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審團」首次啟用!能否破解「理賠難」?

2020-12-25 中國搜索

理賠爭議是保險業一直在努力解決的難題。

近日,一名7歲女孩得了白血病,她是否能夠獲得保險理賠,不再取決於保險公司,而是由5000餘名「賠審員」投票給出判定結果。

「賠審團」機制是個啥?首度啟用有啥意義?一起來看看↓↓

首次啟用「賠審團」調解

前不久,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接到報案,一名投保了「寶貝守護計劃」的7歲兒童被確診白血病,家屬要求理賠。在收集完理賠資料後,經審核認為其未能履行「寶貝守護計劃」健康告知所要求的相關內容,初步做出「不予賠付」的答覆。但是,按照信美相互的理賠規定,最終是否應該理賠,還可以申請「賠審團」審議,家屬希望由「賠審團」給予判定。

隨後,由5000餘名來自各行各業的「賠審員」組成的「賠審團」在閱讀了包括病例、血液檢查報告、投保說明書之後,24小時內有76%的「賠審員」選擇了「不予理賠」,主要原因是已知曉病情但仍投保。原來,該患兒在今年1月22日因身體不適住院後,醫院檢查報告單顯示,血液異常,其中白細胞一項被標註為「危及」。1月26日該患兒出院,當日她加入「寶貝守護計劃」。在家屬看來,患兒於2月8日才被確診急性白血病,以此時間為準,不存在帶病投保問題。不過,從投票結果看,多數「賠審員」們並沒有支持患兒家屬的看法。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案例中首次啟用「賠審團」機制,這是為解決保險理賠爭議的新嘗試。

信美相互保險社副總經理曾卓認為,

「『賠審團』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希望為公眾建立起與保險機構更加平等開放、公正透明的溝通機制。建立這種機制,更多是幫助保險公司把條款做得更適應老百姓的需要,同時也能促進保險產品的良性迭代」。

螞蟻保險總裁助理方勇稱,「賠審團」是行業內首個由投保人集體決定理賠結果的公共機制,而這個7歲白血病患兒的事情也是首個落地的案件。據介紹,「賠審團」機制的運行和維護是由螞蟻保險平臺負責,「賠審員」是由對應險種的用戶自主報名,經過考試篩選之後,才能夠獲得對應的資格。

理賠不再險企說了算

「啟用『賠審團』機制,對保證保險公司和消費者具備同等話語權有著積極意義。」業內人士認為,理賠難一直是保險行業的「痛點」,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責任認知錯位、代理人不作為、保險理賠渠道不完善等。比如,銷售人員在銷售過程中對消費者有所隱瞞,沒有說明保險保障範圍,而消費者又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險知識等,導致理賠難。

雖然此保險案例最終由「賠審員」給出「不予賠付」的結果,但這一機制開創了解決保險理賠爭議的新方法,對解決用戶理賠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有積極意義。據了解,此次「賠審員」徵集過程中有12餘萬父母報名,最終2萬餘名成功通過在線考試認證,獲得「賠審員」資質認證。不過,目前「賠審團」還只在信美相互與支付寶共同推出的「寶貝守護計劃」中試行,成熟後將複製到螞蟻保險平臺上的其他保險業務中。

方勇表示,

一方面,期待通過「賠審團」能夠改變保險公司說了算的理賠現狀,讓消費者獲得更平等的話語權,在透明、公開的環境下解決爭議。

另一方面,幫助保險機構從消費者出發,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體驗。通過技術、場景以及「賠審團」這樣的機制,與保險機構一起構建讓消費者更為省心、簡單的保障平臺。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指出,「賠審團」機制的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不錯的服務體驗,對行業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理賠難的問題,關鍵在於保險公司要強化內控合規建設、監管部門需進一步完善監督制度。此外,還應該大力發展公估行業,通過專業的保險公估機構接受保險當事人的委託,負責損失檢驗和理算工作,既可以使保險賠付趨於公平、合理,減少理賠糾紛,又能幫助險企優化內部結構,節省資源。

保險監管仍需強化

今年2月份,原中國保監會發布《保險經紀人監管規定》和《保險公估人監管規定》,並於5月1日起實施。「新規旨在進一步規範保險經紀業務,明確保險公估從業人員執業要求,並在強化自律管理、嚴格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新制度安排,維護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合法權益。」原保監會中介監管部副巡視員施強表示。

