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二:文字,他是穿越時空的語言符號|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

2020-12-17 斜杆體制人吳聊先生

一般人通常不太區分語言和文字,覺得說話是語言,寫下來就變成文字了。但我要提醒你,語言和文字其實是兩個不同的符號系統。文字是語言的次生符號,有文字的民族,一定有語言,但有的土著民族甚至至今都沒有文字,只靠口頭語言交流。雖然文字只是語言的次生系統,但你要記住,在文明的演進過程中,文字對於人類同樣非常重要。這一講,請跟我去大英博物館走一遭,那裡有一件藏品,羅塞塔石碑。透過這塊石碑,你可以了解文字符號的巨大魔力。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同一時期秦始皇正在努力統一中國的文字,這兩件事都和文字有關,距離今天有2200多年。

文字符號

藉助羅塞塔石碑上的古希臘文字,法國人商博良破譯了古埃及文字,把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前推進了兩三千年。

文字是語言的次生符號。它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界限和人腦的記憶局限,讓人類得以處理更大量、更精細的信息,從而能夠管理超大規模組織。

文字催生了知識群體的產生,推動了紙和印刷術的發明,讓知識的生產和傳播範圍更廣、速度更快。

1.羅塞塔石碑的破解

我們直奔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子裡,有一塊黑色花崗巖,它就是羅塞塔石碑。石碑高1.12米,寬76釐米,厚28釐米,加上底座,比一個成年男人高一些,剛好,你的目光可以落在石碑文字最密集的地方。石碑剛造好的時候大概是長方體,但明顯被破壞過,現在已經不完整了,頂部接近三角形。

這座石碑黑黢黢一塊,看上去甚至枯燥乏味,但它硬是跟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古希臘帕特農神廟雕塑一起成了大英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甚至成了大英博物館的象徵。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通過這塊石碑,歐洲人在1924年,不僅破譯了已經失傳的古埃及文字,得以跟古埃及法老隔空對話。更關鍵的是,通過羅塞塔石碑的破譯,有文字記錄的人類文明史,往前推進到了公元前3000年。

要知道,另一種跟古埃及文字同樣的象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要到1898年才首次被發現,不但比發現羅塞塔石碑晚了將近一個世紀,而且能回溯的歷史最遠也就是公元前1600多年。

回到這塊石碑,隔著玻璃罩,你會發現上面密密麻麻刻著三種文字。最上面的文字總共14行,有的像蛇、有的像鳥、有的像眼睛,這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聖書體),當年只有古埃及的祭司、貴族們才能看懂。中間的32行,歪歪扭扭像小孩畫的塗鴉,這叫草書文字,是象形文字的變體,給老百姓看的;最下面的字數最多,54行,是古希臘文字。

羅塞塔石碑被發現之前,已經有大量的古埃及文物出土,上面有各種圖形符號。但是,沒有人讀得懂,因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就失傳了。你可能會說,應該不難吧,可以根據圖形猜嘛。你是個中國人,很容易這麼想,但漢字的情況不大一樣,根據偏旁部首,你還能猜測不認識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看上去是象形的古埃及文字符號,其實已經用來表示讀音了,而並不是直接對應意義。比如一個貓頭鷹符號,它其實代表的是M這個讀音,而不是一隻鳥。如何找出這些象形符號和語音之間的對應關係,就難住了歐洲的歷史和語言學家們。

這一回,羅塞塔石碑上同時出現了三種文字,學者們當然有理由推測,它們記錄的是同一個意思。好在,古希臘文字,歐洲學者有人懂,這無異於得到了一條破譯古埃及文字的輔助線。

最終,一個名叫商博良的法國歷史學家,從一個叫託勒密的法老的名字入手,成功破譯了羅塞塔石碑的文字。於是,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壁畫、塑像,還有矗立在埃及本土的大型神廟、金字塔、方尖碑,以及古埃及30個王朝留下的凡是帶文字的記錄,在瞬間開始講話了。下邊就是一張古埃及文字和拉丁字母的對照表:

了解了這個背景,你說羅塞塔石碑該不該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類對於整個古埃及文明的理解,都是靠著它才拿到開門鑰匙的。今天如果你去巴黎的協和廣場,會看到一個埃及方尖碑,這是埃及人給法國人的謝禮,感謝法國人破譯了古埃及文字。

既然破譯了文字,讓我們一起看看羅塞塔石碑上到底寫了什麼。

2.文字與人類管理大規模組織

石碑的文字,是為了謳歌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的。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世紀初,古埃及人開了一次會,可以類比為「全國宗教大會」,羅塞塔石碑就是會議的成果,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封祭司階層寫給法老的感謝信。

當時的法老是託勒密五世,他上臺以後頒布法令,賜給神廟免稅權。祭司們投桃報李,就把這件事刻在石碑上,記錄了法老的很多善行,比如修建水壩抵禦洪水,給神廟賞賜銀器和糧食等等。祭司們還把法老的生日和加冕日,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年都要慶祝,這相當於給法老的合法性背書。

為什麼還有古希臘文字呢?因為這時候埃及已經被希臘人徵服了,法老託勒密五世就是希臘人的後代。你看,無論異族統治者向精英階層示好,還是精英階層對統治者表示感謝,都要寫成文字,再用石碑這種模式昭告天下,目的是讓政府的統治得以穩固。

我們今天討論一個文明,有一句你很熟悉的話,叫「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文字記載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和語言相比,文字有下面這些優勢:

有了文字,轉瞬即逝的語音,就可以被記錄、被保存了。

在空間上,附著在文字上的信息能夠影響到遠方的人。在廣播誕生之前,口頭說出來的話可不行,最多只能傳到幾十米的地方。

在時間上,前人的經驗可以記錄下來,讓後代看到和學習,智慧得以累積,文明得以傳承。

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天雖然還存在沒有文字的部落,但無一例外,他們的文明程度都不高,規模也不大。語言的出現,讓人跟動物徹底分道揚鑣,而文字的發明,使得人類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人類隨著文明的發展,支配的財富、管理的土地、控制的人口越來越多,就迫切需要一種工具,能夠記載信息、遠程傳播。而文字,就是一種比語言更有效的大組織管理工具,它跟國家、政府權力是緊密相連的。

說到這,你就能理解,在各大文明的傳說中,文字的發明者不是神就是王。在埃及的文明中,造字的是一個神;中國的傳說中,發明了文字的倉頡,是一個部落首領;而韓國文字的發明者,更是他們的世宗大王。

古埃及人相信,看到文字,必須大聲朗誦出來,大聲朗誦才能表達對神的膜拜。中國也有一種傳統,凡是寫著字的紙,即便是廢紙也不能隨便扔。今天四川有些地方還有惜字塔,是專門拿來燒帶字的紙的。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都是某種隱喻,它們的背後是文字在文明塑造上的強大力量。

3.超越時空限制的符號魅力

文字有這麼大優勢,但它有一個天生的弱點,就是不容易學習和掌握。正常環境下,一個人只要不聾不啞,三歲就能學會某種語言,而掌握一種文字就必須通過專業學習和長期訓練。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於是,人類的教育誕生了,為了學會文字,就得有專門的人負責教授文字知識。早期的教育,培養了一批識字的知識人群,這是一個新的群體,就是知識階層。他們成為官僚精英,或者成為祭司,從此,勞心者和勞力者就成為兩個階層。

最初的文字刻在石碑、烏龜殼、莎草紙、泥板、竹簡上,效率很低,而頻繁的文字記錄需求,推動著人類追求更輕便的文字載體,更方便的文字複製方式。

紙張發明出來後,印刷業隨之蓬勃興起了。人類文明開始以圖書的形式加速積累,圖書館成為了文明的象徵之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的文明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文字來保存、記錄和傳承的。

思考題:漢字並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你覺得這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麼?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相關焦點

