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的色彩美學,講述了舊社會女人的命運

2020-12-24 星星侃娛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直到現在這一部影片依然可以稱得上經典。具有濃厚的個人風格,他使用了張藝謀最擅長的色彩美學和象徵手法。

故事構架

電影的背景是民國時期,女學生頌蓮到了陳府,做了陳老爺的四姨太。按照陳府的規矩,晚上老爺去哪個姨太太屋裡,那么姨太太屋前就會掛上紅色的燈籠。頌蓮慢慢習慣了府上的生活。

為了爭寵她假裝懷孕,結果被想要當姨太太的丫環雁兒告發遭到了封燈懲罰。而這時候頌蓮也發現雁兒偷偷藏起了燈籠,倔強的雁兒不願意認錯,凍死在雪地裡。頌蓮一直借酒消愁,在一次喝醉之後,她將三太太偷情的事情說給了二太太,導致三太太被吊死,至此頌蓮的精神有一些不正常。

這部電影中的燈籠,代表的意義自然不與非凡,老爺過夜就要掛燈籠,太太懷孕了也要掛燈籠。燈籠在這一部電影當中不是一個普通的物件,是這些女人受到寵愛的象徵,有了燈籠才可以在第2天的飯桌上點菜,才會在大院裡面拿到一點權力。時間長了府上的女人對燈籠都有了渴望,而燈籠也代表了這些女人的欲望。

電影的取景是喬家大院,這一個冷冰冰的四合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院裡的一切都是方方正正,這也是導演最喜歡的意象化手法。大院的方正就像是一個「口」字,頌蓮在走到這個「口」中時就成了「囚」

這樣封閉的城府就是封建家族的縮影,所以在這樣的院落裡面也代表著府中的規矩,這個場景完美的切合故事的發展。

細節分析

這部電影對於男主陳老爺並沒有什麼描述,甚至都沒有正面的戲。這也是導演的匠心獨具,在電影當中他老爺並不是鮮明的人,而是一個符號,他代表了掌權者。他原本在故事當中是重要的參考者,卻冷漠地用旁觀者的身份看著這些女人的生活。

電影字幕表示的夏秋冬季節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更是女主頌蓮的變化。在嫁陳府的時候是夏天,那個時候,她有著生命力,無法融入城府,最重要的是他厭惡城府裡的規矩,更像是一個反叛者。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被大院女人同化,到秋天的時候他已經習慣了府上的生活。冬天來臨的時候,她和府裡其他的女人已經沒有了區別,她也期待自己門前的燈籠會被點亮,見到別的太太被錘腳時她也有了煩惱。

後來老爺又娶來了五姨太,春天卻從來沒有降臨到這個壓抑的院子,春天代表了希望,導演用這種方式告訴觀眾,大院裡的女人沒有任何希望,他們未來都已經註定好了,那就是寒冷的冬天。

顏色構造

張藝謀的電影總是躲不過色彩美學,這一個片子也是他運用色彩美學最完美的一部電影,昏黃的色調以及鮮豔的紅色讓人感覺很壓抑,在電影當中運用色彩最多的就是紅色,這是導演最擅長的一個顏色。

紅色原本是喜慶吉祥的顏色,張藝謀卻將它變成了欲望和恐懼的顏色,就像是紅色的燈籠被灰色的圍牆包圍,大院裡的生命也被封建制度悄悄吞噬。

電影當中紅色棕色和黑色一起出現,就連喜字也是這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的戰場也是個人和命運的撕扯。紅色的燈籠,黑色的布條都決定了這些女人的命運。

黑灰色為底突出了紅色,表現的是封建制度上女人如燭火般的可悲命運,用這樣簡單的顏色進行了人性解讀,這也是張藝謀最擅長的美學理念。

除了黑色和紅色在裡面還有大量的白色,白色也是頌蓮剛開始習慣的顏色,最開始白色意味著頌蓮的孤傲,後來這個顏色卻成為一種落寞。三太太被吊死的時候也有很多白色,這裡的白色是在訴說三太太的冤屈和她無奈的命運。

