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女大學生怎樣在幾位姨太太之間生存

2020-12-16 晴天小魔力

高高紅燈 黑暗本質

封建社會中的黑暗與舊社會與舊社會教條殺人的本質,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將此本質展現的可謂淋漓盡致,幕幕點題,刻畫了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封建女性頌蓮被迫嫁入陳家後,天性,人格一步步被磨滅,最後變得麻木不仁,心理扭曲與變形終至瘋癲的故事。通過本片大紅燈籠的高高掛,點燈,滅燈......貫穿始終,用豔麗的紅色來反襯那高牆與深院中的灰暗與陰暗本質.同時更加揭露出封建社會奴役女性,女性飽受摧殘與宿命難改的悽慘。

獨樹一幟,性格獨特

開篇即刻如題,頌蓮與母親的對話中道出:"女人不就是那麼回事嗎?"說明她是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獨立女性,更有她嫁入陳府初期,她多次登上屋頂體現出他內心的掙扎與對自由的渴望,渴望衝破封建制度的牢籠,面對雁兒的鄙夷:「你就是那個四太太。」頌蓮則表現出不與之一般見識,但是經歷了世事滄桑,看透了高牆大院的「無底深淵」。思想先進,與世無爭的她終於也沒能夠「獨樹一幟,堅持到底」,二太太卓雲的佛面蛇心,三太太雖生性愛爭風吃醋,面子上與頌蓮作對,但實則心腸不壞。無奈,卻也被二太太卓雲揭發,落了個悽慘無邊的下場,藉助封建教條悲慘殺死在那令人髮指的死人屋。頌蓮終於不能忍受這無敵的深淵,人格極度扭曲終至發瘋,一個先進的封建社會的進步女青年就這樣被摧毀了。

佛面獸心,令人憎惡

二太太卓雲的做派,那可謂是將一個封建社會「大家貴族」中的宮鬥演繹的淋漓盡致。表面在老爺及各位太太的眼前那是「有口皆碑」,「菩薩」一般的心腸,但是背後展現出的是那樣一副噁心的嘴臉,其演員在片中前半部分未展現出她的本真面目這也就作為一條暗線索,推動故事情節向高潮發展。明線索是與頌蓮以及假懷孕被封燈這件事上碰撞出劇烈的火花,二太太卓雲的醜陋面孔也在此時被明顯的展現出來。雖然在頌蓮首次發現大雁兒在屋內私自點燈時,卓雲這面目已經傳達給觀眾,但是演員在處理此事劇中人物面部表情時仍不見多大暴露,終至雁兒被迫殘害至此後,她的蛇蠍心腸更是完全暴露出來。

戲子出生的三太太梅珊早頌蓮看透這高牆中的無底深淵,她其實也渴望這無天日的高院中尋求一點自由,她與高醫生偷情被二太太在旅館逮個正著,隨後鏡頭話面一刻不停,直至切入眾男僕人 綁著三太太抬入那令人驚悚的死人屋,這樣影片剪輯,排版更深刻,可謂是刻不容緩,直引觀眾眼球。

豔麗爭風,實則心軟

戲子名角三太太梅珊 ,一襲紅妝出場,氣場直逼觀眾,強大的氣場給觀眾的視覺衝擊力帶來的想法是三太太會和慫蓮大幹一場,同時也會是頌蓮在陳府擁有權力與地位的一個很大障礙,但他確實沒有什麼壞心眼,在我們看來她在慫蓮初嫁之夜選擇半夜叫走陳老爺,之後又在大早上故意身著豔麗的紅色戲服站到屋頂唱戲,這實則一是給頌蓮一個下馬威,讓她知道這樣的家庭女人們的爾虞我詐以及宿命是無法改變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她藉助爬到屋頂唱戲來向天空申訴,在這高牆深院中或許只有此才能表明自己心中的種種不滿與對自由的渴望,她對於封建黑暗社會「一夫多妻制」的不滿與反抗,這也正展現出她女性的一面,可謂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正面人物。

