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惰性的氮氣與苯,直接偶聯

2021-02-08 X-MOL資訊

近期有讀者反映不能每天準時收到我們的推送,原因在於微信公眾號平臺新近改變了推送方式。為了避免類似情況,請為「X-MOL資訊」設置星標(具體操作見文末動圖),讀完文章,先點「贊」、後「在看」,保持互動熱度,就能及時收到每期推送啦。

提起氮氣(N2)大家都不陌生,小學科學課裡就已經講過,我們呼吸的空氣中約78%都是它。如此豐富的含量,使得氮氣成為製備含氮化合物的理想原料。不過,氮氣「生性寡淡」——N2分子中的N≡N三鍵是自然界中最強的化學鍵之一,想要順利活化N2一直都頗具挑戰。從農業中重要的銨類氮肥到藥物中常見的氮雜環,含氮化合物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因此固氮一直是化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雖然化學家已經報導了若干能把氮氣直接還原為氨的催化體系,但是通過固氮來形成碳氮鍵(C-N)卻不太容易。傳統策略中用N2作為氮源來合成含氮有機物,一般要在還原性條件下把N2轉化為氮親核試劑,然後與碳親電試劑反應來形成目標C-N鍵。但是,強還原性條件下,碳親電試劑往往也會被還原,使得該策略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可行。針對此問題,近年來一直圍繞鐵配合物的相關性質展開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Patrick L. Holland教授課題組設想能否直接誘導N2與簡單的烴形成C–N鍵,而無需對烴進行預先官能團化(如將其轉化為親電試劑)?近日,他們在Nature 上報導了鐵配合物順序活化苯和N2以製備苯胺衍生物的新型固氮反應策略。具體而言,通過C-H鍵活化,鐵配合物對苯環C-H鍵進行氧化加成,形成含有鐵-碳鍵的中間體;隨後該中間體與N2結合,在合適Lewis酸作用下,由於N2的親電性大大增強,使得苯環可以發生遷移反應形成肼中間體;在還原性條件下,肼的N-N鍵斷裂,生成苯胺衍生物;同時在過量Lewis酸的條件下,釋放出金屬配合物進入下一個催化循環(圖1)。

為了研究該策略的可行性,作者首先進行了當量反應研究(圖2)。首先,他們合成了鐵-苯配合物LFe(η6-C6H6)(2),然後分別在不同的還原條件下來還原該配合物。在KC8和18-冠-6(18c6)條件下,配合物2可以被還原為零價鐵配合物LFe(η4-C6H6)K(18c6)(3-K);而在鈉和15-冠-5(15c5)條件下,配合物2則被還原為二價鐵配合物LFe(H)(Ph)Na(15c5)(4-Na)。通過分析3-K4-Na 的穆斯堡爾(Mössbauer)譜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了3-K4-Na具有不同的鐵原子成鍵環境。在4-Na中苯環上的一個C-H鍵斷裂,形成了一個碳-鐵鍵和氫-鐵鍵;而3-K中則是苯環的π電子與鐵原子配位。此外,在氘代溶劑C6D6下,作者對3-K4-Na的穩定性進行了核磁追蹤實驗。結果顯示若干小時後,它們氫譜的一些核磁峰消失了,表明了這些鐵配合物的苯環和氘代溶劑C6D6進行了交換。同時在3-K的核磁譜圖中出現了4-Na的峰,而4-Na的核磁譜圖中也出現了3-K的峰,這表明配合物34之間存在化學平衡。該化學平衡證實了鐵對苯環C-H鍵的氧化加成是可逆的(圖2a)。當向4-Na的THF溶液中添加金屬鈉和15c5時,在室溫下靜置幾小時,4-Na的紫色溶液會慢慢變綠。核磁數據證明了一價鐵配合物[LFePh][Na(15c5)](6-Na)的生成。當添加強Lewis酸BPh3時,4-Na中的氫負離子則被轉移到BPh3上,生成已知化合物5和[Na(15c5)][H-BPh3],而5最終被3或者鈉還原為6-Na(圖2b)。