影片當中很多色彩都顯示了主人公的命運,這對於電影工作來說是一種特別值得借鑑和參考的手法,在色彩運用上面,張藝謀絕對是翹楚。

不管是敘事方式還是對色彩的應用,該影片都是張藝謀影片史中裡程碑的存在。作品的色彩渲染和音樂結合起來,將舊社會女人的狀態完美體現出來。張藝謀對原本的劇本進行了很多改動,反而提升了整個電影的高度。看上去只是幾個女人發生的故事,但卻是那個時代女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於1991年由張藝謀創作的影片, 影片故事緊緊地圍繞我國封建禮教而展開了敘述, 展現了處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女人們由於妒賢嫉能而上演了一出出的鬧劇。
  • 《大紅燈籠高高掛》分析ーー色彩
    上篇分析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構圖,這篇再說一說張藝謀電影的色彩。我們都知道張藝謀是世界電影的色彩大師,對色彩色調的把控遊刃有餘。《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色彩運用也是解讀本片的重要視覺元素。關於電影中的色彩,可分為三個部分,主色調,飽和度,特殊顏色的選擇等,影片的主色調與主題關聯最大,往往暗示人物的命運和交代時代的處境。例如在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中的主色調是紅色,紅色影射了當時的時代環境;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的身穿紅色外套的小女孩,暗示著戰爭環境危險與死亡。
  • 色彩在電影中的應用《大紅燈籠高高掛》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們不同的情緒,引起心理與情感的共鳴,而藝術家們對電影色彩的應用與再創造,使電影色彩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與作用。《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可以展現電影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大紅燈籠高高掛》講的是因為父親的意外去世使本在大學讀書的頌蓮,被財迷的繼母嫁給陳老爺做第四房太太。
  • 《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電影藝術與色彩美學的碰撞
    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一個佼佼者,從1987年的《紅高梁》到1990年的《菊豆》,再到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完成了走出國門的三級跳,即從西柏林到坎城、威尼斯再到美國的洛杉磯,由間鼎金熊、銀獅,到向奧斯卡衝擊,這在中國電影史上(包括港臺)是絕無僅有的,顯示了張藝謀的水平與實力
  •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女大學生怎樣在幾位姨太太之間生存
    高高紅燈 黑暗本質封建社會中的黑暗與舊社會與舊社會教條殺人的本質,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將此本質展現的可謂淋漓盡致,幕幕點題,刻畫了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封建女性頌蓮被迫嫁入陳家後,天性,人格一步步被磨滅,最後變得麻木不仁,心理扭曲與變形終至瘋癲的故事。
  •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四太太被逼瘋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在整部影片中,紅色充滿了整個屏幕,但是在大院裡的「規矩」卻壓抑著人性,以至於四太太最後被逼瘋。我們便通過電影的主題來看看在封建規矩和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人性的惡與人性的墮落。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燈起燈滅
    大紅燈籠高高掛,本以為是喜的收尾。看完後,才明白結局一點都不輕鬆,反而帶有凝重的氣氛,雖然總認為老謀子的電影後期拍的那是相當的垃圾,但看了他的前期之類作品,發現張導果然是中國第一導啊,思想還是承接中國古今,重新認識了老謀子的電影。
  • 從色彩看《大紅燈籠高高掛》:紅與灰
    色彩是電影畫面中重要的一個元素,將它與構圖、光線等元素配合好了就會使得整部電影恰當地傳遞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中,色彩這個元素被張藝謀導演運用得淋漓盡致,展現出封建禮教對人、尤其是女性的嚴重壓迫。
  • 中國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首演印尼
    新華社雅加達11月3日專電(記者周檬)中國中央芭蕾舞團2日晚在雅加達為當地觀眾帶來經典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是該劇問世15年來首次在印度尼西亞上演。  《大紅燈籠高高掛》取材自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根據張藝謀導演執導的同名電影改編。
  •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觀影感受
    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小說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觸碰歷史,講述了一個關於女人的故事。一個19歲的女學生頌蓮因家道中落嫁給陳佐千做四姨太,在陳家的深宅大院裡與陳佐千的其他妻妾爭寵、勾心鬥角,最終被生活所吞噬。
