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秀恩愛」,其實是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家長別不好意思

2020-11-16 俊麗育兒日記

大家在年輕的時候,每次談戀愛,都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哪怕是當著陌生人的面秀恩愛,也完全不覺得臉紅。不過當大家成為了家長之後,可能就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有的家長覺得,當著孩子的面,自己要表現得成熟一些。有的家長覺得,自己要是秀恩愛的話,可能會帶壞孩子。不過,事實證明,家長要是經常秀恩愛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可以幫助孩子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讓孩子知道優質的感情是怎樣的。其次,家長之間的關係和睦的話,家裡的氛圍會更好,這樣孩子成長得就更快樂了。

「秀恩愛」為什麼會幫助孩子建立情緒觀?

原因一: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家長。其實孩子所了解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長教給他們的。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生活範圍很小,就是在自己的小家庭裡。

所以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否能順利進行,還要看家長之間是怎樣相處的。通過觀看家長之間的相處,孩子就會對情感有了初步印象。

原因二:家長能決定孩子是否能擁有樂觀的情緒觀。在三歲之前,孩子都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情緒,到了三歲之後,他們才會慢慢了解到情緒,慢慢有自己的情緒觀。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看著家長之間非常恩愛,氛圍特別好,那麼他就會更加樂觀,因為他所能感受到的情緒都是積極的。

家長「秀恩愛」的好處有哪些?

好處一: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家長彼此相處得比較好,能讓孩子在家裡的時候,更有安全感。那些從小看著家長又吵又打的孩子,哪怕是在自己的家裡,也會覺得缺少安全感。

因為有時候比起陌生的外界,自己家裡的情況讓孩子更不能接受。時間一長,這些孩子就可能會失去自己的信心,甚至可能變得叛逆起來。

要是家長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得非常和諧,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家裡的溫暖,這樣他們就會感覺很有安全感了。

好處二:能讓孩子有更健全的人格。孩子會有怎樣的人格,主要取決於家長是怎樣影響他們的。大家會發現,那些單親家庭,或者是家長之間關係不好的孩子,他們的性格總是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偶爾會特別極端。

而那些家庭氛圍比較好,家長之間的關係也很好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就會比較健全,表現地很樂觀,也能正常跟別人相處。

好處三:能讓孩子正確理解情感。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家長就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在感情中受傷,會不會做出什麼不太好的事。

可實際上,家長要是能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讓孩子知道優質的情感是怎樣的,他們就不會犯這些錯誤。

家長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首先,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大多數家裡不和諧的孩子,長大了之後,在感情這方面他也會一直吃虧。想要讓孩子不受到這樣的影響,家長就應該先保證自己做得很好,再來教育孩子。

比如說在家裡的時候,無論發生怎樣的矛盾,家長都要心平氣和地交流,不要一有問題就歇斯底裡,大吵大鬧。同時,家長也應該多表達一下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學會愛和表達。

其次,儘量避免在家裡吵架。家長要是頻繁在家裡吵架的話,會影響孩子,嚴重的話還可能會讓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記憶。

要是家長之間實在是有些解決不了的矛盾時,應該彼此冷靜一下,等情緒穩定了,再進行溝通。要不然孩子從小看著家長吵架,以後遇到了什麼事情,他也會不知道怎麼溝通,只能選擇最暴躁的表達方式。

最後,家長可以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很多家長在溝通的時候,根本不在意什麼技巧,所以才會頻繁出現矛盾。有些家長哪怕彼此之間感情很好,遇到了問題的時候,也難免要大吵一架。

要是家長能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那麼就能減少矛盾的發生,自然也不需要吵架了。而且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也能跟著家長掌握很多溝通的技巧,會更加聰明。

結語:

家長要明白,自己能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不要總覺得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好不會影響到孩子。就算是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長,家長也要對彼此好一點。

