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左右增速合乎實際 中國外貿轉型升級進行時

2020-12-1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進出口增長6%左右。」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為2015年的中國外貿設定的增長目標。那麼,中國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為此又該在哪些方面著力?「如果能夠保持6%的增長,實際上是相當不錯的。」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部主任趙玉敏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時代已然結束,不僅體現在國內GDP的增速上,外貿增速亦是如此。「作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與世界經濟高度依存、融合。最近幾個月,反映國際間貿易運輸情況的波羅的海指數一路暴跌至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深受影響,進出口都在萎縮。與此同時,中國實體經濟表現低迷,而且顯示出通縮的跡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6%左右的增速合乎中國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政府制定這一目標是經過審慎考量的。」

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出了如下良方: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讓地方和企業吃上定心丸。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建立並公開收費項目清單。採取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市場採購貿易,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增加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數量,提高服務貿易比重。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重要零部件等進口。

對此,趙玉敏表示,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可謂一語中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政府方面要進一步改革管理和監管體制,簡政放權,為企業創造一個寬鬆的營商環境,激勵企業創新,從而實現包括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在內的一系列目標。只有市場開放才能夠吸納先進的技術、理念,大家相互交流、碰撞,激發創新者的靈感,才能夠不斷創新。中國需要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

踐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放開市場,趙玉敏認為去年以來一直在推動的上海自貿試驗區61項制度創新的推廣、複製無疑意義深遠,「比如通關方面、進出口檢驗檢疫方面,隨著中間環節的減少以及等待時間的縮短,企業開展業務更加便捷,交易成本更低,減輕了企業的經營負擔,促進了中小企業的成長。而從長遠來看,通過進一步的簡政放權,中國製造業的綜合成本得以進一步降低」。