  • 《大紅燈籠高高掛》後感——深宮鎖春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根據作家蘇童《妻妾成群》這部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導演指導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封建束縛下陳家大院裡一群女人的悲慘命運,揭露了舊社會摧殘人性、禁錮靈魂、麻痺思想的本質,對爭權鬥勢、欲望橫生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無情諷刺,同時這也是一部關注女性的作品,其中對封建思想、鬥爭、人性、命運等到的刻畫也值得深思。故事發生在民國年間,新事物正在萌芽,舊事物仍根深蒂固,一個幽深的大宅子裡,一出出戲碼輪番上演。因貧困而輟學的小姑娘頌蓮在繼母的逼迫下嫁入陳家,給已過半百的陳老爺當四太太。
  • 29年過去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依然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書名赤裸的告訴讀者,這是封建時期大家族中的女人紛爭,用現在的話來講,這是一篇宅鬥文。 蘇童出生於1963年,年僅9歲就患上了嚴重的腎炎和並發性敗血症,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幼年時面對死亡的陰影,讓蘇童的文中充斥著脆弱並複雜的人性。
  • 《大紅燈籠高高掛》:洋學生頌蓮變成痴傻,背後原因細思極恐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鞏俐、何賽飛、曹翠芬參演的一部電影,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以頌蓮所見為主線,展現了陳家大院裡,這個封建牢籠裡四個女人的悲慘命運。影片講述了頌蓮這個女大學生,在封建專制的深宅大院中,是怎樣一步步被逼瘋的。
  •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閃而逝的愛情火苗,更是加重了頌蓮的悲劇!
    兩個人都穿著紅色,也是影片中唯一有陽光照射的片段。一身紅的頌蓮,臉上帶著對學校裡送她笛子男子的懷念及憧憬,陽光照射在臉上,生動鮮活,青春美麗。那一刻大少爺也是被打動了,才會情不自禁的說要教她吹笛子。可惜,話還沒說完,被大太太在院子裡喊著給打斷了。
  • 影評|《大紅燈籠高高掛》:被男權制吞噬的女人們
    頌蓮並沒有接受過完整的新式教肓,她只上了半年大學,就因父親的身故而家道中落,失去了家庭的接濟,無力完成學業的頌蓮在母親的哀求下做了陳家老爺的四太太。這個新來的四太太在陳家下人無禮的質問下,迸發出毫不遜色於雁兒的鬥志,她以太太的威勢回敬了雁兒的無禮,完成了甫一邁入陳家大院的那一刻起自己由女學生到主子的身份轉換。
  • 摺紙手工教學: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慶佳節迎客來
    紅燈籠是我國傳統佳節的節日用品,每逢重大節假,良辰喜慶之時,大街小巷,各家各戶都會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來,使之喜慶氣氛增添不少。今天我們就來摺疊一個大紅燈籠,也祝願我們以後的生活能像大紅燈籠一樣,紅紅火火。 第一步:首先我們準備一張大紅的正方形摺紙,紙質不能太過綿軟。
  • 許昌版「大紅燈籠高高掛」
    在中國人眼中,燈籠象徵合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製作燈籠。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整理製作燈籠的骨架。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晾曬大紅燈籠。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鎮依託燈籠製作傳統手工技藝,積極發展走馬轉燈、摺疊燈、刺繡燈、八角燈、宮燈等燈籠製作,產品銷往安徽、山東、湖北等省份和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大紅燈籠高高掛》男權社會下的五種女人意識形態
    《大紅燈籠高高掛》可以說是張藝謀的巔峰之作,從故事到人物,從色彩到音樂,無一不是經典。直到今天豆瓣評分一直居高不下。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蘇童的一部小說《妻結成群》,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宅院裡,在這個一夫多妻制下的生存環境下,各路女人粉墨登場,演繹著那個時代下的悲情。
  • 重慶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紅火火迎鼠年
    2020年1月20日,重慶市九龍坡區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景區內,工作人員已經安裝好大紅燈籠。隨著鼠年腳步的臨近,春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一盞盞大紅燈籠成了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大紅燈籠可不是中國風,中國傳統燈籠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當中,燈籠作為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象徵性符號,完美的將被禁止的欲望、權力的鬥爭以一種美學姿態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燈籠的意向完全是張藝謀自己的創作,原著小說裡並沒有刻意提及。此外,張藝謀在電影中所使用的燈籠造型,也對後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