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會走向「設計嬰兒」深淵嗎?來看美國科學家的嘗試與擔憂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世界首對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出生。開此先例之後,科學家會不會走向「設計嬰兒」的深淵?來看美國《大眾科學》對這種擔憂的解讀。

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賀建奎在接受美聯社的採訪時說: "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 這不僅僅是先例, 也是以身作則, 社會將決定下一步是允許還是禁止這樣的科學"。

這一「重磅消息」立即引起了熱議。如果醫生能夠創造健康的嬰兒,那麼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創造有著特定優質基因的嬰兒呢? 以下是美國知名科技雜誌《Popular Science》所記錄美國科學家在「設計嬰兒」方面的嘗試以及引發的質疑。

按照如今的生物學技術水平,為新生兒進行遺傳病基因篩查並非難事。但有些新晉父母和遺傳學家可不滿足於基因診斷——他們還想理直氣壯地「知錯就改」。

美國生殖醫學研究所(The Fertility Institutes)主任傑弗裡·斯坦伯格(Jeffery Steinberg)說:「一旦你能觀察和識別胚胎中的染色體,那你就能研究這個胚胎的一切,而『一切』一詞的範疇正在不斷擴大。人們將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唐氏症候群,我想生個女孩,希望她不要攜帶乳腺癌基因,並希望她長著一雙藍眼睛』。

目前,人工選擇性別已經成為現實。儘管有36個國家仍禁止性別選擇,但這種做法在美國卻是合法行為,而且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即使為此人們要花掉1.8 萬美元的巨額費用。

2006年,有關機構對415 家生殖醫學診所進行了相關調查,其中有近半數的診所自稱他們為「非醫學」目的提供植入前基因診斷服務。從那時起,這個比例仍在不斷上升。正如斯坦伯格所言,到他診所求醫的夫婦中,有90%的人想要選擇嬰兒的性別。

大多數進行性別選擇的美國家庭,都是出於子女性別平衡或是健康原因而這麼做。住在新澤西州菲利普斯堡的香農·忒斯勒(Shannon Twisler)和她丈夫已經通過體外受精方式生了兩個男孩,一個四歲,另一個三歲。現在他們計劃生一個女孩。她想,反正她都要再接受一次體外受精(這對夫婦無法自然受孕),為什麼不讓醫生直接植入一個雌性胚胎呢?

「我們幾乎想都沒想就決定了。」忒斯勒說,「我姐姐生了三個男孩,但她很想要個女孩。我母親生了四個女孩,但是想要個男孩。我們家的人好像中了魔咒,要麼一直生男孩,要麼一直生女孩。」她想用科技的力量打破這個魔咒的願望最終得以實現。在醫生準備的體外受精胚胎中,她和丈夫選擇了一個女性胚胎。

◎◎◎

性別選擇只是個開始

斯坦伯格說,通過篩選那些控制虹膜色素含量的基因,醫生能夠選擇嬰兒眼睛的顏色。「如果色素含量較高,眼睛就會是棕色的,」他解釋說,「如果沒有色素,眼睛就會是藍色的。如果色素含量介於二者之間,眼睛就會是綠色或淺褐色的。」

2009 年,斯坦伯格宣布將在他的診所提供嬰兒眼睛顏色的選擇服務。這在社會上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對此頗有興趣,也有很多人對他們發出了威脅。斯坦伯格曾接到一通來自梵蒂岡的電話,

那裡的科學家請他在提供該項服務前要三思而行。最終,他接受了科學家們的建議,撤下了此項服務,理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社會對它的接受程度。斯坦伯格相信公眾的態度一定會發生變化。「很多以前甚囂塵上的批評聲音後來都逐漸冷寂了下來,」他說,「在20 年前,人們認為體外受精術將會製造出恐怖的殭屍,但是現在,在你出席的一次聚會中,裡面說不定會有一半的人是通過體外受精技術出生的。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選擇嬰兒眼睛的顏色將成為平常的醫學服務。」他補充道,「選擇頭髮的顏色也為時不遠了。」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宣布,他們找到了能造就金黃色頭髮的基因變異。

