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初三、對中考要自信:
自信這兩個字看上去很虛,寫到第1條感覺是廢話,其實細細想一想,初一二學的不好,還想真正自信起來,是要有理論支撐的。
第一:初一初二的知識確實客觀(同學們應該能分得清主觀和客觀吧)比較簡單,誰說難是他不懂。
第二:中考是階段性考試,並不像高考一樣是選拔國之棟梁的考試。中考題很簡單!很基礎!
所以「初中知識的簡單」和「中考的簡單」,二者構成了你能自信起來的基礎。
開心暑假
一旦擁有科學的有根據的自信,即使你現在是學渣,即使初一二學的不紮實,你應該會緊張起來,而不會慌張起來。
緊張當然是好事,人有適度的壓力,做的自然比沒壓力好,好比說還有10分鐘老師就要考察一篇課文背誦,你背的比誰都快,注意力超級集中;後面有一條瘋狗追你,你跑得比肯定比平時快。
所以緊張起來,就按部就班制定計劃,嚴格執行,穩打穩紮的,把暑假四五十天將近兩個月度過了。
一旦慌張了,就不知所措,很迷茫,不知道從哪裡入手,也不知道怎麼提高,心裡沒有底,沒人指導或點醒你,可能會心態上就放棄自己,抱著就這樣學下去,該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心態。
所以緊張和慌張是截然不同的。
自律,看似也是與課本知識完全沒有關係的東西,但與課本知識沒關的東西,往往更重要,這是能堅持學習的保障。
即使之前沒有自律過,初三了,也要自律一次,自律的前提是要有清晰的目標,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你的目標是什麼?是普通高中,還是重點高中?是普通高中的重點班,還是重點高中的重點班?
我的建議是:目標一定要定高,往往發揮次一點,也能接受。不要定得太低,稍微發揮不好就考不上高中了。自己完全不能接受。
要比賽,就是衝著冠軍去的,即使冠軍得不了,得亞軍,季軍也行。中考,就是和全省、全市的幾十萬、幾萬人比賽。
人都是想放鬆的,沒有人喜歡一直坐在桌子前面學習,很累的!但往往累過了就倍感輕鬆,倍感勝利,如果你知道羅永浩,就是那個買錘子手機,賠了6個億的人,現在每天在直播帶貨還債(快還完了)。
他是一個高中沒有畢業的人,當年為了去新東方應聘英語老師,瘋狂的背單詞、讀英語,實在堅持不了,買了十幾斤成功學的書,堅持不了就讀一會成功學書,給自己打雞血,人生需要打雞血,需要雞湯,雞湯是有營養的,房間裡掛上標語「一定要考上某某高中、大學」,每天早上大聲的喊出來。困了累了,不要喝樂虎,要喝自己熬的雞湯、雞血。
人生需要雞湯,更要辨別清楚真雞湯、假雞湯
人生最怕的就是,當老了,問自己,從來沒有為自己拼過一次,是很可悲的。成功的人人生中往往有一段或幾段拼搏的經歷,非常精彩,以後你也會成家,奮鬥的經歷,對教育孩子,講出去也是一種驕傲,對自己人生也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沉澱。
所以學習本身就是學習。學習,並不是為了中考,為了考試,為了成績。學到的,始終是自己的,相信這一點。只要你拼了,學了。考不上高中又能怎樣?你學到了,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東西會阻擋住一個想學習人的腳步。再說老師說過了,中考真的很簡單,只要你學了,考個普通高中,是閉著眼睛能做的事情。
所以,定目標,心中有熱乎乎的理想,還怕不自律嗎?
