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詩派:宋代文壇上影響最大,藝術風格各具特色

2021-01-12 歷史隱事集

江西詩派是我國宋代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歌流派,在我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擁有眾多的成員,從詩派的開創起一直到詩派最後的終結長達二百多年的時間裡,曾先後有三四十人被歸入到詩派當中,其中不乏一些著名詩人、重要詩人。而在這些詩人中,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則被列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

黃庭堅自幼聰敏,八歲那年即能作詩。二十二歲時,黃庭堅參加了鄉試因其所寫詩句非常突出而被首先選中而且連主持考試的官員都曾預言,黃庭堅日後必將以詩歌名揚天下。蘇軾非常欣賞他的詩,曾把他列在了蘇門學士的第一位,並且和秦觀、張、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後來,其詩歌又與蘇軾齊名,被世人稱為「蘇黃」。神宗在位時黃庭堅曾任教投北京國子監到哲宗時,任過國史編修官。由於朝廷內部新舊黨爭,新黨上臺執政後,舊黨官員一律被貶,黃庭堅也不例外,他先後幾次被貶謫,最後,在宜州(今廣西宜山)去世。

江西詩派的開山者之一黃庭堅的詩歌創作成就很高,現存詩有一千九百多首。其詩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具有積極進步意義,以押擊時弊,反映人民群眾生活疾苦為主的詩。這部分詩所佔比重並不很大,代表作有《和謝公定徵南謠》、「宋代文學《中月二日曉夢會於廬陵西作寄陳適用》、《虎號南山》、《戲和答禽語》等;二是感傷時事,抒發自己的情懷,描述自己不幸的生活直遇,以及對親期好友的思念等。這部分作品很多,約佔黃庭堅詩歌總數的三分之二,代表作有《和答元明南贈別》《次蘇子和李太白潯陽紫極宮感秋詩韻,追懷太白、子路》、《和那惇夫秋懷》十首、《大雷口阻風》、《過家》等;三是和一些達官費人、親破朋友互贈物品時的贈答詩、詠物詩,這部分約有四百多首,代表作有《謝送源揀牙》、《詠雪奉呈廣平公》、《和錢程文詠裡理毛筆》、《題竹石教牛》等。黃庭堅的詩歌在維承杜甫、韓愈的藝術特色的同時,也開創了自己的獨得風格。他的詩有百轉千回之曲夢,有談禪說理之精深,有寫景折情之氣象,講究造物句,險韻,作硬語,在完全擺脫西崑體的形式主義的同時,又形成了自己的所謂標新立異的新的形式主義。

正因為黃庭堅在詩歌方面的卓越成就,使得許多人都以他為模範,刻意向他請教求學。而他本人也願意獎掖後進,指點青年人,這樣,就自然而然有一些青年詩人聚集在他的身邊。到了北宋後期時,他們便形成了以黃庭堅為核心的詩歌——江百修水的山谷同流派,只因黃庭堅是江西人,故而稱為江西詩派。但並不是詩派裡所有的人都是江西人,像陳師道、陳與義二人,都不是江西人。

陳師道早年的時候曾在曾鞏的門下,後來得到了蘇軾的賞識。他一生清貧,以苦吟而著稱於世。據說他在作詩這方面,即使是在登山途中偶得一佳句,也必須急急忙忙趕回家中閉門苦吟,只要家裡人知道他要作詩,馬上連貓狗都要趕走,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吵鬧之聲打擾他。他在詩歌創作上受黃庭堅影響是最深的。但他的生活圓子沒有黃庭堅廣,既不參加政治活動,又不與下層人民群眾接觸之自已的個人上歷外,就是傾訴對家人、親友的真紫關懷,代表作有《擬古》、《秋懷十首》、《送內》、《懷遠》等。儘管陳師道的詩歌內容沒有黃庭堅的豐富,但卻在繼承黃庭正堅詩歌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根據自己的創作實踐,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詩凝練幽深,言簡意賅,語言質樸平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黃庭堅詩的生硬孤峭,作意好堅墨奇的偏向。這就意味著他在繼承黃詩特色的同時,也推陳出新,開創了自己的詩歌特點。因而,在江西詩派中,很多人都非常推崇他,飲佩他,這也就莫定了他在江西詩派中的重要地位。