很多反對者認為這些技術並不成熟。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生殖內分泌及生育學系主任理察·保爾森(Richard Paulson)說:「我真的不認為這件事很容易,那些正在沿街叫賣的人,那些正在他們的網站上大做廣告兜售基因選擇技術(比如選擇嬰兒眼睛顏色)的人,他們都缺乏一個理智而誠實的態度。」針對這一點,斯坦伯格也承認,他的嬰兒眼睛顏色選擇方法的準確率只有90%~94%。目前,他正在籌資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希望把準確率提高到99%。他表示,一旦準確率提高到99%,他就會向市場推出該項服務。

嬰兒特徵選擇技術在很多方面都會引發巨大的爭議,這和技術本身無關。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擔心,性別選擇將會造成對女性歧視的進一步升級。(有趣的是,在美國採用性別選擇技術的父母中,選擇生育女孩的超過半數。)此外,該如何處理父母認為沒有價值的胚胎也是一個問題。

成千上萬個未來棕色眼睛的胚胎會被當作醫療垃圾而銷毀嗎?忒斯勒計劃把多餘的冷凍胚胎捐給其他家庭,但其他進行性別選擇的父母可能會直接扔掉那些未能被他人使用的胚胎,於是就產生了「滑坡效應」——一旦人們開始選擇性別、眼睛的顏色和頭髮的顏色,還有什麼能阻止經濟寬裕的父母們定製頭腦更聰明、體格更健壯、外表更英俊漂亮的嬰兒呢?這正是影片《千鈞一髮》(Gattaca )提出的警示:家境富裕的父母定製後代,把那些基因相對劣等、自然受孕的兄弟踩在腳下。

◎◎◎

基因歧視猖獗,衝突隨之爆發

然而,要達到《千鈞一髮》中的科技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由於智商、身高、相貌等特徵的決定因素非常複雜,科學家們還未找到所有涉及的基因,因此那些實現140 分智商或者是完美臉頰的基因「配方」還沒有出現。今天的生殖醫學診所能做的不過是,由父母的遺傳物質孕育出幾個胚胎,然後再選擇其中一個而已。醫生還不能讓智商平庸的父母生出高智商的天才嬰兒,因為這需要動用基因工程技術才能實現。而編輯胚胎基因的技術目前尚屬未來科技。「人們以為會有一個菜單,上面列著1000 種不同的特徵,父母們自由地勾選各種特徵進行組合,」保爾森說,「事實上,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對普通人來說,他們肯定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好。作為已經有了一個三歲女兒的待產母親,梅琳達·溫納·莫耶(Melinda Wenner Moyer)能切身感受到基因篩選技術的利與弊。每次當她見到自己的女兒時都興奮異常,這是他們夫婦的結晶,也是兩人基因的自然組合。如果能確保女兒沒遺傳她的背部疼痛,或者她丈夫的胃反流,對女兒來講是不是會更好?所以莫耶認為:出於醫學原因選擇胚胎是一個正確舉動。她也能夠理解人們希望家庭性別平衡的願望,當她知道自己將要出生的孩子是男孩時,感到非常高興。

但通過操縱自己女兒的基因,讓她的相貌更像女星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到底有什麼意義?莫耶認為,即便她的女兒眼睛是褐色而不是藍色的,她對自己女兒的愛也不會少半分,她想不到眼睛顏色的不同會帶來什麼不良後果。

