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看不上的抱月瓶,為何會受到乾隆的推崇?

2020-12-20 老古董鑑賞

抱月瓶又叫「寶月瓶」,是明清非常流行的一種瓷器。抱月瓶的形制通常為小口、直頸,在頸的兩側有耳,最大的特色是瓶腹就像一輪圓月,所以才叫抱月瓶(寶月瓶)。目前傳世最多的是乾隆年間的抱月瓶,抱月瓶在乾隆年間產量也是最多的。

清雍正 青花鳳雙耳抱月瓶

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乾隆大規模燒制抱月瓶,某種程度上其實是違抗父命。雍正年間抱月瓶的數量並不多,少數為仿製前朝的作品。雍正並不喜歡這種瓷器,曾下令「「嗣後寶月瓶不必燒造」。到了雍正中後期,幾乎看不到抱月。到了乾隆的時候,抱月瓶才恢復燒制。那麼問題來了,雍正不喜歡的抱月瓶,為何會得到乾隆的推崇?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纏枝夔龍抱月瓶
清乾隆 青花戰將人物紋抱月瓶

抱月瓶的出身其實算不上有多好,據傳是根據流行於西夏時期的扁瓶改進而來,西夏時期的扁瓶又叫馬掛瓶,掛在馬鞍旁邊,方便人們使用。或許是覺得此類瓷器出身過於蠻夷,雍正才不喜歡吧。然而抱月瓶發展到明清時期,早已不再是造型簡陋的生活用品,已經發展成了藝術陳設品。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雙環耳寶月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清時期的抱月瓶燒制以青花為主,青花是明清時期的主流瓷器。明代的抱月瓶以永樂、宣德年間的最富盛名,蘇麻離青的應用,以及燒制技藝的成熟,使得這一時期的抱月瓶色澤更為豔麗。清朝康熙年間的青花更是迎來了巔峰,分水技法的應用,使得這一時期的青花色澤極富層次感。到了雍正時期,出於皇帝喜好,雖然沒有創新,但並沒有斷了傳承。

明宣德 青花花鳥紋抱月瓶

清乾隆 青花春耕圖雙福如意耳特大抱月瓶

乾隆即位以後,憑藉強盛的國力,大力發展瓷器。事實上,對於封建王朝來講,瓷器的發展往往同皇帝的喜好有著很大關係。乾隆時期,清朝國力強盛,乾隆本身也是一位極富藝術情懷的皇帝,在瓷器燒制上,對於古器物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抱月瓶屬於傳統瓷器的一種,自然受到了乾隆的推崇。乾隆對於抱月瓶的燒制,不會拘泥於過去的工藝,在形制上也會有所創新。

清乾隆 青花粉彩抱月瓶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年間燒制的「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瓷瓶通體以青花作為裝飾,色澤豔麗。青花色重處可見細密的斑痕,不是因為歲月因素造成釉色脫落,而是人工製造的一種暈染效果,具有明朝永樂、宣德時期的特色。在創新上,乾隆的這款抱月瓶頸部更為細直,瓶體更大,利於陳設擺放。瓷瓶總體造型優美、胎體潔白,屬於乾隆抱月瓶的精品。

清乾隆 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仿永樂)

明清時期的抱月瓶在市場上具有極高的價值,就算不太重視抱月瓶燒制的雍正朝,價值也非同一般。據悉雍正年間燒制的一款「仿永樂青花抱月瓶」被拍出了500多萬的高價,不知道算不算無心插柳柳成蔭。

