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節後變得特別不聽話?避免孩子節假日症候群,家長先別壞規矩

2020-12-16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國慶長假結束了,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似乎一切又恢復正常。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昨天下午帶若蘭寶貝去樓下玩,聽到一位寶媽在和另一位寶媽說:我家樂樂這兩天早上又不肯起床,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了。剛開學那會兒就鬧得厲害,這才剛剛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怎麼一個國慶假期過的,又開始「一哭二鬧三打滾」了?

想必爸爸媽媽們對第一次送寶寶入園時的場面還記憶猶新。沒想到只是過了一個國慶長假,同樣的場景就再次上演。

長假歸來,小心「節假日綜合症」來襲!

其實,樂樂媽媽遇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家長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原本挺懂事的孩子,在過完假期之後,突然就變得「不聽話」了:晚上遲遲不肯上床睡覺,早上賴床不起來,吃飯的時候不專心,不給零食就哭鬧,放學後就跑出去玩到天黑還不肯回家,讓寫作業就各種磨蹭... ...

平時家長要上班,孩子要上學,都比較辛苦。好不容易等到放假了,自然都想好好的放鬆一下,家長們時常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聚會、娛樂。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生活規律被打亂,遊玩時不按時休息,晚睡晚起,甚至取消午睡,正常的作息時間被打亂了,從而導致孩子上幼兒園時早上不想起床而哭鬧,中午在幼兒園不想午休,下午活動沒精神。大一些的孩子,還可能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情況。這些都是「節假日症候群」的體現!

孩子出現「節假日綜合症」,多半是家長「壞了規矩」

當孩子出現了「節假日綜合症」,很多家長可能會責罵孩子「不聽話」,其實,問題多半出在家長身上,就拿若蘭媽咪自己的國慶假期生活來說吧,其實都是我們做家長的先「壞了規矩」。

1、晚上熬夜,白天睡懶覺

國慶節假期第一天,早上有「大閱兵」,晚上還有「晚會」。白天的時候,我和寶爸都忙著其他事情,沒顧上看直播。所以,那天晚上就熬夜看到了凌晨1:30多。因為我們倆熬夜看「大閱兵」,那天晚上若蘭寶貝也是快23:00的時候才被我哄睡下。而且看完大閱兵之後,我們還討論了一下陝西彩車的問題。若蘭在我們的討論聲中,睡的也很不安穩。

晚上睡的晚,早上自然起不來。國慶假期第二天,我和若蘭爸爸都睡到了8:30才起床。若蘭晚上睡的晚,又被我們的討論聲吵的沒睡好,所以一直到了9:30才起床,而且醒來就開始哭鬧,我哄到10:00才草草的吃了早餐。

一到節假日,很多家長的作息時間全都亂了套,連孩子也一起跟著「放飛自我」。不少家長抱著「好不容易放假了,就讓孩子多睡會,玩一玩吧」的心態,縱容孩子發洩式的放鬆方式。偶爾熬個夜、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如果總是凌晨才入睡,中午才起床,那就成問題了。

作息紊亂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容易讓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開學時孩子將很難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還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既折騰又影響學習。

2、不按時吃飯,狂吃零食

因為前一天睡的晚,第二天自然起來得晚,所以,早餐就吃的晚。早餐晚了,午餐也只好往後推。到了該吃晚飯的時候了,我們才吃過午飯時間不長,就準備晚一些再做晚飯。可是,若蘭已經喊著「餓了」。畢竟才1歲多的孩子,她吃的那點東西,當然沒法和大人一樣,間隔那麼久。況且,讓小孩餓著肚子等,也不現實。所以,我只好給她取了點零食吃。結果,等我晚飯做好之後,若蘭就吃的很不認真。因為飯前吃了零食,所以她不餓了呀,哪裡還肯好好吃飯呢?

對小孩子來說,睡覺和吃飯是最大的問題。寶寶的消化系統是需要建立生物節律的,生物節律正常了,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才能有規律性。寶寶不按時吃飯,就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道內的菌群也會隨之處於失調狀態。長此以往,消化不良、易噁心食慾差、嘔吐、便秘,甚至是腹痛腹瀉會時常出現,困擾寶寶的身體健康。

正餐進食不正常,零食自然也隨之增多。大多數零食(比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或罐頭食品)的營養都極不均衡,糖分太高,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卻非常少,經常讓孩子吃這些食品,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影響等問題就會伴隨而來。

