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分數線已出!中考落榜,90%是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

2020-08-10 聚能教育集團

近日,各地中考成績紛紛出爐,普高錄取分數線也隨之公布你所在地區分數線是上升還是下降呢?據統計,大部分地區初升高升學率不足60%,也就是說每年有將近一半初三生不能進入高中!

面對如此殘酷的競爭,我們初一初二的學生又該怎麼做呢?

其實很多同學和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中考成績的好壞,最主要是受初三衝刺備考狀態的影響的。

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

01、中考很難嗎?

根據往年的中考情況分析可知,中考各類題型按照難度比大概是3:5:2(易、中、難)。也就是說,80%的題目屬於簡單題和中等題,真正的難題只有20%左右。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一個學生肯學,願意努力,找準方向,是完全可以拿下基礎分和中等分的。

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

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02、初一要注意適應和轉變

初一的同學和家長,先來看看初中和小學有哪些不同:

一、課程設置和要求的不同

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小學開設的課程以外,初中增加的課程會更多,而且每門學科的內容都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

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另外,學科新舊知識聯繫密切,概念性強,提高了對空間想像力的要求,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題目的難度與小學相比也加大了許多。

應對策略

初中課程增多,難度加大,所以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習是系統的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二、課時安排不同

初中課堂教學中,用於複習鞏固的時間比小學少,課內作業練習時間少,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初中更多地需要學生課後不斷思考總結與提高。

小學生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作業,因為作業完成了,今天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而初中的作業是多樣的,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只是當他課程的鞏固或第二天的預習,但是中學知識的綜合性,要求初中孩子們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跟上步伐。

應對策略

要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對知識進行歸類和綜合;課聽懂、作業會做僅是初級階段,還要追求融會貫通和熟練運用。
三、老師講課方式不同

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他們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教學的設計注重變換形式、創設情境、學娛結合,這些都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相適應。孩子們只要跟著老師走,掌握知識完全沒有問題。

可升入初中後,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並且更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不再像小學時那麼形式多樣。

應對策略

平時多提問,不斷地提出質疑與困惑,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並學會獨立思考,適應更具挑戰的學習。

四、學生學習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過關的。

應對策略

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取決於課堂45分鐘的效率,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步做到「三會」:
會預習,能夠在預習的時候畫出重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疑問。會聽課,能夠集中注意力,並根據老師所講的內容做必要的筆記。會複習,課後要能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做個小結,整理筆記,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然後進行練習和錯題矯正。

五、學校作息安排不同

初中生課外作業的難度比小學生的大,時間比小學長,為了讓孩子有效利用時間,家長要指導孩子制訂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快速適應初中生活。

應對策略

必要的時候,家長與孩子該一起每天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核查。一般說來,制定作息時間和計劃應注意四點:

(1)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比如說,背誦英語和語文最好在起床後半小時或臨睡前半小時進行;

(2)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

(3)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4)保證孩子有足夠的運動和睡眠時間。

03、初二注意成績的分化

有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大家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一、思維未能及時轉換

小學和初一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後,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

如:學習方式屬於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的等等。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初二的學習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應對策略

(1)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識面要儘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3)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二、缺乏意志力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之前學得很輕鬆,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

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讚揚。但這也容易讓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二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由於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採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於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紮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應對策略

首先,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我認為應這樣認識:「會學習才會玩」,「學習快樂」。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學生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

其次,要忍耐力!「勤奮」裡面包含的內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觀願望,有一個自己去努力的目標,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觀的願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為一體,就成為一個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奮」總是和意志力在一塊兒。

對於剛進初二的學生,意志力是培養的目標。但是,現在城市裡的獨生子女們,經常連一點點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談何容易!所以,希望孩子勤奮,還是先從忍耐力開始吧!

第三,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鬥,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梁。

三、學習習慣不好

現在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於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取決於非智力因素。

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複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然而,小學生、初一學生中,一部分學生貪玩好耍成性,不思進取,學習習慣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是家長和老師督促、教育不夠。

應對策略

要養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

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誇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四、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一些內向而不善於交流的同學,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問題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有的因人際上孤獨而出現心理疾病,有的會交壞朋友,有的會從不良書刊、遊戲和網絡上尋找寄託。

應對策略

正確處理與親人、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一般來說,成天對他人意見一大堆的人,往往比較狹隘、偏激。家長應教導他學會「換位思考」,去緩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愛心、寬容之心去包容他人,善待他人,體諒他人,友好相處。

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多為他人服務,多幫助他人,多與人交流,多交朋友。心裡有事要向朋友向師長傾訴。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給予開導。必要時,可以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接受專業人士(醫生)的指導。

五、家庭因素

家庭關係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儘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如果在這期間出現大的生活變故,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

親子關係的對立,也是常見的分化原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應對策略

儘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儘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徵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徵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與孩子起了語言上的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決不能激化矛盾。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

應立即主動採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但決不放棄。等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六、社會的影響