著其服裝,查其色彩

本影片中主要參演人員的服裝選擇與搭配恰到其分,大太太的著裝選用深紫色服飾,可暗示出她雖貴為大太太,但卻毫無爭風吃醋之力,所以影片中的大太太並未展現出那做人姿態,正也應也如頌蓮說她:得有一百歲了吧!就說明大太太已經人老珠黃,沒有了爭鬥的力氣,再如三太太梅珊在頌蓮剛進府時,就身紅裝,一方面展現出她是戲子名角(戲子出身),另一方面也正展現出她的性格奔放。

但這樣的出場方式向觀眾示意她在陳家的地位,故意引導觀眾將矛盾鬥爭的焦點放在三太太梅珊身上,為其影片製造出人意料的故事高潮而作鋪墊,更造成故事懸念,達到一波三折的效果,耐人尋味,在其與頌蓮鬥爭達到高潮時,又有一個雁兒私自點燈橫插一腳,暗示了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著裝較為樸素的二太太卓雲,這造成了巨大的落差感,也有是該影片中的一個出奇制勝點。當矛盾的焦點達到高潮時,一個暗含的細節也在此刻展現出來,那就是四太太頌蓮的衣著裝扮,她在片頭出場時是雙辮學生發,上身著白色短袖,下身學生裙,直至嫁入陳府前期時的裝扮一直是清淡素雅的衣服,但當到秋冬季時的衣著就選用了偏華貴與較豔的顏色,可見編排者的獨具匠心,這是本篇中的一個致勝點。

高牆深院,幕幕點題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的開場,鏡頭切換至陳家大院的高空俯視,平視及演員的眼光觀察角度,幕幕特寫大紅燈籠,在色彩運用封面,通篇參與灰暗格調,給本就黑暗的封建社會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氣氛,同時也與主題「大紅燈籠」色彩形成鮮明對比,一個象徵著猶如無底深淵絲的封建社會中的默寫社會禮教:本片中的一夫多妻制,這樣的封建制度在封建世家大族中,女人們的地位就有如奴隸般無等級,女人們為了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便不由得陷入著爾虞我詐,爭風吃醋的「宮鬥」中一個象徵著女人們在這樣的爭鬥中獲得心靈中的些許快感和地位。這裡的拍拍的大紅色的燈籠暖色調正象徵與此。片中展現每一個僕人點燈,滅燈,封燈的細節,以及各房太太聽吩咐,這便是「高牆深院」的背景下對女性的奴役,同時更鮮明的突出封建女性地位的低下與男性那種貪慾與地位高上。這裡的紅象徵著女人們爭權奪利後的短暫高貴和快意。

本片中每每出現轉折點和啟發觀眾深思地點,那種灰黑色的高牆深院的畫面就會展現出來來渲染氣氛,仔細觀察該影片可以發現,每次也越是那種令人痛心的畫面,例如「黑屋殺人」「假懷孕」「雁兒被殺」等等事件發生前後,那會格外展示「大紅燈籠」那種色彩與誇張的紅色與之對比更加能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中的效果,使觀眾對該影片印象深刻,甚至是人們通過自己所了解的背景與該影片所刻畫的主題產生共鳴,達到很好的宣傳,啟蒙的效果,體現出導演與編輯製作的精心與別具一格。

聲光運用,獨具匠心

燈光,背景音樂的配合。這是我更想評論的一個部分,燈光的作用在本片中的作用如同「神態」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在首次頌蓮知道雁兒私自點燈並且得知蛇蠍心腸的二太太才是幕後黑手時,在雁兒那種通紅的「臉部」甚至整個房間的燈光特效的運用上,都是幕幕點題的這裡的紅既有頌蓮的極度崩潰和憤懣,又有對封建社會黑暗面的反問諷刺的意味。

