求精。首先,嚴謹專注指的是在做事的態度方面能夠一絲不苟、嚴謹執著,能夠在工作中臻於完善、力求完美。以致使事情達到極致,得到最為理想的一種結果。對某一事情有專一且執著的追求,並能夠堅持長時間致力於該事情;其次,注重細節指的是在工作中秉承「細節決定成敗」的理念,通過這種理念來指導工作,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在細節處得以體現,每處細節的極致完美都能夠對產品整體產生重要影響,這是因為細節彰顯產品本質。每解決一處細節中的問題,都離成功更近了一步,通過所有細節的完善,使產品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再次,精益求精指的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追求對某項技能或者工藝的極高追求。在我們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普遍提倡精益求精的態度,使其發展成為日常習慣。在開發產品時,使用精益求精的態度,通過精湛的技術來徵服他人,在力求產品精益求精的同時做出創新。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我們要以穩定的心態追求精益求精。在工作與生活中融入工匠精神,我們能夠具備充足的發展與創新動力,同時也能夠感受到這種精神的運用為我們帶來的成功體驗,重新煥發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二、工匠精神是提高編輯工作質量的法寶

從庖丁到賣油翁,他們以專注、認真、精細,心系技以載道,對工作的高度忠實、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價值追求,無他,還是工匠精神。而編輯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認真地把每一本出版物做好。不僅要對稿件的內容、編校、設計、印裝把好質量關,而且要嚴格把控稿件的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一絲不苟,堅持不懈地追求更高的品質。

首先,工匠精神是做好編輯的態度要求。作為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工匠精神源於工匠對作品的完美追求,新時代下,被賦予新的涵義。可以說工匠精神是如今精緻化生產的要求,這種精神適用於世界各領域和行業的發展。如今,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受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提倡工匠精神可以說恰好迎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編輯在工作中應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嚴謹專注、注重細節以及精益求精三方面的涵義。如今信息化、機械化及網絡化時代,必須要注重恪守中國傳統文化與工藝,強化工匠精神的運用。

其次,工匠精神是提升文本品質的客觀要求。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出版行業具備意識與商品的雙重屬性,承擔著傳承文化與傳播文明的重任,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承擔著弘揚中華文化、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出版傳播正能量、傳遞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出版物是出版行業所有從業者共同的責任。但是,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價值多元化、外來文化入侵等現象逐漸明顯,廣大編輯必須對此予以重視。

再次,工匠精神是適應發展的時代要求。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國家對出版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勵其「走出去」。但是,也提倡出版產品提升品質,而且國家對出版物也提升了檢查力度。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廣大編輯工作者必須在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用工匠精神指導編輯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提升出版物的質量。

三、踐行工匠精神,提升編輯水平

在常人眼中的編輯工作,一般只是簡單地重複、修改、縫縫補補,這僅僅是表象而已。筆者從事編輯工作已六年時間,用盡了數百支紅筆,編校了千餘篇文章,在工作中深深體會到手中筆桿的分量與責任之大。作為一名期刊編輯,深刻意識到在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追求極致」的思維和行動指導著每一名編輯的日常工作,並將這種思維發展成為指導意識,在工作中將精益求精、嚴謹專注、追求完美內化為每一名編輯的內在品質,使其成為一種信仰,把編輯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做好。堅持工匠精神,讓「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作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編輯是一座橋梁,橋的這頭連著讀者,橋的那頭連著作者。編輯是一份嚴謹、細緻而繁雜的工作,更需要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編輯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需要在三尺桌面上對稿件反覆推敲、修改、加工整理;工作繁雜瑣碎,需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編輯工作主要體現在策劃、審稿、編輯加工、版面接排等各環節上,日常工作量大。對稿件的內容、形式、觀點、標點、體例等都需要認真規範要求,把好稿件的政治觀、知識關、文字關,力求字斟句酌,每字每句精練、連貫。作為編輯,必須時刻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工作經驗,從學術動態以及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對稿件的學術水平、科研價值、規範度等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取捨。此外,在編輯加工工作中,必須以創造性的心態、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以及業務精準性開展工作,刪繁就簡、錘鍊語言,尤其要注意不能在工作中添加個人感情色彩,多查閱字典等工具書,加強與作者的溝通,保證文稿質量。

2.優化改進,勇於創新

工匠精神,提倡執著與專注,不墨守成規,要求發揚創新精神,提倡優化改進、推陳出新。一名優秀的工匠即便已經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他並不會滿足於此,而是能夠通過改變來追求更高層次的造詣。作為編輯,歸根結底是要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這一需求在不同時期會發生快速轉變。無論是出版物的內容還是形式,都需要編輯不斷改進、勇於創新,不斷迎合讀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編輯的能力包括豐富的專業知識、較為高超的編輯水平,以及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在新事物、新名詞層出不窮的今天,一名優秀的編輯不能停止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追求,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優化改進、勇於創新,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我們在工作中應堅持工匠精神,兢兢業業,求真務實,將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很好地相結合,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基礎知識、編校知識,努力成為一名一專多能的複合型編輯。此外,盡力做好編讀互動工作,為讀者傳遞最優秀的文化、最新鮮的知識。

