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陸委會幾近失能?只因無法主導兩岸政策,就是「傳話筒」

2021-01-09 海峽新幹線

在處理兩岸事務上,臺灣陸委會一直以來都是扮演著怎樣的功能和角色呢?在2017年的7月份,民進黨當局將原本的臺行政機構大陸委員會,正式改名為大陸委員會,位階上升了,這樣的一個變化又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呢?

陳鳳馨

陳鳳馨:我先講一下改名,我不會把它設定為位階上升,因為它同樣都是「行政院」的二級機關,差別就是臨時組織正式化。什麼意思呢?因為在1991年的時候

當時陸委會成立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臨時編組,反映了兩岸要進入交流接觸的時期。因為在那之前,固然兩岸開始有了一些屬於民間的交流,但是那些交流,只要說牽涉到了屬於「公權力」的行使的時候,它就會碰到瓶頸。

所以那個時候就必須要成立像海基會,來處理兩岸交流的時候,可能碰到的不管是「法律」上面的事務、或者是有一些彼此之間政策方面協調的相關事務,這個時候在行政組織底下要有一個陸委會來決定政策,然後在底下有一個海基會作為負責溝通聯繫最重要的溝通橋梁。所以我覺得其實在那個時候,它臨時編組的位階其實是高的,第一任的陸委會主任委員施啟揚,後來擔任了「司法院院長」,第一任陸委會的副主委就是馬英九。

馬英九

那個時候馬英九是大家公認的政治明星,而且應該是屬於「部會」首長級的人物,可是他去擔任的是副主委,其實你可以看得出來就是當時對於這一個組織的重視程度。所以陸委會成立的時候,我覺得以一開始的組織編制,重點放在法律關係,所以施啟揚、馬英九都是學法律的如何在法律上面建立兩岸之間溝通、交流當中不會有這些窒礙難行的地方。

可是緊接著之後的幾位主任委員,他的定位就開始出現了不斷地變化,有的時候可能必須重點是在於他跟臺灣地區領導人之間的關係,比如說第二任的主任委員黃昆輝,他不是學法律出身的,但因為他跟李登輝關係特別好,所以他其實可以秉持著李登輝的意志來執行。他不是決策者,所以很多的陸委會主委其實常常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到了陳水扁時期的時候,第一任的陸委會主委就是蔡英文,而這個時候,蔡英文她其實秉持著李登輝的兩岸政策態度,某種程度對於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其實多有影響她變成是一個李登輝跟陳水扁兩岸政策的協調者。

陳水扁

可是再往後的時候,不管是吳釗燮也好、陳明通也好,就是成為陳水扁意志的傳達者。馬英九時期的陸委會主委,我覺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不熟悉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兩岸政策誰主導?馬英九自己主導。所以整個的過程,陸委會的角色,你會發現如果我們歷數1991年一直到2016年,這樣一段期間,它扮演決策者的意志傳達的角色是比較多的,能夠真正自己主導兩岸政策幾乎是很少很少的,這裡面張小月其實就是標標準準的秉持蔡英文的意志。

蔡英文

黎建南:其實在臺灣所有的行政單位來講,陸委會跟海基會是非常微妙的,因為它的重要性不是它的外在,而是第一個跟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關係,第二個領導人對兩岸的期待,他對兩岸期待比較高、關係比較深,它就比較重要 ,所以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機構。我來解釋一下陸委會為什麼要改名。

蔡英文(左) 賴清德(右)

我們所知的就是有一些內幕,賴清德剛剛接行政機構負責人的時候,他實在搞不清楚狀況,講話有撈過界。因為對臺灣地區來講,領導人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兩岸,雖然這不是你賴清德可以決定的,但是那個時候賴清德假如依法制來講,那是「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他為什麼管不到?所以後來有一個講法,蔡英文設大陸委員會,有一點對賴清德說,還是我說了算、還是我來做主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它都要秉持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決定,所以這個時候它的功過其實往往不是他們能決定的,而是他們上面的領導人來負責的。