陳與義是江西詩派中繼黃庭堅、陳師道之後的最傑出的詩人。他出生在公元1090年,卒於公元138年,字去非,號簡齋居士,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他的詩歌以「靖康之難」為分界線。前期詩歌內容主要是題畫、詠物折發個人情懷為主,很少有反映社會現實的,代表作有《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風雨》、《曉發杉木》等;靖康事變之後,陳與義面對破碎的山河和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際遇,思想上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因此,這一時期的詩歌內容也就充滿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從而使他的詩歌思想性遠遠超過了黃庭堅和陳師道,為宋代詩壇的詩歌內容增添了異彩,代表作有《傷春》、《雷雨行題畫》、《牡丹》、《衡嶽道中》等。陳與義在受到黃庭堅、陳師道的較大影響的同時,並沒有局限於他們三人的創作特色,尤其是他的後期詩歌,已經突了黃、陳詩風的局限,進一步形成了自己雄渾、沉鬱的藝術風格,豐富了江西詩派的創作風格,而且作為後起之秀,也為江西詩派的延續發展作出了貢獻。可以說,江西詩派中除了黃庭堅、陳師道外,陳與義是成就最高的詩人了。公元1102年,呂本中作了《江西詩社宗派圖》,其中首列黃庭堅、陳師道二人,以下還有韓駒、潘大臨等二十多人,江西詩派的名稱從此正式確立。由於當時陳與義還是個沒有成名的少年,因而也就沒有被列入宗派圖中。直到宋末元初,方回著《源奎律》,才把陳與義列為江西詩派的三宗之一。

