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 求是創新
教學單位:商學院
教師姓名:電子商務教研室沙繼東、俞春波、劉春明
授課名稱:商務禮儀、市場營銷、網店美工、
電子商務概論
一、教學體會
疫情期間,每一位教師都面臨著線上授課的嶄新挑戰。針對學校線上教學要求,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做了精心的準備。針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大量實際案例來講授的特點,為方便學生自學,保證線上教學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準確無誤地獲取知識點,在課前教師將豐富的教學資源、授課資料上傳到平臺,為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後複習做好準備。同時,為保證授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順暢交流與溝通,教師按商學院的統一安排,提前設置教學QQ群,保證每一位同學,都加入到QQ群裡。同時,針對授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網絡卡、頓、軟體故障等突發事件提出預案,教師提前了解如「騰訊會議」「抖音」「釘釘」等不同平臺的使用方法,並在授課前與學生共同探討並試用兩種以上平臺進行直播教學,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保障。
俞春波
沙繼東
劉春明
二、經驗總結
為了貫徹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原則,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整合如「一平三端」等多種資源幫助教師順利開展線上教學。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學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再是傳統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的個人魅力和吸引力會大大下降,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成為難點。我們圍繞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方面深入思考,進行學習資源、授課平臺、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整合,並結合過程性評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1.注重課前準備。對於線上授課而言,教師需要在課前充分地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對於課程內容、課程資源、可能出現問題及授課方式進行準備。
2.加強過程考核。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容易出現精力不集中,甚至偷懶厭學的現象,教師需要在課程中進行教學設計,可以採用限時討論、提問、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考核的力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3.重視師生互動。授課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要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課上直播時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課下可以適當地與部分同學利用QQ、微信等形式進行交流,側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需求,從而不斷調整課程教學方式與方法。
三、線上教學展示
1.課前籤到
2.視頻資源
3.任務清單
4.直播講解
QQ群直播
案例講解
騰訊會議
直播講解答疑
5.課堂討論
6.作品上傳及點評
四、學生學習狀態
1.在線學習
2.課堂筆記
六、對學生的寄語
疫情是一場災難,也是磨礪人生的試金石。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望同學們能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相信春暖花開時,我們必將重聚在美麗的長旅校園。
我的課堂我改善 ‖ 全過程打造學生參與式課堂
一、授課教師信息
臧銀玲,建築學教研室專職教師,本學期主講中國建築史、城市規劃原理、建築材料、IOT模型設計基礎、CAD設計製圖課程,積極響應學校及院領導號召,做好停課不停學,各門學科建課、授課及課後指導等工作。
二、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中國建築史
課程類型:必修課
課程學時:56學時
課程人數:20
課程特點:
《中國建築歷史》是建築學專業骨幹課之一,屬專業教育必修課程。主要通過講授中華建築的起源、發展、體系、演進、風格與輝煌,培養建築歷史修養。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對建築理論和實踐做出科學的評價,為以後城市規劃及建築設計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參考。通過對各類中國傳統建築的論述,使學生們掌握中國傳統建築的構成機制、發展規律和形態特徵等,了解傳統建築設計思想和設計手法,提高建築設計能力,加強建築理論修養。
三、課程基本準備
課程在本學年第二學期(2020年3月)開學前,我完成了網絡課班級的建設、完成了線上班級學生的導入、先後多次進行課前軟體測試、試講等準備工作,試講課上給學生講解課程的相關要求、學習方法等常識內容,建立網上工作群方便學生遇到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任課教師的幫助。同時,開啟網課預習、自學模式。以此,將開課前的準備工作完成。
另一方面,我抽出大量時間通過精心準備,依託學習通平臺,高質量的完成在線課程的資料導入,這項工作正好成為原有線下課堂向網絡課堂轉變的重要銜接環節,之前已構建起來的學習和溝通體系,保障了本學期的教學如期開展。授課前,我一如既往的做到課前認真備課,通過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進行備課和研討。授課中,我通過微信等網絡通信終端,與教研室學科帶頭人、院領導及學校保持實時溝通,共同應對網課期間出現的各種突發問題,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互相協作,確保網課順利進行。授課後,我都要認真總結和交流,及時改進不足並不斷提高網課教學質量。做到提前有預案、現場有對策、周周有總結。