當孩子自主進食和自制能力還比較弱時,按時吃飯就成了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餐前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不以零食作為寶寶充飢的食物,這些習慣都需要從小培養起。包括節假日,也要按時吃飯,不能「縱容」孩子吃零食喝飲料,進而影響寶寶正常進食正餐。

3、沉迷手機、電腦和遊戲

今年的國慶節假期,大部分地方都是陰雨連綿。出遊計劃「泡湯」了,很多家長是不是也窩在家裡追劇、打遊戲?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看到家長整天不是盯著電腦,就是抱著手機,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

電子產品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孩子的生活,剛關了電腦就打開電視,剛關掉電視又捧起了平板、手機,所有的空白都用網絡的虛擬世界填滿。對孩子而言,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視力,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一些孩子因為上網,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

4、不學習、不做作業

有不少家長認為:放假了就應該讓孩子到處玩一玩,放鬆放鬆。所以,孩子在整個假期幾乎沒有任何學習活動,甚至連老師留下的假期作業也要等到開學前一天晚上才急急忙忙的補上(還有的孩子乾脆就不做了)。

但是,假期不學習,開學之後大腦裡還充滿了各種玩樂場景,好多天都找不到學習的感覺。所以,對於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學校布置的假期作業還是要完成的。此外,在補課、學畫之類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拿出一定時間來練習,不能隨意間斷,即便在假期裡也需要堅持。

孩子節後變得特別不聽話?3招讓孩子遠離「假期綜合症」

國慶假期外出旅遊,親子互動,走親訪友各種嗨。儘管假期已經過去好幾天了,但孩子們的心還在放假的狀況出不來,即使是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又會突然重新害怕起幼兒園來。另外,還有些幼兒重返幼兒園後變得無精打採、身體乏力、嗜睡、精神不集中...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和緩解孩子的「節後症候群」呢?若蘭媽咪在這裡為大家支3招:

第一招:嚴防死守,守住「規矩」,防患於未然。

明·馬文升在《添風憲以撫流民疏》中寫道:(臣聞)防患於未然者易,除患於已然者難。讓孩子孩子遠離「假期綜合症」,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預防,防患於未然。

那麼,如何做到「防患於未然」呢?前文已經講過,孩子在節假日之後變得特別不聽話的根源是家長「壞了規矩」。就拿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每天沉迷手機遊戲,生活懶散沒有規劃來說吧。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先反思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有沒有一個好的作息習慣。如果你都天天懶床或者熬夜晚睡,那就別指望你家孩子能有個好的作息了。所以,要想「防患於未然」,就必須要守住「規矩」。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假期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矩來,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稍微寬鬆一些也沒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假期可以沒有規矩。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要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為了避免孩子在節假日晚上熬夜不睡覺,白天日上三竿還不起床,建議家長在剛放假的時候,就和孩子一起商定全家的作息時間,並且相互監督。如果家長沒有遵守,也要接受懲罰,這樣孩子才能信服。

第二招:張弛有度,適當放鬆,適時調整。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放假了想玩樂的心。但是,小孩子的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弱,一旦沒有了約束,就容易放飛自己。所以,孩子的假期安排,一定要張弛有度,可以適當放鬆,但也要適時調整。

在假期的前半階段,家長可以陪孩子做遊戲,親子共讀,帶孩子出去爬山、踢球、逛博物館等,在臨近開學的時候,家長就要儘量少組織或不要再組織旅行或娛樂活動,讓孩子開始調整好生物鐘,按照平時上學的時刻起床、睡覺、學習等。

另外,很多科學研究發現,每天半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可以很好地調節人體的情緒和機能。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開展慢跑、球類等運動,為開學做好熱身準備。

第三招:調理有方,循序漸進,逐步回歸正常狀態。

孩子在假期裡一般比較放鬆,有的孩子在假期裡每天都是「晚睡晚起」,白天的主要活動也大多除了看電視就是上網玩遊戲。開學後將進入正常、緊湊的作息時間,孩子本來就容易出現焦躁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恢復狀態,突然開始嚴格調整作息時間:強制孩子晚上9點上床,早晨6點起床。突如其來的改變,再加上家長的施壓,孩子自然會比較抗拒。因此,與其強制改變,家長不如慢慢引導,循序漸進,讓孩子逐步回歸正常狀態。

首先是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假日裡,孩子們愛上網、看電視、打遊戲,一般到了晚上10點精力仍舊很好,就是睡不著。怎麼使孩子們恢復合理的作息時間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爸爸媽媽帶頭早睡。孩子常愛仿照爸爸媽媽的行為,所以假如有條件,爸爸媽媽就給孩子做典範。