相關焦點

  • 陳明通「回鍋」接任陸委會主委,重啟兩岸溝通?
    23日,蔡當局進行人事改組,兩岸、「國防、外交」都有異動。自去年賴清德接替林全就任臺行政部門負責人以來,此次調整不可謂不大,外界紛紛希冀從中窺探蔡英文未來政策走向。其中直接負責兩岸事務的陸委會的調整,尤其引人注目。
  • 國民黨:蔡英文無法提出前瞻穩健的兩岸政策論述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4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11日說,對國民黨來說,兩岸關係始終就是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曾任臺「陸委會主委」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會不清楚。」
  • 原標題: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引陸委會、民進黨口水交鋒
    此話引發陸委會與民進黨之間口水交鋒,陸委會昨日痛批蔡英文說法缺乏具體實質內涵,而民進黨稍後也發表新聞稿回擊陸委會淪為國民黨大陸事務部,這種自失分寸的傳聲筒行徑,也難怪人民根本無法信賴馬當局的兩岸政策。蔡英文日前表示,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夠突破國共框架,未來不論臺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皆能平等、友善對待,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則兩岸關係必能「峰迴路轉,波平浪靜」。而對於蔡英文日前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臺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的說法,陸委會特別以新聞稿痛斥蔡英文。
  • 兩岸關係史上的「陸委會主委」與海基會董事長
    其中「陸委會」脫胎於「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主司兩岸關係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與執行;「海基會」則受「行政院」委託,以民間機構的面目出現、處理兩岸交流衍生問題。歷來這「兩會」的當家人選皆備受關注,輿論視之為主政者兩岸路線的「急先鋒」。過去20年間,「陸委會」已經經歷了10任「主委」,「海基會董事長」也已四度更迭。
  • 陸生返臺政策惹眾怒 陸委會與臺教育部門慌忙互相「甩鍋」
    髮夾彎」創紀錄,臺教育部門8月5日發函宣布全面開放應屆畢業生以外的境外老生來臺檢疫就學,當天傍晚就公告「因兩岸考慮」,陸生被排除在外。陸生入境政策朝令夕改,引發各界譁然,或許是不知如何面對質疑,陸委會與臺教育部門玩起「甩鍋」伎倆,慌忙互指對方「失當」。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陸委會「主委」陳明通6日在臺立法機構辯解,陸配子女、陸生入境的開放時間點,都要提報「邊境管理會議」處理,但臺教育部門未體察最新疫情,未將陸生入境案提報該會討論,就對外宣布鬆綁。
  • 臺陸委會稱10月舉辦兩岸交流30周年活動 將邀蔡英文出席
    張小月(來源: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上臺後,兩岸關係冷凍,交流機制停擺,然而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卻突然宣布了一個「好笑」的消息,據臺「中央社」報導,張小月在24日的記者茶敘中主動稱,今年是兩岸交流30周年,將舉辦一系列活動,並邀請蔡英文出席「兩岸交流30周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 臺陸委會發新春視頻 期待兩岸關係狗年go go go
    海外網2月15日電 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新春演講中開啟「送祝福」模式,表示春節在兩岸都是最重要的節慶,向「對岸的朋友以及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華人,說聲新年恭喜。」臺陸委會也推出新春祝福視頻,向兩岸朋友祝福新年,並期許兩岸關係狗年「go go go」。
  • 臺新竹縣政府:兩岸張學良交流活動被陸委會刁難
    眼看距離活動剩下5天,臺陸委會卻遲遲不核發「入臺證」,直到今天(28日)中午記者會後,才辦下來,讓主辦單位嚇出一身冷汗。據臺「中時電子報」28日報導,新竹縣這次向陸委會申請陸方兩館共47人的「入臺證」,卻頻頻「卡關」被退件,光退件至少5次,理由包含行程要完整,大陸人士來臺不能脫隊,須全程按照行程走,以及活動當天,大陸相關人士若要致詞,陸委會得先知道內容及講稿,縣府和大陸也不能私下簽署任何合約等,讓主辦單位感覺像被「刁難」。
  • 蔡英文最為信任的「兩岸通」,真能打通兩岸?
    不僅如此,經年累月的學術研討和智庫交流,也讓陳明通對大陸對臺政策思路有著完整的認知與獨到的見解,大陸涉臺部門和學界對他也相當熟悉。可以說,他是民進黨內少有的「兩岸通」。但同時,陳明通還有一個身份——小英永遠的副主委。被臺灣政壇戲稱為「阿通師」的陳明通是陳水扁的重要幕僚。
  • 陳明通兩次擔任臺陸委會主委,質詢時開啟「人格分裂」模式