去年11月份,原中國保監會首次向社會公布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重點圍繞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按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分別設定電話呼入人工接通率、理賠獲賠率、投訴率等8類定量指標,並在此基礎上對重要服務創新和重大負面事件分別進行加減分。以便深入研究保險公司服務質量的影響因素,日後更科學、更具針對性地通過相關政策引導保險公司提升服務質量,更好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

與此同時,為有效遏制廣為詬病的銷售欺騙誤導情形,督促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履行《保險法》規定的免責條款的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去年7月份,原中國保監會印發了《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電話銷售渠道、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兼業代理渠道,及其他銷售渠道方面納入實施範圍。要求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在銷售過程中對於關鍵環節通過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採集和固定相關信息。

嚴管保險業依然會繼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召開中小銀行及保險公司公司治理培訓座談會,明確要求保險公司要不斷優化經營發展模式,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保險案件首次由保民做決定 「賠審團」直擊理賠難痛點
    華夏時報網華夏時報記者吳敏 冉學東 北京報導理賠難,保險公司說了算,一直是消費者詬病的痛點。如今,該痛點或將通過「賠審團」機製得到改善。這是螞蟻保險解決用戶和保險公司爭議的賠審團平臺調解機制的首次啟用。由螞蟻保險「寶貝守護計劃」賠審員與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會員(以下簡稱「信美相互」)共同組成賠審團,完成的保險爭議案件審議。由「賠審員」決定是否理賠,而非保險公司說了算,這是國內首次。
  • 保險理賠難?業內首現「保民賠審團」模式
    (圖片提供: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保險理賠難,一直是消費者詬病的痛點。有保民參與的「賠審團」機制或將得到改善。這是螞蟻保險解決用戶和保險公司爭議的賠審團平臺調解機制的首次啟用。由螞蟻保險「寶貝守護計劃」賠審員與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會員(以下簡稱「信美相互」)共同組成賠審團,完成的保險爭議案件審議。由「賠審員」決定是否理賠,而非保險公司說了算,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 中國保險業首啟「賠審團」機制 理賠與否保民說了算
    「投保容易理賠難」是保險消費者長期以來的困擾,這一老問題在中國有了新辦法。中國保險業近日首次啟動「賠審團」機制,5000多位保民參與解決了一樁理賠爭議案件。所謂「賠審團」機制,即在保險案件核賠中,當理賠申請人就案件初步理賠意見與機構不能達成一致時,申請人可在線請求賠審人員共同對案件進行評議,並以此作為最終結論。
  • 理賠實錄:平安拒賠百萬重疾險被批,相互寶拒賠卻15萬人支持!
    在平安保險拒賠案中,保險公司以孩子做檢查的時間在重疾險「90天等待期」內由,不予理賠。但是,醫院的記錄顯示,孩子的疾病檢查時間是在等待期內,但是檢查結果和確診報告出具確實在幾天後,已經超出了等待期。孩子父母根據該份保險合同的條款:從本附加險合同生效(或最後復效)之日起90日內,被保險人首次發病並經醫院確診」,覺得明明合同寫的是經醫院確診,應該就是按檢查結果出具醫院確診的時候為準,現在卻是按檢查時間為準,是什麼道理?
  • 「賠審團」最新一起案件完成審議 信美相互嘗試部分給付
    7月25日,寶貝守護計劃第8起「賠審團」案例在支付寶上完成審議,16400名賠審員參與了此次賠審,與之前7例案件不同,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雖然認為申請人未完全達到合同約定給付條件,但結合申請人實際情況及以往賠審員意見,做出賠付醫療費並保證合同繼續的初步決定。
  • 200萬人投票的理賠案:相互寶真有你想像的那麼好? - 遠慮君探險
    為了顯示自己的公平性,相互寶特意引入了「賠審團」機制:如果互助案件有爭議,讓賠審團會員投票決定到底該不該賠,進一步降低大家對於理賠的擔心。但這個機制真的能保證絕對的公平嗎?咱們今天就用兩個相互寶公示的理賠案來聊聊這個話題。
  • 「開顱」重疾險理賠記:理賠難路上的是與非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2019年下半年查出顱內腫瘤,開顱手術後通過線上理賠,最終協議下來賠付70%。」年僅27歲的朱亞告訴記者。朱亞來自浙江,是一位購買短期重疾險的保險客戶,回顧理賠之路,從申請理賠被拒到保險公司理賠,她表示一波三折,幸虧自己堅持下來。
  • 蝸牛保險CEO尚萌萌:理賠難多數因未如實告知
    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發現,人壽、國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等公司公布的獲賠率數據基本超過97%,甚至不少公司獲賠率接近99%(小額),線上化便利程度讓平均理賠時效在1天左右。這就意味著100件理賠中,至少有97件能夠獲得賠付。完美數字背後真的存在無法賠付的原因何在,保險公司在條例下「應賠盡賠」了嗎?那麼剩餘3%的投保人拒賠、公眾存在理賠難的認知來源於哪?
