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鑫鑫
5歲男童爍爍(化名)高燒四天不退,不但抗生素也沒有效果,頸部淋巴結也伴隨腫大,經專家仔細檢查,確認為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EB流感不存在,但EB病毒確有其「毒」。1月14日,記者從市立醫院西院區了解到,經過為期三周的系統治療,爍爍已經康復出院。同時專家提醒,EB病毒本身不可怕,延誤治療引起的併發症才可怕。要預防這種疾病,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拒絕和「危險攜帶者」親密接觸,不要共用餐具,尤其要避免七種人群的「惡魔之吻」。
男童高燒四天抗生素不起作用
發熱4天,最高39.5℃,夜間尤其厲害。起初,爍爍是因高熱到了市立醫院西院區兒科。專家查體發現他的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雙肺呼吸音粗,右肺可聞及散在幹囉音和粗溼羅音;胸部CT顯示雙肺紋理粗亂,見斑片狀影。根據患兒病史、症狀、體徵及輔助檢查,根據這些症狀爍爍最終被確診為「支氣管肺炎、肺炎支原體感染」。
但讓大家感到奇怪的是,抗生素完全不起作用,爍爍仍然反覆發熱,同時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熱原因到底是什麼?西院區兒科病區主任尚紅梅想到了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需要進一步完善EB病毒等輔助檢查。檢查結果如專家預料中,EB病毒DNA定量檢測值5.61E+04IU/ml(檢測下限<400),結果呈陽性,爍爍所患的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找到了隱藏的病因,經過為期三周的系統治療,爍爍病情逐漸好轉,不再發熱和咳嗽,頸部淋巴結也明顯減小,扁桃體沒有了膿性分泌物,肺部聽診也沒有明顯異常,EB病毒無複製。爍爍已於日前治癒出院。
「EB流感」不存在 EB病毒是皰疹病毒
EB病毒?是不是看上去有些「面熟」?今年1月4日,多位北京、天津、杭州網友轉發一則「EB流感嚴重」的「衛生局通知」。該「通知」稱,「這次的EB流感很嚴重,有預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嚨黏膜的溼潤,不能讓喉嚨乾燥,因此一定不要忍耐不喝水,喉嚨的黏膜乾燥,在10分鐘內病毒就能入侵體內。」
對此,人民日報於1月10日在其微信公眾號闢謠稱,北京市衛健委、杭州市衛健委與天津市衛健委未曾發布過網傳信息,網傳的「EB流感」系謠言。
「EB流感」不存在,但是EB病毒是真實存在的。據了解,EB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簡寫,和水痘一樣都屬於皰疹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染,所以有人稱為「接吻病」。EB病毒主要症狀就是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皮疹,化驗會有血常規白細胞明顯升高,所以經常被誤診為細菌感染引起的扁桃體化膿而使用抗生素治療。
預防EB病毒 不要和這七種人接吻
但尚紅梅主任提醒,EB病毒本身不可怕,延誤治療引起的併發症才可怕。EB病毒感染的併發症會影響肝臟、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脾臟、血液系統、腎臟、心臟、繼發感染和免疫系統等。
要想預防這種疾病,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拒絕和「危險攜帶者」親密接觸,不要共用餐具。尤其要避免以下人群的「惡魔之吻」,他們是:拉肚子的人;化濃妝的人;感冒、咳嗽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患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人;臉上有皰疹引起的皮疹(水皰)正在發作的人。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