    在陳水扁第一個任期內,陳明通被借調擔任臺陸委會副主委,當時的主委正是蔡英文。2007年4月12日至2008年5月19日,陳明通又被借調擔任臺陸委會第八任主委。2008年島內政黨輪替後,陳明通返回臺灣大學任教。此次再度回鍋,陳明通也成為島內兩次擔任臺陸委會主委職務的第一人。就職儀式上,陳明通自稱1991年第一次到大陸,28年裡走遍大江南北,親眼看到了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
  • 臺「陸委會」將「修法」 陸生改拿「居留證」
    N中新 臺「陸委會」4日表示,將「修法」讓赴臺大陸學生的身份由「停留」改為「居留」,以便合法納入健保範圍。 臺「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4日在例行記者會回應提問時表示,針對大陸學生赴臺,「陸委會」這次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第3項,將大陸學生在臺期間「停留」身份改為「居留」。
  • [海峽新幹線]蔡英文聽臺陸委會簡報 稱致力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海峽新幹線]蔡英文聽臺陸委會簡報 稱致力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蔡英文聽臺陸委會簡報,稱致力維持兩岸和平穩定。
  • 陸委會想要修法規範臺民眾持有大陸居住證
    相對於民眾的積極,臺當局又在想辦法阻撓。香港中評社3日報導稱,臺陸委會已著手研議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包括取得大陸居住證者須回臺登記、對重要機敏公職或參政權益採取必要管制,甚至調整在臺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權益。
  • 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原標題:臺媒:大陸惠臺政策贏民心 臺當局「恐嚇牌」失效中新網5月14日電臺灣《旺報》近日發表社評表示,大陸近年來不斷釋出各項對臺優惠政策,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和青年前往大陸創業、就業和求學。
  • 臺灣陸委會新主委張小月:大陸在那裡 就是我們鄰居
    新任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上任一周,未公開行程,也未接受媒體採訪,昨日(26日)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後,與記者第一次進行非正式見面會。 由「外交官」轉戰兩岸事務的張小月表示,自己未曾去過大陸,也沒有太多和大陸「交手」的經驗,但她認為,外事與兩岸事務共同點,都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任務。
  • 臺當局解禁境外生赴臺,獨排除大陸學生,臺大學校長「罵翻天」
    5日發函各大專院校,宣布即日起開放應屆畢業生以外的境外舊生來臺就學,但傍晚又急轉彎,表示「因兩岸考量」,解禁名單排除大陸學生。此舉引發輿論質疑,不少大陸學生指責民進黨當局「政策朝夕令改」,臺媒認為此舉明顯是出自於政治考量,還有不少大學校長與主管「罵翻天」。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教育部門從六月中旬陸續開放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或地區的應屆畢業及新舊生返臺。7月22日又開放境外應屆畢業生入境,包含應屆畢業的大陸學生。
  • 港媒:陸委會的「冷笑話」 揭露兩岸的大問題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陸委會7日深夜在臉書發出圖文「小灣與陸兒」,模擬臺灣跟大陸之間的對話,問兩岸和平穩定的門是什麼?隨後又緊急刪文。對此,香港「中評社」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陸委會或許確是出於一片苦心。陸委會比誰都清楚,大陸早就開了一扇門,只是蔡當局不願意進去而已。
  • 臺陸委會主委除夕與陸配聚餐「博感情」 歲末圍爐賀新年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1月28日報導,為了關心大陸配偶在臺灣的生活,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趁著歲末年終,邀請多位大陸配偶來到陸配開設的餐廳圍爐,相互分享各地過年習俗、美食,也詢問陸配們目前在臺灣生活的情形。
  • 福建開放臺灣人考公務員 臺「陸委會」:最多罰50萬
    對此,臺「行政院陸委會」官員表示,兩岸條例第33條的規定,「臺灣人民不能擔任『陸委會』公告禁止的大陸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構的職務」 。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相關官員表示,福建省打算招聘的職位是應屬省級公務人員,依現行規定仍在禁止之列。如果臺灣民眾擔任這樣的職務,將違反上述法律,可以處新臺幣10萬到50萬罰鍰。
  • 張小月當陸委會主委 兩岸「度小月」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做生意有旺季和淡季,亦即有大月及小月之分,若以此來比喻馬英九主政八年的兩岸關係,應屬旺季,也就是大月;520新當局上臺後,若蔡英文對 「九二共識」仍是含糊以對,則兩岸關係將進入淡季,由職業外事官員出身的張小月擔任陸委會主委,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