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
————蘇霍姆林斯基
學習,在知識的積累過程中獲得積累知識的能力,才能更輕鬆的學習。
小學生學習數學,學會是目的;初中生就要培養從學會到會學的能力;高中生學習數學,要會學,才能學會。
閱讀和學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普遍認為 ,語文、英語等文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閱讀教材,需要看書。數學、物理等理科的學習,重在理解,不重視閱讀。
這樣的認知讓很大一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能力,進而不會學習。
閱讀課本,對於學生學習數學、物理等理科知識是相當重要的。
普遍現狀:高中生學數學,不看課本
高中數學課堂上,老師多媒體教學,基本不用課本;學生看著老師的課件記著重要的結論、定理、公式。
課堂外,看著自己課堂上的筆記,記住了重要的結論、記住了重要的定理和公式。
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下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那麼,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教材用在什麼地方了呢,老師上課不用教材、學生下課不看教材,學校發的數學教材完全配不上用場。
學會學習的基礎是閱讀
小學生學習數學,學會是目的;初中生就要培養從學會到會學的能力;高中生學習數學,要會學,才能學會。
那麼,學會學習、會學的基礎就是閱讀。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沒有底線的增加作業量,應該是讓孩子閱讀,學會閱讀。
有部分學生不會做題本身的原因不是不會做題,是讀不懂題目,讀不懂數學語言。
閱讀,讓學生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
有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下課做題一塌糊塗。
上課聽老師講課,下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是被動學習
通過閱讀課本,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把老師的講解過程,通過自己的閱讀合併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是主動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