對於」假懷孕」事件中的燈光運用,編導採用了誇張的排排紅燈的燈光特寫,頌蓮的整個房間都充斥著那女人爾虞我詐的爭鬥中獲勝後的令人「惶恐」的紅燈,這種色彩的反差也預示著故事高潮的轉折點的到來,用一句話形容這裡的色彩反差即為「物極必反」,及觀眾通過那誇張的「紅」便有可能推測出故事要向低潮轉折頌蓮的地位及風光也將會隨之下降。我認為這是該影片的一個不足。就是此時的故事情節便可極易的被推測出來。

在來說影片中的背景音樂的嵌入,從開幕的那一刻,先是以戲曲類的格調入場,開播前未了解該影片的觀眾會認為本片是經商之人的功成名就用大紅燈籠高高掛了來顯示地位的優越性。但是這也是導演的精心安排之處。達到了耐人尋味的效果。從影片中的各個事件中如「頌蓮出嫁」「捶腳」「燕兒被殺」「梅刪慘死「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故事的背景音樂一步步轉至高潮,甚至可以說將觀眾帶入了聞其樂者,仿佛身臨其境,身經此事的效果,情感共鳴也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如果經音樂比作該影片中的傳神的眼睛,那麼這絕對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有時,一個畫面的切入與轉換顯得有點突兀,但是如果用音樂的特效加以潤色,那麼這就會添補原先畫面中的缺陷。

題目留懸,出奇制勝

俗話說,好的標題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開端。這話一點也不假。《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的題目命題,可謂是出奇制勝。這其中我認為有三方面的深刻意義,一方面我們作為觀眾首先第一字面意義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象徵著紅火喜慶的意思,可以用來形容舊時鳳姐富商大賈的「卓越之處」,他們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寓意著生意。其第二方面的寓意是:封建舊社會下高牆深院中的女性在爾虞我詐,爭風吃醋後,變得麻木不仁,使自己獲得舊社會女性的那一點地位和榮耀。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就展現出女人爭鬥勝利後的那種「扭曲的紅豔」。不不不,這兩種寓意本影片所要表達的寓意,影片的題目留有很大的懸念,吸引人們對該影片的高度關注,恰恰相反這裡的大紅燈籠代表的更是一種貶義空間。他諷刺了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的弊端,在這裡女人沒有地位,沒有自由以及對女性深深地奴役。「大紅燈籠」的色彩越是鮮明,那種主題就越突出。

初入陳府的頌蓮覺得並不想跟那些女人一般見識,但是卻被二太太卓雲,三太太梅刪,甚至丫頭燕兒的處處針對,處處勾心鬥角而一步步泯滅人性,麻木不仁以致發瘋。為了捶腳而爭鬥,滿足於每夜捶腳的那種享受,這不僅僅是那種家族規矩的需要,這更多的是女人們對權力地位的渴望。這一方面代表著自己在男人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搞其他女人一等的優越感。

首尾呼應,詳略得當

開篇頌蓮選擇不坐花轎而著學生裝,手提西施行李向鏡頭方向走來,這體現出他作為一名先進知識女性的反抗與對自由灑脫的渴望。片尾發瘋的頌蓮隨著劇中五太太的出場縮寫,完美的展現了高牆深院中無底深淵中的女人之戰,此時發瘋的四太太依舊是出場時的那一身的裝扮,這種恰到好處的首尾呼應,給觀眾帶來無限的回味,也體現出頌蓮看透這個時代背景先婦女們的悲劇,也看透自己餘生的命運表現出來的「呆滯與極度恍惚」。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主題下,詳細寫的是每次捶腳,點燈,關燈的。鏡頭格外突現僕人們點亮,熄滅每一個燈的細節。更加鮮明的突出主題,多次全景的鏡頭,或是俯視成排的大紅燈籠與高牆深院之間的映襯。大面積灰藍色格調,更為女主人公頌蓮形象的打造營造了氛圍,本來受過高等教育的她在陳府這樣一個陰森可怖,勾心鬥角的生存環境中,為了贏得那不起眼的地位,原來自由開放的性格逐漸扭曲和變型。

