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離2015年那場狂歡已經過去5年了,當時的喜悅似乎還在心頭。5年的時間每天往返於張家口各繁華街巷的我們,不難發現,張家口城市建設腳步越來越快,新公園、新學校、新小區一個個落地建成。張家口這座新晉冬奧城市的蛻變,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初秋的張家口,美景如畫。第五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添動能 旅遊「熱」起來
2017年至2019年, 張家口市接待國內外遊客分別為6259.82萬人次、7354.83萬人次、8605.06 萬人次, 同比增長20.53%、17.49%、17%;實現旅遊收入分別為696.46億元、859.35億元,1037.11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4.13%、23.39%、20.69%。
在建文化旅遊項目54個, 完成投資23.3億元,重點推進了太子城冰雪小鎮、清河影視基地、 老掌溝越野小鎮等一批文旅項目建設。健康養生領域,以京禮高速沿線旅居產業帶和大境門西溝長城人家旅居產業帶為重點,共培育旅居產業項目52個,完成投資199億元。
雪經濟 動起來
冰雪產業項目累計籤約68項,落地項目57項,總投資331.73億元,開工項目17項,投產運營項目19項,實現產值5.49億元。重點推進了美國卡沃斯滑雪板、芬蘭索門託克雅冰場設備、勇源高新科技冰雪裝備項目、塞舍爾慧日滑雪裝備生產項目、 力達騰雪滑雪裝備研發等12個裝備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年內實現投產。
大數據 火起來
投入運營數據中心9個,伺服器規模達71萬臺。阿里巴巴、秦淮數據持續擴模增容,張北榕泰、騰訊華北雲計算總部基地項目工程建設已復工, 張家口市網際網路信息產業園已揭牌。
高鐵經濟 呼嘯而來
2019年歲末,三條高鐵的開通正式把張家口帶入高鐵時代。跨越百年的接力,張家口都是有幸的見證者。
此外太錫鐵路(太子城至崇禮段)開工建設,張家口旅遊鐵路一期工程(張家口至張北段)完成項目核准,京尚高速(張北至冀蒙界段)、延崇高速延伸工程和赤城支線工程有力推進,未來將極大改善壩上地區的交通條件。
上述內容:整合自張家口政府網
從續航到崛起,5年時間高新迭代,高熱地帶,宜居高地,張家口奇蹟傾盆!
橋西區 蓄勢蝶變
既有老城留下慢時光,又有新晉項目注入的新元素。除了有有古樸的院落,也有新式的住宅;
通達路網相交,作為張家口最先發展的中心城區,橋西交通的通達性自然不在話下;
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借力武城街成熟配套;
學校沿線分布,文化氛圍濃鬱……
央企75億助力老城棚改,純新盤,經過了長期 「厚積」,橋西區成為張家口歷史與現代化相融合的成熟區域並日益「勃發」。
橋東區 全力煥新
2019年之後橋東更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保利、碧桂園、融創、當代置業等一線房企項目相繼落戶,此外張家口本地「名作」不斷,尚峰悅庭、中泰城、城城北岸等人居升級……
工業主題文化公園、山頂公園等新建公園綠地陸續開放,橋東在宜居和更宜居的路上越走越朗闊。
經開區 榮耀之路
2019年底京張、大張、張呼三條高鐵同時開通,跨入高鐵時代的張家口除了滿是興奮之外,作為主城區唯一擁有高鐵站的經開區,也將迎來他的高光時刻。
市民中心、鳳凰山公園、四館、華奧醫院…張家口眾多大型配套皆落戶於此,奧體中心、大學城等也都規劃、擇址於未來之城,曾經被說偏、遠、配套不全的經開區,早已遍地開花。
目前,經開區除了擁有張家口新二醫院、四醫院、張家口一中新校區、公園等」高大上」的配套外,更是有恆大、中糧、融創等大型項目進駐,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展示了各自的品牌價值的同時,也是提升了板塊的潛力。緯一路到緯三路,西苑路到勝利路,緯一橋到緯三橋,東西縱橫,南北串聯,經開區的核心價值隨著區域交通的完善不斷凸顯。
崇禮區 冰雪之路
崇禮區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一舉成為張家口人眼中未來的城市驕傲,奧運!奧運!還有京張高鐵的終點站!2022年這個區域將成為張家口面向世界的「名片」!
現在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已5年有餘,冬奧會各項籌辦工作正進入加速推進期。位於崇禮的張家口賽區作為賽事的重要承辦方和50塊冬奧會金牌的產生地,吸引著眾多關注冬奧的目光。
隨著冰雪相關產業相繼投入使用,使得國內諸多知名企業爭相進駐。區域人文品質不斷升級!
宣化區 新都之路
從秦時上谷到明時宣府再到現在宣化,是張家口歷史古城代表之一,被譽為「京西第一府」。
宣化北高鐵站、東大院棚改、高鐵新城、物流產業園…一個個大規劃落地的背後,是千年古城到新都的蛻變之路。
除了優越地理位置以及優勢之外,主要的還有宣化那幾座凝聚了巨大人力物力的代表性建築。古城牆、清遠樓、鎮朔樓、下八裡遼墓群.......每個張家口人都如數家珍。對於張家口來說來說,宣化區內標誌性七大建築的風採無可比擬,隨之附帶的商業價值與地產產業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恆大、碧桂園、榮盛等實力房企的落地,讓古城宣化融入了現代房企的新理念。
下花園區 華麗轉身
下花園曾是華北地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因煤而建、因煤而興、又因煤而衰。「一城煤灰半城土」曾是很多下花園人對當地城市面貌的深刻記憶。
如今的下花園,確定了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數字經濟、高端製造、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等六大產業主攻方向,堅定走創新引領型、技術密集型、生態友好型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實現了資源枯竭城市的「華麗轉身」。
為冬奧會量身打造的京張高鐵,在溝通北京、張家口的同時,也為沿線的懷來、下花園、宣化等地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尤其是下花園,這個只有6.7萬在籍人口的小城,既是京張高鐵沿線,又承擔著冬奧專線起點的職能,因此成了最炙手可熱的區域。
包括萬科、碧桂園、華潤、榮盛、藍城、陽光城、魯能、奧園等一眾「大神」級別的開發企業紛紛下沉進入這個四線開外的小城。
隨著高鐵利好的到來,下花園成色如何,將影響著整個京北片區的價值定位。
懷來縣 咫尺間湖山生活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環京地區在承接非首都功能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冬奧功能走廊、副中心功能走廊和新機場走廊 。藉助冬奧會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雙重利好, 懷來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懷來在城市環境、商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配套設施建設也是可圈可點,特別是東花園區域。在城市環境方面,基礎功能不斷完善,目前已擁有200萬平方米公園綠化面積,5座城市級公園,40公裡廊道綠廊,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平方米,獲評國家級園林縣城。
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過程中,懷來發展數字經濟的產業定位非常清晰,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形成聯動,打造懷來科技產業創新接口,成為京張科技轉移廊道的重要樞紐。產業是人才聚集的磁石,人才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按照懷來產業新城的規劃,未來將形成千億產業集群、十萬科創人才、50萬就業人口的產業新城,涵蓋大數據和雲計算、軟體與信息服務、人工智慧和航空航天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
對於懷來的描摹,是一個國際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