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三顧茅廬》

2021-02-13 語文學科帶頭人寇曉華工作室

學習目標:

1.了解作家作品,積累字詞。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

3.分析人物形象並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通過古典小說的學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

難點:分析人物形象並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導入新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於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大業,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這一典故。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經千年傳唱,已成佳話。然而古來君主禮賢下士的例子並不少見,為何「三顧茅廬」成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請同學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一、引導自學(8分鐘)

明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合作探究: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自學要求:(大屏幕出示)

(一)默讀課文,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畫出生字詞語。

(三)疏通文意,理清情節。

二、展示反饋(時間:7分鐘)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三遂平妖傳》等。 

2.作品:《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興廢爭戰、朝代更替等為基幹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3.補充背景介紹:《三顧茅廬》這篇課文發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一顧茅廬遇崔州平,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諸葛均、黃承彥,留下書信。

第三次終於相見。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課文就是從三顧茅廬開始寫起的。 

(二)生字詞語

拜謁(yè)     今番(fān)    叱(chì)   

僥倖(jiǎo)   豈可相強(qiǎng) 謬(miù)

傾頹(tuí)    竊命(qiè )   沔水(miǎn)    

如雷貫耳: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裡。形容人的名聲大。

經世奇才:舊時稱治國安民的才能。

思賢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頓開茅塞: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三)理清情節

1.釋題:三顧茅廬

明確:三顧茅廬」是三次拜訪茅廬的意思,「顧」的意思是拜訪。

三顧茅廬指劉備為了興復漢室,建功立業,三顧茅廬尋求智者諸葛亮的幫助,擺脫困境的事。

2.情節

開端(①):劉備力排眾議,決定三顧茅廬。

發展(②):劉備第三次得以成功遇見諸葛亮

高潮(③):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謀興邦定國之策。

結局(④):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三、精講點撥(時間15分鐘)

(一)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這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從劉備的動作(下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態(拱立階下),語言(其時劉備已年過40,孔明才27,劉備卻稱孔明為「大賢」並稱「拜見」)可以看出劉備邀請諸葛亮出山的「誠心誠意」。 正面描寫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二)張飛、關羽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寫二人的反對有什麼作用? 

張飛大怒,謂雲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明確:張飛的話表現了他直爽、魯莽、暴躁、不計後果的特點,也寫出了對備的忠心。

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

穩重、顧全大局

明確:二人的反對,反襯出劉備的有遠見、有誠意以及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側面描寫)

(三)結合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智大勇。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明確:短短數語,描繪了諸葛亮的外貌、表現了他超凡脫俗、飄飄然同神仙的非凡氣質。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被後人稱作「隆中對」,請你說說,「隆中對」是如何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 

【明確】

  對曹操,誠不可與爭鋒。 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對荊州,可爭,作為根據地。 對益州,可圖,作為根據地。最終目標:成霸業,興漢室。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有雄才大略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明確:淡泊名利,喜愛躬耕的閒適.

(二)課文寫劉備聽完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後,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從側面烘託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也讓劉備找到了實現宏願的途徑,興復漢室有了可能性。)

(四)人物小結

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寬容大度、虔心誠意,有遠見、有政治抱負。

張飛:性格暴躁、魯莽。

關羽:穩重、顧全大局。

諸葛亮:雄才大略,深謀遠慮,謙虛謹慎,淡泊名利

關心人們疾苦。

1.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合作探究:先指名學生展示,有困惑的地方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教師明確或點撥。

作為一篇小說,課文刻畫人物用了哪些手法進行描寫?

典型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

對比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四、梳理歸整(時間2分鐘)

文章通過劉備「三顧茅廬」之事,既表現了他為興蜀漢大業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五、拓展延伸(時間2分鐘)

學了《三顧茅廬》後,你有什麼收穫和啟發呢?

