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帶給我們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2020-12-23 七洲紀

不知從何時開始,旅遊成為了人們在假期的標配,從國內到海外,從跟團到自助,旅遊也成為了一些地區的支柱性產業,拉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總之,旅遊好像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甚至是無比高端的一件事情。

當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時,很多人都會回答「環遊世界」,坊間更是流傳著關於旅遊的美麗傳說,最著名的當然是那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女教師,還有各種賣房散盡家產去環遊世界的奇人們。

旅遊正在成為一項帶著光環、無比正確的事情;如果你有時間在家打遊戲、睡覺會被人詬病為懶,但是如果你選擇出去旅遊則顯得非常有意思。那麼,旅遊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嗎?這或許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提到旅遊的時候,人們不自覺地會把人群分為兩派,一派是自助遊,一派是跟團遊。自助遊的群體大多是年輕人,在他們眼中旅遊象徵著有品位、小資情調、小清新。

同時,縱觀那些著名的案例,你就會發現旅遊常常與辭職聯繫在了一起。當人們對現實生活不滿的時候,他們會想要逃離,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擺脫手上繁瑣無聊的工作。

很多人心中理想旅行應該和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一般,幾個朋友開著汽車,漫遊在無邊無際的公路上,目的地也許並不重要,他們所嚮往的是這種自由和新奇的感覺。人們之所以那麼熱愛旅遊,或許是將它當成了逃避當下的一個出口。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麗江成為了中國的旅遊聖地,很多厭惡了辦公室的白領們,紛紛奔赴到這樣一個充滿著異域風情且自由自在的地方。

也許不是麗江真的很美,而是他們心中需要這麼一個在遠方的「麗江」,而旅遊則可以看做是所謂「生活在別處」的美麗而又虛幻的幻想,至於是不是那麼美好,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另一派,則是跟團遊,更多是以年長人士為主,提到他們,人們或多或少會帶著一絲戲謔的色彩。

因為他們的形象伴隨著的是拍照、購物的流程化旅遊模式,最典型的莫過於歐洲七天五國遊之類的,他們去巴黎,只去老佛爺商城和羅浮宮,一個是為了買LV的包,另一個則是去拍蒙娜麗莎和維納斯的照片。

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在旅行時候的狀況,他們一天要去好幾個景點,一個景點就待個一兩小時,所能做的或許也就只有拍照了。

至於對當地文化有什麼了解,或許真的是很難談得上。但是,旅遊對他們依舊是充滿吸引力的,至少那意味著可以在朋友圈上發照片,代表著你去過很多地方。

對於旅遊的意義,人們提及最多的就是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指的是當你領略過了世界上不同的景色文化和生活方式之後,對待事物則會更為包容。

自古有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古代旅遊是個「貴族」式的舉動,能夠雲遊四海的大多是像李白這樣的詩人,大多數人一生都待在一個地方,他們沒有去往遠方的機會。

然而二十世紀後,隨著交通和通信的便利,旅遊被普及成了一種「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會在假期去到海灘度假。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去到了不同的地方,但是人們真的開闊眼界了嗎?

這個答案似乎是不確定的,旅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人們的自戀,人們旅遊是為了「show off」或是為了顧影自憐,好像人們所感興趣的還是自己,反而對世界,對他者並沒有多大的興趣。

其實,旅遊可以看做是認知世界的一個方式但絕非唯一,所以也沒必要存在著什麼優越感,更沒有必要去鄙視那些不喜歡旅遊的宅男宅女。

大哲學家康德一生都未曾遠行,儘管他活到80歲,他從未到過離他出生的小鎮60英裡以外的地方,他去過的最遠地方只是「距他的出生地60英裡外的安斯朵夫鎮」。

就是在這個小鎮上,康德用他的方式想像和探索著世界,就如他所言「一切知識都開始於經驗,但並非一切知識都來源於經驗」,人們完全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不喜歡旅遊也很正常。

在現代社會,旅遊業是作為一個行業而存在的,就自然存在著模式化的問題,每個人都去那些所謂的旅遊城市,觀看熱門的旅遊景點,買批量的紀念品。

每到假期,你都會看到故宮、長城、九寨溝等景點擠滿了遊客,然而為什麼所有人一定要去這些地方呢?就因為它們很著名嗎?然而,旅遊終歸是個很個人化的舉動,每個人的性格、個人經歷、愛好不同,所嚮往的地方,所要追尋的意義都不同。

一個喜歡巴薩的人,可以去巴塞隆納朝聖;一個喜歡海明威的人,可以去到巴黎找尋他寫下《流動的盛宴》的那個旅館;一個喜歡《月亮與六便士》的人,可以去大溪地找尋高更的蹤跡。

旅遊是通往遠方的道路,而那遠方並非真的遠方,只有當你和目的地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繫的時候,旅行才可以稱之為旅行,否則那不過只是一次聲勢浩大的刻奇。

人們之所以嚮往旅行,恐怕也要歸因於那些寫得很美的遊記,這讓他們覺得旅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否則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感悟。