在研究了苯環的活化後,作者把目光轉向了N2的活化(圖3)。首先,作者在N2氣氛下改變溫度,發現6-Na的紫外可見吸收(UV-vis)光譜圖和穆斯堡爾譜都會發生變化;而在Ar氣氛下,相應的譜圖都沒有發生改變(圖3a、3b),這表明鐵配合物6-Na可以與N2結合。接著,作者進行了晶體學驗證,即在-78 °C下將鉀類似物6-K冷卻3 h,得到N2配合物7-K,其X-射線晶體數據顯示N2的一個氮原子孤對電子與鐵原子配位,整個配合物為四面體構型(圖4)。隨後,作者向氮氣配合物7-K溶液中添加了不同的矽基Lewis酸。當使用兩當量Me3SiBr時,配合物7-K直接被轉化為肼絡合物LFe(N(Ph)N(SiMe3)2)(8),表明了烴基從金屬中心遷移到N2的α-位,這是形成甲矽烷基化苯胺的關鍵之處。繼續向8中添加過量的Me3SiBr和還原劑鈉時,8則被還原為三甲基矽基保護的苯胺。如果向7-K中添加位阻更大的三異丙基矽三氟甲磺酸鹽(TIPSOTf),配合物7-K則被轉化為中間體9,其晶體結構顯示苯基並未遷移,表明氮原子與矽基Lewis酸的配位發生在苯環遷移之前(圖3c)。接著,向9中添加過量的Lewis酸Me3SiOTf和還原劑鈉,9也會被還原為苯胺衍生物,收率14%。

至此,雖然作者已經得到了目標產物苯胺,但是這些數據並不能說明該過程是一個催化循環的過程。為了回答該問題,作者向中間體8的溶液裡添加了甲苯。因為最初的反應原料為苯,如果添加甲苯後也能得到基於甲苯的胺類衍生物,則證實了在第一輪反應後,鐵配合物仍然具有反應活性,可以繼續參與下一輪循環,從而符合催化的定義。實驗結果表明,在添加甲苯後,得到了基於甲苯的胺化產物,從而證明了該反應是一個催化過程。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如下的催化循環(圖4)。首先,配合物1'在鈉還原條件下與苯反應生成一價鐵中間體2,後者可以被過量的鈉進一步還原為零價鐵中間體3。通過零價鐵中間體對苯環C-H鍵的氧化加成,3被轉化為中間體4。隨後,失去氫負離子生成中間體5,後者進一步被還原為一價鐵中間體6,與此同時產生了一個可以與N2結合的空位,並與N2結合生成中間體7,在強Lewis酸作用下,N≡N三鍵被活化,中間體7上的苯環發生遷移進而生成中間體8。在還原性條件下,中間體8中的N-N鍵被還原從而生成目標產物(苯胺衍生物)和配合物1',後者繼續參與催化循環。

在確定催化循環後,作者對兩個起始原料苯環和N2進行了同位素標記實驗(圖5)。當在15N2氣氛下進行反應時,氣相色譜-質譜分析顯示反應生成的苯胺衍生物Ph15N(SiMe3)2中含有15N,表明了N2是產物N原子的來源;同樣,當使用C6D6作為反應底物時,反應生成的苯胺衍生物(C6D5)N(SiMe3)2中含有五個D原子,表明了苯是產物苯基的來源。最後,作者研究了其他常見的苯的同系物的反應活性。苯為底物時,目標產物苯胺衍生物的產率為68%;甲苯為底物時,產物為對位、間位混合物,總產率為61%;鄰二甲苯為底物時,反應僅僅得到12%的間位胺化產物。

圖5. 同位素標記實驗及其他底物。圖片來源:Nature在這篇文章中,Holland課題組報導了一個鐵配合物為催化劑、苯和氮氣作為反應原料來合成苯胺衍生物的新反應。雖然之前報導的許多熱驅動、電驅動和光碟機動的金屬偶聯反應以及非經典的胺化反應(比如利用環己酮和胺來合成苯胺,Nature, 2020, 584, 75–81,點擊閱讀詳細),已經大大簡化了苯胺化合物的合成步驟,但是如果僅僅從反應原料的角度來說,利用苯和氮氣來合成苯胺顯然更具有吸引力。考慮到反應是用廉價易得的鐵催化劑,該反應顯然具有成為一個「Dream Reaction」的潛質。但是,該反應不僅需要用到活性極強的還原劑鈉以及強Lewis酸,還需要嚴格無水無氧以及低至-100 ℃的反應條件,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講,該方法在短期內還不具有合成應用價值。儘管如此,該反應無論是在鐵催化領域、固氮領域還是碳氫鍵活化領域,都可以稱得上一個裡程碑式的工作。最後分享一個小插曲。筆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發現了文中圖5b和正文中的相關描述並不一致。在正文中,作者意指圖5b為C6H6 和C6D6(1:1)的胺化反應,圖5c為苯、甲苯及鄰二甲苯的胺化反應。但實際上圖5b卻是苯同系物的反應。顯然,作者漏掉了5b並把5c標記成了5b。在發現該錯誤後,筆者向通訊作者Holland教授發送了提醒郵件,僅僅幾分鐘後,筆者就收到了Holland教授的回覆,不禁感嘆其效率之高。