4、數學。
一:從不會的地方學起。
我說過很多次,數學永遠是不可跳躍的,分成代數和幾何兩條線,你哪裡不行,就必須從哪裡學起,不在乎你現在是初二還是初三,還是高一還是高二,乘法不會,你就得從小學學起。
二:知識沒你想的那麼多。放輕鬆。
有些同學一想初一初二兩年的東西,要在暑假,要在初三前半年複習完,還要學習初三的東西,一想就頭大,覺得不可能,東西太多了。老師實話告訴你,初一初二的內容:真的很少。知識點本身沒多少,也比較簡單,就是針對性的練練相關的專題。現在以你初三的智商,再回頭看初一的數學書,不信你現在拿出來看看,當年初一講了一個月的內容,現在你只需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能學完,知識點很簡單,懂了知識點,去練十幾二十道題就可以了。
所以你哪個地方沒掌握好,就把哪個地方的專題,相關章節的基礎題簡單題練上10道20道就夠了,練完的錯題,再認真改錯、不懂的再去找人輔導講解就OK了。
記住複習順序:知識點搞明白,做例題,做基礎練習題10到20道,改錯。就這樣。
五、語文:
要分析1~2次語文試卷,看基礎知識,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哪個部分失分多就重點做哪個部分的題,買試卷上的專題去做。
語文,不在乎是初一還是初二還是初三的語文,語文就是語文,和年級沒有關係。
六、英語(注意我說的學習順序):
單詞關,必須過。
如果單詞已經沒問題(課本單詞99%都會,課外單詞掌握少部分。),很好辦,去做題,聽課文,朗讀課文,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如果單詞還沒過關。
建議:每個單詞朗讀三遍英語,一遍漢語,20~40個單詞,一組。來上三個循環,也就不到10分鐘。讀完,蓋住漢語,自己考英語,能說出來的過,說不出來的,有紅筆做標記。
早晨背完的,中午花10分鐘,再考,背一遍。
晚上,再考一遍,背一遍。
一天三個10分鐘或15分鐘。堅持就好了。
今天背完明天忘,怎麼辦?
及時複習,每天複習。
背新單詞,花的時間長,但複習僅需2~2分鐘。比如背一遍背第1遍,20或40個單詞,要15分鐘,但複習這20~40個單詞,可能僅僅需要2到5分鐘。
所以,越到後面,每天至少要花一半的時間用在複習上。
切記:不要在一個單詞上停留太長的時間,這是無效的,就好比你看著老師的臉,看一小時,這輩子也不會記住我的,你把一小時分成60次,每次見一分鐘,你這輩子肯定會記住我的。
物理(人教版為例):
物理最大的好處就是:你想學好,隨時可以學好,為什麼?因為物理的每一章都是獨立的,像已經學過的初二物理第一章聲音,第二章光學,第三章物態的變化,第四章浮力槓桿滑輪等等,每一章都是獨立的。
初二物理沒學好?
一定方法不對!你說,老師你為什麼篤定一定是方法不對,而不是物理太難?因為初二物理是入門科目,肯定不會難,況且你想,初二物理最難的運算,僅僅是除法,怎麼可能會難呢?
學好物理的方法概述:
通讀物理書上的每一句話,把每一句話理解了,如果理解不了,劃下來,找輔導老師幫助理解,理解完了再去做題,通過做題再加深理解,我想至少就能保證在80%以上的水平了(普通高中最低要求)。後期,只需要再去跟著學校老師做題,就能提高了。
初三物理要不要提前學?
初二物理和初三物理完全沒有關係,所以可以提前學。暑假預習的方法和前面一樣,抓住物理課本,注重理解,再去做題。
化學:
初中化學,就是數學裡面的加減乘除的難度。連四則運算都不是。同樣的道理,入門科目永遠不難,千萬不要聽有些老師嚇唬人。
化學抓住課本:化學書上的每一個字都要讀到,每一個實驗都要讀到,邊讀邊劃,劃重點,劃有些概念,劃一些特殊的現象,顏色等等。學完一節,做一節筆記。
化學的知識點掌握了,做題自然不是問題,所以一樣不要著急做題,僅僅靠做題去學化學,是不行的。
暑假輔導班的問題:
有些人會想,既然初一初二學的不紮實,那麼暑假就報個輔導班,其實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你的自身情況,你哪裡不紮實,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麼輔導班是以複習為主還是以預習為主,每個地方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你注重複習就報複習的輔導班,如果注重預習就報預習的輔導班,如果你的情況比較特殊,有某個點,某一類型的題不會,那麼你就得報1對1。
去輔導班到底是幹什麼的?
