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通訊員 費彪 記者 潘婷婷 見習記者 周雨菲)錯落有致的村莊建築、整齊乾淨的街道、隨處可見的外國友人……未來的鄉村應該是什麼樣的?昨天下午,餘杭區打造「未來鄉村實驗區」啟動大會在黃湖鎮青山村融設計圖書館舉行。
為什麼要在青山村啟動?青山村黨委書記林紅說,青山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空心村」,年輕人不願意留村,更願意到大城市打拼,村裡只留下了老人與小孩。村裡的產業以毛竹、水稻和苗木為主,村民收入約1/4來自於毛竹和竹筍。不過,過去村民在龍塢水庫周邊的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劑,造成了水庫的面源汙染,影響了飲用水安全。
2015年,是青山村重獲新生的一年,為了保護水源,留住綠水青山,西北小夥張海江成為第一批新村民,也是在他的推動下,青山村引入北京大自然保護協會,聯合阿里、萬向信託創建了國內首個水基金信託——善水基金1號,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小水源保護試點地,現在,龍塢水庫成為了杭州50公裡範圍內最好的地表水之一,只需經過簡單過濾處理就可以達到國家標準。
在新村民的吸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青山村,餘杭創業的設計師張磊也來到村裡,設計師們以「不改變文物原狀」,「最低限度幹預」為原則,用原材料和原工藝對有50多年歷史的青山村東塢禮堂進行改建,引入中國第一座傳統材料圖書館——「From餘杭」融設計圖書館。
融設計圖書館每年接待數百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獨立設計師等。目前,已有30餘位國內外設計師常駐青山村,通過參與工藝創作,每月可為村民們增收近3000元。
短短五年,青山村因「水」而興起,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變好,村裡也發展起了旅遊業,每年吸引來青山村的遊客達4萬餘人。2019年,青山村集體收入較上年度增長了50%以上。
大會現場,四個合作項目進行了籤約,黃湖鎮政府分別與杭州諾貝爾集團、全國自然教育網絡合作開展未來鄉村藝術村落打造及合作推動自然教育小鎮建設,青山股份經濟合作社與區環境(水務)控股集團合作成立餘杭「綠水」公司(暫命名),滴水公益與青山村合作開展社會公益項目。
據了解,餘杭制定出臺《「未來鄉村實驗區」改革實施方案》和《「未來鄉村實驗區」改革二十八條》,用好改革「畫筆」,清晰勾勒「未來鄉村」圖景,努力讓傳統鄉村、現代鄉村和未來鄉村在這裡得到全面展現,力爭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未來鄉村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