相關焦點

  • 見證瓷器發展的異彩紛呈——大美大雅抱月瓶
    抱月瓶盛行於明清兩朝,其中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抱月瓶最負盛名,多以青花為裝飾,結合抱月瓶獨特的民俗風格,將色彩與器形融為一體。清朝雍正早期,抱月瓶仍然在燒制。但由於雍正帝並不喜歡這種瓷器,便下令「嗣後寶月瓶不必燒造」。因此,雍正後期的瓷器中,少見抱月瓶的身影。
  • 瓷鑑 明永樂青花人物故事紋抱月瓶
    抱月瓶,又叫「寶月瓶」,抱月瓶,最早源自宋元時流行西夏陶製馬掛瓶,因為瓷器腹部圓圓的像一輪滿月,所以叫「抱月瓶」。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流行於西夏的陶製馬掛瓶,左右雙系,用以掛於馬鞍之側,其獨特的工藝造型,蘊涵著西域遊牧民族濃鬱的地方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
  • 明永樂青花折枝果紋抱月瓶
    我們這一期的瓷器就與朱棣有關,只是屬於無款官窯——永樂青花折枝果紋抱月瓶。抱月瓶最早起源於西夏的馬掛瓶,雙系耳,用於掛在馬上,符合遊牧民族生活方式,後來傳到中原地區,流行於明清。明代抱月瓶最著名的當屬永宣時期,壺身扁圓似滿月,裝飾綬帶型雙耳, 像綬帶抱住滿月,所以叫抱月瓶,清代也叫「寶月瓶」 。明清兩朝所有的抱月瓶器型中,以明代永樂青花抱月瓶最為著名。
  •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死後葬在雍正墓旁,為何乾隆卻推平其墓葬?
    這些大臣或是因為對國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漢武帝朝的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大將軍;或是因為對皇帝忠心耿耿,深得皇帝的喜愛,比如乾隆朝的和珅;又或者是對皇帝推崇備至,將皇帝想要實施的政令完成得妥妥噹噹的,比如雍正朝的田文鏡。
  • 李衛為何深得雍正賞識?10年時間做到了直隸總督,乾隆都有些嫉妒
    因此他壓根就看不上貪汙得來的那點錢,所以才會政績頻出,讓雍正有了用他的理由。我們知道李衛是雍正朝最受寵的四大名臣之一,但是我們不知道,他的官其實不是雍正賞賜的,而是康熙年間花錢買來的。沒錯,康熙朝到了後期,國庫空虛,這賣官爵的事情,也就成了一項明碼標價的收入項目。
  • 乾隆不是長子,為何能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關鍵是這個人
    雍正剛登基不久,就秘密將弘曆(乾隆)立為了儲君,並將詔書藏在了太和殿的牌匾後面。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疑問,弘曆並不是長子,為何雍正會選擇他當太子呢?弘曆出生之前,雍正就已經出宮居住了,直到十歲才第一次入宮見自己的爺爺。此次相遇直接決定了弘曆的命運,康熙對聰明過人的弘曆極為喜愛,破例將他留在了宮中,親自教導他的功課。
  • 雍正皇帝的23萬軍隊都做不到,為何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
    從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開始計算,清朝開始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歷經雍正皇帝時期,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也就是說,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將近70年。認真的說,準噶爾部的軍隊戰鬥力強悍。當年,乾隆皇帝的大將兆惠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
  • 一套房子換一個瓶子,稱是乾隆用過的,專家用手一摸:靠不住!
    古代的瓷器有很多種分類,就拿扁壺瓷器來說,這是一種馬背上的民族為了方便喝水而常用的,後來到了乾隆時,乾隆皇帝也很喜歡, 但是皇帝不可能用扁壺,於是就有了幾十釐米高的抱月瓶,這就是相當高檔的擺件了。因此在後世抱月瓶的價位很高,有些甚至能拍出上千萬的高價。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皇帝的遺詔公布後,遺詔到底寫了什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停地哭,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秘密。實際上,關於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說法很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足為信。據專家們結合大量的史料,研究發現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吃丹藥,中毒而死。因為這是宮中的醜聞,所以一直是秘而不宣,官方一直說雍正是病故的。雍正的遺詔公布,乾隆皇帝不停地哭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 雍正欣賞的乾隆都不喜歡,唯獨對「買官」的李衛讚賞有加,為何?
