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王偉:無怨無悔伴癱瘓老母30載 「孝」對人生詮釋最長...

2021-01-11 未來網高校

2020年是王偉在武漢理工大學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也是他和癱瘓的母親相依為命的第三十個年頭。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孝與愛。

久病床前有孝子 悉心照料年復年

在王偉的記憶中,自從他5歲懂事起,母親就已癱瘓在床。王母曾經是武漢理工大學夥食科的職工,那年,王母照常在食堂後廚洗菜,當把菜搬到灶臺上時,突然腿一軟跪在地上,隨後被同事們抬回家休息養病。在病情有所好轉時,再一次的意外摔跤令王母臥床不起,從此床上一躺就是30多年。「早記不清母親住過多少次院了」,漫漫求醫問診路是王偉童年最深的記憶。每到寒暑假,在家裡親戚的幫襯下,大家會帶著王母四處看病,可跑了很多醫院都檢查不出來是什麼病因導致癱瘓,直到2008年才最終確診,原來腦梗塞才是導致母親癱瘓的元兇。

自幼時起,小王偉便承擔起了伺候癱瘓母親的重任,早晨六點起床準備早飯,餵母親吃完,把家裡收拾乾淨後才去上學,每天到學校是早晨七點一刻,這個時間他記得很清楚。那時候菜市場的人都認識王偉,大家都知道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每天要早起買菜做飯、做家務照顧媽媽。正是為了照顧母親,他打小就學會一手好廚藝。

參加工作後的王偉也依舊如此,每天早起把母親安置好後就馬上奔赴工作崗位,下班趕回家給母親做飯、擦拭身體與清理汙穢。照顧癱瘓的老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困難的就是日常的護理,母親的下半身完全沒有知覺,經常大小便失禁,他要及時給母親換床單。就這樣年復一年,一日三餐,洗買燒刷,餵飯餵水餵藥,單位與家裡的兩點一線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太多人說王偉是個孝子,但在他看來,自己只是做了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因為任何一個人看見自己的父母生病了都不會棄之不顧,照顧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他無怨無悔。

軍旅生涯促成才 淬火成鋼孝至先

母親的身體狀況也曾給王偉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直到16歲那年,舅舅把他送到部隊去歷練,短短兩年的軍旅生涯徹底改變了他。

入伍的第一年,王偉就接到了抗洪搶險的任務。奮勇衝鋒的戰友們凝聚起抗洪搶險的磅礴力量,攜手同心保衛家園的動人畫面深深感染著他,王偉也奮不顧身與洪水搏鬥,將小我完全融入到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大我之中。入伍的第二年,王偉已成長為新兵連班長、汽車營教練班長,那個當年略顯叛逆的少年,已成了新兵們的「啟蒙老師」。「可能人就是這樣子,你到外邊的世界走了走,認識了更多的人、見識了更多的事,你就會覺得,有一些挫折是更能鍛鍊你的」。正是軍營的這段經歷使他豁然開朗,王偉深刻認識到,自己不能只看到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要換個角度去看待生活和挫折。

隨著母親年齡日漸增長,病情也愈發惡化,王偉對母親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和關心。為照顧母親,他至今未娶,將婚姻大事一拖再拖。「我媽現在在我生命裡是排第一位的,我的事情只能往後挪一挪」。因為對於別人來說,自己癱瘓在床的母親可能是一個大「包袱」,但對自己來說,那是最親的人啊!

人子盡孝亦盡責 竭誠奉獻守平安

王偉在學校工作的身份是餘家頭校區管委會治安消防科的消防員,自2001年參加學校消防工作以來,也有20年了。消防屬於高危工作,突發、意外以及危險性是不能預估的,消防員們救人於水火,同樣也置身於水火之中。王偉對待自己的工作從來慎終如始,從照管保養消防設施到火速出任務,從深入社區、深入師生開展安全演練到每次的搶險救援,他始終都做到踏實細心、甘於奉獻。

記得2018年大年初三,學校家屬區內發生了一次火災,一位水電科的老師傅在火還沒蔓延開來的時候就拿滅火器把火撲滅了,事後老師傅感謝王偉一行消防員,多虧他們每年定期深入家屬區幫大家開展消防演習,正是他們把消防安全知識帶進了千萬家,居民們才能這麼熟練地使用消防器材,在火災發生時會逃生、會自救。對王偉來說,在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中,同樣的話語,同樣的演練,每年自己要重複說、重複做很多次。自己的工作雖然不起眼,但是看到居民們、學生們把消防知識學到心裡了,社區變得安全了,學校變得安全了,自己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這是工作給自己的回饋,自己也更熱愛自己的崗位。

