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文化 | 紫金中鎮黃氏譜序選讀

2021-02-06 黃氏視界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黃氏視界】,再點擊「關注」,好文章大家齊分享!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譜序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序和他序的區別。譜序的內容,主要記敘族姓的來源,先世仕宦與德行,宗族的遷徙以及本家譜的編修和續修情況,竭力闡述本譜主旨,頌揚祖德,使子孫讀後能夠敬祖向善。我族廣東永安(今紫金縣)中鎮黃氏,素有編修家譜族譜的傳統。在歷次編修的家譜族譜中,都有一些內容豐富情真意切的序文。下面選刊的四篇序文,都是明朝年間的東西,筆者是從重慶潼南縣玉溪鎮糧站退休職工黃維鳳宗親保留的老譜抄本中發現的。現在重讀這些序言,黃姓子孫會從中得到許多教益。


昔郭、狄二公不認遠祖,古今是之。至盧陵歐陽①不失一祖,餘竊慕焉。及讀司馬子長②,摭③周譜國語而作世家,然後知譜之繫於族也大矣!夫譜者,普也,聯密逖,統昭穆④也。譜者,公也,嚴是非,示勸懲也。非其族而牽合附會以為同族,惑焉。非惟見鄙於郭、狄二公,其不見笑於盧陵者,鮮矣!然人本乎祖,猶木在山,水在壑也。郁郁青青,蔚然暢發;浩浩蕩蕩,橫無際涯。豈偶然哉!本盛末茂,源深流遠,自有不誣者⑤。吾黃原肇跡江夏,自戰國春申君歇公,至相承郭威王時平章峭公,以下之世遠年湮⑥,無可稽考。又至宋元時,我太祖諱城,住江西南豐,轉遷贛州瑞金縣,傳至百世不遷之祖諱伯,字海龍,住中鎮,次祖諱僚,字海虎,住程鄉水南,傳下十二世,其間登仕籍、拖縉紳者,彬彬相望。非本盛源深,詎⑦至此乎?霓自少時,見祖堂中每書「江夏」二字,初不知其義。後為灌陽令,轉遷江夏,知二縣事,始知派出江夏。及考江夏世系,皆亢宗大族。霓不敢遠認,以為郭、狄、歐陽羞。及掛冠歸,取若霖弟譜考之,與江夏若合符節焉。始撫然嘆曰:「黃氏自兵燹之餘,族譜散逸,昭穆失序。吾弟不辭勞辛,纂集一譜,傾資刊錄。嗚呼!斯舉也,尊尊親親⑧之義明矣;萃渙合離之道昭矣。」且血脈相流,世緒相繼,提吊有法,其緒易尋也。行狀⑨有贊,其事不泯也。母有嫡庶,而各注其所生;女有長幼,而各注其所適;妻族書其從來,葬埋書其塋地;抱養者刪不入譜,貧賤者錄不失遺。採新摘舊,刪繁綴略,其文詳,其事核,其法備。千載以下,有賢肖子孫出覽斯譜,也有不足動其繼述者乎!夫天下之大,雖非一家一族之可比,然天下者,家之積也。使天下之人,各愛其親,各睦其族,可謂大孝矣!豈曰小補之哉!茲因修譜告成,霓叨昭穆之末,義不容辭,不敢自謂無文而遂嘿嘿也。因書之以俟後之重修者。①盧陵歐陽:指歐陽修。他採用史書體例和圖表方式編寫了自己家族的新型家譜,成為後世修譜的範本。②司馬子長:指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太史令,他主持編修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③摭:ZHí,摘取。④聯密逖,統昭穆:逖,遠;昭穆,代祖宗。全句的意思是把親近的人疏遠的人都聯繫在一起,把輩分高的輩分低的祖宗都統一在一起。⑤不可誣者:誣,欺騙人;不可誣者,不是騙人的。⑥世遠年湮:湮,埋沒;世遠年湮,年代久遠被埋沒了。⑦詎:表示反問,相當於「哪裡」。⑧尊尊親親:第一個尊,動詞,尊敬;第二個尊,名詞,長輩;第一個親,動詞,親近,第二個親,名詞,親人。