有一件事是確信無疑的:隨著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將能「設計」他們的嬰兒,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未來人類社會是會欣然接受這一現實,還是會竭力抵制?這個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原題為《人類會走向「設計嬰兒」的深淵嗎?來看美國科學家的嘗試與擔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倫理| 美國「放開」基因編輯技術!「設計嬰兒」將產生?
    基因編輯技術「放開」「設計嬰兒」將產生?目前美國對於放開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還很謹慎,但是,也有科學家猜測此舉會否產生「設計嬰兒」。近兩三年來,基因編輯幾乎「承包」了醫學熱點,而這一報告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 當人類生命可以被設計:「基因編輯嬰兒」案背後的倫理
    人類世界存在的這個天然的愛滋病防禦武器,給很多醫生和科學家提供了對抗愛滋病的思路。這包括曾經震動整個人類世界的「柏林病人」。1995年,在德國留學和工作的美國人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患上了愛滋病。但是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後,他體內的愛滋病病毒被有效地控制,他也重新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 中國修改人類胚胎DNA引熱議:嬰兒可被設計
    今年四月,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黃軍就副教授修改了人類胚胎中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的基因,作為世界首例人類胚胎基因修改,這項實驗成果引發了極大爭論——既然可以對基因進行選擇和編輯,那未來我們能否完全擺脫遺傳疾病,甚至從根源上「設計」嬰兒?這一系列幹預生殖背後,倫理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 科學家:將嬰兒聚在一起,他們會學會說話嗎?會產生新的語言嗎?
    在現代科技當中,各個國家研究的方向不盡相同,在研究的過程中,人類往往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後深入去研究探討這些問題,直到解決這些問題,在這樣的一個個步驟當中,人類的科技得到了飛快的成長。科學家:將嬰兒聚在一起,他們會學會說話嗎?會產生新的語言嗎?
  •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塑料微粒,科學家十分擔憂,人類正自食惡果!
    根據《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雜誌刊載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人類胎盤中第一次發現了塑料微粒。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擔憂,人類製造的塑料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嬰兒。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儀器檢測了6個人類胎盤,結果發現4個胎盤中存在塑料微粒,其直徑為5到10微米,共計12顆。
  • 設計完美嬰兒:該,還是不該
    「小語種」)的朋友,加入大數據文摘翻譯志願者團隊,回復「翻譯」和「志願者」了解詳情。在Church的指導下,楊博士已經創立了一家小的公司,進行豬和駱駝的基因編輯,插入優勢基因,敲除劣勢基因。楊博士將會在這些細胞中對BRCA1突變基因進行改造,旨在創造一個不會導致女性乳腺癌的卵細胞。因此,一旦這項技術實現了,這在醫學上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像上世紀出現的疫苗那樣意義非凡。
  • 使用過激素,股骨頭就會走向壞死的深淵嗎?
    使用過激素,股骨頭就會走向壞死的深淵嗎?最初命名為北京中央醫院2018年醫院百年華誕作為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育、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人才工程院院士1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科學家和資本運作
    此前報導稱他「僅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在美國名校博士到博士後的歷程,年僅28歲就成為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賀建奎不僅是一名科學家,他還是一名商人。他的微信個性籤名是這樣寫的:賀建奎-南方科技大學-瀚海基因-因合生物。
  •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科學家:它們已經會「放氣球」
    其實,從人類發展人工智慧開始,包括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著很多質疑聲,甚至包括已經過時的著名科學家霍金,他也曾表示,人類不應該全力發展人工智慧。 為何會有這種擔心?其實說白了就是怕科幻片中的場景有一天被變成現實,擔心有一天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那麼,這種擔心究竟是不是多餘的呢?
  • 「設計嬰兒」是怎麼回事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權,讓你可以重新選擇孩子的眼睛、頭髮以及皮膚的顏色,你願意嗎?除了這些選擇外,你或許還想讓你的寶寶今後變得更高大些、更苗條些或是更加有力量。這就是目前備受爭議的「設計嬰兒」。6月12日的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導,第一個在胚胎期經過遺傳基因檢查的嬰兒已經出世。