學生談,考慮不到的教師指點

明確:

1.我們對人一定要誠心誠意;

2.當今社會也要形成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風氣;

3.要學習諸葛亮,平時刻苦攻讀,關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六、教師小結(時間2分鐘)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唯一讓我們記住的那就是劉備對人才的尊重,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古訓:尊重人才。只因劉備有了這樣的優良特徵,才能收穫孔明的結草銜環以報,才能建立起一方霸業。我們今後要學習人物的優良品質,也開創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

相關焦點

  • 【第628期】〔教學設計〕三顧茅廬
    下面是《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對「三顧茅廬」的記述,將這段文字和課文進行比較閱讀,找出兩種記述的不同之處。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 九上第二十三課《三顧茅廬》教案
    4.課堂討論探究、研讀領會三顧茅廬中人物的精神品質。5.品味文章具有的獨特人物語言。6.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學習劉備的誠心、虛心、禮賢下士的可貴品質。【教學重點難點】1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係。
  • 三顧茅廬
    我們倡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果學校對教學的要求固化,教學的方法模式單一,就有限制老師,限制學生個性發展的嫌疑。有的學生讀到中學了,還是對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非常濃,甚至讀大學後立志去研究某個朝代的歷史,那麼「講故事,學歷史」這個方法就比較淺顯。
  • 坦課:三顧茅廬的三層含義
    我們今天接著昨天說的諸葛亮的啞謎,繼續說一個關於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這個故事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並不見得每個人都真正地去思考過三顧茅廬背後的三重境界。在講這三重境界之前,先簡單說一個另外的小例子。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真正地去入世呢?對於中國古代讀書人,我自己將其分成了三個境界。
  • 《三顧茅廬》綜合練習
    《三顧茅廬》綜合練習
  • 吳淡如:三顧茅廬,但不要「盧」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以誠心感化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從有這個故事以來,就有人認定,只要一試再試,就一定會成功。人家三顧茅廬,他就用「盧」的。小叮嚀●效法劉備三顧茅廬、越挫越勇的精神,固然可佳,但也要看用在什麼地方、什麼人身上。●如果別人已經婉拒再三,就不要再繼續「糾纏」下去,讓人覺得你很「盧」。
  • 三顧茅廬: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劉備為了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親自到隆中拜訪他,請他出山輔佐。「天下計」是指這次會面的時候,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並制定了相應的策略。諸葛亮出仕後,輔佐了蜀漢兩代君主,他的忠心日月可鑑。最後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讀來令人唏噓不已。諸葛亮出師伐魏,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使後來的英雄們長久地嘆息,不禁淚溼衣襟!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一、成語典故 三顧茅廬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屯兵新野的漢朝宗親劉備,帶領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
  • 三國迷案:「三顧茅廬」的不同版本,《後出師表》的作者爭議
    那麼,「三顧茅廬」有什麼爭議呢?諸葛亮所作的《出師表》是否也有問題? 「三顧茅廬」的歷史記載以及幾種合理說法 「三顧茅廬」較可信的來源就在於《三國志》中收錄的「隆中對」一文:
  • 原吉林大學匡亞明校長:三顧茅廬傳為佳話,圈地運動影響深遠
    匡亞明先生三顧茅廬傳為佳話,圈地運動影響深遠,被稱為吉林大學的蔡元培。在來到東北人民大學之後,匡亞明先生大力推動師資建設,完善學科建設並重視學生通識教育等,經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為吉林大學日後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孔明新形象 玩我吧《神將三國》三顧茅廬新玩法
    眾所周知,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孔明出山相助,這次玩我吧《神將三國》也出現了全新的日常循環玩法,也叫做「三顧茅廬」!在玩我吧《神將三國》中當玩家們通關主線任務中的「鳳儀山莊」,即可自動開啟三顧茅廬。「三顧茅廬」的任務十分簡單,玩家們需要往返各個主城之間,幫助不同的人,每完成3個任務為一輪,之後就可以交任務拿獎勵了!玩我吧《神將三國》玩家交流群:242366136