略寫鏡頭,男主人公陳老爺雖是一家之主,但是全片未出現過一次臉部正面特寫。從未露臉但是「封建家長」的威嚴和貪慾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全景拍攝僅僅有一個單一背景,那就是陳家大院。高高的院牆幽深的房屋,像是作者寓意著這是一個女人們永遠擺脫不了的樊籠,一旦過與渴望自由,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悲慘的下場,就像二太太梅刪一樣,在這裡對於他出去與高醫生幽會的陳寫也是略寫,並未向觀眾展示他在院外的場景,而他的的結局鏡頭就是他被人繃著回來的,他倒是出去了,逃出來這個樊籠,但結局時何等的悲慘。

夏秋冬夏,永無春天

片中的字幕「夏」「秋」「冬」,這樣單線敘事結構,永無春天暗示了女人們的沒有希望,這也是整部影片中運用最多的手法---象徵,象徵著女人們永遠生活在這無底深淵死的大院中。他們沒有陽光,只有此時的大紅燈籠能夠帶給他們那種心靈一絲的安慰。她們變得扭曲和變形。整天醉心於捶腳,點燈之爭。實則是給他們自己昏暗無光的日子添點色彩。

伴隨著五太太的新迎,夜幕降臨時,陳家大院依舊是拍拍紅燈格外耀眼,這就像是一個永無盡頭的女人們的牢籠。。發瘋的頌蓮依舊身著那身出場時的學生裝不斷遊走,此時細細觀察,鏡頭畫面由近及遠,視覺逐漸模糊,最終女主人公頌蓮渺小到看不清楚,消失在這鮮紅的燈籠的宏觀之中。

在這個摧殘女性的黑暗社會,如影片中「掛燈」「吃飯」「捶腳」等的場景幕幕點題,以及陰沉的陳家大院壓得透不過氣來,深沉的大提琴伴奏和鑼鼓中的歡快中,更加突出表現了人物的悲劇命運。紅燈在此高高掛起,宿命已被上天註定好,滄桑輪迴,女人們在這裡,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場戲,一個小小的插曲。

宿命已定,曲終人散

仿佛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大部分女性是沒有自由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樣閨閣,怕是放到現在,早已發瘋,我認為本片致勝的關鍵在於強烈的色彩運用來進行突出對比,以及聲音配樂的強的感染力,灰藍色格調的陳家大院,通過不同角度的鏡頭特寫,給人一種「屏氣窒息」的感覺,那低沉陰暗的布局直點主題,人物在此時出場可謂是恰到好處,而這裡唯一讓人感受些許生機的便是那泛著諷刺韻味的成排的紅燈籠,這兩種色彩交織映襯,那種讓人深思悲痛的時代氣息便可幻化出來。

每每事件的轉折點,那種戲曲夾雜著深沉大提琴伴奏的聲音相融合,甚至可以說是音樂是影片趣味性。生動性的關鍵之處。它可以使熒幕上蒼白的對話或者是單點的演繹展現的活靈活現,給觀眾那種直接代入感,讓人們似乎已經直接陶醉其中,身臨其境,切身體會到那種黑暗的本質。

無奈,風雨常在,世道輪迴千百年,至少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女人們的命運怕是早已命中注定。本片中夏至秋來,秋盡冬去,卻始終未曾出現春天,第二年的夏天陳家又迎來個五太太,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時代,但是故事片尾到此結束,雖未刻畫五太太今後的命運,但其宿命可想而知。至此,曲終人散,給人深思。所以綜合評價張導的該部影片,可謂是:「諷刺制度之陋弊,啟眾人之深思。」這樣的謀篇布局,獨具匠心。即賺的高額票房,更重要的是達到發人深思,啟蒙教育的效果。真可謂是「一箭三雕」

