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回,真的像英國傳教士說的味道令人作嘔嗎

2020-12-20 史論縱橫

在沒有洗髮水的古代,估計人的頭髮即使是經常洗也會有味道,更別提還不經常洗了。

曾經我也是一個沉迷網路遊戲的少年,那個時候經常泡在網吧,很多人經常在網吧一玩半個月不回家,我至今記憶猶新的一次,我站在一個大哥的身後看他玩遊戲,結果被他頭髮的味道嗆了一天,我差點吐了。

在現在社會幾天不洗頭味道都讓人受不了,更別提古代時期了,看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以為清朝男人扎辮子,可能會很髒,實際上清代人的頭髮未必有前代的味重,在清代之前的中國人由於受到《孝經》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髮膚都是父母給的,必須珍惜它,不能毀傷,說到底就是不能輕易剪髮。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男子一輩子不理髮,如果一輩子不理髮,那不就跟傻子一樣了嗎?在古代男子都會修理髮型,然後把長發挽起來,再盤起來,到成年之後行弱冠之禮的時候,就在盤上的頭髮上帶帽子。

那麼古代人留髮留多久呢?現在人們常說的,待我長髮及腰,其實也是古代男性頭髮長度的一個標準,長髮及腰不是等人來娶,而是頭髮長了,應該修剪修剪了,然後選一個黃道吉日把頭髮剪了,剪下來的頭髮還要收藏起來或者焚毀,以示對祖宗的尊敬。

你想想,男子長髮及腰,得多難打理,這要是天天洗頭估計什麼事也不用幹了。

這一情況到清軍入關時候被強行改變了。

很多不了解清朝髮型的讀者在看了清朝古裝劇之後都有一個疑問,清朝的頭髮不就是扎了辮子嗎?為什麼當初清軍入關要叫「剃髮令」呢?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能夠接受的清朝的辮子都是晚清時期不斷發展變化後的形象,真正清軍入關時的頭髮,那是相當難看的。

清軍入關之前,一直是過著漁獵的生活,在打獵、捕魚的時候,辮髮是相當給力的,這種辮髮是將腦袋四周的頭髮剃光,然後在後腦勺處剩下的頭髮編成辮子,留下頭髮的地方只有銅錢大小,留的髮辮要比小拇指還細,要能穿過銅錢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因此這種髮型被稱為金錢鼠尾,其實也就跟光頭差不多。

1644年日本商人竹內藤因海難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韃靼漂流記》一書。書中這樣描寫清人的髮式:"他們的人都剃頭,把頭頂上的頭髮留下來,分成三綹編成辮子。他們男子把唇上的鬍鬚留下來,把下面的剃掉。無論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樣。"

所以,清軍入關才管這叫剃髮令,很多人認為在清朝是不扎辮子就要問斬,實際上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在有關清史的資料中,順治四年就有人因為"周環僅剃少許,留頂甚大"最後被處斬,而縣官還因為失察被議罪。

清朝統治者之所以不遺餘力,寧肯引發血腥反抗也要推行剃髮令,實際上是出於維護自己民族文化傳統的深謀遠慮。

說回到正題,儘管這種金錢鼠尾的髮型很醜,但是要從衛生的角度還真就比以前長發飄飄的時候要乾淨很多。

當然,我想令外國傳教士大呼噁心還是清朝晚期的頭髮。

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清朝統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開了對頭髮的管理,到乾隆去世那年,通過當時外國人的繪畫中可以看出,清朝的頭髮留髮面積足有四個銅錢大,相當於一個掌心的面積。

在鹹豐朝時期,老百姓蓄髮已經超過頭髮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人的髮式才變成現在影視劇中的陰陽頭,剃髮只剃前半部分。

人們將清朝的辮髮變化總結為,先是鼠尾巴,又是豬尾巴,最後是蟒蛇一樣的形態。

隨著頭髮的增多,還需要扎辮子,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技術了,當時清朝已經出現專業的剃頭匠,擔著剃頭挑子,走街串巷給人們剃頭,扎辮子,甚至是摳耳朵。

多於經濟較為富庶的人來說,剃頭刮臉是一件頗為社交性且時尚的事情,好友經常結伴去剃頭,甚至請人剃頭。一次精緻的洗頭,要花費很長時間。

當然,清代時期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在廣大農村,更是窮的發都吃不上了,每天幹活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能力三天兩條的打理辮子,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理一次髮,盤在頭頂上,要挺很久很久才能再次洗髮。

所以,晚清的時候,外國傳教士說中國人頭髮令人噁心的受不了。

其實,晚清以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剪辮子已經成為趨勢,早在民國成立之前,清朝百姓就已經開始剪髮,政府也無力深究,1898年戊戌變法的時候,康有為在變法主張中就提出剪掉辮子,到了十年之後,清政府舉行新政的時候,就連清朝的貴族都建議朝廷廢除辮子「非剪髮易服,不足振起全國之精神!」