談及工作與同事,王偉也十分感恩。他感謝同事們對他及母親的關照和關愛。每年三八婦女節,單位領導一行人會來家裡看望母親,並送給她一束鮮花;每年中秋節,單位和社區領導一行人也會上門來慰問,並送上一些生活日用品。領導、同事的慰問,讓王偉充分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關心,來自黨的溫暖。馬上步入年關,問及王偉的新年願望,他毫不猶豫地說:「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的王偉對入黨是有顧慮的,並不是自己思想上不積極不主動,而是怕會因為要照顧母親而無暇參與組織活動,影響黨員的聲譽,影響黨組織的聲譽。前不久,單位黨組織領導幫王偉解開了心結,因此他決定整理心情,積極追求進步。

母親明年就70歲了,以前醫生斷定母親活不過40歲,但沒想到在自己日復一日的照料下,母親走了這麼遠。王偉對我們說,他會繼續照顧好母親,希望母親能長命百歲。

養兒報母恩,多年如一日。王偉把照顧母親的淳樸孝心,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責任、一種堅守和永恆,他用盡孝盡責和甘於奉獻來笑對生活,他的「踐孝道、知感恩」彰顯了中華民族年青一代熱血男兒的傳統美德。(通訊員:武漢理工大學丁仕瓊)