相關焦點

  • 《大紅燈籠高高掛》分析ーー色彩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色彩運用也是解讀本片的重要視覺元素。關於電影中的色彩,可分為三個部分,主色調,飽和度,特殊顏色的選擇等,影片的主色調與主題關聯最大,往往暗示人物的命運和交代時代的處境。例如在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中的主色調是紅色,紅色影射了當時的時代環境;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的身穿紅色外套的小女孩,暗示著戰爭環境危險與死亡。
  • 《大紅燈籠高高掛》:洋學生頌蓮變成痴傻,背後原因細思極恐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鞏俐、何賽飛、曹翠芬參演的一部電影,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以頌蓮所見為主線,展現了陳家大院裡,這個封建牢籠裡四個女人的悲慘命運。影片講述了頌蓮這個女大學生,在封建專制的深宅大院中,是怎樣一步步被逼瘋的。
  • 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於1991年由張藝謀創作的影片, 影片故事緊緊地圍繞我國封建禮教而展開了敘述, 展現了處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女人們由於妒賢嫉能而上演了一出出的鬧劇。
  • 29年過去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依然是張藝謀最好的作品
    1992年,《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28年過去了,它依然是張藝謀作品表中難以超越的上乘佳作。 所以除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外,由侯詠導演改編拍攝的《茉莉花開》,以及李少紅的《紅粉》,也是蘇童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成功案例。
  •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的色彩美學,講述了舊社會女人的命運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直到現在這一部影片依然可以稱得上經典。具有濃厚的個人風格,他使用了張藝謀最擅長的色彩美學和象徵手法。故事構架電影的背景是民國時期,女學生頌蓮到了陳府,做了陳老爺的四姨太。按照陳府的規矩,晚上老爺去哪個姨太太屋裡,那么姨太太屋前就會掛上紅色的燈籠。頌蓮慢慢習慣了府上的生活。為了爭寵她假裝懷孕,結果被想要當姨太太的丫環雁兒告發遭到了封燈懲罰。
  • 色彩在電影中的應用《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可以展現電影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大紅燈籠高高掛》講的是因為父親的意外去世使本在大學讀書的頌蓮,被財迷的繼母嫁給陳老爺做第四房太太。讀了半年大學的頌蓮梳著兩條黑油油的長辮,一身學生裝束的青年女子,嫁到這個由許多宅院相連的形同古堡式的大院——陳家大宅。
  • 中國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首演印尼
    新華社雅加達11月3日專電(記者周檬)中國中央芭蕾舞團2日晚在雅加達為當地觀眾帶來經典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是該劇問世15年來首次在印度尼西亞上演。  《大紅燈籠高高掛》取材自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根據張藝謀導演執導的同名電影改編。
  • 《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電影藝術與色彩美學的碰撞
    張藝謀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一個佼佼者,從1987年的《紅高梁》到1990年的《菊豆》,再到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完成了走出國門的三級跳,即從西柏林到坎城、威尼斯再到美國的洛杉磯,由間鼎金熊、銀獅,到向奧斯卡衝擊,這在中國電影史上(包括港臺)是絕無僅有的,顯示了張藝謀的水平與實力
  •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觀影感受
    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小說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觸碰歷史,講述了一個關於女人的故事。一個19歲的女學生頌蓮因家道中落嫁給陳佐千做四姨太,在陳家的深宅大院裡與陳佐千的其他妻妾爭寵、勾心鬥角,最終被生活所吞噬。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燈起燈滅
    大紅燈籠高高掛,本以為是喜的收尾。看完後,才明白結局一點都不輕鬆,反而帶有凝重的氣氛,雖然總認為老謀子的電影後期拍的那是相當的垃圾,但看了他的前期之類作品,發現張導果然是中國第一導啊,思想還是承接中國古今,重新認識了老謀子的電影。