3.開拓進取,注重效益

目前,我國眾多企業在發展中,「短、平、快」的心理和行為非常明顯,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顧產品質量的提升。有的出版社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把編校工作交給一些自動處理軟體來完成,導致刊物的質量嚴重下降。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行業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效益來維持發展需要,然而,必須意識到該行業與其他行業明顯不同,屬於意識形態的領域,出版的刊物屬於精神產品,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與情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支持。這不僅是國家與政府對出版業的要求,也應該是出版業自身應盡的責任。對於期刊編輯而言,必須認識到社會效益的重要性,端正心態,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4.永葆熱忱,愛崗敬業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個人工作的任務與性質不同,導致其完成方式也不盡相同。個人是想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中成就一番事業,還是想碌碌無為?歸根結底,與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是否正確密不可分。筆者作為一名期刊編輯,深刻意識到期刊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的主要陣地,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因此,廣大期刊編輯必須意識到自身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必須具備不怕吃苦、勇於奉獻的敬業精神。認識到編輯工作不僅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更重要的是它作為追求人生理想道路上的重要經歷,為我們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為此,我們必須熱愛該行業,改變碌碌無為、平庸的工作狀態,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轉變工作心態。須知只有真正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熱愛是實現事業成功的基礎與前提。無論何種工作,只要能夠以愛崗敬業的精神去面對,以高漲的熱情去迎接,以積極的行動去踐行,就能夠把我們逐漸鍛鍊成精巧的工匠。

四、結 語

時光無痕,從事編輯工作六年間,筆者從剛步入工作時的懵懵懂懂,成長為現在可以獨當一面,勝任責編工作,熟悉掌握了期刊從策劃到出版的所有流程。在這份平凡且充實的工作中,深深體會到練就一項實在的技能的重要性,這項技能需要編輯從點滴做起,在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編輯修養、凝練自己的編輯風格、熔鑄自己的編輯藝術。從而,才能真正築牢自身的「精神高地」,收穫人生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王國欽.「半傻編輯」與「工匠精神」[J].時代報告,2016(21):74-77.

[2] 姜婧婧.網際網路時代出版人應有的工匠精神——以文學編輯為例[J].出版參考,2016(8):53-54.

[3] 郜雲飛.現代編輯更需要發揚「工匠精神」[J].科技與出版,2016(9):37-40.

(責編:程惠芬、戴莉莉)