四、教學方式
以「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平臺為例,做到統一標準、合理規劃、標準操作。每節課任課教師都嚴格按照標準操作流程和內容組織網課教學。具體如下:
作為教師,我至少提前三十分鐘檢查網絡是否有異常,無則正常授課;如有問題立刻啟動備用授課方案;然後通過微信發布學習通打卡通知,開啟籤到(30分鐘有效)。上課前5分鐘,進入班級「群聊」,進行課前測試。
嚴格按課表時間準時上課。我利用騰訊課堂,進行本堂課程的直播講解,課中積極和學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直播結束後,安排學生自行打開學習通客戶端,進行觀看自學,加強鞏固。
學生在學習通自學期間,我會實時添加「搶答」、「主題討論(教師發帖學生跟帖,討論相關問題)」等教學活動,以達到串聯課堂,豐富內容的目的。
我也會充分利用學習通文字交流區,實時掌握學生自學進度與狀態,做到與學生同步;直至課程結束,我認真進行下課籤到活動,同時積極解答學生課後反饋。
並通過學習通APP發放課後作業。另外,我利用學習通APP給學生隨時發放單元測驗,用來檢驗學生掌握本堂課知識點情況。
五、線上教學感悟
本次線上教學不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在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中,各大平臺推送了五花八門的線上教學平臺與工具,其中光錄頻軟體就有十多款,在學習新工具的過程中我經歷了抓狂,崩潰,迷失,到漸漸清醒反思,我意識到所有的教學工具都應該為教學內容服務,大學生作為成年人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大學的教學不同於中小學,應以內容為上,而不是試圖在眼花繚亂的平臺與場景中切換,變著戲法去吸引學生的眼球與注意力。每一個環節我都儘可能做到最簡,既方便學生也方便教師。但在授課內容上,不僅沒有簡化縮水,反而比線下授課時更豐富了。我始終認為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教師和學生都不應淪為網絡工具的工具。不論是線上亦或線下授課,在內容安排上不求概而全,而應把典型問題講深講透。此外,線上教學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權、肖像權也是很重要的。目前在線上課已經歷了三周,還有一些不完善地方,今後還需要不斷探索、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
因「疫」而變,不忘初心
——工程造價專業教師線上教學體會
教學單位:工學院
教師姓名:楊曉輝
授課名稱: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計量與計價軟體應用、工程造價管理
一、線上教學初體驗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新年的氣息愈發濃烈之時,疫情給人的危機感也逐步上升。2月份,學校未雨綢繆,為保證停課不停學做出積極響應。作為一名教師,已習慣傳統的面授教學模式,突然切換成線上授課,心裡未免有些焦慮,擔心由於自己的準備不夠充分,影響教學效果。於是,我開始提前做準備,尤其是在平臺選擇上,下了功夫。經過在網上搜索資料總結後,我羅列了一些可利用的授課平臺,包括:學習通、抖音、騰訊課堂、QQ群、騰訊會議等。經過對比分析後,我選擇了課堂實時互動最為良好,且效果最好的學習通+騰訊會議模式。學習通的優點是數據豐富,實時監控,服務人員能夠快速答疑;騰訊會議的優點是使用過程流暢,互動及時,隨時監控學生狀態。3月份,線上授課非常順利的步入正軌。
工學院楊曉輝
二、線上教學經驗分享
1.預先準備
確定了授課模式後,我便立即按照課程名稱建立了QQ群,一是方便各位同學實時接收信息,信息不容易被刪除;二是能夠上傳課程資料,而且能夠永久保存。在QQ群文件裡,我上傳了騰訊會議的安裝包文件,通知全體學生在電腦和手機上都安裝騰訊會議軟體,在開課前一周進行集體試課。由於我的課程涉及眾多規範和圖集等參考書籍,如果在學校,我會要求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為方便授課,在開課前,我將可能用到的諸多參考書電子版均上傳至QQ群,以備講課時查閱。此外,在學習通上,我建立了豐富的線上課資源,包括上傳PPT、建立與本課程有關的資源庫、作業庫、與中國大學MOOC連結、設置討論等,以便拓展及鞏固所學內容。
2.課堂管理
為維護網絡課堂秩序,除了一再強調線上課堂紀律外,還實施了有力的監管措施。
(1)建立上課儀式感
課前在QQ群發布騰訊會議號碼,實行學習通和騰訊會議雙籤到。
(2)課堂直播教學為主
為確保聽課質量,應用學習通「選人」功能,隨機與學生互動,如學生互動較好,酌情加分;反之,如果老師喊三聲未回應則扣除5分;建立良好的激勵措施。
(3)根據課程特點,靈活調整授課方式
比如工程計量與計價軟體應用課程,是一門實操性較強的課程,此類課程強調學生的實操性,所以在直播教學過程中,我會將重點操作截圖發送至QQ群裡,以便學生課後畫圖時查閱。
(4)指出課程重點及難點,並在課堂及時解決
為鞏固知識點的學習,在課後布置作業,保證學習質量。對於實操類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強,晚上九點多還在畫圖並把模型發群裡,我忍不住為其點讚。
(5)及時與學生溝通,保證授課質量
在授課過程中,因為採用直播授課方式,所以會在每個知識點講完後進行實施反饋,及時溝通授課方式是否有需要改進的意見以及建議,為更好的線上教學做參考。
三、總結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上授課也成為一種新的授課模式。雖然這次是因為疫情原因不得已選擇的這種模式,但是也算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線上授課對比傳統面授教學有更多的網絡資源可利用,也更為靈活。我覺得做好線上授課的重頭戲還是在課程準備上,無論是面授還是線上授課,都有一種臺下十年功,臺上十分鐘的感覺,正所謂,如果想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老師需要有一缸水,自身強大的知識積累是上好課的前提保證;其次就是平臺選擇,兩種平臺相結合使用,不但可以避免課程高峰期網絡不順暢問題,還能為課程設置更多有趣的小環節,最後是在課堂管理上下功夫,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是重點。總之,線上課程建設任重道遠,新時代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加油吧!
來源:各教學單位
編輯:楊德順
指導教師:黃群
出品:校大學生記者團新媒體運營部
監製: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