  •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四太太被逼瘋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在整部影片中,紅色充滿了整個屏幕,但是在大院裡的「規矩」卻壓抑著人性,以至於四太太最後被逼瘋。我們便通過電影的主題來看看在封建規矩和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人性的惡與人性的墮落。
  • 摺紙手工教學: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慶佳節迎客來
    紅燈籠是我國傳統佳節的節日用品,每逢重大節假,良辰喜慶之時,大街小巷,各家各戶都會把大紅燈籠高高掛起來,使之喜慶氣氛增添不少。今天我們就來摺疊一個大紅燈籠,也祝願我們以後的生活能像大紅燈籠一樣,紅紅火火。 第一步:首先我們準備一張大紅的正方形摺紙,紙質不能太過綿軟。
  • 從色彩看《大紅燈籠高高掛》:紅與灰
    色彩是電影畫面中重要的一個元素,將它與構圖、光線等元素配合好了就會使得整部電影恰當地傳遞出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影片中,色彩這個元素被張藝謀導演運用得淋漓盡致,展現出封建禮教對人、尤其是女性的嚴重壓迫。
  • 許昌版「大紅燈籠高高掛」
    在中國人眼中,燈籠象徵合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製作燈籠。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整理製作燈籠的骨架。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晾曬大紅燈籠。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鎮依託燈籠製作傳統手工技藝,積極發展走馬轉燈、摺疊燈、刺繡燈、八角燈、宮燈等燈籠製作,產品銷往安徽、山東、湖北等省份和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重慶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紅火火迎鼠年
    2020年1月20日,重慶市九龍坡區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景區內,工作人員已經安裝好大紅燈籠。隨著鼠年腳步的臨近,春節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一盞盞大紅燈籠成了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國風之大紅燈籠高高掛
    只是在紙燈籠出現之前,燈籠的製作和價值一定非常昂貴。是用紙做的燈籠,是漢朝紙張發明之後。而佛教傳入中國,又有點燈敬佛的做法,所以從漢朝的時候就在節日裡掛燈的習慣。這種風氣由貴族上層蔓延到下層,又由於紙張的發明,做花燈,掛燈籠,在節假日裡以燈籠來慶祝祭祀,變成了全民的狂歡。
  • 大紅燈籠可不是中國風,中國傳統燈籠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海報於是在我們的印象裡,傳統的燈籠應該就是電影裡的那個造型,但其實真不是。天安門廣場再比如之前說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燈籠高高掛》場景看起來很傳統,很中國味吧,但是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中國傳統的燈籠真的不是長這樣。
  •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閃而逝的愛情火苗,更是加重了頌蓮的悲劇!
    大少爺恰從雲南做完生意回來,隨手送了她一個祈盼生子的禮物。頌蓮拿過來一看,然後扔給大少爺,生氣地說:這是女的送男的,拿去,不要髒了我的手。大少爺把禮物又揣回懷裡,訕笑著說:本來也沒打算送你。這時候的大少爺已經和第一次見頌蓮的時候不一樣了,如果第一次有心動,是純粹少男少女的互相吸引,這次則是調戲,是一個男人對漂亮女人的逗樂子,言下之意是「雖然咱不能正大光明到一起,約個炮總行吧」。
  • 影評|《大紅燈籠高高掛》:被男權制吞噬的女人們
    對陳老爺的佔有和爭奪中,陳家太太們用盡心機、各施所長,用女人之間的陰謀和混鬥作為陳老爺閒餘時的消遣,絲毫不知發生在大院裡無論喜劇亦或悲劇,皆是自己寄望殷切的那個男人操縱下的產物,到頭來,無論死亡或是瘋癲,仍然作為淪落的玩物,被展覽、被觀賞、被無形的威壓牽引著,惕厲後來的新太太對規矩的恪守下繼續充當新鮮感還未消退的玩物。
  • 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是怎麼掛上去的?
    既然元宵節可以掛燈籠,那麼其他的良辰吉日為什麼不可以掛? 據媒體公開報導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顯示,天安門城樓掛大紅燈籠的來歷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開國大典。 1949年9月2日,周恩來用毛筆籤署了「閱兵地點以天安門為好」的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