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vivo發布其首款智能手錶產品vivo WATCH,該產品搭載一塊AMOLED材質的高清顯示屏, 而這塊屏幕由國內AMOLED廠商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獨供。
和輝光電為國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製造商,專攻小尺寸AMOLED的研發、生產和銷售。9月11日,上交所官網顯示,和輝光電科創板IPO申請已獲問詢。
AMOLED為「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英文簡稱,是基於電極發光的第三代顯示技術。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主要應用於智能穿戴、智慧型手機、平板筆電和車載應用等下遊領域。三星手機以其自製的AMOLED屏幕聞名,iPhone旗艦機型目前也已經廣泛應用AMOLED屏幕。相比LCD顯示技術,AMOLED具有畫質優良、節能、環境適應性強、形態可塑性強等特點,但其成本也相對更高。
和輝光電招股書中介紹,公司是行業內最早實現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量產的境內廠商,開啟了半導體顯示面板國產化的進程。和輝光電目前建設了2條不同世代生產線,均可生產剛性及柔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其第四、五代AMOLED生產線量產產能15K/月,第六代AMOLED生產線規劃產能30K/月,已量產產能為15K/月。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不同統計方發布的排行榜中,2019年和輝光電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量佔據第二到第五名不等,如CINNO Research指出,全球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發貨量前五位分別為三星顯示SDC(85.2%)、京東方(4.0%)、維信諾(3.5%)、LG Display(2.7%)、和輝光電(2.7%)。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寫道,公司剛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量產產能位居國內首位,全球第二。
三年半虧損35億元
讓和輝光電頭疼的是,在友商紛紛實現盈利的同時,自己還未走出虧損泥潭。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和輝光電分別實現營收6.16億元、8.03億元、15.13億元和9.21億元,在營收快速增長的同時,虧損並未有所緩解,上述報告期內扣非淨利潤分別實現-10.33億元、-9.09億元、-10.28億元和-5.65億元。
即在過去三年半的時間裡,和輝光電扣非後合計虧損達35.35億元。
與之相應的,和輝光電毛利率持續為負,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4.12%、-10.17%、-31.53%和-28.47%。
和輝光電在招股書中對此解釋稱,從項目建設到達成規劃產能,完成良率爬坡,實現規模效益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一般前期固定成本分攤較大,單位成本較高而產生虧損。
記者注意到,這或許與和輝光電低價搶佔市場的策略有關。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和輝光電的主要產品定價遠低於行業平均定價,其智慧型手機類AMOLED面板產品的平均單價分別為13.90元/片、16.61元/片、15.70元/片和15.78元/片,而行業平均單價分別為31.40元/片、23.28元/片、24.90元/片和23.65元/片,均高於同期和輝光電的產品平均單價。智能穿戴類產品價格對比趨勢亦與之相似。
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公司持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作為支撐。公司研發投入從2017年的1.6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16億元,與之對應的當期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24%、22.4%、27.52%。
此外,和輝光電還提示了資產減值風險。據招股書數據,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和輝光電存貨的帳面餘額分別為2.51億元、2.63億元、4.86億元和7.09億元。
從客戶方面來看,2020年上半年營收中有27.94%來自華為,為和輝光電第一大客戶,而受制於美國禁令,華為手機在未來的出貨量面臨較大的下滑風險,同時提升了和輝光電存貨減值的風險。
資深網際網路產業觀察家丁道師向記者表示:「科技行業從投入研發到市場盈利總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京東方等公司成立時間長,也是經歷過類似過程。對於和輝光電來說,還是需要時間來檢驗它的產品投入能否產生預期的效益。」
對於持續虧損以及其他業務相關問題,記者致電和輝光電董事會辦公室,並將採訪函發送至其指定郵箱,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應。
慢於友商的柔性屏
和輝光電方面認為,在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生產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產能規模是影響競爭實力的重要因素,相較於同行業其他公司,和輝光電目前產能小於三星電子、LGD等,不利於和輝光電進一步發揮產銷規模經濟效應。
此次衝擊IPO,和輝光電計劃募資100億元資金,其中80億元用於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產能擴充項目,2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和輝光電方面表示,投產完成後,公司第六代AMOLED顯示項目產能將達到設計產能,即30K/月,未來該項目仍需要的資本性支出金額約為25億元。2020年1月~6月,和輝光電第四、五代AMOLED生產線產能利用率達85.48%,第六代的產能利用率為93.74%,核心技術給公司貢獻了全部的收入。
不過,和輝光電並非唯一加注第六代AMOLED生產線的廠商。
京東方已在成都和綿陽擁有兩條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另有重慶和福州生產線在建設和規劃。
今年5月15日,維信諾發布公告稱,擬定增募集120億元用於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升級項目,進一步提升公司柔性AMOLED產品的產能;5月18日,深天馬A(000050.SZ)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全面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高達480億元;9月8日,深天馬A公告稱將定增募集55.6億元用於建設第六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項目。
和輝光電的兩條不同世代的AMOLED生產線均能生產柔性AMOLED面板,但其並未公布柔性AMOLED面板的產能情況,其表示:「目前,公司以剛性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為主。」
「其實柔性面板也是當前面板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吧。」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記者表示,「我們看到,柔性屏市場已經不是當年的藍海,市場已經變成了激烈的紅海競爭格局,對於和輝光電等市場參與者來說,都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和輝光電面臨這樣的競爭壓力,也應降低成本並提高研發能力找出差異化發展之路。」
丁道師則認為:「柔性面板確實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並非全部趨勢,任何創新技術都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與檢驗,未來一段時間還是多種類型的面板共存的局面。」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