  • 諸葛亮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下,初出茅廬的故事經過
    這便是三顧茅廬,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也算是終有所獲。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後,簡直如獲至寶,吃飯睡覺都在一起,終日和諸葛亮討論國家的大事,請教對一些事情的見解,諸葛亮也不厭其煩的與之交談,就像老師給學生傳教授業解惑一樣。
  • 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在哪裡 有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兩種說法
    知道《三國演義》的網友肯定也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這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一個事件之一,劉備誠心邀請臥龍出山,為此三次親自上門請諸葛亮,最終諸葛亮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打天下。那麼劉備「三顧茅廬」的「茅廬」在什麼地方呢?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劉備三顧茅廬,當時諸葛亮住的地方叫隆中,是位於湖北襄樊的隆中。
  •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那麼,擁有臥龍稱號,一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早早出山,而是要死等一個三顧茅廬的劉備呢,是傳說中的那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是另有隱情?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所以劉備需要諸葛亮,諸葛亮更需要劉備,就算劉備不三顧茅廬,恐怕諸葛亮也要主動投奔了,因為劉備才是他安天下施展抱負的唯一選擇。
  • 三顧茅廬大功告成
    三顧茅廬大功告成各位童鞋們大家好,班上總有幾個同學不愛上課,非得想點辦法請假翹課,衰衰就是其中之一,只不過他來到金金面前過於緊張,導致他說錯話,一下子金金就把他的謊言揭穿,第二次衰衰依舊用謊言欺騙金金,誰知道金金還是無情地揭穿他,萬般無奈的衰衰只好痛下決心,好好學習來欺騙金金,而金金對於他三顧茅廬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讓他請假回家,衰衰卻覺得自己大功告成
  • 出師表 教學設計
    ②關於「三顧茅廬」及其後二十一年的形勢發展:諸葛亮本來隱居湖北襄陽城西二十裡的隆中。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在茅廬中向劉備分析國家形勢,提出了一整套富有遠見性的戰略方針,即「聯吳抗曹,跨有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內修政理,北伐中原,統一中國,興復漢室」。形勢的發展一再證實諸葛亮的預見的正確性。
  • 你三顧茅廬留佳話,我忠貞為君揚美名
    大家好,我是(軍軍談歷史)的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你三顧茅廬留佳話,我忠貞為君揚美名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其實就是諸葛亮和劉備的故事,但是小編想換掉以往的寫作方式.今天小編全程以諸葛亮的口吻去寫這邊文章我們倆相輔相成,有問題一起探討,解決,他對我也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我對他也是百分之百的付出,其中有不少人想來請我去給他們做軍師,給我各種充滿誘惑的條件,我沒有答應,多次回絕,可能是看他三顧茅廬我就同意了,那些人便開始效仿,但是他們來三十次甚至三百詞也沒有用,因為他們不知道我選擇他的原因是什麼,經過我的輔佐和他的不懈努力,他成功了
  • 設計有效教學目標,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教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歡迎各位老師就自己對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困惑在文末留言。什麼是教學目標?目標是能測量、有表現的一種預期結果。那麼教學目標是什麼呢?
  • 儒林外史:不是所有的「三顧茅廬」都能請來諸葛亮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臥龍先生諸葛孔明,一舉奠定三國爭霸的天下格局,可謂是伯樂千裡馬之絕配。傳為佳話。《儒林外史》也有一個三顧茅廬的故事,但與天下無關,只是兩個附庸風雅之人與一個落魄書生之間陰差陽錯的仰慕。兩人叫婁玉亭、婁瑟亭,是官二代。其父親做過中堂。
  • 重慶珍檔丨一門五博士,他們中的三兄弟在北碚有間「三顧茅廬」
    北碚在線微信公眾號消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三分天下。北碚也曾有三顧茅廬,只不過,這顧,不是光顧的顧,而是姓顧的顧。三顧茅廬,是指三個姓顧的人住的草棚棚。這三個姓顧的,是三兄弟。茅廬,也不真是草棚棚,只是很簡陋,四川農家常見的竹篾泥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