⑨行狀:舊時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文章。從前,郭、狄兩位先生不知道自己的遠祖。(如果沒有譜),古代的人,今天的人,都會是這樣。盧陵歐陽氏(因為有家譜),對自己的每一位祖先都知道,我也暗中羨慕。直到讀歷史才知道,司馬遷就是摘取周譜國語的材料而寫出了「世家」。這時我才明白,家譜族譜對於家族的關係很大呀!家譜、族譜,在家族中它具有普遍性,把親近的人疏遠的人都聯繫在一起,把輩分高的輩分低的都統一在一起。家譜、族譜,在家族中它還具有公正性,嚴肅地對待正確與錯誤,明白地表示勉勵與懲戒。(有些人),不是自己家族的人,卻牽強附會地寫進自己的家譜中,真讓人鬧不明白喔!(這樣做),不只是被郭、狄這些先輩瞧不起,如果不被歐陽修們笑話,那才是稀奇事呢!人的根基在於祖先,就象樹木只有長在山上,它才能郁郁青青,生長得茂盛;水流只有蓄積在江湖中,它才能浩浩蕩蕩,一望無邊。難道是偶然的嗎?根基深草木才茂盛,源頭長江河才流得遠。這道理自然不是騙人的。我們黃姓是從江夏縣開端的,從戰國封春申君的歇公,到(後周)郭威王時任平章職務的峭公,以下的因為年代久遠被埋沒了,已經不能查考了。到了宋朝,我太祖叫城,住在江西南豐,後來又遷移到贛州瑞金縣。傳到我們這一支的開基始祖老大叫伯,字海龍,住中鎮,老二叫僚,住程鄉縣水南,傳到我們這一代已經是十二代了。這當中,入仕被登記在冊的,或至今穿戴著官服的,經常能夠見到他們彬彬有禮的身影。我們黃姓家族如果不是根基深厚淵源長遠,哪裡能夠到這一步呢?我從小就看見祖堂中經常寫著「江夏」這兩個字,開始不明白它的含義。後來當了廣西灌陽縣令,又轉任(湖北)江夏縣,知兩個縣的事,才知道我們家族是從江夏發派出來的。等到作了一番考察之後,才知道江夏各支派都是聲望高子孫多的大家族。當時我不敢去認親,怕被郭、狄、歐陽他們羞辱。直到我退休回家,拿來若霖弟編修的族譜作了一番考證,原來我們與江夏果真是同源流的宗親。我這才撫摩著譜感嘆:「我黃氏在兵災戰火中丟失了族譜,族中老少連輩行都搞不清楚了。我弟不辭辛勞,編修了這本譜,並且出錢把它刊印出來了。不容易啊!」他這個舉動,把尊敬長輩親近族人的意義講明確了,把維護家族的團結統一的道理也說得更清楚了。並且,(從編寫來看),血脈一貫下來,世系相互銜接,編排方法得當,各個支派的頭緒很容易找到。行狀對他們的生平作了肯定,他們的事跡就不會消失了。不管是嫡母庶母,她們所生的子女都註明了;不管是大女兒小女兒,她們的婚配也註明了。對妻子的家族書寫了他們的來歷,對逝世者記下了他們的墓地。對抱養的子女刪去沒有寫進譜中,對貧窮低賤的人也照樣錄進譜中,並沒有把他們丟下。(從文字材料來看),採納新的,摘取舊的,刪除多的,補充少的。(總的來看),這部譜,文字詳明,事跡真實,章法完備。恐怕千年以後,有孝子賢孫拿出這本譜來讀,也不會有值得改動的地方。世界這樣大,雖然不是一家一族可以相比的,但世界是一個一個家族累積起來的。假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夠各自熱愛自己的親人,和睦自己的宗族,這就可以算是行大孝了,怎麼能說是小補呢?今天因修譜宣告完成,我在家族中算是晚輩,義不容辭,不敢自認為無文才就不答應。於是寫下了這些話,以等待後來的重新修譜的人。餘昔未仕時,曾讀書至司馬子長,採世本而作帝紀,摭周譜國語作世家,族譜之原始著矣。魏晉而降,綜百氏以門第,官人卑姓雜譜,皆藏有司①。迄於李唐趙宋莫不皆然。始撫然掩卷曰:「嗟乎!族譜者,譜其族也。族而有譜,則萃渙合離,重其本之所出,詳其支所由分,尊尊親親之義備矣。」古稱亢宗大族,此其選也②。今之世亦有是乎?否耶!厥氏繼暨春官,歷履青岱淮淛③,仍奉命按察粵東,本處有惠、潮黃姓者,本戰國春申君歇公之後也,周成王平章峭公之裔也。