而沿海通商城市,老百姓更是逐漸剪掉辮子,至於那麼遲遲不肯剪掉辮子,甚至在民國時被強行剪掉的,大部分都是偏遠地區的人,或者忠於清朝的人,將其看作清朝的象徵。

最後要說的,雖然古代中國人的頭髮不太乾淨,但是中國人愛洗澡啊!真正埋汰的歐洲人,當時當時受瘟疫的影響,歐洲人特別不愛洗澡,比如我們熟知的法國路易十四,長年不洗澡,十步之內就令人作嘔。

相關焦點

  • 清朝留長辮子的男人,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說令人作嘔
    清軍入關以後帶著自己的軍隊進入了紫禁城,正式建立了清朝。同時清朝還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影響,頒發了一個政令。清軍正式建立了清朝,他們成為了皇帝,此時頒發了凡是平民百姓必須剃掉一部分頭髮,只可以留辮子。無論是男是女,不遵從者就以謀反罪論處。因此生活在清朝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會留有辮子。
  • 清朝男子辮子多久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拍下照片,網友:令人作嘔
    清朝男子辮子多久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拍下照片,網友:令人作嘔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男子都是扎著辮子的,相信大家也都有這樣一個疑問,他們頭上這長長的辮子,究竟多久才洗一次?非常幸運,英國的一位傳教士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但他記錄的這些照片,卻讓網友覺得:實在令人作嘔。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清朝男人的髮型很是奇特,他們喜歡留一個辮子在後面,小編也不明白這樣的做法是為了什麼。
  • 清朝男人多久清洗一次辮子?英國傳教士記錄下真實情況,難以接受
    說到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並且他們屬於是入侵的種族,在他們入關之後,就開始了對漢人的統治,並且讓漢人「編發易服」。到了後來列強達到了我國的時候,腦袋上長長的辮子也成了一種恥辱的象徵。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清朝男人多久洗一次辮子?英國傳教士記錄下真實情況,令人作嘔!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 清朝男人髮辮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照曝光,畫面令人作嘔!
    清朝的男子多久洗一次辮子?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從來沒想過,當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都能看到清朝的男子和那些達官貴人都留著長長的辮子,很是清秀乾淨。可是現實中的清朝,並非大家所想像的那樣美好,並不是人人都特別講究。今天小編就來說一說,清朝人是如何清洗自己的辮子的,英國的某一傳教士也做了相關記錄。
  • 清朝男人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為何英國傳教士直呼令人感到噁心呢?
    在清朝光緒年間,英國有個叫麥羅德的傳教士,這傢伙憑藉著自己蹩腳的中文,從北到南轉了中國大半圈,最後回到英國,把大清子民的面貌寫了個透徹。其中,有專門寫女性的裹腳和男性的髮辮,為了體驗有辮子的生活,他還專門留起長發,還讓人給自己扎一個短辮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這玩意兒太難受了!現在的男生很少留辮子,一般女生喜歡留長髮,雖然有了吹風機,但是對於女生來說,洗頭仍然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更別說清朝人了。清朝沒有洗髮水,人們洗頭一般用皂莢、草木灰、淘米水來清洗頭髮,雖然效果沒有現在的洗髮水好,但是也有一定的清潔作用,總比沒用要好。
  • 清朝的標誌長辮子有多髒?看了傳教士的日記,實在令人作嘔
    在清朝的時候,因為這個朝代和我們現在比較接近,所以我們更能知道,這個朝代的男人都是留著長辮子的。雖然我們可以在各種電視劇裡面看到,但是究竟是隔著電視劇螢屏。那麼,真正的清朝男人的長辮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清朝前,對於特定的髮型並無限制,可披可扎,還有造型好看的發冠或者布包。
  • 清朝男人的辮子一生不剪,那多久洗一次呢?真實答案讓人作嘔
    小時候看古裝劇,會能看到哪位大家閨秀,清晨起床,拿來篦子給她蓖頭髮,每到那個時候總會想,幹嘛那麼麻煩,洗一洗不好麼?現在知道了古代人那麼長的頭髮洗一次不容易,也開始好奇,古代人到底多久洗一次頭髮呢?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剪頭髮會被視作大不孝,像曹操就有割發代首的典故,把頭髮割掉就等於砍頭了,可見古人有多看重頭髮。就是因為如此珍視自己的頭髮,清軍入關要求男人剃頭留辮子,會有那麼多人寧死不從。
  •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才洗?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的比喻讓人噁心
    那麼問題來了,清朝男子的辮子該多久才洗?他們的辮子到底有多髒?關於清朝人的頭髮曾一度引起西方人的興趣,甚至還有一個來自英國的傳教士專門記載過關於清人頭髮的事情。