Coupling dinitrogen and hydrocarbons through aryl migrationSean F. McWilliams, Daniël L. J. Broere, Connor J. V. Halliday, Samuel M. Bhutto, Brandon Q. Mercado, Patrick L. HollandNature, 2020, 584, 221–226, DOI: 10.1038/s41586-020-2565-5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292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劉心元課題組Nature Chem.:銅催化的不對稱Sonogashira碳(sp3)–碳(sp)偶聯反應
    交叉偶聯反應是構建碳–碳鍵的一類非常有效的方式,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即授予了在該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Sonogashira偶聯是構建內炔烴化合物的一個重要的方法。1975年,日本化學家Kenkichi Sonogashira教授首次報導了該類反應。他們所使用的策略是在鈀/銅雙金屬催化體系下,芳基滷代物或其類似物與端炔反應生成新的碳(sp2)–碳(sp)鍵,得到相應的內炔烴。
  • Nature catalysis | 鐵催化,讓有機合成更簡單
    通常,在過渡金屬催化下,介導R1–M–R2 產生是得到交叉偶聯產物的必要步驟,然而,如何通過可靠的策略來有效地消除自偶聯(Homocoupling)副產物(R1–M–R1 或R2–M–R2 )一直是讓化學家頭疼和棘手的問題。
  • 硝基苯偶聯反應
    .,2010, 49: 9657)中用的是硝基苯偶聯反應,所以也選擇了同樣的反應和同樣的反應條件。這雖然有點兒偷懶,卻不失為一種聰明的方法。朱老師用的是納米金光催化劑,我們現在用的是納米銅,沒有哪一條規則不允許這麼做。更何況,我們也不準備撇開朱老師自己單獨幹,畢竟我們還是從朱老師那兒獲得啟發的啊。
  • 過渡金屬催化劑難以實現的偶聯反應,它做到了!
    既然過渡金屬催化體系不適合雜芳香烴的C-C鍵偶聯,設計無過渡金屬參與的反應過程似乎更為可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人們便發現將有機鋰試劑、格氏試劑等有機金屬試劑與亞碸類化合物混合,有機金屬試劑可對S(IV)中心親核進攻,經由氧代硫烷陰離子中間體,最終還原消除形成C-C鍵偶聯的產物,然而反應效率仍有待優化,很少用於有機合成反應中。
  • 煤礦氮氣防滅火系統如何應用
    氮氣作為一種典型的惰性氣體,因其自身的不活躍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在井下火災防治工程中,作用的實質是藉助其惰性特質,在注入採空區後,隨著自身的擴散,充滯到破碎煤體周邊,構成氣固相互交叉的混合體,從而降低破碎煤體四周的氧氣濃度,降低煤炭的氧化速率。
  • 催化偶聯反應中無水無氧條件的控制
    催化偶聯反應是一類廣泛應用於現代有機化學、工業化學、材料化學中的反應,包括很多種類型,常見的有Suzuki, Heck, Stille, Negishi
  • 惰性氣體氮氣氣力輸送系統我公司專利產品
    氮氣氣力輸送系統我公司專利產品惰性氣體(氮氣)循環輸送的技術背景近年來,氣力輸送系統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氣力輸送技術的發展。用氣力輸送的物料有成千上萬種。我們在氣流輸送項目設計中會遇到一種比較特殊的物料——易燃易爆的粉體物料。
  • Nature 中文摘要 12 May 2016
    在這裡,我們研究了基於阿秒科學的光波驅動電荷輸運,用以直接在時域探索超快準粒子的碰撞:當強太赫茲場加速電子與空穴的撞擊時,一個飛秒雷射脈衝能夠在二硫硒化鎢層中產生激子的電子-空穴對。波包的基本動力學(包括碰撞、正負電子對湮滅、量子幹涉和相移),能夠作為光激發高階譜邊帶的光發射信號被探測到。完整的量子理論從微觀角度解釋了我們的觀測結果。
  • 專家揭秘:F2/Kr/Ne用氦氣來做吹掃保壓,為什麼不用氮氣?
    為什麼不用氮氣呢? 專家1答覆: 個人理解:F2危險性太大,KR和NE屬於稀有氣體,用HE保壓為了最大程度降低氣體洩露。 HE的分子量比較小只有4,更容易從漏點出來,而氮氣分子量28,分子大小就差很多。
  • Nature中文摘要|29 October 2015
    Cleavage of GSDMD by inflammatory caspases determines pyroptotic cell death炎症蛋白酶caspases通過切割GSDMD控制炎症壞死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6