初二時期,媒體和同伴對學生影響比較大,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有時候,父母、老師的一千句,還抵不上他夥伴的一句。一個很好的孩子,因為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談戀愛、與社會上的「哥們兒」交往,可能一落千丈。

應對策略

這一點家長要十分注意。對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痴迷上網、痴迷遊戲、交壞朋友等要密切關注。

要儘可能地避免正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頻繁接觸這些東西,少受不良影響。最好在孩子上初一時就與孩子講清道理,說透危害,「約法三章」。出現這些問題的苗頭時,及早發現,早做工作。

04、給初一初二學生的一點建議

首先,不要等到初三再發現你與同學的差距,到時即使發現了也沒什麼必要了。

在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自己的學習狀態。不懂的就問,沒跟上的馬上跟同學討論,千萬不要想著等到初三去「查缺補漏」。

其次,有個遠大的目標,有個合適的計劃,嚴格管理時間,科學安排時間。大部分初三學生的時間真的是擠出來的,要從現在起學會好好把握時間。

最後,要有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做題習慣,這些習慣包括:

1、學會處理審題與做題的關係

很多初三同學已知條件都讀不全、讀不懂,其實這是做題沒有思路的主要原因,你仔細體會一下,越是綜合的題目就越需要你從已知條件中去「挖」,去挖掘新的已知。

所以這點就格外的重要,就需要我們在初二的學習之中努力克服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的不嚴謹的做法,要吃透題目的條件與要求,更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之後再去著手做題。

2、學會處理「會做」與「得分」的關係

要將你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體現在準確、完整的推理和精確、嚴密的計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

而這一過程,就需要改變自己「重思路,輕步驟,不計算」的不良學習習慣。

3、要注意區分主次輕重

數學、語文、英語、物理要作為重點來安排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後70%的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不管有多忙,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必要的。

4、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早晨,人的記性最好,適合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的效率高一些。

其他的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你可以多讀些課外書,積累作文素材,誰都知道,考好語文,作文是關鍵。

5、「瘸腿」科目要儘快補齊

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說了,可是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補「瘸腿」,那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了。

另外,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多準備幾個筆記本。遇到好問題及容易出錯的問題就及時記下來。這樣,複習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不慌不忙了。

寫在最後中考表面上看似沒有高考那麼重要,但從長遠上來講,它要比高考更殘酷!想要相對輕鬆地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孩子要對自己的學習有規劃、有目標,家長也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發展變化,陪伴鼓勵。


