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網友評論說:
「這哪是臨摹,這像是在講素描的透視關係」
「臨摹需要這麼多輔助線幹嘛,太死板了」
「這不是書法,不是寫字,是在畫字」
每當看到這樣的評論,我也只能用一句「感謝」來回應,我也不作過多的解釋。
這裡我統一回復一下,我標註輔助線的初衷是幫助那些初學者,或者需要提升讀帖能力的書友們,由於現階段他們讀帖所能讀到的細節還不夠準確、不夠多,進而體現在紙上的字總是差強人意,所以我希望用簡單的一些標註對他們的讀帖起到些許輔助作用。
臨帖可分為三個層次:「眼到」、「手到」、「心到」。如果第一步「眼到」都做不好,何談「手到」、「心到」。
學#書法#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通過精準的臨摹來熟悉、記住、掌握所學字帖的精髓。這個是發揮創造性、發揮個性的前提。基礎沒夯實,大廈豈能穩固?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曹全碑》結構講解:
西 域 戊 部 司 馬 時 疏 勒 國 王 和橫折轉折點較尖,轉折後有向左上的明顯彎弧
左側4個點的位置容易被忽略
左右間距較大
筆畫左粗右細,對比要拉開
右部分 點與橫的交點位置是重點
筆畫硬朗,注意方筆
左右部分間距要適當
注意左右部分高度差
都看到這裡了,請送送您的小手,點個讚吧,感謝您的支持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