  • 「設計」嬰兒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人類胚胎中的基因工程引發爭議
    設計嬰兒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在過去的一年裡,關於基因工程的新聞層出不窮——其中大部分是由一種叫做Crispr的剪切粘貼技術驅動的。因此,周三,米塔利波夫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最初的作品:兩組研究人員發表了對米塔利波夫2017年論文的尖銳的、充滿信息圖的批評,米塔利波夫曾嘗試做出回應,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因為如果這項科學行不通的話倫理方面的問題也自然無需再考慮。你知道嬰兒是怎麼形成的,對吧?但米塔利波夫的團隊卻不是那樣做的。
  • 氣候變暖,凍土與冰川融化,科學家擔憂遠古病毒來襲,嚴重嗎?
    為什麼科學家擔憂氣候變暖會導致遠古未知病毒爆發?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型的生命形態,病毒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遺傳物質,它需要寄生在活細胞中,才可以進行大量複製。在地球上病毒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最多的,但根據人類現有的了解來看,能夠感染人體的病毒,其實數量並不多。
  • 那個與人類嬰兒一起長大的黑猩猩,認為自己是人類,結局怎樣了?
    當時有一位科學家非常想研究黑猩猩的相關習性。於是也是在那個時候,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準備,提出了這樣一個試驗計劃。讓黑猩猩寶寶和人類嬰兒共同成長一段時間,觀察黑猩猩的行為是否會跟人類相似。這在如今看來非常匪夷所思的實驗,在當時著實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將自己年僅10個月大的孩子進行這樣大膽的嘗試,確實是過於冒險。
  • 《語言本能》|嬰兒天生會說話嗎?
    《嬰兒的秘密生活》嬰兒天生會說話嗎?他們學習說話,只是對成人語言的一種模仿嗎?美國作家史蒂芬平克《語言本能》一書,為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往嬰兒語言世界的震驚之門。《語言本能》一書,作者用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分析了為什麼語言是本能,人類的思維是否受制於語言,心語才是人類思維語言以及語法規則是如何運用的,語言本能是如何進化出來的等等。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本書內容。
  • 想要完美的「設計嬰兒」?研究稱選擇智商最高有可能身高最矮
    但科學家說,根據基因選擇長相和智力的所謂「設計嬰兒」還遠未成為現實。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人類特徵(例如身高或智商)是多種基因與其他非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使得準確選擇所需特徵的胚胎成為一項挑戰。
  • 外星人存在嗎?科學家給出可怕答案,人類或面臨同樣命運
    #你相信有外星人嗎#星星、月亮、太陽、地球和宇宙自古就伴隨著人類。在古代科學不發達時代,人類人們對星星、月亮、太陽和其它天體充滿敬畏之情。在當今時代,科技發展人類探索太空尋找地外文明欲望與日俱增。到底浩瀚的宇宙裡有沒有外星人或地外高級智慧生物。
  • 科學家第一次成功修復了人類基因中的致病突變,這意味著什麼?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周三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科學家們第一次成功編輯了人類胚胎基因,修復了一種常見的、能導致嚴重疾病的變異,製造了健康的胚胎。這項研究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儘管臨床試驗為時尚早,但這意味著基因編輯技術有一天可能保護嬰兒們免於多種遺傳疾病的威脅。
  • 霍金超級人類是真的嗎?超級人類將在本世紀出現?
    已故史蒂芬霍金認為,基因科學的進步將導致未來一代的超人,最終可能摧毀其他人類。在新出版的著作中,霍金博士認為,富人選擇編輯他們的DNA並操縱他們孩子的基因構成,可能會產生一群身體和智力強大的精英人類。他寫道:「我相信在本世紀,人們會發現如何改變諸如侵略這樣的智慧和本能。」
  • 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科學家表示擔憂:或進入胎兒內臟
    一篇名為《Plasticenta: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placenta》(塑料胎盤:人類胎盤中存在微塑料的第一個證據)的論文,可以說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來自義大利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胎盤中發現微塑料。
  • 靈魂和輪迴真的存在嗎?科學家發現:嬰兒6個月後才有意識產生
    畢竟,我們人類對死亡有很多未知之處!在他們死後,我們的生活將走向何方,靈魂真的存在嗎?我相信沒有一個科學家對這一切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當然,根據佛教,人是有靈魂的,但這只是一種宗教聲明。即使在古代中國,也有崇拜神和鬼的故事。不僅如此,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還有孟婆湯和地獄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