最著名的當然是切·格瓦拉的《摩託日記》,1951年切·格瓦拉和朋友阿爾貝託·格拉納多兩度靠騎摩託車和在公路上攔車,在南美洲五國漫遊。這可謂是開啟了窮遊的道路,很多人嚮往著這種充滿著浪漫氣息的旅遊,期盼旅遊能夠改變他們的觀念和對世界的想法。

然而,這些遊記之所以迷人,是由於體驗,作者不是作為一個外來者去審視這個地方,而是將自己融入到其中。在《摩託日記》中最打動人的不是那些美麗的風景,而是麻風村,你如好奇那些麻風病人是如何生活的,就像書中所寫到的:

儘管已經相當疲憊,但我的雙眼卻拒絕入眠。眼中浮現的是兩個綠色的斑點:一個是已經被我拋在身後的世界,一個則是我所追求的所謂解放。在我飛越世間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的過程中,它們的形象始終與我這非凡的旅途同在。

這需要你去搜尋那些有意思、甚至是不為人所知的地方,如果你只去那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只是拍照,恐怕並不會有多大的體悟;旅行是為你提供了一個認識世界的機會,但其中的道路需要你自己找尋。

「你累積了許多飛行,你用心挑選紀念品,你收集了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你擁抱熱情的島嶼,你埋葬記憶的土耳其。」陳綺貞唱著旅行的意義——離開,逃避。

然而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或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它或許是人對於個體的超越和想像,是對遠方的追尋,又或者它根本沒有意義,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

