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古埃及文字的起源,聖書體文字是如何被破解的

2020-12-11 C叔聊歷史

這是C叔聊歷史的第 31 篇文章

古埃及象形文字

今天來聊聊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這也是C叔英國遊的第一篇文章

這塊石碑其實就是一塊殘缺的花崗巖,因為是在一個叫羅塞塔的地方被發現,所以就叫羅塞塔石碑。它位於大英博物館的1樓4號展廳,一般情況下石碑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別說和石碑拍個合影,哪怕就拍個石碑正面,都要等不少時間。

▲ C叔攝於大英博物館,擠不進去只能拍個側面

為什麼一塊破石頭會受到如此追捧?主要原因就是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1

羅塞塔石碑是怎麼被發現的?

故事要從古埃及聖書體文字開始講起。

在古埃及的壁畫裡,經常會看到類似這樣奇怪的文字。

當然,與其說是文字,不如說是圖畫,而這些蛇啊、鳥啊、人啊等圖畫,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聖書體。

如果能夠破譯這些圖畫的意思,就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底發生了什麼。

自從發現這些聖書體以後,就不斷有人嘗試破譯,不過當時的破譯純靠想像,所以始終沒什麼進展,轉折就發生在18世紀末。

當時拿破崙想要通過遠徵埃及進而控制印度,讓印度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而拿破崙意識到要想統治一個不同文明的古國,就需要了解和掌握當地的文化和資源。於是拿破崙派出了167人的龐大科學藝術考察團,考察團在埃及發現了許多古蹟。

在拿破崙遠徵埃及後,也帶回了許多埃及珍貴文物,這讓歐洲一下子掀起了埃及熱,都跑去埃及淘寶。1799年8月,法國在尼羅河支流入海口修築防禦工事,一個工程部隊發現了一塊刻有奇怪文字的石碑,當時法國兵對挖出文物都習以為常,可他們的長官布夏爾看到後吃了一驚。

因為布夏爾懂點古希臘語,他看到石碑上刻有3種文字,2種看不懂,還有1種就是古希臘語,布夏爾猜測這塊石碑非比尋常,於是報告了上級長官。

後來這個發現連拿破崙都驚動了,他下令把石碑運到開羅,製作了複製品,將拓片送給一些歐洲知名歷史學者研究。通過解讀古希臘語,學者們很快知道了石碑的內容,大意是紀念年幼的託勒密五世登基成為法老一周年,祭祀歌功頌德一番。

這些內容沒什麼可說的,重要的是最後一句,為了曉諭天下,祭祀決定用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字刻寫。也就是說,碑文內容上的3種語言,寫的內容是一樣,而當時學者對古希臘語是很熟悉的,這也意味著,這塊羅塞塔石碑將成為破譯古埃及文字秘密的「鑰匙」。

儘管有了鑰匙,在聖書體是表意還是表音問題上,出現了分歧,破譯工作陷入了僵局。

2

古埃及聖書體是如何被破解的?

說到這裡要介紹一個重要人物,法國人,讓·富朗索瓦·商博良。

商博良出生在一個法國書商的家庭,哥哥雅克是從事古代史研究的,而且熱衷於躋身上流階級。商博良對社交沒什麼興趣,但在哥哥影響下,從小對古代史和人類起源問題非常感興趣。

於是哥哥資助他上了法國當時最貴的狄賽爾教會學校,為了研究古代人類,商博良很快掌握了拉丁語和希臘語,由於成績出色,學校允許他學習阿拉伯語、敘利亞語和迦勒底語 3 種閃族文字。

而一次重要會面改變了商博良的一生。

前文講了有拿破崙組織了167人的考察隊去埃及,而傅立葉就是其中之一,沒錯,就是那個著名的數學家傅立葉。

傅立葉回到法國後,負責編寫《埃及記敘》,同時也成為了伊澤爾省省長。他有一次聽說當地一個學生對埃及非常痴迷,就邀請他到自己家參觀古埃及文物收藏。這個學生就是商博良。