  • 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聖書體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這是C叔聊歷史的第 31 篇文章古埃及象形文字今天來聊聊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這也是C叔英國遊的第一篇文章這塊石碑其實就是一塊殘缺的花崗巖,因為是在一個叫羅塞塔的地方被發現,所以就叫羅塞塔石碑。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後來以發現地命名這塊石碑為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一經出土,當時的學者立刻就注意到它的價值,雖然不認得上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但是它的第三段卻是古希臘文,而當時,古希臘文已經可以破解了,所以立刻就被翻譯了出來,學者們發現,它的內容居然是西元前196年3月27日這一天,第21王朝的法老託勒密五世他頒布的全國舉行30年慶典的詔書,而且從他以三段完全不同的文字並列來看,這三段文字應該敘述的是相同的一件事情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塊平凡的石碑,卻解開了古埃及之謎
    18世紀歐洲興起了一陣考古熱,武力強盛的大英帝國也想插上一腳。借著槍炮掠奪文物,大英博物館逐漸成型,來自埃及的石雕、羅馬的花瓶、華夏的遼三彩應有盡有。牆內現出一塊黑色花崗塊,正是「羅塞塔石碑」。上面有一些符號被一個橢圓形包圍,形如「彈殼」的樣式引起了工程主管的注意。
  • 在羅塞塔石碑上,有3種不同的文字,它代表了什麼呢?
    1799年7月中旬,法國軍事探險隊在拉希德鎮古代羅塞塔建造堡壘時發現,羅塞塔石碑包含了用埃及象形文字寫的文字,公元前7世紀至5世紀埃及人使用的書寫文字和古希臘文字。因為在羅塞塔石碑被發現的時候,古希臘已經被破譯了,科學家們最終能夠破譯另外兩個未知的文字,其中包含相同的文字。
  • 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文字困擾西方學者近20年,漢語學者卻輕鬆破解
    而羅塞塔這個地方是埃及的海港都市位於尼羅河三角洲西北部,是一比較小的城市,人口只有4萬人,所以這個地區並沒有在埃及的地圖上所標記出來。成為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沒過多久,發生一件事情,想必很多人在歷史書上都有了解,那就是滑鐵盧戰役。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2、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的前世與今生走進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陳列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這塊石頭會擺在這麼顯眼的位置,其實啊,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塊石頭,它正是大英博物館排名首位的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
  • 神秘的羅塞塔石碑:幫人們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
    神秘的羅塞塔石碑【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盈庫】據外媒7月14日報導,18世紀末,由於拿破崙厭倦了威脅歐洲大陸,於是決定向尼羅河附近進軍。作為一名軍隊工程師,皮埃爾?弗朗索瓦?布夏賀(Pierre- Fransois Bouchard)駐紮到了埃及羅塞塔附近的朱利安要塞,被任命負責修建要塞。
  • 商博良不是簡單人物,他破解《羅塞塔石碑》,發現埃及古文的秘密
    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上有一座非常優雅的建築物,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3354大英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53年。今年,英國著名收藏家漢斯·斯隆去世去世,他做出了將自己的70,000多件藏品捐贈給國家的重要決定,英國政府收集這些文物,建造了免費向「求知者」開放的建築物。
  • 大英博物館開放190萬張藝術品圖像,《女史箴圖》纖毫畢現
    大英博物館藏五代紙本設色繪畫,約901-950,來自敦煌千佛洞羅塞塔石碑上的三種文字羅塞塔石碑,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花崗閃長巖石碑,原本只是一塊刻有古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詔書的石碑,但由於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內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
  • 一塊灰色石頭,憑什麼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NO.1?
    大英博物館面積之大,收藏之多,讓每一個來此參觀的人都必須有所取捨。要想不虛此行,遊客必須選擇參觀珍品中的珍品,國寶中的國寶。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首,竟然是一塊灰色的,行李箱大小的石頭!