在孩子準備睡覺之前,儘量將玩具、電視、電腦、遊戲機等移出孩子的接觸範圍,為孩子營造出安靜的睡眠環境。睡前半小時讓孩子洗一個熱水澡或者用熱水泡泡腳,喝一杯熱牛奶,聽聽柔和的音樂,講講風趣的故事,都可以幫助孩子儘快入睡。

另外,鼓勵孩子白天多曬太陽、多運動,消耗過剩的精力,也是促進孩子晚上早睡的好辦法。

其次是調整飲食結構,回歸正常飲食。許多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給孩子弄好吃的,假期正好可以好好補償一下。於是,想方設法給孩子做好吃的,大魚大肉頓頓有,各種零食飲料不限量供應,只要孩子想吃全部滿足。另外,假期裡,很多孩子會睡到中午才起床,「早飯午飯一起吃」,對孩子的營養攝入和作息節律都有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回到幼兒園,家長要儘快回歸正常的飲食習慣。建議節後飲食可以適當減少肉類的攝入,多吃穀類食物和綠色蔬菜,尤其是深顏色蔬菜,這類蔬菜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並且讓孩子按時進食。

最後是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學會多傾聽——從傾聽中讀懂孩子的情緒、想法,或許孩子們的想法比較幼稚,但是對他們而言意義重大。