當時商博良只有11歲,對於省長大人的接見非常緊張拘束,而只有當參觀埃及文物時,才放鬆下來。就是在參觀過程中,他發現還沒人能弄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於是,他立下宏願,總有一天要弄明白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於是他開始了東方語言和古代史的學習,希伯來文、巴比倫文、波斯文、梵文、阿拉伯文、科普特文。

在商博良學習的同時,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也在進行中,其中有一個實質性的發現來自於託馬斯·楊,沒錯,就是那個物理課本裡著名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託馬斯·楊,當時這些科學家似乎都是全才。

楊通過研究羅塞塔石碑,有兩個重大發現:

一是破解了古埃及的數字系統,比如什麼圖畫代表1,什麼代表10,什麼代表100。

二是發現了,古埃及君王的名字外面都會被畫一個圈。

楊推測古埃及文字是表音文字,也就是每個符號都是一種讀法,進一步他還發現,不同符號也可能讀音一樣,就是同音字。但仍然有許多符號不知道該怎麼讀,託馬斯·楊也無法更進一步。

終於輪到商博良登場,相比其他人,他會多種語言的優勢體現了出來,在研究羅塞塔石碑後,他第一個提出,古埃及象形文字,既不是純字母系統、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既表音又表意。

根據自己的研究,他把這些符號分門別類,編成了一張對照表。但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樣本也不夠。

在1821年,他在一份《卡薩帝草紙》上,發現了世俗體的克裡奧帕特拉(埃及豔后)的名字,根據自己的對照表,他將世俗體翻譯成象形文字,但還無法驗證。同年,他在埃及亞斯文的菲萊神廟裡發現了一份方尖碑拓片,這份拓片上有古希臘文和象形文字對照。

在上面,商博良不僅發現了託勒密,還發現了克裡奧帕特拉的象形文字,和他翻譯的完全符合。順著這條線索,又翻譯出,亞歷山大、柏林尼斯、提比略、多密善、圖拉真、拉美西斯等君王的名字。

終於,在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學院召開的重要會議上,宣布古埃及象形文字釋讀成功。這一天,也是一門新興學科 - 埃及學的誕生日。

此時,距離商博良立下誓言的那天,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而距離這門語言最後被使用,已經過去了1432年。

而這一切都源於這塊破損的羅塞塔石碑。

3

羅塞塔石碑又是怎麼到英國的?

不論是發現,還是破譯都是法國人的事情,可羅塞塔石碑為什麼會在英國呢?

這還得從拿破崙說起,拿破崙本來想的很好,歐洲大陸已經沒什麼對手,只有英國孤懸海外,海軍沒他厲害過不去。如何打敗英國?那就要從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開始,遠徵埃及,進而控制印度,切斷物資補給。而且,這也是當年亞歷山大大帝的軌跡。

計劃是很好,結果法軍是到了埃及,但就在尼羅河阿布基爾灣海戰中,法國海軍被英國海軍全殲,史稱尼羅河河口海戰。結果反而是法軍無法從本土得到補給,沒物資這下部隊抓瞎了。

不過還好,前文不是說法軍還帶了167個專家過去嘛,靠著這些專家,法軍在埃及設立了兵工廠,啤酒廠,儀器設備廠,醫院等設施,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發現了羅塞塔石碑。

但抵抗了2年,埃及還是被攻破了,1801年9月英軍和法軍籤訂了《亞歷山大條約》,這條約內容法國人一看也壓力山大,條約規定,法軍要交出在埃及發現的所有文物和研究資料。

法國人很生氣,殺人誅心啊,大不了魚死網破,於是法國人威脅要把研究資料一把火燒了。最終協商下來,文物留下,研究資料法國人帶走。

結果法國人還想留一手,偷偷把羅塞塔石碑當資料運走,最後也不知道誰走漏消息,被英國人查到,最終,羅塞塔石碑還是到了大英博物館。

但是羅塞塔石碑的秘密還是被法國人商博良給破解的,埃及政府後來為了感謝商博良,特別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送給了法國,這個方尖碑高23米,重230噸,法國人用了2年才把東西運回法國,方尖碑現在就佇立在協和廣場上。

