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的新聞登上了熱搜,引起了關注。
現在不少小區都有帶小遊泳池的母嬰店,媽媽都看中了「活動一下」「遊完還幫撫觸」「回家不用洗澡」這些好處,紛紛預存買卡。
其實母嬰店推出嬰兒遊泳,更多也是為了引流,無論是工作人員資質還是場地設備衛生,都難以得到專業的監管和保障,因此也導致意外頻發。
除了嬰兒遊泳,還有不少母嬰店嫁接小兒推拿,然而這些所謂的推拿師很可能是通過10天培訓班速成的,沒有一點安全保障。
除了這些營銷套路,母嬰店的導購還非常擅長利用話術來製造焦慮、利用焦慮,讓媽媽們一步步走進早就鋪好的坑裡。
下面榜主就來給大家捋一捋,母嬰店導購說過的那些帶「坑」的話。
01
「孩子命中帶『缺』,啥都要補」
母嬰店的導購像是自帶透視眼,看一眼就能說出你孩子缺啥。
汗多枕禿缺鈣、眼白藍缺鐵、偏食厭食缺鋅、愛哭缺DHA……
你不信?來看看母嬰店的宣傳掛表,看,孩子都是天生帶「缺」的,該補補吧。
看到這些宣傳掛表,家長再一比對自家孩子的情況,不由得一陣緊張,趕緊掏錢埋單。
不管缺不缺,補補總沒錯呀!
實際上,只要孩子沒有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曲線正常,根本不需要額外補充這麼多營養。
即使真的需要補充,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不是家長自行購買餵食。
在生長過程中,孩子唯一需要加強補充的,只有維生素D。
其餘營養素,都可以通過均衡膳食獲得。
02
「微量元素檢測,科技指導進步」
為了讓產品推銷得更加有說服力,母嬰店打著「科學」的名義,紛紛推出各種免費儀器檢測,比如微量元素檢測。
只要讓寶寶觸摸一下或夾一下手指,就可以檢測寶寶是否缺乏微量營養素。
事實上,這種方法非常不靠譜。
即便是通過檢測頭髮來測定寶寶的微量元素,也只能反映寶寶以往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情況,並不能反映目前的營養素水平。
重點是,早在2013年,微量元素檢測就已經被國家叫停了!
國家都出手禁止了,你還傻乎乎以為是科學?
其實只要均衡餵養發育正常,我們的孩子真的不缺這些微量元素。
這樣的檢查目的只有一個:增加家長的焦慮,讓他們盲目的給孩子大補特補。
03
「乳鐵蛋白抗菌抗病毒」
乳鐵蛋白近期可以說是火爆全國母嬰店,榜主也收到不少媽媽的投稿,說在導購的朋友圈裡看到這樣的宣傳。
這個在母嬰店裡號稱「每日一杯,細菌病毒都可以抵抗」的網紅產品是什麼呢?
其實,乳鐵蛋白是一種存在於母乳中的非血紅素鐵結合糖蛋白。
眾所周知,母乳中的免疫因子確實可以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因此商家也將提高抵抗力和乳鐵蛋白這種存在於母乳中的特殊物質強行掛鈎。
事實上,母乳的成分非常複雜,提高寶寶抵抗力是多種物質綜合的結果,絕對不僅僅是某一種物質自己起到作用。
更何況,作為新興產品,乳鐵蛋白市場非常混亂,不僅沒有龍頭品牌,而且存在各種渾水摸魚的情況,比如商標名字混入「乳鐵蛋白」、含量不足等等。
如果媽媽們確實是想寶寶攝入乳鐵蛋白,直接母乳餵養才是最好的方法。
04
「牛初乳營養豐富,提高免疫力」
相信媽媽們一定聽說過牛初乳,這又是另一種號稱能提高寶寶免疫力的產品。
榜主就曾經收到投稿,表示朋友圈裡的導購發布了這樣的內容,不知道是否靠譜。
牛初乳是母牛生產後3天內的乳汁。和人類的初乳一樣,牛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因此也就被商家放大宣傳,可以增加抵抗力。
其實牛的初乳成分和人的初乳成分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大部分是IgG,但人類幼崽需要的是lgA呀!
早在2012年,國家就已經禁止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
還是那句話,國家都出手禁止的東西,你還覺得是科學靠譜的嗎?
05
「母乳6個月後沒有營養了」
媽媽在母嬰店挑配方奶或輔食時,一定會有導購說「母乳6個月後沒有營養了」這句話。
其實母乳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營養的,只是因為寶寶的生長發育階段不同了,需求也就不一樣了。
饅頭還是那個饅頭,只是吃的人要配點菜!
寶寶6個月後之所以要開始添加輔食,並不是因為母乳沒有營養了,而是因為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更多了。
有研究表明,母乳餵養18~24個月的寶寶,耳朵、呼吸道的感染會減少,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降低。
國家衛健委的建議也是「可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
因此,導購和你說奶沒營養了,無非就是想你為她銷售的配方奶掏腰包而已。
06
「奶粉輔食需要伴侶」
每一個喝奶粉的孩子都有一個擔心「上火」的媽,也正是利用了這點焦慮,商家推出了奶粉伴侶,號稱可以「清火」「下火」。
但真的有效嗎?
榜主去看了其中一款產品的配料表,發現這根本不是專門的嬰幼兒食品,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固體飲料」,而且配料中還加入了葡萄糖和麥芽糊精等。
這種食品,不僅不能解決「上火」問題,還可能影響孩子味覺發育,甚至造成齲齒問題。
07
「孩子要吃專門的兒童食品」
相信媽媽們一定在母嬰店裡看過各種標識「兒童」的食品,孩子要吃專屬的食品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這些打著「兒童」旗號的食品,什麼兒童醬油、兒童餛飩、兒童餅乾等,除了在包裝上有「兒童」兩個字,其餘配方成分都和成人食品沒有什麼區別。
就拿兒童醬油來說,市場上產品的鈉含量不比普通醬油少。
說白了,在包裝上加上「兒童」兩個字完全是在迎合媽媽的心理需求,對孩子的健康並沒有益處。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話術套路,在實戰中還會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景,為了讓媽媽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忽悠,幫主特意總結了一下母嬰店的套路流程:
1、免費低價體驗引流
2、編造話術創造焦慮
3、預存買贈套牢消費
4、獲取信任持續推銷
針對這些套路,榜主也給媽媽們提供幾個避坑的方法:
明確目標速戰速決
建議媽媽們在去母嬰店前做好準備,想清楚要買什麼,到了店裡直接選購買單。
避免被各種銷售話術繞暈,導致激情消費,回家才發現買貴了還買錯了。
少說話,問重點
在母嬰店裡少閒聊,少扯感情,不要三兩句就被別人把你家的情況都套出來了。
對產品有疑問的,開門見山問,問完自己思考做決定,少問導購意見。
不貪心,不愚蠢
母嬰店給你讓利充值就是為了提前鎖定你的未來消費,有多少家長開了遊泳卡就後悔、充了值沒用完店就倒閉了。
不要貪圖贈品,單次購買單次付費。
母嬰店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近、有現貨,所以在電商橫行的今天,母嬰店依然門庭若市。
作為母嬰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一種供貨渠道,母嬰店本身確實給媽媽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榜主寫本文是希望給媽媽們理清各種銷售的套路,讓媽媽們合理避坑,理性消費。
你有沒有被忽悠過花錢?有沒有什麼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歡迎在下方留言。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