「假期綜合症」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適應問題。當困難出現時,建議家長在理性上思考,在情感上接納,在智慧上解決。各位網友還有哪些可以幫助孩子預防和緩解「假期綜合症」的好辦法,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新生避免「節後症候群」 易出現厭學和分離焦慮
    原標題:新生避免「節後症候群」 易出現厭學和分離焦慮 專家表示,孩子也有節後症候群,一年級新生尤其要合理安排長假期間的活動。 (記者 尹亞飛 攝) 每到假期結束,面臨開學的時候,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適應。
  •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要嚇唬他們,避免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導語:生活中家長教育孩子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比較不聽話,經常會嚇唬孩子,這樣孩子就能聽家長的話。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孩子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了,或者是醫生給你打針,這樣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短期家長達到了目的,但是長遠來說這樣是害了孩子。
  • 孩子總是不聽話,家長先別急,找出根本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假如我們還對孩子笑嘻嘻的話,長期如此就會在孩子面前喪失威嚴,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就會導致孩子出現不聽話的現象。比如:當孩子和我們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很多父母都會習慣性對其制止,讓其回去寫作業或是看書,而自己躺在沙發上看。 這時孩子內心就會對家長產生一種不服氣的想法:為什麼可以看電視,而我就不行,久而久之這就會導致孩子變得不聽話。
  • 孩子特別不聽話怎麼辦?談判專家:巧用談判技巧,讓孩子乖乖配合
    很多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本來聽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變得很叛逆,不論你說什麼,他都說「不」。而且,還會和你討價還價。碩碩就是這樣。在門口玩時,看到別人吃冰棒,他便跑回家翻冰箱。結果,剛把冰棒拿出來,就被媽媽阻止了:「快放下,不能吃!」
  • 節後,孩子不肯上幼兒園怎麼辦?
    節假日後孩子再次入園,往往會出現哭鬧、難送或身體不適,不上幼兒園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假期孩子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家長嬌慣和放縱,這些都給孩子入園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家長最好主動調整孩子的行為和心態,緩解「節後綜合症」,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這個方法專治你的節後症候群!
    節後症候群,又名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但畢竟還是要吃飯工作生活得快點調整好狀態在這裡就給你一套「節後收心方法」如何應對節後症候群
  • 孩子不聽愛聽話?家長的命令式口吻,無法讓孩子變得乖巧懂事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作為父母不難發現有的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面對父母的一些指令,經常就是會選擇無視,有的嚴重的還會與父母對抗,拒絕配合父母。
  • 節後如何擺脫「假日症候群」?心理暗示很重要
    小心被假日症候群「盯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節假日期間出門旅遊,享受美景、美食,放鬆心情。但假期有限,連日來的舟車勞頓導致身心俱疲。加上節假日飲食不規律,假期過後似乎感覺比上班更累。有的人在假期中蒙頭大睡,有的熬夜娛樂,導致嚴重睡眠紊亂,假期結束後難以應對日常的工作需要,從而被「假日症候群」悄悄地盯上了。  「假日症候群」實際上並不是特指某種具體的疾病,而是指在長假過後,由於生活規律、生活節奏、社會角色的變化和調整,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身心不適應的狀態。
  • 孩子不聽話,家長的正確教育方法
    因孩子不聽話,昨日一本科父親竟然往返五次將公廁糞便塞入孩子嘴中,如此另類的教育方法實在令人發怵。小孩子哭鬧、不聽話有時確實很挑戰家長的耐心,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就有責任來耐心的教育孩子。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不聽話,家長的正確教育方法
    因孩子不聽話,昨日一本科父親竟然往返五次將公廁糞便塞入孩子嘴中,如此另類的教育方法實在令人發怵。小孩子哭鬧、不聽話有時確實很挑戰家長的耐心,但是身為父母我們就有責任來耐心的教育孩子。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 長假過後,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怎麼辦?(轉給家長)
    開學一個月,孩子已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但經過十一長假的「洗禮」,在外玩瘋了、在家被寵慣了的孩子們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節後症候群」:食欲不振、情緒低落、入園難…… 此時,如果家長不及時、有效地引導孩子「收心」,不僅會影響他們在園生活和學習,還將對他們的健康不利。
  •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08-23 09:04:01 來源:大河網  |  作者:李志遠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 「節假日症候群」 別讓節假日聚餐傷害您的脾胃
    不少人在節日過後會出現「節假日症候群」,具體表現包括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其實這些症狀的出現與節日期間的飲食、生活習慣等都息息相關,諸多不適症狀往往在節後集中表現出來。健康過節,建議人們節日期間應儘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大吃大喝、通宵玩樂等,以便在節後更好地適應生活、工作。
  • 「節後症候群」,你中槍了嗎?
    ……不少人患上了「節後症候群」。進入正常工作狀態,松垮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的工作。怎樣才能儘快擺脫節後症候群,恢復精神投入工作中?- 時 間 -節假日大睡特睡或者通宵達旦瘋玩的人不在少數睡覺時間要比正常上班的時候提早一些,即使睡不著也可以假寐,自然而然就入睡了。
  • 孩子不聽話時,你有和孩子好好溝通嗎?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尤其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會採取「特殊」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真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嗎?培養孩子是一件快樂與煩惱並存的事情,有的孩子小時候明明很聽話,現在卻越大越不聽話,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有時甚至還會對父母頂嘴,做一些故意惹得父母生氣的事,處處與父母作對,明明是一些對他好的事情,也會讓他和父母對著幹。
  • 節後如何幫助孩子,愉快回歸幼兒園,家長需要提前做好引導
    假期總會過去的,節假日後家長要去上班,孩子再次入園。可是有些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假期過後突然又不想上幼兒園了。04,假期和爸爸媽媽一起度假,一時無法適應親子脫離這些因素都給孩子節後入園帶來一些麻煩,所以家長需要提前調整孩子的行為和心態。
  • 你不吼,孩子就不聽話?避免「吼叫依賴症」,父母要學會這三招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很多家長是不是都有類似的苦惱?當孩子哭鬧、不聽話時,家長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總是通過「吼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別讓我再聽見小汽車的聲音,不然一會我對你不客氣!」然而,浩浩媽媽不知道的是,她覺得兒子吵鬧煩人,然而每一次矛盾出現時,她的吼叫聲遠遠大於孩子的吵鬧聲,她覺得這一切都源於孩子的不聽話,這其實是她對吼叫的依賴。
  • 你越管孩子越不聽話!育兒專家:家長學會4招,孩子乖乖聽話
    但當孩子長大到4、5歲時,畫風突然改變,與原來的思想完全不同: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還學會了回嘴,脾氣像一頭「倔強的小驢」。然而,父母越管教,孩子就越不聽話!這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那麼,今天小編就給父母點建議,學會這4招,孩子乖乖學好。
  • 孩子任性、不聽話,時常還會與家長對著幹,別再對其恐嚇式教育
    現在的孩子普遍會出現任性、不聽話的現象,一些家長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總是沒有特別好的解決方式,導致家長非常的頭疼。、不聽話,大多數家長都會對其責罵,因為他們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式。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經常對孩子進行這種恐嚇式教育,往往就會讓其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導致孩子這種任性的行為愈發嚴重。甚至還會讓孩子喪失去父母的安全感,導致孩子變得內向、自閉,從此拒絕與別人交流。
  • 不聽話的孩子難教育?家長用錯了方法,做好這四點讓孩子乖巧聽話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越來越難以教育了,不管家長怎麼說都沒用,孩子就只一味地做自己的事,將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琪琪就是這樣的小孩,在學校上網課期間,總是拿著手機不放,就算下課了做完了作業,也是一直拿著手機在玩,從來不聽家長的話,只顧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