世遠年湮,無可譜考。惟近代之子孫族眾,渙處於中正、程鄉,在在④皆以詩禮傳家,世世常有勳名樹立。久矣,東南之強也!既而餘復命於京,道經中鎮,有起祥若雲君者,常司教我惠安庠序⑤。餘家子弟亦常執書而質焉,則君與餘實有通家之誼也。又適黃之中,有在永安中鎮住者若霖,梅谷河田住者道立,新修宗譜始成,帙⑥只未序,黃君欣餘之過也,遂執譜而言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豺祭獸,獺祭魚,皆知有祖也。矧我人斯,木本水源,疇無是念,惟是親盡情盡,慶弔不行。吾所以相視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也。」悲夫,誠如蘇老泉所云者!今黃氏之譜,雖不足以當眉山之萬一,然亦不忍以一人之身而分為途人。則譜之所以作也,尤幸執事而教之。夫合其離,萃其渙,重其本,詳其支。餘自橫覽往古,遐睇人群,因有激於衷矣。今由茲譜觀之,上自始祖,下及子孫,各以世系相屬,非惟昭穆不紊,抑且遠近鹹宜,曾謂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矧是役⑦也,餘將上宣主德,下觀民風。君之執譜而來也,宗盟篤矣,風俗厚矣。餘安能嘿然耶?敢誦淵明贈長沙公祖祠雲,同源分派,人移此疏,慨然寤嘆⑧,念茲厥初⑨,載申以義,曰:「族譜已成,隨其遠近,凡歲時伏臘,朔望之旦⑩,無異少長,悉詣司牒者,相教以孝,相率以友,相勸以善,相周以財。則雖未嘗強渙散而立宗,而宗之法亦寓焉。由是尊尊則分明,親親則恩篤,可以勸忠,可以作孝。忠孝鹹備,則可以鳩族,可以廣仁矣。」此又餘望黃族子孫千萬世者也。以是序。①有司:指專門管理某方面事務的機關。②此其選:其,其中;選,條件。③青岱淮淛:青岱,指泰山,借指山東;淮,淮河,借指兩淮地區;淛,同浙。④在在:處處。⑤庠序:古時候指學校。⑥帙:書,這裡指所修的譜。⑦矧是役也:矧,況且;疫,差事。⑧寤嘆:寤,醒悟,明白;嘆,嘆息。⑨念茲厥初:念,想;厥初,其初,指彼此的祖宗。⑩朔望之旦: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過去我未出仕做官時,曾經讀過《史記》,知道司馬遷採用世本才寫出了帝紀,摘取周譜國語才寫出了世家。族譜的作用(在我心目中)才開始突出了。魏朝晉朝以來,講究以門第論百姓的地位,所以官人也好,庶民也好,都盛行修譜。各種譜牒都有專門的機構收藏。直到唐朝、宋朝,也都是這樣的。我這才撫摩著譜感嘆:「知道嗎?族譜就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呀!一個家族有了族譜,就可以把一個鬆散的家族集中起來。族譜,很重視自己家族的根基是從哪裡來的,對家族的分派分支是記載很詳細的。可以說,尊敬長輩和睦家族的道理在族譜中是很完備的。」古時候所稱呼的聲望高子孫多的大家族,這是其中重要的條件。(也許有人會問),今天還有這樣的大家族嗎?不是這樣嗎?我自進入官場,先後在山東、兩淮、浙江任職,現在仍奉皇上的命令按察粵東。粵東的惠州、潮州有一個黃姓大家族,本是戰國春申君黃歇公的後人,也是周成王時任平章職的黃峭公的後裔。他們的遠祖因年代久遠,已經無法通過家譜族譜來考證了。(這個家族)近代的子孫多,家族大,分散居住在中正、程鄉,處處都以詩禮傳家,代代都有功勳名人。長久以來,她都是東南一個強盛的宗族啊!不久,我又回京述職,路過中正,有起祥若雲君,曾經在我家鄉惠安的學校教書。我家的子弟也經常拿著書去向他求教。因此,若雲君與我實際上早有互相往來的友誼。又恰好(我認識的)黃姓人中,還有在永安中正居住的若霖君,有在梅州河田居住的道立君。