  • 河西法院執行局首次啟用滯留室順利執結六案
    執行局首次啟用滯留室,即順利執結6件案件,執行標的近80萬元。今後,河西法院還將採取強有力措施,促使被執行人積極履行義務,依法保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全力破解執行難。
  • 天津河西法院執行局首次啟用滯留室 順利執結六案
    為更好地提高執行工作效率,日前,河西法院執行局首次啟用兩間標準化滯留室,即順利執結6件案件,執行標的近80萬元。在執行工作中,被執行人宋某與申請人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後,宋某以各種理由拖延履行,且經常駕車前往外地,拒絕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給付義務。
  • 放大招破解「老賴」車輛執行難
    、扣押、過戶等難題,擠壓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空間,推動建立完善解決執行難長效工作機制。  ◎文/圖 劉懌 記者 徐明 程愛娣  第一招  專網聯接破解「查封難」  隱匿車輛是「老賴」為逃避執行的慣用伎倆。在案件執行過程中,查詢(查封)被執行人車輛是人民法院查找被執行人財產線索的常態化工作。
  • 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首次啟用「電子封條」查封房產保障執行
    9月9日,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首次啟用「電子封條」對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南街某小區的一處涉案房產啟動查封程序。凝聚了科技力量的電子封條,是通過「網際網路+執行」模式打造智慧法院的一個縮影,在科技的「加持」下,有力破解執行難的問題,對維護執行權威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借鑑價值。
  • 中保車服完成Pre-A輪融資,共享理賠等三大應用助力破解車險服務難題
    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中保車服專注於破解傳統車險運營服務難題,先後上線車險共享理賠、智能人傷理賠服務,助力保險公司提升車險理賠效率和品質,合理控制理賠成本。同時,推出「保險公司+車主+服務提供商+中保車服」的車險增值服務閉環,助力保險公司單均服務成本降低20%以上。
  • 總理也說「理賠難」?快停止斷章取義吧!
    於是有人說,看吧,連總理都說保險理賠難了!What?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句話確實是總理說的。「現在保險業發展遇到的障礙之一是人民群眾購買意願還不夠強,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賠付難』。這是總理在肯定了人身險利於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並指明「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和「針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需要,開發合適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等方向後,才針對保險業「理賠難」頑疾提出意見和要求。
  • 破解「癥結點」 駛入「快車道」
    道交事故造成人身損害,當事人都希望能儘快得到賠償,然而實踐中卻常出現處理周期長、理賠難等情況。如何突破「瓶頸」,讓化解糾紛跑出「加速度」?  賠償款到位,最快的方式是調解。法院將案件分流到道交調解室,調解員黃鶴慶了解案情後,決定走綠色通道。  「我已經墊付了幾十萬元,目前真的有困難。」
  • 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展現國際化水準
    此次庭審跨越了半個地球,英國專家鑑定人在英國遠程作證,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自主研發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對法庭內的語音實時同步翻譯,並且利用船舶大數據系統當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軌跡,充分展現了中國海事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 飛常準獨推線上自動千元理賠 破解延誤維權難題
    線上自動千元賠償 一鍵完成理賠  從飛常準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航班準點率不容樂觀,而針對延誤率的居高不下,本應受旅客歡迎的延誤險反而因「投保容易理賠難」、「延誤不少理賠不多」、「理賠辦理手續繁瑣」等詬病被乘客吐槽。
  • 英國專家遠程作證 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庭審智能翻譯系統
    此次庭審,英國專家鑑定人在英國遠程作證,上海海事法院首次啟用自主研發的庭審智能翻譯系統,對法庭內的語音實時同步翻譯,並且利用船舶大數據系統當庭演示船舶境外航行軌跡,充分展現了中國海事司法國際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