相關焦點

  • 大學教育真正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所以教育究竟教給了我們什麼,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教育真的只是教給我們知識嗎,我想並不是,教育他最本身的意義還在於樹人,育人育德培德。只有我們深刻了解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我們才能知道教育能夠帶給我們什麼。
  • 旅行對我們生活有什麼意義和改變?
    關於旅行對我們生活有什麼改變,不乏自己去體驗一番,畢竟別人口中的和自己去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旅行中許多東西對我們生活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能讓一個喜歡平時待在家裡面的人告別懶惰,愛上運動;也能讓一個從來不會規劃生活學會提前規劃旅遊計劃等等。所以旅行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實踐。
  • 旅行對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們值得去嗎!
    很多的現在都喜歡旅遊,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卻不喜歡旅遊,而且還說旅遊並沒有什麼意思。一般不去旅遊的人心裡想法是沒錢或者就是懶,還有就是真的不喜歡旅遊。其實有些人只是不知道旅遊該幹什麼,不知道旅遊玩什麼,不知道旅遊有什麼用等等這些東西讓很多人對旅遊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 旅行久了總會問自己: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旅行久了總會問自己: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最好的旅行,就是在陌生的地方,重新發現生活中那些久違的感動... 原來的我,一年起碼旅行一次,給自己一點驚喜。現在的我,出差就算旅行了!你是不是旅行久了總會問自己: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現在這篇文章就告訴你答案。旅行的意義就是:哪怕丟了手機,沒了照片,也抹不去回憶和美景 。旅行的意義就是:可以暫時逃避一下不想面對的事情,可以排開任何雜念,甚至可以不用帶腦子出門,然後肆無忌憚的享受生命享受自由 。日常生活是面小鏡子,世界是一面大鏡子,通過旅行,我們能更好地看清自己。
  • 旅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為了滿足自身天然的渴求心理狀態,只有通過旅行才能得到內心世界的渴望。那麼,旅遊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一、認知人類的好奇心,就決定了人們不斷探索外界事物的渴望,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了解外界事物的必然心理活動。
  • 我為什麼喜歡旅行,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旅行沒有任何意義,有人覺得旅行可以改變自己,那麼我是怎麼看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談下以下兩個問題。
  • 遊記: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長達65000字的【獨行兩萬裡擇日再相遇】遊記中有很多感慨感悟,因為篇幅過長,很難被大家看到,我就把這些個感悟單選出來發布了,倒是比較簡短,適合手機閱讀: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是老調重彈,不說不快:各大旅行網站都推崇:「旅行的意義」。也有不少網友粉絲甚至是網站的編輯也很多次問過我同樣的問題。
  • 濟南近郊遊,旅行的意義,絕不是換個地方睡覺而已,章丘三王峪
    旅行的意義,絕不是換個地方睡覺而已先問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去旅行了?旅行很簡單。不僅是忙碌了一個學期的學子,還是最需要休假的中國上班族,越來越多的人都寄希望於在年中旅行一次,來拯救其餘三百五十多天的平庸生活。旅行這件事究竟能夠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改變呢,我想大多數人和我一樣持懷疑態度,所以在某乎上這條「旅行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才那麼火。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杭州白塔公園:小火車記得有首歌的名字就叫《旅行的意義》雖然是一首情歌,但歌詞卻也是在探討旅行的意義。如今許多人都喜歡出去旅行,甚至於有人說道,人生就應該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衝動一次,如今我國出去旅行的人群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每個人都憧憬著美好的旅行,但卻很少有人去關注旅行的意義。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陳綺貞最後那兩句歌詞唱出了「旅行的意義」
    其實在旅行中最能考驗出人的品行,旅行的時候最怕一路顛簸麻煩,這時人的耐性會達到一個頂點,我覺經過一起苦旅而不彼此討厭的人,才能結交做朋友。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結婚完以後再去度蜜月,個人感覺應該顛倒一下,先去旅行一段時間,等到旅行完雙方如果還沒彼此產生芥蒂,那麼他們婚後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而且不會出現婚姻破裂。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希望每個朋友都能理解自己每段「旅行的意義」。
  • 帶給孩子儀式感,究竟是帶給孩子什麼?
    我經常在想,帶給孩子儀式感,究竟是帶給孩子什麼?我的答案是,僅僅參與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用心營造這樣一些時刻:基於陪伴與共度;卻又不止於陪伴與共度。意在喚醒他們的激情,使之被感召;又能培養他們的習慣,使之能堅持。
  • 旅行讓我們謙卑,旅行給我們方向,只有記錄下來,旅行才更有意義
    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收集到很多有趣的資料,像景點的介紹、當地的廣告宣傳等,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時間去看這些資料,最後往往都是把這些收集的資料簡單粘貼了事,這時就可以利用旅途路上的時間,把那些有意思的,或者打算剪貼的,用筆做好記號,一定要做「讀過的標記」。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答案!
    有時候我們旅行是為了緩解我們工作上的壓力,也是為了看更美好的風景,沉澱一下自己放空一下自己,然而每個人對旅行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對旅行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你認為的旅行是什麼呢?你覺得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一下人為什麼要旅行,旅行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
  • 對於宇宙而言,我們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
    那麼,人類的存在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甚至我們無法從現在的認知下回答這個問題。下面就個人的看法簡單的說一下人類存在的意義。人類的存在對於地球的意義雖然表面上看,現在的人類站在了地球「統治者」的地位上,人類可以肆意的擴張活動的範圍、肆意的獵殺其他的動物,但是其實對於地球來說,人類不過是萬千生命體的一種而已。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對地球的探索還停留在初級的階段,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不旅行就不能拓展視野?旅行的意義是什麼?不旅行你還能這麼做
    其大意是不讀萬卷書,不行萬裡路,怎麼可能有滿腹經綸,怎麼能夠寫出有什麼內涵和見地的文章?在古時候,交通閉塞,大多數人的出行範圍不過方圓1、20裡地,甚至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自己所在的鄉鎮,其所接觸的人、事只限於周邊鄉鄰,聽到的看到的也只是熟悉的環境中的一切。這樣的生活狀態,必然會制約了大多數人的視野和知識範圍。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看完你懂了嗎
    旅行,是人生最奢華的享受。我們總是在社會中不斷地尋找自己的角色,卻忘了自己是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正當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當中,我們卻漸漸地迷失在了自己的心路上。慢慢的,我們只關注車子,房子,票子。所以,總是有人在說年輕的時候,我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卻因為沒錢而放棄;中年的時候,我們有了錢,卻沒了時間;當我們有錢又有閒的時候,就已經老了。張愛玲說:早。我想說,旅行,也趁早吧。很多人把旅行當做一種信仰,認為旅行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例如,他們把去西藏當成一個目標。當然,我自然也認為西藏是一個美好的地方,雪山,藍天,西藏是聖潔的象徵。
  • 旅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難道只是單純的遊玩嗎?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張小硯。像之前報導的河南一女教師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還有電視報紙上報導的很多人「窮遊」想法與攻略;那麼旅行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呢?旅行能使我們收穫什麼又能得到什麼呢?
  • 深度美文,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 旅行是一種衝動,每個孩童時期都夢想過自己不平凡,而這種衝動是一顆不肯被平凡生活困住的心,即使顛沛流離,飽受孤獨,經歷困苦,也要去看一眼,不在於戰利品有多少
  • 女人,努力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很努力的過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女人,我們努力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我們除了嫁人這一條路可以選擇,還有好多條路可以選擇。在古代,女人似乎是只有嫁人,找個好的夫婿生兒育女這一條路可以選擇。我們現在好好的努力,就是為了擺脫讓自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世界的舞臺是開闊寬廣的,我們應該還有我們的追求,我們的夢想,自己一個獨自自主的個體,而不是別人依靠於別人來存活,依靠於別人的施捨。沒有自我,喪失自我。
  • 孩子從小就刻苦用心學習舞蹈,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孩子從小就刻苦用心學習舞蹈,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很多的家人會認為孩子學舞蹈就是耽誤學習,而有的家長就認為,從小多學習一些東西又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這就是不同家長的觀點,其實你不知道的是學舞蹈的過程中,是在不斷的培養孩子的自信,還有更多的是只有學舞蹈的孩子才會認為有意義的事情,看看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