新修的宗譜剛完成,只是還沒有序言,他們得知我從這裡經過很高興,就拿著譜對我說:「萬物以天為根本,人以祖先為根本。據說,豺會祭奠獸,獺會祭奠魚,它們都知道自己有祖先。何況我們人呢?樹有根,水有源,誰沒有這樣的念頭,那就是沒有親情,也不談什麼高興悲傷了。我們今天(有些人)把親人當過路人一樣看待,當初他們可是兄弟呀,再往上更是一個人發派的呀!」悲哀呀,難道今天的人情果真如蘇老泉所說的那樣嗎?今天黃氏修的譜,雖然不能與眉山蘇氏的譜相比,但他們也是不忍心看到這樣的局面:一人發派下來的族人,分開以後卻象過路人一樣。所以,我們修譜的目的,尤其重要的是抓住這件事情對族人進行教育,使分離的族人重新聚合攏來,使鬆散的宗親團結起來,使家族的根基得到重視,使各宗支的分派能夠詳明。我自己回頭看過去的歷史,再遠一點看周圍的人群,實在是心中有感觸啊!今天從這個譜來看,上從始祖開始,下面包含各代子孫,都以世系相統率,不只是輩行不亂,而且遠近也處置得比較恰當。可以說古今以來好多人也比不上的。況且我這次的差事就是要到處宣揚皇上的恩德,注意觀察社會民風。黃君拿著譜來找我作序言,說明他們這個家族根基實在,民俗民風是厚道的。我又怎麼能夠不答應呢?我就冒昧地在這裡復誦一下陶淵明贈長沙公族祖這首詩吧:「我們是同一個祖先分派出來的,一輩一輩的人漸漸地變得生疏了。想起當初我們說話做事都要講道義,真象睡醒了一樣有很多感嘆。」我把他的意思引申一下,再說幾句話:「族譜已經修成了,無論離得遠近,凡是逢年過節或初一十五的這一天,不分老幼,我們都要到保管家譜的人那裡去,用孝道互相教育,以友誼相互提攜,用好言相互勉勵,用財物相互救濟。如果這樣,雖然沒有勉強渙散的族人建立宗祠,而宗族的法制實際上已經寄托在這些活動中了。因此,尊敬長輩就是一種清楚的職分,長輩就可以藉此勸勉晚輩對國家盡忠心;親近族人就是一種實在的情義,晚輩就可以藉此對長輩盡孝道。如果忠孝全都具備了,就可以把家族的力量集合起來,就可以把這種仁愛之心推廣開去。這也算是我對千秋萬代的黃姓子孫的一點希望。就把這些話作為序言吧。時大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歲次戊戍季秋月吉旦周禮,小史掌家國之志譜,序世系以辨昭穆。蓋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志。程頤曰:「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世族」。譜者何?譜其開基之祖與夫祖之所自出之太祖,當日不過家人父子,寥寥以攜,即如序文王與興本之太王,綿綿瓜瓞之詠也①。譜其從何郡何邑何鄉而至此,即如序民之初生者,自土沮漆而暨聿來胥宇之詠也②。譜其立基勝地,即如周原龜契,止時卜築之詠也③。譜其所置田塘山宅丁糧戶口,即如疆理宣畝,周爰執事之詠④也。譜其建立宗祠,即如縮版以載,作廟翼翼之詠是也。譜其生齒繁昌,與夫文物蔚起,即如柞拔道兌⑤,文王蹶起之詠也。予母家江夏,惟中正一宗,古稱巨族。計開山第一祖諱海龍,二世祖曰利公,三世中正開基始祖曰起所,四世祖曰南明、南用、南振、南蘭,分為四大房。實自宋朝肇興⑥三十五年來於茲也。閱紹興而登第者,汝勵而暨渙公,若蟬聯焉。厥後衣冠鵲起,經五百餘年而未有艾也。本宗譜詳明,值金元兵燹⑦而未免殘缺。喜其代有文人,修舉廢墜,不致挈裘而失領耳。昔者舅氏諱瓚者,身居十四世之曾孫,奮然有光大家聲之願,將世德之難忘者,扢然⑧獨著,間有不類,不妨皮裡春秋⑨。賢裔秉筆之下,均屬親親之詞,而罪其何有哉?且欲丁先作元晏,豈不猶屬文者⑩,接旨意之淵泓,自驚題神之壓手耶?謹以周家遷歧故事,一一為之比勘。庶幾孝子賢孫,席⑾根深蒂固之盛,必能追思幾許盤根錯節,秋實春華而致此也!