這就是羅塞塔石碑的故事,出於好奇,我嘗試了一下用聖書體來寫我的名字:

ChrisQu,感覺還挺帥的。

相關焦點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後來以發現地命名這塊石碑為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一經出土,當時的學者立刻就注意到它的價值,雖然不認得上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但是它的第三段卻是古希臘文,而當時,古希臘文已經可以破解了,所以立刻就被翻譯了出來,學者們發現,它的內容居然是西元前196年3月27日這一天,第21王朝的法老託勒密五世他頒布的全國舉行30年慶典的詔書,而且從他以三段完全不同的文字並列來看,這三段文字應該敘述的是相同的一件事情
  • 古埃及文化:從聖書體到僧侶體的文字演變
    從公元前的4245年的上下埃及在南北一統之後,到公元332年馬其頓帝國徵服古埃及,這一段長達三千多年的時期,也是古埃及文化演變中的法老王朝時期。而對於這些時期的研究,始終都離不開古埃及文字的發現和研究。文字是古埃及文化演變中最重要的一環,古埃及文字的創造,是古埃及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將古埃及文化傳承和進一步傳播開來的一個重要工具。
  • 符號二:文字,他是穿越時空的語言符號|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
    這一講,請跟我去大英博物館走一遭,那裡有一件藏品,羅塞塔石碑。透過這塊石碑,你可以了解文字符號的巨大魔力。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同一時期秦始皇正在努力統一中國的文字,這兩件事都和文字有關,距離今天有2200多年。
  • 神秘的羅塞塔石碑:幫人們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
    神秘的羅塞塔石碑【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盈庫】據外媒7月14日報導,18世紀末,由於拿破崙厭倦了威脅歐洲大陸,於是決定向尼羅河附近進軍。作為一名軍隊工程師,皮埃爾?弗朗索瓦?布夏賀(Pierre- Fransois Bouchard)駐紮到了埃及羅塞塔附近的朱利安要塞,被任命負責修建要塞。
  • 象形文字的破譯與埃及考古學的誕生
    他們都採用荷魯阿波羅的套路,以為象形文字就是圖畫文字,賦予其無限的內涵。結果是,象形文字的神秘感與日俱增,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拿破崙軍隊的士兵在埃及羅塞塔附近發現「羅塞塔石碑」為止。1798年,拿破崙率領十萬大軍佔領埃及。隨從軍隊遠赴埃及的還有100多位來自各研究領域的學者,其任務是在埃及收集有關法老歷史的資料,為復原古埃及文明奠定基礎。
  • 《文字知識》_古埃及文字是怎樣破譯的?
    人們第一次真正看到破解古埃及文字的曙光,要一直等到1799年。 在這一年,法國軍隊在埃及的羅塞塔發現了一塊石碑,上面用三種不同的文字刻了三段話。第一段文字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第二段是一種完全陌生的文字,第三段是人類仍然在使用的希臘語。人們很快意識到,這三段文字的內容應該是完全相同的,一段寶貴的有雙語對照的古埃及文字被發現了!
  • 在羅塞塔石碑上,有3種不同的文字,它代表了什麼呢?
    1799年7月中旬,法國軍事探險隊在拉希德鎮古代羅塞塔建造堡壘時發現,羅塞塔石碑包含了用埃及象形文字寫的文字,公元前7世紀至5世紀埃及人使用的書寫文字和古希臘文字。因為在羅塞塔石碑被發現的時候,古希臘已經被破譯了,科學家們最終能夠破譯另外兩個未知的文字,其中包含相同的文字。
  • 埃及當地參團:豐富的埃及象形文字記錄
    有趣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提到埃及,就不能不談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埃及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字記錄。他們在神廟的牆壁上、雕像上、日常生活用品上,甚至在已故國王的棺木上,都留有各種象形文字。幸運的是,在18世紀,人們發現了羅塞塔石碑。1799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遠徵軍佔領埃及。法軍中一名年輕的軍官在尼羅河口的羅塞塔海港意外地發現了一塊刻滿象形文字的石板。這是一塊桌面大小的玄武石碑,外形不規則,當時已被折斷。經考證,石碑是公元前196年託勒密王朝時代刻制的,由希臘字母、古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和通俗文字三種文字對照雕刻而成的。
  • 一塊埃及古石碑上的文字困擾西方學者近20年,漢語學者卻輕鬆破解
    當時拿破崙知道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所以為了研究埃及的文化,他帶來了很多專家。然而拿破崙帶來的這些專家對這塊石碑進行了研究之後,卻沒有一個人看得懂石碑上所記載的內容。由於這塊石碑是在羅塞塔附近被挖掘出來的,因此科學家們也將這塊石碑命名為羅塞塔石碑。