江西詩派只是一群推崇黃庭堅詩歌的青年詩人所形成的詩歌流派,在思想內容方面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模式,就是藝術風格也各具特色,但是卻在整個宋代文壇上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二陳」
    江西詩派,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派,得名於北宋末年呂本中所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以黃庭堅為首,下列陳師道、陳與義等二十五人,因黃庭堅為江西人,故名「江西詩派」。該派作詩取法杜甫,強調「無一字無來處」,主張「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名詞解釋)    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
  • 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成宋代書壇大家!
    黃庭堅出生於江西的文學名門,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其父親是著名詩人,嶽父是蘇軾的摯友,另外,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是他的遠親。他是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之一。
  • 淺談宋代山水詩與山水畫對 「韻」美風格的藝術共現
    詩畫相融是一個古老的藝術命題。從最初的題畫詩開始,詩畫相融經歷了一個從形式、內容到意境再到美學風格相融的漫長曆程。山水詩與山水畫由於在宋代各自取得了獨立的成熟發展,為二者相融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豐富了詩畫相融這一古老藝術命題的內涵,在藝術形式、藝術意境、藝術風格方面呈現出相互影響,互為融通的藝術特徵。
  • 江西詩派黃庭堅和江西茶派寧紅茶
    九江除了和近代史患難相伴的廬山,還有「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和江西詩派的黃庭堅,以及享譽世界的「寧紅」茶。修水是江西的北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史稱洪都分寧,與湖南的平江唇齒相依。南臨九嶺水系,北抵幕阜山脈,修河蜿延其中。兩岸翠峰疊嶂,山多田少,地勢高峻。林木蒼鬱,雲凝深谷,霧鎖高崗,有孕育優秀的良好環境和土壤。當然,修水也無愧於這裡的山水和環境。
  • 宋代最給力的十五首七律,可與唐詩比肩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 南宋四大詩人尤袤、楊萬裡、範成大、陸遊詩詞風格等簡介分析
    他們擺脫了當時"江西詩派"的牢籠,寫出了一批思想、藝術各有特色的作品,在當時影響很大,呈現了宋代詩歌第二個繁榮時期。尤袤(mào)(1127--1202),字廷之,小字季長,號遂初居士,晚年號樂溪、木石老逸民。
  • 陳師道的一首五律,精於鍊字,不愧為江西詩派的卓越人物
    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窮困潦倒,卻始終愛好作詩,幾乎將一生的精力都傾注於詩歌創作上。當時有人問黃山谷,當今詩人誰屬第一?山谷十分乾脆地回答說,沒有人超過陳師道!可見陳師道在北宋詩壇上,享有何等崇高的地位。
  • 齊名蘇軾的江西詩派開山鼻祖,寫的詩卻能讓人憋出心臟病
    黃庭堅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一,也與張耒、秦觀、晁補之同為「蘇門四學士」。在當時,黃庭堅的書法、詞作都與蘇軾齊名,被後人推為「江西詩派」的一代宗師。所謂「江西詩派」,源自宋朝文學家呂本中。他做了一部《江西詩社宗派圖》,將崇尚錘鍊文字、注重章句、精雕細琢、追求新奇、師承古人等類型的詩人歸為一派。
  • 宋代名人大觀 陳與義:壯歌一曲伴大宋
    有意思的是,後人對他頗有爭議:有人把他奉為宋代著名的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也有人說,他根本就算不上江西詩派成員……  一  按照古代戶籍劃分,陳與義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陽人——他的老祖宗本來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後來趕上安祿山造反,只得跟著玄宗入蜀避亂,遷居青神。後來,陳與義的曾祖陳希亮又把家搬到了洛陽。  陳與義也算出生在書香門第。
  • 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歌藝術的集大成者。與李白詩自成一體不同,杜甫不僅有天才,而且善於學習總結,「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他主張多學習多吸收。他繼承《詩經》漢樂府和建安詩歌的傳統,在現實主義詩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擅長各種詩歌體裁。沉鬱頓挫是他大部分詩作,尤其是安史之亂後的總體風格特徵。
  • 中興四大詩人詩風各異,不滿江西詩派弊病,走出了一條新的詩路
    陸詩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詩情澎湃,氣魄非凡,具有極為濃厚的浪漫色彩,如這樣的詩句:「手把白玉船,身遊水晶宮。方我吸酒時,江山入胸中。」(《醉歌》)寫當年宋軍北伐的聲勢,「三軍甲馬不知數,但見銀山動地來」(《出塞曲》),不能不使人讚佩他豪邁壯闊的心胸。他的詩不雕琢,不奇險,曉暢平易,精練自然。
  • 文壇宗主歐陽修
    文壇宗主領風騷 歐陽修作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傑出領袖,領導了詩文革新運動,在文壇上獨領風騷,開創了一代文風,為宋代文壇帶來了一股欣欣向榮的風氣,奠定了其文壇巨擘的地位。 1.在文學主張上提出「文道並重」。北宋詩文革新是繼唐代古文運動後而掀起的一場文學改革運動。
  • 江西省資訊|江西贛州,一個好玩又好吃的地方!
    通天巖風景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於唐朝,興盛於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譽為「江南第一石窟」。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贛南小炒魚屬贛菜系贛南客家菜一支,為江西贛州的一道特色菜,其主料為草魚。
  • 江西知多少?
    1.05萬人文科鼎甲(狀元、榜眼、探花)107人其中狀元48人任宰輔的多達100餘人在二十四史中立傳者高達500餘人宋代江西曾出現了「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一門九進士」的驚人情形明代「朝士半江西」從解縉、胡廣、楊士奇到費宏、夏言、趙汝愚、嚴嵩出任宰輔者達18人之多
  • 「白體」詩在宋初的影響時間和範圍都有限,不可能與杜甫相提並論
    本文由作者阿紫搞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對於前代詩人,《叢話》站在宋詩的立場上,著眼於他們對宋詩的貢獻與影響的大小作出權衡與評價。《叢話》卷二十二目錄條目是「唐彥謙、西崑體、王建」。胡仔在此處將「詩人」唐彥謙、王建與「詩體」即「西崑體」合編,突破「以人為綱」的編纂原則,是為了能更醒目地突出宋初受李商隱詩風影響的「西崑體」。
  • 詩未必盛唐,此處有民國文壇23位優秀詩人
    在白話文初興的階段,文壇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詩人,他們或者感懷時代、或者追求藝術、或者抒發情懷,在民國時期形成了許多個流派,如新月派、現代派、朦朧派、九葉派、七月派等等。他們創作的詩歌,許多意境悠遠,許多文字清雋,許多清新飄逸,許多憂愁感傷。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山水田園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 :盛唐詩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等為代表,又稱王孟詩派。
  • 宋代文化開始打破門類限制,佛禪思想對文化整合會通產生重要影響
    同樣,在藝術上倡導各門類融通整合的思想也不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人,甚至也不見於兼擅詩畫的文同的言論,而是發明於被《五燈會元》《、嘉泰普燈錄》等禪籍列為禪宗臨濟宗法嗣的蘇軾、黃庭堅等人,這是十分耐人尋味的。這種現象含蓄地逗露出了佛禪思想與宋代文化整合會通思潮之間的某種內在聯繫。
  • 「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呈現罕見錢謙益書法與柳如是像
    清初詩壇沿襲明季餘緒,雲間派、虞山派、婁東派鼎足而三,其中虞山派和婁東派,因錢謙益和吳偉業主領,出現新的局面,影響最大。澎湃新聞獲悉,從今天(8月1日)起,江蘇常熟博物館將舉辦「錢謙益與虞山詩派文物特展」,展出文物六十多件,通過大量文物、書畫、古籍文獻,呈現明末清初錢謙益及虞山詩派的成就與影響。
  • 宋代審美風格尚「意」重「雅」,與宋代的政治經濟發展分不開
    文人士子的審美風尚影響了當時的審美風格,而文人的命運與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宋代審美風格尚"意"重"雅",這與宋代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的。藝術作品多畫世俗場景,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的《秋亭嬰戲圖》等,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詩詞比比皆是。宋代獨特的文人審美風格體現在漆器的裝飾圖案上,裝飾題材多借鑑宋代繪畫中枯山殘水的表現手法,將宋代繪畫應用到漆器裝飾上,描繪世俗生活化的場景增多,輔助裝飾多見折枝花卉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