謹以是為序。①綿綿瓜瓞:出自《詩經•大雅•綿》。綿綿,連續不斷;瓞,小瓜。比喻父子之情難以割捨。②自土沮漆而暨聿來胥宇:沮,河名;漆,當是涑,河名;均在山西。聿,語氣詞;胥,地名。意思是從黃土高原遷往河邊,又遷往胥宇。③周原龜契,止時卜築:意思是周人隨太王來到周這個寬廣而平坦的地方,準備在這裡定居,用刀刻龜甲佔卜得到吉兆,太王說就在這裡停止,大家抓緊時間修房子。④疆理宣畝,周爰執事:出自《詩經•大雅•綿》。原句是「乃疆乃理,乃宣乃畝」。周,周密;爰,於是。全句的意思是分配土地,整治田園。⑤柞拔道兌:出自《詩經•大雅•綿》。原句是「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柞,棫,樹木;兌,通。意思是清理林木,開荒修路。⑥宋朝肇興:肇興,開始興旺;指南宋王朝建立。⑦燹:戰火。⑧扢然:莊重的樣子。⑨皮裡春秋:褒貶善惡的家族歷史範本。春秋,歷史。⑩元晏:元,第一;晏,鮮豔,華美。屬文:作文。⑾席:憑藉。周朝禮制,小史負責掌管王族的家譜,以便根據某人在世系中的排序來辨別他在宗廟中的地位。大概老百姓家中有譜,就象一個國家有史志一樣。程頤說:「要抓住天下人的心,就要將他們收歸到宗族中,重視民風民俗的作用。要想使人不忘本,就必須讓他們清楚自己家族的世系」。家譜、族譜,到底記錄什麼,起什麼作用呢?記錄自己所在家族的開基始祖以及發派這位始祖的太祖,他們當時不過是一家人中的父親、兒子,冷清地在人生路上攜手前進,這就象《詩經》記錄周文王與建立了周朝根基的太王的父子之情,就有「綿綿瓜瓞」這一類的詞句;記錄自己所在的家族從哪個郡哪個縣哪個鄉來到這裡,這就象《詩經》中記錄周朝初民的遷移歷程,就有「自土沮漆」和「聿來胥宇」這一類的詞句;記錄家族立基的地方是如何好,這就象《詩經》中記錄周人修房築室,就有「周原龜契,止時卜築」這一類的詞句;記錄家族添置的田土、山塘、宅院、人口,這就象《詩經》中記錄周朝授田給居民,就有「疆理宣畝,周爰執事」這類的說法;記錄家族建立宗祠的情況,這就象《詩經》中記錄周朝作宗廟時,就有「縮版以載,作廟翼翼」這樣的話;記錄家族子孫繁榮昌盛,這就象《詩經》中記錄周朝文王徵服混夷臨危受命,就有「 柞拔道兌,文王蹶起」那些話。我母親的娘家江夏黃氏,中正這一支自古以來就稱大族。開山第一祖名海龍,第二世祖叫起所,第三世祖叫南明、南用、南振、南蘭,分為四房。他們實際上是南宋建立三十五年時來到這裡的。回頭看看紹興以來先後登第的族人,先有汝勵,接著有渙公,就象蟬聯袂出現一樣。那以後不斷入仕做官的,已有五百多年而沒有停止過。原本宗譜記載得詳細清楚,可惜遇上金、元戰火而造成殘缺。令人高興的是,家族中每一代都有文人來對宗譜進行修補,不致於讓我們理不清楚家族世系的頭緒。我舅父黃瓚是海龍公第十四代曾孫,前些年就有光大家族聲譽的願望,發奮要修好家譜,把族中那些世德難忘的人和事,莊重地寫進譜中。中間或許有不恰當的地方,但仍然可以算是褒貶善惡的家族歷史範本。黃瓚作為一個有良好品德的晚輩,握筆寫出來的都是親近族人之類的文辭,哪有什麼過錯呢?並且,要我丁先來作放在最前面的漂亮文章,這難道不象作文章的人接到了一個高深的題目,自己都感到壓力很大嗎?我只好小心地把周王朝遷移歧山的故事,拿來為家譜一一做比照。或許族內的孝子賢孫憑藉家族根深蒂固的強盛基業,一定能夠追思一些艱難曲折,進而得到春天開華秋天結果的收穫吧!就把這些話作為序言吧。