轉自初中語文、簡單初中生

相關焦點

  • 中考落榜!90%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
    很多初三的學生和家長覺得中考考不好,是因為初三衝刺階段沒複習好。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所以啊,初一初二的同學可以根據本文對照一下自己哪個部分還沒有學好,趁著現在趕快查缺補漏哦!
  • 中考落榜,90%是因為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
    其實很多同學和家長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中考成績的好壞,最主要是受初三衝刺備考狀態的影響的。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 中考落榜,90%是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附應對措施)
    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 中考考不好,90%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
    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 中考落榜,只因初一初二沒注意這些問題
    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1- 中考很難麼?根據往年的中考情況分析可知,中考各類題型按照難度比大概是3:5:2(易、中、難)。也就是說,80%的題目屬於簡單題和中等題,真正的難題只有20%左右。
  • 中考落榜,很大程度上與初一、初二時的這些毛病有關
    很多老師覺得學生中考的成績不好是因為初三衝刺階段沒複習好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 中考成績差,大部分是初一初二時,學生沒注意這些問題
    「 昨天,中考成績出來了,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很多家長和老師聊天,都認為孩子在初三這一年沒有好好努力,才導致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其實如果孩子初一初二的基礎沒打好,中考同樣會受到很大的影響。」1、中考真的很難嗎?
  • 孩子中考落榜,不是初三沒複習好!而是初一、初二這些問題沒重視
    中考結束,有位家長給我發來留言說,孩子中考成績考得太不好,上不了當地的普高,因此打算復讀一年,希望老師能夠給她一些相關的指導建議。說實話,每每看到這樣的消息,其實我的心情都是沉痛的。包括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中考成績不好,是因為最後初三的複習沒做好,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到了初三孩子大施拳腳的時候,基礎都不行,又怎麼可能做到得心應手呢?雖然,網上也經常有那種僅憑初三、高三一年最後逆襲的學生。
  • 中考沒考好,不是學生不努力,而是在初一初二時就沒注意這些
    文/思思教育中考已經結束很長一段時間了,每年中考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考好的學生當然是歡歡喜喜地度過這個假期,沒考好的學生就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了。在拿到中考成績的時候,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就是因為孩子初三的時候沒有努力學習,中考才會沒考好,但是這還真就不一定,初三是整個初中的匯總階段,而真正打下基礎的應該在初一初二。
  • 【俊波家長學校分享】想要中考考得好,初一初二時學生和家長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
    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佔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那麼,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你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概括來說,初一主要在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 初中《教材劃重點》:初一初二是這樣影響中考的
    很多初三的學生和家長覺得中考考不好,是因為初三衝刺階段沒複習好。其實不然,初一初二是基礎,初三是綜合運用,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麼可能會得心應手呢?所以啊,初一初二的同學可以根據本文對照一下自己哪個部分還沒有學好,趁著現在趕快查缺補漏哦!
  • 孩子初一還好好的,到了初二真的就掉的不行,自信心都沒了,咋辦
    初二的知識要比初一的知識難,成績掉的厲害出現兩極分化,這種情況絕大多數出現的初一基礎太差的學生身上,因為這些基礎差的孩子面對初二更難的知識在學習中就會越來越吃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同時也有一部分孩子在初一的時候學的還不錯,到了初二以後成績出現了下滑!主要因為以下四個原因第一點:如果孩子八門功課全軍覆沒全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那麼說明孩子的學習態度出現了問題。
  • 初一初二的學習對中考影響有多大?就是瀋陽三校和其他的區別
    但是如果他初一初二再努力一些呢?大家都知道今年中考題其實並不難這個分數恰恰說明他正是因為初一初二基礎沒打牢導致與三校失之交臂而有的時候一線之隔可能就是天差地別那麼初一初二究竟是如何影響中考的呢?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複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要看每個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難時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 廣東:初一初二體育課成績算入中考分
    南都訊 記者梁豔燕 實習生陳霏雯 今年廣州體育中考分數有調整:考生初一、初二的體育課成績和初中三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都會在體育中考分數中佔到一定比例。  初一年級體育課5分,初二年級體育課5分。每學年體育課成績按《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評價標準》進行考核,優秀5分,良好4分,及格3分,不及格2分。而按去年的規定,初一體育課成績並不需要計算在中考體育成績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體育運動技能成績方面要求更加嚴格,去年只測試一項技能,參加合格者得7分,不合格者可得4分,不參加者為0分。
  • 初一初二沒學好,升初三暑假該怎麼做?
    初一初二沒學好,升初三暑假該怎麼做?第一:初一初二的知識確實客觀(同學們應該能分得清主觀和客觀吧)比較簡單,誰說難是他不懂。第二:中考是階段性考試,並不像高考一樣是選拔國之棟梁的考試。我說過很多次,數學永遠是不可跳躍的,分成代數和幾何兩條線,你哪裡不行,就必須從哪裡學起,不在乎你現在是初二還是初三,還是高一還是高二,乘法不會,你就得從小學學起。二:知識沒你想的那麼多。放輕鬆。
  • 初二是成績分水嶺?避免成績滑坡你需要注意這些習慣!
    初二是成績分水嶺?避免成績滑坡你需要學習要有計劃性。所有內容一股腦在初二初三上,對初一基礎沒打好的同學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這些同學一旦掉隊很難再追趕上來。因此,從孩子上初一,就要有計劃,有條理,按部就班地走好每一步。初中生要時刻提醒自己思想不鬆懈,跟著學校進度步步穩紮穩打不掉隊。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有一批這樣的孩子,以為考入中學,才初一,尤其是部分考入實驗班的,以為憑著好資源就可以比普通班少努力。
  • 初三畢業生中考落榜怎麼辦?還有這些方法
    不要過早過急地踏入社會今天小智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中考落榜出路在哪中考落榜出路在哪?中考落榜之後,考生和家長考慮最多的問題是:中考落榜了應該怎麼辦?中考落榜後是否應該選擇復讀?01選擇復讀初中生中考失利可以直接在原校或外校復讀初三,根據經驗來講最適合復讀的學生一類是原來有一定基礎,中考水平正常發揮的分數距離錄取線不遠的這部分孩子;另一類是中考發揮失常的學生。
  • 逆時針教育解讀|初一初二沒學好,初三還能逆襲嗎?
    常常有同學吐槽:「他初一、初二成績沒我好,怎麼初三就逆襲成功了?」也有同學表示:「只要肯下功夫,初三也能逆襲成功,現在穩在年級前50名,上理想高中不是問題。」那麼,問題來了,這逆襲的根源在哪呢?怎樣才能逆襲成功呢?
  • 初一鐵、初二鋼、初三才能響噹噹!附初中三年提升攻略!
    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過關的。 做好以上四點,就可以輕鬆搞定初一,進入初二爬坡期。 二、做好初二銜接,才能完勝中考 升入初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到初二知識的難度和初一不是一個級別。 比如初二數學含中考60%的考點,中考幾何最難的輔助線構造是在初二進行學習。
  • 初一初二時的成績不好,在初三刻苦學一年,能否在中考時逆襲?
    那麼就會有人問了,如果在初一、初二的階段成績不好,在初三的時候刻苦學習,能不能在中考的時候逆襲考上高中呢?其實這個很難界定,怎麼樣算是成績不好的呢?如果說你在初一初二的成績屬於偏下遊的,而且所在的初中也不是重點中學,那麼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水平要想考上高中還是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