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 第1325期】
【核心提示】這種看似藉助大數據的「師德碼」很先進,很方便,但實際上,99.99%的教師都相同,使用頻率並不高,因此,其存在的價值並不大。但收集、整理、錄入這些數據,卻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花如此高的代價只為每年幾次的職稱評聘、表彰獎勵、推優評先時「掃一掃」,實在是一種浪費……
近日,浙江溫州市上線「甌越師德碼」,引發網友的質,甚至中間還夾雜著著不少的聲討聲。有人把它比為教師群體的「良民證」;有人認為這是對教師群體的感情傷害和人格侮辱;還有人大呼「狼來了」,從此廣大教師要心驚膽戰地教書……為此,蒲公英評論員呂老師發出正面聲音,師德碼」並不那麼可怕,其「副作用」也不必過度解讀,其實施還是有其積極、務實的一面。
其一,「師德碼」釋放善意,著眼於建設。無論綠碼、黃碼還是紅碼,都是教師自己個人書寫的「師德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只是如實記錄,不會無理強加。
其二,「師德碼」主要用於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管理,在職稱評聘、表彰獎勵、推優評先等方面用作參考,不對社會公布,學校與教師「你知我知」,沒有「他知」,更不會隨便「一掃便知」。
其三,「師德碼」著眼於建設。黃碼、紅碼教師試圖轉崗「洗白」,行不通,這是對孩子、對教育的高度負責。
對於第二點,既然大家都不掃,只有在「特殊需要」時掃一掃,那麼此碼存在的意義便不大。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寶貴的數字資源更沒必要;對於第三點,教師轉崗「洗碼」行不通,也僅是指在溫州「有碼的境內」,出了溫州「,他處無「碼」,「碼」便失去了作用。而在溫州境內,有違師德者是記錄在案的,文件、檔案都是教育系統」通用「的,個人也是無法洗白的,因此何必再多此一「碼」呢?由此返回去再看每第一點,無記錄便是「綠碼」,則更有些人吃飽了撐的慌,沒事找事幹了。因為,參照此法,社會上每個公民,只要沒有過違法行為記錄,豈不是也都要弄一個守法綠碼?如果社會上兩人相見,就亮出綠碼以顯示自己"遵紀守法",那這個人如果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隔壁阿爾,就是神經上出了毛病。
呂老師還說,師德建設也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借用力大數據用,「師德碼」匯總、記錄教師「師德史」是一種創新。我想,這是對師德建設「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的誤讀了。
師德建設要與時俱、跟上時代步伐的核心與重點應該是教師的師德行為要根據社會和國家要求,根據學生學情變化而變化,要與新時代要求要求相適應,而非是在師德師風記錄的表現形式上。
而且如前所言,這種看似藉助大數據的「師德碼」很進先,很方便,但實際上,99.99%的教師都相同,使用頻率並不高,因此,其存在的價值並不大。但收集、整理、錄入這些數據,卻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花如此高的代價只為每年幾次的職稱評聘、表彰獎勵、推優評先時「掃一掃」,而且在「掃碼前」,個人已做了誠信保證,相關單位已做了調查證實、負責人籤了字,單位蓋了公章,並進行了公示,早已把「紅碼」者排除在圈外,更不要說還有文件可以再查證,如此情況下,非得再弄個師德碼「掃一掃」,是實實在在的「多此一掃」……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 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