蘇子曰:「欲教民親和,其道必始於宗族,必復古之小宗,以收天下不相屬之心。自秦漢以來,天下無世卿,大宗之法不可復立,而其可以收合天下之親者,有小宗之法存①。存而莫之行,甚可惜也。」又稽之張子,有曰:「宗譜之立,人人各知來處,朝廷大有所益。」夫合天下之異以為同,聯天下之疏以為親,則勢甚逆,而功甚難。若夫小宗之立,則合其所本同,聯其所本親,此非有所難行者也。況有譜以領之,使人各知尊祖敬宗,冠婚必告,死喪必赴。有喜相慶,可以共居安。有急相周,可以同處危。惟末季間,宗之一事不明,有親未盡,而不相往來者,冠婚不相告,死喪不相赴,而無知之民,遂致父子異居,兄弟相訟者有之。餘睇齊昌故姓②,稱過歷而綿延繁昌者,莫如江夏一宗。系出江夏,近則南豐、瑞金諸邑,其由來也。開基中鎮,其在大宋之中興際乎。迄今科甲明經,書箱不替。世有十九代,數過五百年。自中鎮而流寓他鄉者,亦不可枚舉。此別子中有宗,宗而又有別子矣。餘聞最邇者,洋背鸛藪一宗,與宗並為巨盛。人物山川,時得覽勝焉。此自梅州而宦遊③龍川者基於此,而中鎮則與梅州別子同時而立宗於茲也。餘之研友黃君諱瓚者,近年以息機遠海④相聞,一旦介紹及之,持宗譜索序於餘。餘得卒業之,而知潛心睦族,莫如譜冊詳明,欹歟休哉⑤!甚盛舉也!準古法以定宗分派,核前譜以闕疑闕殆⑥。今按譜者,生感發心,又生懲創心,且世世相繼,領一族之人,以行時祭,遞次分為疇繼高曾,疇繼祖禰⑦。領一族之親,以行祠節,既共協力,以記其所始,又各竭力,以親其所親。富貴不得妄援,貧賤不致遺棄,如此則同者合,親者聯,敦睦之風行,而淳古之俗復矣。謹悉所知,以餉孝思之⑧,則若江夏名公,更有世德之未艾者⑨,足為今日之事加額哉⑩!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戶部山西清吏司專理、邊餉兼直省錢糧冊庫升俸一級署郎中事員外郎  眷生  巫三祝   頓首拜撰巫三祝,字獻一,號疑始,諡文壯,龍川田心下塔村人。十歲能文,明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及第,歷官吏部觀政、西蜀富順和福建福安知縣、戶部山西清吏司題掌郎中事、員外郎等職。(據龍川縣誌)①大宗之法:家族世系一直上溯到血緣始祖或受姓祖的修譜方法。小宗之法:世系只上溯到始遷祖或五世祖的修譜方法。②餘睇齊昌故姓:睇,看;齊昌,舊縣名。指今龍川、五華、紫金一帶。③宦遊:在外當官。④息機遠海:息,停止;機,重要的;遠,遠離;海,大的。意思是停下了許多重要的事情。⑤欹歟休哉:休,美好。全句的意思是真好啊。⑥闕疑闕殆:闕,同「缺」;疑,產生疑問;殆,應是「怡」的誤寫,意思是為……高興。全句的意思是,對有缺漏的地方產生了很多疑問,又為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問題而高興。⑦遞次分為疇繼高曾,疇繼祖禰:遞,依次;疇,類別;禰,代亡父。全句的意思是,依次祭奠高祖、曾祖、祖父、亡父。⑧以餉孝:以餉,以(之)餉;餉,酒菜,這裡是款待的意思。⑨世德之未艾者:世德,家族中形成的道德;艾,停止。⑩足為今日之事加額:足,值得;額,牌匾。蘇先生曾經說過:「要想叫老百姓親近和睦,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從宗族開始,必須恢復古時候那種家族制度,以家族來收攏天下人那些不願意歸屬於別人的心。從秦漢以來,天下已經沒有世卿制度,大宗之法不可能再恢復了。而那些可以用來收攏天下同宗族人的小宗之法還在。既然還有小宗之法在,卻沒有人去推行,真是太可惜了!」又向張先生詢問過這件事,他也說:「如果讓宗譜都建立起來,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對朝廷也是大有好處的。」依我看,要想把天下不同宗族的人集合起來成為一個宗族,把天下那些已經疏遠的人都聯繫得象同一個家族的宗親一樣,是與大形勢相違背的,也是很難做成功的。