相關焦點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竟然對孩子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
    其實,在孩子第一次見到一種事物的時候,並不會「受刺激」。就像怕狗的寶寶,往往是因為有個怕狗的家長。不是天生怕,而是被大人的態度引導,覺得那東西是該怕的。親親、秀恩愛也一樣。如果家長骨子裡忌諱對愛的表達,孩子漸漸才學會藏起感情和欲望。
  • 「我是為你好」,家長常對孩子說這種,其實是種另類的情感暴力
    所以家長說這種話就是一種情感暴力。家長在這樣說的時候其實也明白,孩子可能此刻並不是特別幸福的,但是家長卻說這樣的話可能並不會安慰到孩子,反而會覺得因為自己不幸福,所以家長也因為自己不幸福。讓孩子被道德綁架家長的那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就是把家長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而孩子就是享受家長的好,但是卻還不懂得珍惜。這其實就是一種情感的暴力,讓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好好的珍惜父母的好,反而還要錯怪父母。
  • 父母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有啥影響?這四個答案很真實
    之前在網絡上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帖子,主要是說「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講述了很多一家人之間發生的趣事。關於父母「秀恩愛」,很多媽媽們會覺得當著孩子的面秀恩愛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讓孩子學壞,甚至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會教壞孩子?其實好處大於壞處
    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有很多父母抱怨: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很少有二人世界了,不敢在孩子面前擁抱親吻,怕教壞孩子。其實,父母在孩子面前秀恩愛,並不像家長所想的那樣,反而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恩愛中受益。
  • 「媽媽你不要不理我」,家長的「情感忽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但是這樣的訓練其實就是赤裸裸地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01 生活中那些我們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有些家長想自己平時還是很關心孩子,應該沒有對孩子"情感忽視"。其實,我們往往在自己不注意的生活細節、說話語氣態度、方式上對孩子"情感忽視"。簡單來說,情感忽視是指: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自己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是不回應、不可及、疏忽。
  • 父母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
    其實,在孩子第一次見到一種事物的時候,並不會「受刺激」。就像怕狗的寶寶,往往是因為有個怕狗的家長。不是天生怕,而是被大人的態度引導,覺得應該害怕。今天的文章就是要告訴大家,經常在寶寶面前秀恩愛,絕對不是壞事!它可能會帶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可愛寶寶。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自身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好,那麼即使學習再好都沒有用,所以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
  • 樊登:情感引導式教育,遠遠比家長大吼大叫罰站,對孩子更有效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明明自己並不想發對孩子發脾氣,也知道經常對孩子發脾氣並不好,但是卻在某些時刻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到底該怎麼辦呢?
  • 父母常說這幾句話,孩子受益一生,別再「吝嗇」了
    那些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的父母,更容易養出自卑、膽小怯懦的孩子;那些常把「我是為了你好」掛在嘴邊的父母,容易養出內心壓抑、負能量爆棚的孩子;那些經常說「快點」、「怎麼這麼慢」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會很急躁、焦慮;……
  •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加上家庭增加了新成員,寶媽帶孩子不熟悉,老人也加入到了新家庭中,祖孫三代同堂,其實歸根結底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教育方式的差別,自然會產生許多摩擦。所有人都覺得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卻恰恰忽略了,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才是第一位。
  • 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是父母自己
    身為父母的你可能體會不到你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氣質都有所差異。合格的父母們在孩子面前的應該如何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呢?正確解讀父母兩個字的意義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就是風度。
  • 比起相敬如賓,父母經常在娃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成長更有好處
    所以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父母「秀恩愛」的原因,可想而知就是父母之間的愛,這種愛代表著一種家庭氛圍、一種好的家庭關係,在無形中能夠感染孩子,給予孩子一種安全感,讓孩子在充滿幸福的童年中長大,給孩子勇氣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促進孩子的發育和成長。
  • 父母秀恩愛,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答案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按照他們的說法,似乎是距離越遠就越是給孩子正確的教育,然而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父母秀恩愛是家庭和諧的明顯表現,適當的秀恩愛還好處多多。二、能培養孩子的情商父母之間偶爾的秀恩愛,其實也是一種交流方式三、能影響到孩子的擇偶觀現在很多年輕人畏懼婚姻不想結婚,或是遇到稍微對他/她好一點的人就草草結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父母感情不好。父母感情不好,那麼在這種沒有愛的環境下長大,孩子難免會對婚姻失望。其實孩子的很多價值觀都是成長過程中慢慢形成的,父母是其中最大的影響。
  • 別再用「負罪感」逼孩子聽話,內疚式教育,其實是一種情感綁架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非常不自覺地跟孩子訴苦,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本是沒錯,但是過分言說會讓孩子感到內疚,讓孩子在一種內疚式的教育模式之下長大,這樣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一種"負罪感",對孩子的成長很是不利。
  • 家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首要有兩個方面:智力啟蒙,情感啟蒙
    啟蒙教育的黃金期在3歲前,之後的十多年時刻也是要害期。從出世到進入芳華期,都可以稱作啟蒙教育期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育在這一期間最能體現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早年往後,逐步遞減。所以這項作業越是做得早,越是做得好,真實的一刻千金。啟蒙教育首要有兩個方面:智力啟蒙,情感啟蒙。
  • 談談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我認為無論父母自己成功與否,做父母的也應當在幾個方面對孩子施加影響。讓孩子吸取經驗和教訓,健康成長。父母的經驗應該傳授給孩子,這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現在有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和孩子進行迴避,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哪些教訓,在生活中哪些事情處理得不得當,哪些事情做錯了,總是以為父母做的就是正確的,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父母吸取教訓,讓下一代更好地吸取教訓,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訓在哪些問題上呢?比如說在工作的選擇上,自己人生計劃的制定上。
  • 解析《傷痕俱樂部》:「情感忽視」,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知乎上有人問:&39;冷暴力&34;有一位知友回答說:&34;二、對孩子不理睬,其實是一種&34;其實每個孩子一開始都不會被家長的冷漠傷害到,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他們也會開始變得沒有安全感、自卑、焦慮和痛苦。
  • 經常秀恩愛的家長,都養出這3種的孩子,羨慕不來
    現在很多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秀恩愛,並不會感覺到尷尬。在家庭裡面,大膽的把愛表達出來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大多數的家長在孩子秀恩愛的時候,都會害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事實,與其相反越是秀恩愛孩子就會越優秀。當著孩子的面秀恩愛,養出來的孩子都有這三個特點,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家長總是忍不住吼娃,其實對孩子影響很大:教你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明明上一秒還陽光燦爛母慈子孝,下一秒很可能就電閃雷鳴雞飛狗跳了,這大概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的真實寫照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少父母都會大聲吼叫,但其實父母脫口而出看似無心的話語,實則不經意地傷害著孩子。
  • 對孩子有一種傷害叫「情感忽視」父母這些舉動讓孩子「脆弱不堪」
    很多家長只重點關注孩子在身體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而會忽略掉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是科學育兒的一大忌諱,想要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優秀的孩子,這兩大方面都不容忽略,尤其是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情感忽視」現象,更是要儘量避免它的發生。孩子受到父母情感忽視的普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