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要得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不能吃的太飽?這往往跟小兒不知道有沒有吃飽有關,好吃的東西小孩子就會拼命的去吃,一不小心就會吃多了。那麼大人能不能控制食量呢?其實大人也難,因為在享受食物的同時,咀嚼和吞下去那麼一瞬間,會給我們帶來愉悅感。
實際上,人確實不能吃的太飽。
人每頓飯都不能吃太飽,不然的話身體是吃不消的。就算不胖,也不能暴飲暴食。餐後還有點飢餓感,這樣才不會撐的太難受。很多健康問題,或許都是吃飽了撐出來的。對於吃,中國人最有發言權。近百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對於吃這件事也有了質的變化。小時候家裡沒有吃的,甚至有很多人被餓哭過。從前我們會想著如何吃飽,如今想著如何吃好,以後想的就是如何吃得健康了。但不得不說,中國人有很多的健康問題,都是吃出來的。
如果總是吃的太飽,會怎麼樣?
作為吃貨來說,如果人活著不是為了吃,又是為了什麼而去奮鬥呢?很多人主要還是為了以逞口舌之欲。人處在又累又餓的狀態之下,最容易吃得太撐,甩開腮幫子猛之一頓之後,問題就來了,坐立難安,不管是站著,還是躺著都不舒服。而且一次吃多了,還會留下後遺症,以後每次吃飯雖然吃的不多,胃也會有飽脹的感覺。
而吃撐了的人,往往也不總是那麼幸運。一次性攝入過多的食物不但會導致腹痛難忍,還會引發胃體巨大,胃下緣水平超過肚臍。對於正常的人來說,如果已經明顯的感到吃得太飽了,還是繼續胡吃海喝的話,那麼身體可能會給出反映,比方說通過嘔吐的方式來進行排出。
但是對於年紀稍長的來說,可能吃撐了之後,就會有想吐吐不出來,消化又無法進行的情況。若是在吃的很撐的狀態之下,還繼續進食的話,很可能會造成胃穿孔或是中毒性的休克等,危及到我們的生命安全。
那麼,平時吃到什麼程度最為合適?
有研究表明,正常的吃飯應該保持在十五分鐘到半小時這樣,胃容量能維持到八百毫升,比較能吃的人往往可以維持在一千二百毫升。如果超過的話,帶來的後果可能會讓我們無法承受,吃的太飽顯然沒有好處,平時吃飯保證七分飽就可以了。
如果吃飯前已經比較餓了,先別著急下口,可以在餐前喝口湯來增強飽腹感,接著再細嚼慢咽的將食物吞下。如果飯前不是很餓,也別不吃,因為等到真餓的時候,可能就會吃的更多了。什麼時候算吃好了呢?就是不覺得餓,也不覺得很撐,胃很舒服時,就可以停止了。如果頓頓都吃很多,不但會給脾胃帶來負擔,慢慢下去,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或許也會慢慢的找上你。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要吃得過急或是過多了,患上這些慢性病,帶來的問題就更多了。
面對美食誘惑,可能很少有人會理智,愛吃的東西雖然不多,但遇到愛吃的就往撐了吃也是不對的,如果不管不顧的暴飲暴食,顯然對於我們的胃部以及身體健康而言,都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平時不管吃什麼,最好一次性都不要吃的太多,做到細嚼慢咽、慢慢品嘗,這樣不但有滋有味,也更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