去輔導班是解決你的問題的!並不是去像學校一樣上課的。問題從哪裡來,問題就是每天你自己複習或者預習遇到的問題,拿到輔導班去解決,拿到1對1的老師那裡去提問。否則被動的像學校上課一樣,把暑假這幾十天推完,那麼輔導班的效果和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理性看待輔導班
無論是哪行哪業,學校還是校外,都有好老師,不好的老師,我們只需要管好我們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找對的人學習。自己學習如何選擇和甄別好老師就行。
千萬不要像有些人盼著培訓機構全都倒閉,上市公司新東方學而思倒閉才好,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態,就如同網絡上有一位家長向教育局舉報,說有學生在提前學習,在補課,結果最終一查,這個孩子的父母是老師,在單獨給孩子開小灶補課。盼著老師的孩子別學習?連教育局的人都笑了。中國首富馬雲說過一句話,把地主殺了,你也變不成地主。你家孩子要不要學習?為什麼要取決於別人家孩子學不學習呢?學習這件事,就像你需要錢吃飯過生活一樣,是剛需。別人家計劃絕食餓死還是天天吃大魚大肉,都不應該影響自己家正常吃麵條、米飯、炒菜。
自己家吃什麼飯,和別人家吃什麼有因果關係嗎?
自己家吃什麼飯,和別人家吃什麼有因果關係嗎
歷史上的很多偉人,從中國的孔子(輔導班鼻祖)、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數學家丘成桐(上過央視朗讀者節目),都做過家教,開過輔導班,所以古今中外輔導班一直存在(亞洲其他國家韓國、日本更激烈),你有需要你就找老師,找家教,沒需要就不去,不要被別人左右,在輔導班這麼一個小小的事情,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判斷,連要不要報班這種小事都被別人左右的人是很幼稚的。上著輔導班,再罵著輔導班,孩子能在被你認為是「騙子、就想掏我口袋錢的地方」學到東西嗎?記住,感覺會傳遞的。
甚至現在極個別孩子都抱著:老子交錢了,就給老子講。心態上把輔導班的老師當傭人當騙子,你覺得誰吃虧了呢?
總之,千萬不要看到別的孩子在補課,我就去補課,這樣是沒有效果的,是亂花錢,浪費時間。應該看:自己到底有沒有問題。花了錢,就是要解決問題的,市場經濟嘛。唯一不同的是:去輔導班和去醫院有點類似,去了,花了錢,不見得有效果,不管有沒有效果,還得把錢給別人留下。問題就出在:學到東西和治好病,這是需要雙方配合的,尤其是學習,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永遠無法讓一個真的不想學習的人學到東西。
假想如果孩子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有學習主動性了,帶著問題去輔導班,那你就是賺了,否則你就是虧了,就這麼簡單。
競爭,在各行各業,從精子拼命遊到卵子的時候,一出生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成人世界,競爭都是存在的,不可能別人不學習,不賺錢,等著你,大家都一樣,這是不可能的。(我國歷史上特殊的十年,想大家都一樣,吃大鍋飯,事實證明也是不行的,事實上也是不平等的,競爭也很大)。
溫馨提示:
1對1老師輔導當然是最好的,但介於1對1的價格在那裡放著。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比較不錯的大學,我個人建議,這些211,985名牌大學(包括部分普通二科)的本科生是非常好的資源,價格也相對便宜,也非常有責任心(學習越好的,一般情況,越有責任心。這就是大公司為什麼從211985裡面選人才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有甄別能力,可以讓大學生教自己的孩子,也非常不錯的。
說明:文中個別詞語,是意思表達所需,如感到不適。還是要理解作者真實的意思:自己的孩子,自己操心,不用管別人家孩子學還是不學,補還是不補。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不一樣的,同樣的分數背後,也是不同的學習情況,本文的目標讀者僅是」升初三同學及家長「。暑假做參考。
本來要發到微頭條,字數超過了2000字,就發到圖文版塊了。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關注我。篇篇給你學習乾貨。
如果對學習有困惑,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相信會帶給你觸動和收穫。
一切學習不好,都是明白的太晚。
一切學習不好,都是沒名師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