  • 商博良不是簡單人物,他破解《羅塞塔石碑》,發現埃及古文的秘密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一切都那麼有魅力,數百年來對古埃及文字的研究仍在繼續。剛開始,大部分人都把它評價為象形文字,但法國的語言學家只用了兩年就破譯了古埃及文字的真正意義,證明它是像英語一樣的表音者,他是怎麼做到的?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塊平凡的石碑,卻解開了古埃及之謎
    古埃及象形文字最早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誕生,逐步發展成成熟的文字。但悠久歷史淹沒了古埃及這座曾經極度繁盛的城市,就連文字都成了「天書」。在羅塞塔石碑發現之前,象形文字更多被視作文化遺蹟,只能儘可能記錄起來。
  • 埃及石碑的古文字難倒世界學者,法國小夥卻用漢字發現破譯之道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現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被譽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自被發現,就有很多世界學者想要破譯石碑上篆刻的文字,但很多都無功而返,後來被一個法國的學者,結合中國古代的「漢字」,最終將其破譯。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古埃及石碑吧!
  • 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譯之謎:主要是作為表音文字
    大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一種為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隨著時代變遷,最終連埃及人自己也忘記了如何釋諱早期的那種象形文字了。如今,當你走進古埃及任何一座神廟、參觀任何一座法老陵墓,你不太可能不注意到那鐫刻在滿牆、滿柱、滿天花板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卡納克神廟等一些地方,許多字刻得比臉盆還大,還有許多字刻得深幽幽的。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牆上的第一塊石板上顯示了地標羅塞塔石碑,5000多年前,象形文字出現在古埃及,直到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所有非基督教聖地,從那時起,埃及就再也沒有建造帶有埃及象形文字的紀念碑或神龕,最後的埃及象形文字是在391年後不久在埃及南部的一座寺廟裡發現的,從那時起,古埃及就沒有象形文字了。
  • 谷歌推出AI羅塞塔石碑:首款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快來跟法老玩...
    新智元報導 來源:Google 編輯:雅新 【新智元導讀】為了紀念羅塞塔石碑 你是否曾想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傳達了什麼信息?那麼現在終於可以實現了。 經過三年的研發,谷歌藝術與文化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 這個工具的發布是為了紀念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出土221周年。
  • 古埃及文字是什麼文字?
    「伊甸」的出現證明了蘇美爾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之間的相關性,「伊甸」的存在也說明了蘇美爾文字與古埃及文字的構成原理是相通的。那麼,既然他們的文字構成原理是相通的,也就間接說明了當時發生在西亞或阿拉伯半島的文明是同源的,能夠破解和解讀馬裡卜水壩文字就一定能夠破解古埃及文字。如果破解的方法不能夠有效的破解古埃及文字,那麼就說明文明的來源是不同的,文字的構成也是不一樣的,破解方法的可靠性也就無法得到驗證!
  • 《世界歷史》03 古代文字的起源(含解說詞)
    我們的先民是如何學會寫字的呢?這些早期的文字都記錄了怎樣的思想和信息呢?在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期,人們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已經像謎一樣。那麼,研究人員又是如何在它們長達幾千年的沉寂後,又把它們破解了呢?本集內容章節目錄:1.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文字,卻甚少去關注文字的起源。然而文字的誕生,就同城市的興起一樣,是人類由蠻荒時代逐漸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之一,文字本身的演化過程也同樣頗為令人玩味。在人類社群形成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字並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