在回顧近年中國外貿的發展歷程時,趙玉敏表示服務貿易的發展令其印象深刻,「在中國貨物貿易增速下滑的新常態下,服務外包依然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速,這一領域都是一些新興的業態,增長空間比較大。與此同時,服務外包行業的勞動力素質較高,對於吸納大學生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服務貿易的發展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應該成為我們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外貿仍面臨料峭春寒 企業出路在轉型升級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導致大量熱錢的流入,並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壓力。整體來看,貿易增速並不像數據顯示得那樣強勁,人民幣不宜過度走強。」顯然,監管部門也意識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5月5日,外管局出臺了監管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境內的新規定。
  • 國務院關於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出臺穩外貿政策和措施,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大力開拓多元化市場,積極培育競爭新優勢,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 港城矛盾顯現吞吐量增長承壓深圳港轉型升級進行時
    實際上,近年來受珠三角產業變遷、廣州港發展迅猛、國際貿易格局變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港城矛盾突出、後方陸域用地不足等內部因素的共同影響,深圳港正逐步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在城市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外需變化等多重壓力下,深圳港在「升級之路」上的步伐亟需加快,深港合作將是重點。
  • 外貿企業轉型義烏樣本:需求回暖訂單增長 難題待解轉型路艱
    「根據商務局最新統計,上半年義烏入境外商比往年同期增長6%-10%。」馬洪天指著一組統計數據告訴記者,入境外商增加會帶動外貿訂單增長。這說明國際需求整體回暖明顯,國際經濟仍處於復甦態勢。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8月PMI環比回升數據同樣說明,國際經濟弱復甦態勢沒有出現逆轉,這對中國製造業形成一定支撐。
  • 央行:當前經濟實際增速與潛在增速相近,產出缺口接近為零
    央行:當前經濟實際增速與潛在增速相近,產出缺口接近為零 澎湃新聞 2019-05-17 20:5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
    中國外貿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外貿復甦之下,中國出港貨輪紛紛滿載而去,然而返港貨櫃寥寥。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國內貨櫃嚴重短缺,以至於大量外貿工廠開始自行限產;而大量空置貨櫃卻在海外堆積如山,造成塞港。
  • 廣安經開區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近日,國家商務部正式公布2020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廣安經開區榜上有名。這是廣安經開區繼創建「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後,又一次創建的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廣安經開區堅持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抓手,把外貿出口產品的生產、建設外貿產業基地和外貿產業園區作為培育外向型經濟的著力點,在創建「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工作中,堅持不懈地抓好外貿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和特色化工產業,不斷增強「廣安造」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創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創造了條件。
  •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經濟開發區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積極向國家商務部申請2020年度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日前,富拉爾基經濟開發區已通過商務部審批公示,被正式認定為新一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建設,已經形成了東北綜合產業園、西北中國一重配套產業園、西南金屬新材料產業園的「一區三園」新格局,是齊齊哈爾重要的經濟引擎。以中國一重、建龍北鋼、紫金銅業為龍頭推進裝備整機製造、基礎零部件、金屬新材料主導產業聚集發展,鑫源特鋼、華民耐磨鋼球、富利銅業等企業不斷融通發展。
  • 內憂外患 中國輕紡城商戶如何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的路該如何走? 內貿一蹶不振外貿優勢不再 1~5月份,中國輕紡城市場區共實現交易額244812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61%。其中外貿出口1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7%。雖然兩個數字都有增長,但這些數字背後,依然存在著令人擔憂的趨向與現實。 窗簾窗紗產品是輕紡城內交易量下降最明顯的產品之一。
  •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師生主動服務企業轉型升級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師生主動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紅網時刻5月22日訊(通訊員 蔡黛沙 劉權)近日,湘潭某企業緊急獲批二類醫療資質,由於跨境電商運營經驗不足,企業產品外銷受阻。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師生主動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截至5月22日,項目團隊先後協助企業完成2批防疫物資的海外援助,籤訂外貿意向訂單2個,合同金額共計約3200美元。2020年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導致全球防疫物資極度缺乏。湘潭某企業緊急獲批二類醫療資質,迫切希望通過其公司名下阿里國際站店鋪出口醫療物資。
  • 6.9%!中國經濟增速2011年以來首次加速 該怎麼看?
    6.9%!中國經濟增速2011年以來首次加速 該怎麼看?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8年01月18日 22:16 A-A+   △資料圖  工業生產增長加快,企業利潤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增速比上年加快
  • 轉型沒有終點 省國貿集團董事長談浙江外貿出路
    去年國貿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46.6億元,其中,進出口總額49億美元,出口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0%。總體說,外需如此嚴峻,上述成績來之不易。但困難和挑戰的確很大,從做外貿的眼光看,真是很難的一年!就說貿易利潤,我們的毛利率只有6.57%,同比下降1.67個百分點。
  • 跨境電商成福建外貿轉型新引擎
    (改革開放40年)跨境電商成福建外貿轉型新引擎中新社福州7月28日電 (記者 龍敏)跨境電商,正成為推動福建外貿轉型和傳統產業升級的新引擎。據福建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海關進出口總額5985.6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3%。其中,出口3647.19億元,增長7.0%。多位經濟專家受訪時均認為,跨境電商推動外貿出口平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外貿外資持續穩定 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甦
    在回答與在華外資企業有關問題時,針對「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高峰介紹,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2.9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高峰指出,企業以市場為導向。
  • 「外貿大轉型」專題⑥丨李明淵:放棄「鐵飯碗」,搖身成鐘錶大王...
    但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貿易額下滑,給漳州鐘錶行業出口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加之跨境電商興起,傳統的外貿受到嚴重衝擊,是轉型還是恪守,漳州鐘錶行業外貿出口面臨抉擇時刻。 通元電子也就順勢,開拓了網絡渠道——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投放產品,想以此來轉變生產模式,隨之將生產、成本等慢慢的升級為適合於新時期、新渠道的形式。
  • 上半年進出口超預期 下半年外貿怎麼走
    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其中,6月份出口、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從季度看,在經歷了一季度震蕩後,二季度進出口有所回穩。今年二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7.67萬億元,同比下降0.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6.3個百分點。
  • 三個詞概括上半年GDP增速:含金量高 來之不易 後勁可期
    從三大民生指標看,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3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穩定在5%左右的水平。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2%,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漲1.8%,延續溫和上漲的態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3%,保持了小幅上漲。
  • 銅陵經開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獲評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從市商務局獲悉,商務部日前發布2020年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我省共有8個基地入圍,其中新認定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3個,考核通過並獲認定的老基地5個。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先進結構材料基地成為新認定的基地之一。
  • 近期中國對外經貿合作成果豐碩 政策有力度 外貿外資穩
    在回答與在華外資企業有關問題時,針對「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傳言,高峰介紹,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2.95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  高峰指出,企業以市場為導向。
  • 經濟學家預計全年GDP增速6.6%
    共有131名經濟學家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經濟學家在二季度對中國總體經濟形勢的樂觀態度進一步穩固,綜合預判全年GDP增速為6.6%,比一季度對全年GDP增速預判高出0.1個百分點。業內分析認為,出口增長和企業庫存增加,將成為今年GDP增長的支撐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