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納入職稱評審,辦法細化方可落實

2020-08-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意見》明確,要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引發社會熱議。師德表現納入職稱評審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但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評價。

首先是誰來評價?目前國內高校普遍採用的兩類評價模式,分別為單位領導評價和多主體綜合評價。領導評價的優勢在於高效率和權威性,但缺點是容易造成「評價唯親」和「一言堂」等諸多問題,這也是廣大教師的憂慮所在。綜合性評價直接體現為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比如同事互評與單位考評相結合,部分高校甚至邀請學生參與師德評價。雖然多元主體參與評價在形式上要優於單位領導評價,但也不乏老師擔心同事評價和學生評價的公正性問題,尤其是評價過程中可能摻雜關係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因此,為確保評價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有必要探索黨委牽頭、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建立健全師德評價考核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可由全體教師共同推舉產生,且應具備師德高尚、為人正派等基本素質。

其次是評價什麼?雖然高校都贊同師德評價的必要性,也紛紛將師德納入職稱評審中,但在師德評價到底應該涵蓋哪些內容方面,仍模稜兩可,其中不乏行政領導提什麼就評價什麼的情況。更有部分高校直接採用教師自評的方式,而教師自評的依據也多來自網絡上的思想政治考察或師德考核「模板」。在這種情況下,師德評價雖然看起來轟轟烈烈,但本質上多流於形式,這也是「師德事件」屢屢發生的重要原因。《意見》強調,要完善師德師風考核辦法,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因此,當務之急是儘快研究明確師德評價的核心維度,既要體現師德的本質內涵,又要維護教師的職業尊嚴,全面提升評價的可操作性。

再有是如何評價?與論文和課題等可量化的客觀硬性指標不同,師德考核更多是一種具有較強主觀色彩的軟性評價。這就意味著,師德評價不能簡單機械地照搬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模式。事實上,師德作為「軟工」,只要不觸及師德「紅線」,通常情況下的師德水平很難用分數高低來區分。更為重要的是,對本身具有主觀性的師德進行打分考評,極易產生大量的「人情分」和「面子分」,實質上有損師德評價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甚至挫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積極性。因此,與傳統的量化考核相比,師德評價可更多地考慮負面清單制,並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結果運用」是師德納入職稱評審有效性的基本保障。部分高校對於如何使用師德評價結果在態度上較為曖昧,個別地方甚至出現「帶病」晉升提拔、「帶病」申報人才計劃的現象,如此示範效應危害甚大。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強化師德考核結果的運用,對考核不合格的應取消職稱評聘、推優評先、人才項目申請等方面的資格,營造師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在教師隊伍中達成廣泛共識。同時,要建立師德考核結果的申訴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護教師權利。(作者:陳強)

責任編輯: 徐可

相關焦點

  • 光明時評:師德納入職稱評審:誰來評?評什麼?如何評?
    作者:陳強近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意見》明確要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引發熱議。師德表現納入職稱評審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評價。誰來評價?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要深化也要細化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徵求意見:師德表現將作為評審首要條件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機制,激勵廣大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現就深化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師德表現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面試熱點: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師德表現 2020年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部分已經進入了面試階段,例如蘭州事業單位、甘肅事業單位725聯考等,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面試熱點
  • 西工大出臺職稱評審新辦法!破「五唯」我們是認真的~
    2020年,學校對原有職稱文件進行了修訂,經過數輪迭代和優化完善,於4月9號正式印發《西北工業大學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2020版)》。新辦法將在2021年職稱評審工作中全面啟動。那麼,新辦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臺,新舊辦法之間存在哪些不同?職稱評審方式有哪些變化?
  • ...局廣元市教育局關於印發《廣元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辦法》的通知
    《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八條 學校要在廣泛徵求教職工意見基礎上,根據相關規定製定本校教師職稱推薦辦法。師德師風、教學業績的評價權重不得低於80%,其中教學業績方面主要以課時量和教學質量為依據;納入評分要素的表彰獎勵項目須經縣級以上黨委、政府及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認可。推薦辦法經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後方可組織實施,並報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 職稱評審重師德: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又一項職稱評審工作開始了!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術人員申報中專教師系列和實驗系列高級、中級職稱評審。1.評審條件按照《江西省專業技術資格條件(2011年修訂版)》(贛人社發〔2011〕47號)執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正高級講師執行《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教授級講師資格條件》(贛人社發〔2013〕72號)。有其他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暫行辦法》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針對高校職稱評審中的不同主體,《暫行辦法》提出了相應的違紀違法懲處措施,對因評審工作把關不嚴、程序不規範造成投訴較多、爭議較大的高校要求進行整改。
  • 職稱評審重師德 高校教師怎麼看
    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事關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教育部發布重磅文件!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等評審文件,自主組織評審、按崗聘用。(四)落實自主評審1.下放職稱評審權。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組織評審、按崗聘用,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要加強對院系的指導和監管,院系要將符合條件的教師向上一級評審組織推薦。
  •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不唯論文,強調師德,同時規定申報「紅線」;涉及全省90所高職院校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記者 楊甜子)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教育廳聯合發布《關於下放全省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有關問題的通知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迎來重大改革!高校可自主評審教師職稱!
    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歷、唯獎項、唯項目等傾向;落實自主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等等,《指導意見》還有哪些重要改革舉措?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好思想政治關,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完善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健全評價標準、體系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2.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高校應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
  • 山西2019年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政策!
    2019年度全省中小學校教師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安排意見根據《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40號)、《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做好2019年度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晉人社廳函〔2019〕969號)等精神,現就2019年度全省中小學校教師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見:一、組織管理
  •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深化職稱評審工作
    (原標題:四川城市職業學院深化職稱評審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
  • 教師考核首重師德 濟南市出臺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
    本報8月31日訊(記者 史春勇)在今後的教師考核中,濟南市將把師德作為首要考察內容。記者今天從市教育局獲悉,《濟南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辦法》正式出臺,《辦法》指出,我市將對全體在職教師進行師德考核,考核將分為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並按照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存入教師個人檔案。
  • 2018年多地職稱評審新規定
    基層全科醫生參加中級職稱考試或申報高級職稱時,外語成績可不作為申報條件,對論文、科研不作硬性規定,側重評價臨床工作能力,將籤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等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申報高級職稱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對長期紮根貧困縣農村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可突破學歷等限制,破格晉升職稱。
  • 2021年度山西高等學校教師高級職稱評審通知(附相關政策文件)
    各校要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做好師德師風考核。要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教師的基本職責,把教師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育人效果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晉升高一級職稱的青年教師,須有至少一年擔任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工作經歷,或支教、扶貧、參加孔子學院及國際組織援外交流等工作經歷,並考核合格。要將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上發表的理論文章等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稱成果評價範圍。
  • 師德表現將作為職稱評審首要條件 高校教師怎麼看?
    職稱評審重師德 高校教師怎麼看教育部網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