  • 大英博物館帶著一批漂洋過海的世界級網紅...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嚴肅的藝術殿堂更是一位圈心又圈錢的世界級網紅遠在大洋彼岸的大英博物館也坐不住了等有貨時,一起毫無顧忌的剁剁剁01古埃及元素系列大英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擁有800萬件藏品的它不得不將自己的寶貝們分館展示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我,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去大英博物館過了一夜……
    後來1799年被人發現,它上面刻有古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的詔書,是大英博物館中所有人必須來參觀的一件藏品。這區區一個石碑,上面刻了三種不同的文字..... 古埃及象形字、希臘文字和當時的埃及通俗體。但嘗試了一下就發現了問題,雖說是象形字,但是埃及的象形字好像不是只有看起來的含義,翻譯過來一點也不make sense…法國19世紀初期,有位最著名的埃及語言學家商博良,他致力於研究羅塞塔石碑的文字但是一籌莫展,有一次和一個中文學者聊天,中國學者告訴他說,中國人有一種方法拿漢字去給其它語言注音
  • 埃及當地參團:豐富的埃及象形文字記錄
    法軍中一名年輕的軍官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海港意外地發現了一塊刻滿象形文字的石板。這是一塊桌面大小的玄武石碑,外形不規則,當時已被折斷。經考證,石碑是公元前196年託勒密王朝時代刻制的,由希臘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通俗文字三種文字對照雕刻而成的。這塊石碑就是後來在考古學上有名的羅塞塔石碑,現在它被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這塊石碑寬72.3釐米,高約114.4釐米,厚27.9釐米,寫有三種語言,即聖書體(古埃及象形文字,又稱為獻給神明的文字)、世俗體(古埃及草書,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和古希臘文字(當時統治者的文字,因為埃及那個時候已經臣服於亞歷山大帝國),極大地方便了互譯。
  • 直擊大英博物館體驗店 40件1:1複製品講述三大古文明
    圖片說明:圖為大英博物館《亙古奧秘》流動體驗館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館根據不同文明和時期分為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三個區域,分別展出了三大文明的代表文物,包括揭開了古埃及文明神秘面紗的「羅塞塔石碑」、鐫刻著世界上最早的史詩作品之一的
  • 大英博物館二度閉館後重啟,10件名品揭示文物之美
    受新冠疫情影響,英國大英博物館在經歷二度閉館後,於12月3日起再次對外開放。然而原計劃的展事活動以及到館參觀人群都難以避免受到影響。因而館方也是積極推出大英在線、聽遊大英博物館等線上項目。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聖朱利安要塞,埃及,託勒密時期,公元前196年羅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藏品之一, 也被稱作「打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
  • 數字符號的變遷
    1798年,拿破崙的軍事探險隊遠徵埃及,一名法國工兵在亞歷山大市附近的羅塞塔進行廢墟挖掘工作時,發現了一塊不可思議的石碑,平滑的那一面有小小的雕刻。之後,這塊石碑輾轉流落至英軍手中,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是鎮館三寶之一。這塊石碑以出土地命名,被稱為羅塞塔石碑(Rosetta),碑上同時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和古希臘文。很長時間內沒人知道刻在這塊碑石上的文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 大英博物館展出美人魚化石,打撈地點就在日本
    羅塞塔石刻被人群包圍著羅塞塔石碑是一塊巨大的灰色石碑,邊緣粗糙,上面刻著3中記錄著同樣內容的文字,有古典希臘文、古埃及文和象形文字。羅塞塔石刻是解開古埃及文明之謎的關鍵,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6年。法國學者商博良在19世紀早期破解了石刻上的密碼,從此揭開了古埃及遺留下來的神秘儀式和傳統的面紗。它是大英博物館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也是大英博物館中除了埃及木乃伊之外參觀次數最多的文物。
  • 象形文字的破譯與埃及考古學的誕生
    在書中,他把這種距離自己所生活的時代並不很遙遠的書寫形式完全視為象徵性文字,嘗試著在符號的畫面與其表達的意思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比如,在聖書體中,一隻兔子表示「開啟」的意思,按照他的理解,古埃及人之所以這樣造詞,是因為兔子從不閉眼。事實上,兔子在聖書體中是一個雙音符號,表示w和n兩個音,與兔子本身並沒有內在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