  • 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
    歡迎來到百家後小帆品歷史,今天我講述的是: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英國傳教士留下照片,網友:不敢相信。在我國,離我們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就是清朝。清朝時候,不管男性還是女性裝扮都非常有特點,尤其是在髮型方面,女子有「旗頭」,男子留長辮子。很多人都好奇清朝男子的長辮子多久會洗一次,那麼長的頭髮洗起來非常麻煩吧?
  • 清朝男人的辮子有多髒,很多人一年也不洗,解開裡面全是蝨子
    男人留辮子,是清朝特有的產物。滿清入關後,為了摧毀漢人對清軍的反抗,就強制要求漢人改變髮型,統一留辮子,所謂「留頭不留髮」,以此來區別你是否真的歸順清軍。和我們只電視裡看到的不同,清朝人的辮子一開始並不是那種「陰陽頭」。
  •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清朝人的「辮子」到底有多髒?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眾所周知,清朝人的髮型特點十分明顯,往往能夠令人一眼就無法忘記,這主要是因當時的髮型都是頭前半部為光頭,後半部卻留有長長的頭髮,最終紮成一個長辮。許多人認為清朝人留有如此長的頭髮難道不難打理嗎?並且清朝人的辮子究竟有多髒呢?
  • 清朝人留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傳教士:頭髮解開時,當場嘔吐
    1647年,清廷在《剃髮令》中說:「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那麼什麼是金錢鼠尾辮呢?簡單來說,就是把頭顱周圍的頭髮全部剃掉,在後腦的中心留下一個像銅錢大小的頭髮,然後編成細細的辮子,很像是老鼠的尾巴下垂。
  • 滿清社會男子必須留辮子,他們如何洗頭髮?傳教士照片給出答案
    滿清社會男子必須留辮子,他們如何洗頭髮?傳教士照片給出答案在清宮劇大肆橫行的今天,我們都知道了清朝的男人都是要把自己的頭髮前面剃掉,留下一個辮子的。在清兵入關的時候,如果你拒絕剃髮留辮,那麼你就只有被殺害這樣的一條路。
  • 傳教士為何這樣說清末男子的辮子
    清朝統治時期,最讓人感興趣的可能就是那長辮子了。那有人說:不對呀,清朝統治時期最讓人感興趣的不是慈禧太后嗎?不是八國聯軍侵華嗎?針對於這些事情,其實沒有多大的探討意義和價值。畢竟這一切只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這個前提就是滿清腐朽不堪,朝廷的軍隊見到敵人撒丫子往外跑。
  • 清朝人的「髮辮」有多髒?美國女傳教士:氣味臭氣燻天,令人作嘔
    現代人的頭髮已經成為了除了服飾之外,最能體現自身個性的地方了,各類像爆炸頭、莫西幹頭,還有羅納爾多的「阿福頭」式的新式髮型層出不窮,體現了年輕人的時尚理念。但是在中國古代,髮型卻是禮法的體現,要求非常嚴格。古代男子的髮型分為兩個階段。
  • 清朝百姓的衛生狀況有多糟糕,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
    光緒年間,有英國傳教士名叫麥羅德者自天津出發遊歷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將其所見寫於紙上,回到英國後,麥羅德將其所見所寫並附上一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這些文字一經傳出,洋人十分驚訝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女子:噁心的我幾天都沒胃口
    其實古代時候,在秦漢時期,人們對自己的衛生還是非常在意的,基本上三天就會洗一次頭髮。後來轉變時代的變化,人們洗頭的周期也變長了,到了漢朝時期,就變成了五天洗一次頭髮。往後的朝代,也是更加隨意,洗頭的周期越來越長,看起來非常邋遢。
  • 晚清男子的辮子有多髒?傳教士表示:氣味讓人嘔吐,夏天不能靠近
    在打獵時,過長的頭髮會纏住樹枝,所以為了生活方便,這些女真人就開始剃掉大部分的頭髮,留下了一條辮子。在清朝建立之前,這些女真人留的辮子又細又短,甚至能穿過一枚銅錢的錢眼,因為這條辮子像老鼠的尾巴,所以又被稱為「金錢鼠尾」。不過在建立滿清之後,這些女真人因為不用打獵了,所以這條辮子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成為了他們的民族髮型,也成為了他們實施民族政策的工具。
  • 清朝男人梳辮子,傳教士寫文章嘲笑,一到夏天臭氣燻天
    ▲早期清朝人的髮型但是這樣的髮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古代時候由於衛生條件差,人們不會經常洗頭,男人留了這樣的頭髮,幾個月都不洗一次頭,可想而知頭上的氣味是多麼的難聞。不講衛生頭上長蝨子現在的人基本上兩三天就要洗一次頭,如果能夠一星期不洗頭就會覺得頭上有異味,而且非常的癢,但是在清朝人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衛生條件,所以頭髮經常是一年都不洗一次的。
  • 清朝的辮子,真的是電視劇裡那樣嗎?一開始的樣子很難看
    古人常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其實孝道的一種體現。自身的一切都是父母所賜,自身是沒有權力損毀的。因此古人除非迫不得已,不然絕對不會剪頭髮。所以說古代男子都留長頭髮,鬍子也不刮。直到滿清入關,強制推行辮子頭,才讓天下人換了髮型。至於那些不願意換的,都被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