相關焦點

  • 第二屆中華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候選人產生
    由中國倫理學會、中共寧波市江北區委、寧波市江北區人民政府、海南網等300餘家媒體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尋找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公益活動,自6月初啟動向海內外徵集慈孝故事以來,共收到來自北京、黑龍江、浙江、河北、山東、海南、港澳臺在內的30餘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內外華人向組委會推薦的3300餘例慈孝事跡。
  • 2020京都念慈菴武漢溫暖公益行 「青春伴夕陽」孝老在行動—中國...
    2020京都念慈菴武漢溫暖公益行 「青春伴夕陽」孝老在行動
  • 王春豔:不離不棄30載 孝老愛親情似海
    她任勞任怨,傾心照顧公婆30載,2011年被市老齡委評為「十大孝親敬老楷模」,2011年被省老齡辦、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評為「十大孝親敬老楷模」,2012年被評為「銅川市第二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 2020京都念慈菴武漢溫暖公益行 「青春伴夕陽」孝老在行動
    12月5日,「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活動終於來到武漢,並攜手武漢大學,以「山河無恙 暮情傳揚」為主題開展孝老活動。老年人代表、青年志願者代表以及愛心企業京都念慈菴總廠有限公司代表等1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靠母親背著求學14載,河南焦作癱瘓考生高分考上武大數學系
    靠母親背著求學14載,河南焦作癱瘓考生高分考上武大數學系 人民網 2016-08-04 08:40 來源:澎湃新聞
  • 針筒餵癱瘓媽媽6年無怨無悔
    「先把粥打碎裝到針筒裡,慢慢再注入媽媽口中,每天餵五次,然後再幫她按摩、翻身……」六年來,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大三學生陳碧瑜都是這樣給癱瘓在床的母親餵食,無怨無悔,依然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在她看來,母親在,家就在。
  • 【巾幗榜樣】護林員李霞:與山為伴,24載守護一片林
    【巾幗榜樣】護林員李霞:與山為伴,24載守護一片林 2020-06-05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為勞動者點讚之孫付閣:為癱瘓兒媳端屎端尿30年
    孫付閣  全國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孫付閣事跡  孫付閣,女,漢族,1929年8月生,河南省蘭考縣孟寨鄉孫西村農民。  她耄耋之年,本該在子孝媳賢、含飴弄孫的恬淡中安享晚年。然而,86歲的孫付閣,卻一如30年前,日夜守在癱瘓兒媳的床前,悉心照料、無怨無悔,用樸素情懷和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親情大愛和美德之歌。  一句話的承諾,一輩子的付出。1985年,20歲的劉麗芝嫁給了孫付閣的兒子孫理信。然而,剛過門的媳婦卻因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後又因積水瘤導致高位癱瘓。
  • 楊蘭蘭——孝老愛親好人(先進事跡)
    2010年,楊蘭蘭嫁入高家村,婚後的日子簡單但幸福,但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3月,公公、婆婆先後因過度勞累,患病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花去了高額的醫藥費,讓這個本就貧困的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面對一個家庭兩個癱瘓的老人,一雙年幼的兒女,收入微薄的果園,外債纍纍的經濟現狀,無窮無盡的藥費,無奈丈夫只能選擇外出打工。
  • 照顧癱瘓妻子 詮釋愛的承諾
    白雲區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周亮安榮獲「廣州好人」稱號照顧癱瘓妻子 詮釋愛的承諾白雲區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周亮安(中)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穗文明他數年如一日,毫無怨言伺候床前,詮釋了「一朝牽手,必將終生相濡以沫」的誓言。這位「廣州好人」的故事,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道德的養分和生活的暖意。他咬牙承受命運的不公周亮安,嘉禾街雙和社區居民,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賢惠善良的妻子,懂事聽話的兒子。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場意外事故使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
  • 崇德向善 孝老愛親 奉獻社會
    據介紹,全國「五好家庭」按照「愛國守法,遵德守禮;敬業誠信,熱心公益;平等和諧,孝老愛親;家風優良,科學教子;移風易俗,綠色節儉」五好標準推薦評選,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弘揚時代新風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張寶霞家在深州市深州鎮。丈夫封東風經常外出務工支撐家庭生計,家裡的重任就落在張寶霞一人身上。
  • 京都念慈菴十年孝老相隨 青春伴夕陽溫暖孝心傳遞
    2020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陽」活動依然在行動。這是孝親文化的傳承,也是眾人拾柴的溫暖。活動開展十年來,孝老的心意、孝老的信念從未改變,但是孝老的方式在與時俱進。青年志願者用他們的智慧、熱情和活力,讓孝老情意在有趣、新穎的互動方式中放大,讓老年人感受到正能量的匯聚。
  • 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她無怨無悔照顧養母15載
    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她無怨無悔照顧養母15載 2021-01-08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黎山老母是何方神聖,三個菩薩都對她如此尊敬?
    《西遊記》中,黎山老母出場兩次,第一次是在四聖試禪心這一回,黎山老母是觀音菩薩請下山,試探唐僧取經之心是否堅定,黎山老母化身成為寡婦莫賈氏,而觀音、普賢、文殊三位菩薩則化身為黎山老母的女兒,上演了一出豬八戒摸媳婦的好戲:
  • 【陳摶老祖】【黎山老母】
    安徽渦陽縣城東北30公裡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側,有一小山,在山石西側一方石面上,有似人臥痕跡,長有數尺。傳說,陳摶在此鼾睡,一覺八百載,把青石壓成人形痕跡,故稱為陳摶臥跡。現在人形臥跡依然可見。  湖北武當山凌虛崖有陳摶隱居處。
  • 武漢理工大學信思金書記為2020屆畢業生講授思政課
    6月17日下午,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在會議中心104為第一批返校的2020屆畢業生代表講授「復學第一課」。副校長劉春江、王世傑,學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同30名畢業生代表一起,參與了這場有深度有格局的思政課。
  • 武漢理工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舉行
    3月30日至31日,武漢理工大學第三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83所國際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12名優秀青年學者齊聚江城武漢,通過主題報告、學術研討、參觀座談等形式,共同探討國際科技前沿熱點和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
  • 父親腦溢血癱瘓,21歲女大學生背起父親去上學,後來怎樣了
    2003年的時候,黃來女終於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高考。她不負眾望總分高達763分。這意味著雙一流學校的大門已經向她敞開。由於成績優異且家庭困難,武漢大學在考慮到她的情況之後專門為她打開了學校的「綠色通道」,為她減免了學費,不僅如此,學校還幫他辦理了助學貸款。在學校的幫助之下,黃來女成功的步入了大學。
  • 妻子嶽父雙雙癱瘓 上門女婿無悔照料——遂川營盤圩鄉陳華明孝老愛...
    □彭永鋒、李書哲、本報記者範小勇他是妻子和嶽父的衛士,日夜悉心照料雙雙癱瘓的妻子和嶽父;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照顧孩子,贍養嶽母,勤勞肯幹,維繫家庭;他是鄉鄰的模範,孝老愛親,樂於助人,敬業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