    不過在康熙朝,李衛並沒有受到太高的重用。最高也只是從五品的戶部郎中。千裡馬需要一匹伯樂,很快李衛也遇上了他的伯樂。帝王賞識,平步青雲李衛做官的時候有著「不畏強權,精於理財」的名聲,很快就傳到了四皇子胤禛的賞識。
  • 康熙臨死前,交代讓雍正善待兩個人,雍正當上皇帝後,是怎麼做的
    乾隆即位後,立即封二哥胤礽的次子弘皙為果郡王,並讓弘仁帶著一家老小,搬到北京郊外的一座別墅裡住(當然胤礽除外,因為當時處於圈禁之中),同時,乾隆還把二哥胤礽的那些年幼的孩子,都收留起來養活。次年,禁閉中的胤礽去世。康熙死後,雍正追封他為果親王,雍正又親自到康熙靈前祭奠。在此可以看出,雍正對二哥胤礽的確很好,也嚴格執行了康熙的詔書。
  • 既是清官又是酷吏的田文鏡為何會在死後墳墓被乾隆推平?
    鄂爾泰和李衛都是在乾隆繼位後不久就去世了,還沒怎麼受到太大的波及,不過他們倆身後都遭到了乾隆清算,鄂爾泰死後入祀京師賢良祠,後來直接被乾隆撤出賢良祠,而李衛死後由於他在杭州做官時期官聲非常好,百姓在西湖邊上曾為其立像供奉香火,後來乾隆遊江南得知李衛被供奉香火之後,直接命人毀了李衛的塑像,並說李衛是: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
  • 此人上書和雍正唱反調,雍正很生氣,為何旁人一句話雍正笑了
    (孫嘉淦劇照)那麼,孫嘉淦是如何受到重視的呢!雍正看了孫嘉淦的奏摺,著實氣惱,立即把大臣們召集起來,讓大家傳看。雍正為何會如此氣惱呢?原來,孫嘉淦在奏摺上提到了三件事:一親骨肉,二停捐納,三罷西兵。說實話,這三件事樣樣都跟雍正唱反調,為何這樣說呢?
  • 乾隆是陳世倌的兒子,還是雍正的兒子?現有史料為證
    為什麼史書上會記載「母憑子貴」。女兒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古人說:嫁出去的女人如潑出去的水「。女人在夫家,只要生下兒子,她在夫家的地位才得到提高。那麼乾隆到是陳世倌的兒子還是雍正的兒子呢?陳世倌抱回孩子時,沒有注意孩子的性別,回家後,陳世倌的老婆發現抱在懷裡的孩子已經不是原來她生下的男孩,已變成了女孩。當時陳世倌的老婆要求陳世倌將原來的孩子換回。陳世倌知道此事的嚴重性,處理不好,將大禍臨頭。
  • 雍正皇帝去世後,乾隆是如何對待李衛的?
    李衛是雍正的寵臣,也是三朝老臣,李衛自康熙時期開始做官,雍正繼位後開始權傾朝野,直到乾隆三年因病去世。 李衛剛開始做官不是像別人一樣通過科舉,考取功名後為官,而是直接花錢買官。
  • 清乾隆仿生瓷古銅釉開光詩文轎瓶
    拍品可能是乾隆中後期的,畫片有點單調。我們今天這件是唐英私款瓷器,所以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唐英收藏圈只要提到大清督陶官,無一例外都會想到唐英,唐英:瀋陽人,漢族旗人。雍正六年開始總領景德鎮御窯廠陶務,那個時候的督陶官是年希堯,只是年希堯人在外地,不便管理,由唐英主管。上面圖片是唐英繼任時雍正的聖旨,下面是唐英自畫像。
  • 每年雍正忌日的時候,乾隆為何卻要去承德的一個狩獵園住幾天?
    但是沒想到自己的孫子乾隆,有過之而無不及,竟然一口氣活到了八十九。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這是為了不超過爺爺的在位時間,乾隆主動退位當了太上皇,但是實權還在手裡,就這樣一直過了三年。關於乾隆皇帝,那是一位充滿傳奇的君主。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鼎盛,可謂是國泰民安。
  • 雍正連續3天拉肚子,乾隆聽聞後,為何大讚拉的好?
    雍正連續3天拉肚子,乾隆聽聞後,為何大讚拉的好?歷史上帝位之爭最激烈的朝代是哪個?答案一定是清朝。小編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九子奪嫡的事情,知道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可以說是險象環生。皇權鬥爭的戲碼生動詭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