相關焦點

  • 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原標題:讓工匠精神的種子從青年發芽 12月10日,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賽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在傳承敬業報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青年一代是未來的生力軍,被寄予了殷殷期待。 一提「工匠」,容易讓人聯想到兩鬢斑白的老人。
  • 用工匠精神做好質檢工作
    □ 藍 麒  2016年「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社會熱議,也引發了人們對精益求精、執著敬業的再思考。工匠精神是對細節永無止境的打磨,是對完美和極致的不懈追求,更是對創新和創造的不斷突破。無論是貫徹十八大精神,「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還是落實習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都需要踏下心來慢工出細活,都需要工匠精神的精雕細琢。
  • 穿越"奇緣"之------技近乎道
    穿越"奇緣"之-技近乎道 傳說中,世界上有一種東西玄之又玄,且極其珍貴,它便叫做「道」。
  • 匠人匠心:傳承工匠精神
    第一個提出「工匠精神」一詞的著名企業家、教育家聶聖哲認為:「『中國製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過渡到『中國精造』。『中國精造』穩定了,不怕沒有『中國創造』。千萬不要讓『中國製造』還沒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手藝活兒是自動化的基礎與前提。」  如今,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 新時代鐵路青年 在實幹中淬鍊「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態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其精神實質被賦予敬業、實幹、專注、精益求精等新時代內涵。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時期,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要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需要廣大鐵路人堅定初心使命,厚植「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最好的成效,創造出不同的時代新成果。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於是,姜秋鏑的團隊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工匠能夠代表中國水準、能夠完美詮釋工匠精神的內涵。 今天,這部帶著他們思考的《大國工匠》面世,也讓中國人重新認識了那「8雙勞動的手」。 「我們希望通過節目,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使其成為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中國製造業有很厲害的一批人,但他們不是多數人。我們期待有一天,我們也能在製造洗衣機或手機的領域,找到這樣的大工匠。」
  • 娃哈哈:工匠精神 品質擔當
    宗慶後題詞以自主創新打造工匠精神之魂說起「工匠精神」,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匠心」這個詞。「匠心」的意思是精巧的心思。 「匠人」有了初心,不斷提升技藝,就有了「匠心」。因此,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走進娃哈哈生產基地,撲面而來的是以「工匠精神,品質擔當」為主題的質量持續改進活動的熱潮。據介紹,質量持續改進活動每年都有,今年旨在完善全員、全過程、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系,細化後道監督前道制度,建立並落實集團、片區、分公司三級質量管理責任,通過培育耐心、專注的工匠精神,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以品質贏得行業領先和消費者信賴。
  • 長江評論|工匠精神是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
    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1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的內在價值稟賦。製造業裡常說的一句話叫做「工程師畫龍,技師點睛」,很形象地反映出工匠的作用。
  • 工匠精神不只是嚴謹細緻
    因此我覺得,理想、情懷和超越世俗功利的哲學思考,兢兢業業紮實奮鬥的實幹精神,再加上自主創新的不竭動力,共同構成當代中國工匠精神的實質。現在社會上多數人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幹活。不是還有人說麼: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做事文化。我覺得認認真真做事,是工匠行為,不是工匠精神。這兩者不能畫等號。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中國人為何缺少「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而且在我看來工匠精神還是一種信仰。我前面講現在的企業這套制度竟然是從新教倫理裡面脫胎而出的,他就和宗教有關,宗教是一種信仰。這裡我要引用20世紀大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一句名言:「文學之於我,不僅是興趣,而且是信仰。」這句話我看到以後,有一種觸電一樣的感覺,要支撐你從事一個專業,樂此不疲地受到各種挫折還願意鑽研下去,與它終身為伴。
  • 馬明哲:壽險的根基――追求「細心」與「毅力」的「工匠精神」
    「要樹立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細緻入微的『工匠精神』,以客戶至上為榮,以急功近利為恥,以誠信服務為榮,以浮躁冒進為恥,以精細管理為榮,以簡單粗放為恥。」馬明哲在高峰會致信中這樣要求。  工匠精神,是近幾年熱度不減的高頻詞,中央領導人也多次在講話中強調要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企業和個人「以工匠精神謀創新求轉型」。為什麼「工匠精神」對於當下中國這麼重要?
  • 程式設計師也需要工匠精神
    在此期間看到了本書《工匠精神》,讀了幾遍,矯正了一下自己。正像高達OO中的人物們一樣,找到了一個戰鬥的理由。一、大家對工作的常規理解1. 好工作的定義:薪水多,輕鬆,社會地位高。2. 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養家餬口,圖生存,工作等於錢。3.
  • 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
    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一、案例主題弘揚工匠精神 創新思政實踐二、育人理念學校作為以立德樹人為已任的先進文化組織,在辦學過程中,逐漸提煉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政實踐」的工作特色,融入於學校育人的全過程。而在工匠精神的內涵認知上,亦形成我校的認知體系與觀點——「無私奉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淺談高職護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
    我們所說的工匠精神是對個人的一種認可,價值體現,是一種職業精神。有學者認為,工匠精神就是專業精神、職業態度和人文素養的統一。工匠精神最初表達的是在製作一件物品的過程中,認真、有要求、有目標的一種精神品質,但是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社會賦予了當代工匠新的定義:處在社會生產和服務一線,通過具體操作或依賴自身技能為他人提供服務的人。
  • 「工匠精神」火了,人人都說羨慕手藝人,可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但現在的工匠精神則是包含了敬業、專注、堅持、精益求精和創新,以及對產品、服務或工作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品質在內的更為深層次的內容。從空間維度上來看,工匠精神在不同的國家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特質也各不相同。例如,工匠精神在日本表現為更注重細節和傳承的職人精神,在德國表現為注重標準和品質的工程師精神,在美國表現為注重創新的精神。
  • 幹部書房 | 閔師林:《工匠精神》讓我「一見傾心」
    對於一位有進取,有求索,立志於奉獻和有所成就的人來說,堅持在讀書中思考,讀書與實踐相結合,並始終保有一種創新和執著,本身就是人生難能可貴的感悟和收穫,是讀書的理想成果。讀了三遍《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不由得隨手記下這些,雖然是在車上閱記,車身搖晃,但凝心聚神,本身也是一種工匠的特質,讀書者也以此為樂。之所以薦讀《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不是趕一時風尚。
  • (勞動節·工匠精神)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特稿: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新華社記者  做好現代工匠是國外「勞模」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工業4.0時代國際勞動者們的重要追求目標。他認為,也正是「我們家具中的文化內涵使得這一技藝傳統延續了數百年時間」。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群的總結是:義大利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其中設計階段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製造階段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
  • 德國:「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在製造業強國紛紛推出更高更新更強的製造業戰略時,中國製造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轉型升級壓力,要成為製造業強國,「工匠精神」是催化劑。如何培養「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應該發揮決定性作用。不久前,筆者隨技工院校骨幹校長赴德培訓團考察德國職業教育,通過聆聽專家授課、觀摩課堂、參觀企業和培訓學校,不僅深入地了解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而且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感受到德國人高度的文明自覺和高標準的工作自覺。
  • 幼師筆頭工作也可以不枯燥,在」教師日誌「中洞見工匠精神 | 幼隨筆
    對於那些剛入行不久的年輕教師們,如果你能這樣理解你所要做的事,就會明白你所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個「工作」。因你所做、所說、所想,都與你周圍人和你個人的生活休戚相關。你要開始的將是一個工匠之旅,觀察周遭、發現認識你的周遭,並把這個發現和點滴理解放諸更廣闊的世界,觀察、比較、思考、提問、疑惑、抱怨都可成為你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