  • 氮氣加速摻雜了氧氣?我可能買了假氮氣
    【PConline 雜談】「空氣裡面有百分之七十八都是氮氣吖!我們可以用空氣來提煉氮氣裝到瓶子裡塞到車上連條管路到發動機上,等紅燈遇見加塞的別慫,直接一個氮氣加速懟上去!反正實線,撞了我沒責任!」  隔壁老王的這句話只對了33.3%,再準確一點地說只對了前面那一句。
  • 前沿講座 | JACS |銅催化對映會聚自由基 Suzuki−Miyaura C(sp3)−C(sp2) 交叉偶聯
    相對於經典的Suzuki−Miyaura C(sp2)−C(sp2) 偶聯,烷基(偽)滷化物與有機硼試劑的偶聯以構建C(sp3)−C(sp2)鍵很少有報導,因為氧化加成反應以及烷基金屬配合物β-H消除相對困難。特別是,催化不對稱Suzuki−Miyaura C(sp3)−C(sp2)偶聯以獲取對映體富集的三維分子框架的發展將進一步擴展其在有機合成中的卓越能力。
  • 食用油中苯並(a)芘的測定解決方案
    苯並(a)芘又稱苯並芘,英文縮寫BaP,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在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高活性間接性致癌物質,廣泛存在於煙燻、油炸、燒烤、烘焙等食品中。《GB2762-2017食品中汙染物限量》明確規定,食品中苯並(a)芘限量指標:穀物及其製品不超過5ppb,肉及肉製品不超過5ppb,水產動物及其製品不超過5ppb,油脂及其製品不超過10ppb。
  • 不一樣的視角帶你解讀Macmillan的Nature新作
    圖片來源:Macmillan Group過渡金屬催化C-N鍵的偶聯反應是製藥行業中重要的合成手段之一,目前學術界對於C-N鍵形成反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芳基親電試劑與胺構建C(sp2)-N鍵,包括Ullmann偶聯、Buckwald-Hartwig偶聯、Chan-Lam偶聯反應。
  • Sono-Tek推出全惰性環境的超聲波噴塗系統
    ExactaCoat Inert是一個全惰性環境的手套式操作箱,集成了Sono-Tek公司PLC控制的可編程X-Y-Z超聲波塗布系統。據公司介紹,有機光伏器件(OPV)提供了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製造方案,但是他們對環境要求嚴苛,需要處理TCO層,因為如果沒有保護層,他們很容易在常溫環境下退化。ExactaCoat Inert能夠在適當的環境下控制塗層的沉積、種子結構、膜厚和表面形貌。
  • Nature 中文摘要 28 April 2016
    通過分析一個研究氮氣分子庫倫爆炸的泵浦-探測實驗得到的噪聲數據集,我們發現了一些由僅有15飛秒的分波合成的振動波包,且有更快的變化,後者還需進一步研究。任何比脫四氫氧化態高的(即缺少四個以上的氫)反應都會導致反應中間體的形成,這些中間體的氧化態比苯更高。這個充分的提升了整個過程的能量,因為反應中間體的捕獲能以可控和通用的方式來提高終產物的結構複雜性。這裡,我們報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整體4π+2π環加成反應,在這個反應中生成了不同以往的、高活性中間體,這個中間體成為α,3-脫氫甲苯。這種中間體和苯炔的氧化態相同。
  • 氮氣吹乾儀原理及其特點介紹_氮氣吹乾儀的使用方法_氮氣吹乾儀...
    打開APP 氮氣吹乾儀原理及其特點介紹_氮氣吹乾儀的使用方法_氮氣吹乾儀注意事項有哪些 發表於 2017-12-26 17:13:23
  • 浙大Nature,挑戰經典!
    然而,由於無法在自旋為零的基態和自旋為一的基態之間進行直接的光學躍遷,分子的三線態基子往往是處於「暗態」。因此,科學家們往往是通過基於重金屬的自旋軌道耦合或調整單線態-三線態的能量分裂來控制分子三線態的動力學。但是這兩種策略都會限制可使用的分子結構範圍及其性質,導致對三線態動力學的理解及其實際應用受限。
  • 【12月14日】席振峰院士-從氮氣直接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
    目前致力於氮氣的活化與轉化研究,將實現溫和條件下直接從氮氣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作為其科研生涯的最終目標。研究領域:有機/無機合成化學目前幾乎所有的含氮有機化合物都是以工業合成氨為基礎原料製備的。不經過氨,直接從氮氣和合適的碳源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合成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義,可能成為人類直接利用氮氣的又一個重要途徑,成為固氮化學研究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