說到立小宗,就是集合那些一個祖宗發派的同宗,聯絡那些本族的宗親。這樣做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何況還有譜可以做統率呢?這樣做,使家族中的人都知道尊敬祖宗,家中有冠禮、婚禮要告訴親人,親人有死喪一定要趕去安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喜互相慶祝,大家可以共同享受平安,遇到危急互相救濟,大家共同度過難關。最擔心的是,到了現在最小的這一輩人,對宗族的很多事情弄不清楚,本來是親人也不盡義務,紅白喜事互相也不來往。更有一些沒有見識的人,甚至鬧到父子之間分開過,兄弟之間打官司的地步。這樣的事情確實是有的。我看齊昌這地方原來有的姓氏,算得上歷史長而又一直繁榮昌盛的,沒有誰比得上江夏堂黃氏。遠一點的湖北江夏,近一點的江西南豐、瑞金這些縣,都是他們遷來的地方。他們到中鎮開基,大概是在宋朝再次興旺的時候。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當官的、讀書的從來沒有中斷過。論輩次,已經有十九代人;論年頭,也有五百多年了。從中鎮遷居別處的子孫,也不可一一列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別子中有宗」,「宗而又有別子」了。我聽說關係最近的就是洋背鸛藪那一支了,與中鎮這一支都算得上是大家族。那裡的人物山川,也不時有值得一看的東西哩!這一支是從梅州到龍川為官而在這裡開基的。中鎮這一支與梅州來的這一支基本上是同時在這裡另立宗支的。我的學友黃瓚,近年聽說他為修譜停下了許多重要事情。有一天,別人把他介紹給我,他就拿著宗譜要我為他作序言,我只好應承下這件事。如果要專心做和睦家族的事,沒有比修一部詳細明白的譜更好的了。黃瓚做得真好啊!真正是一個大動作喲!他按照過去的老規矩確定宗支分辨派別,考證原來的老譜,對有缺漏的地方產生了很多疑問,又為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問題而高興。現在我作為為這部譜作序的人,也產生了一種感動發奮的心情,又產生了一種大膽創造的心情:將來世世代代這樣沿襲下去,帶領整個家族的人,參加遵照風俗舉行的祭祖儀式,依次祭奠高祖、曾祖、祖父、亡父。也要帶領整個家族的人,開展一些家族的節日慶祝活動,既要大家共同努力,去紀念那些開創家族基業的先祖,又要各自竭盡全力,去親近那些我們身邊的親人。對富貴的人不要再去幫助他,對貧窮勢弱的人不要再發生遺棄的事情。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步,就會出現同一個祖宗發派的人都合作團結,同一個支派的宗親更聯繫緊密。這樣,敦親睦族的風氣就算形成了,古時候那種淳樸的風俗就可以說恢復了。我非常小心地把我所知道的寫出來,就把它作為招待孝子們的酒飯,讓他們受用以後再想想這些道理。如果有黃姓名人,特別是那些還在不斷積德的宗親,就值得為今天的事情上個匾吧!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戶部山西清吏司專理、邊餉兼直省錢糧冊庫升俸一級署郎中事員外郎 眷生  巫三祝   頓首拜撰



相關焦點

  • 石獅黃氏續修族譜 延伸宗族記憶
    日前,石獅鋪錦村愛好文史的黃初民、黃江海兩位先生告訴記者,受族人委託,他們正在抓緊編修《石獅龜湖鋪錦黃氏敦敘堂族譜》,目前已基本釐清該族肇基、繁衍及遷徙的大致脈絡,整理出大量龜湖鋪錦黃氏古今人物的資料,並且對一世祖廿八公上下世系進行了推考,「相信不久這本族譜就能問世了」。記者隨即趕往鋪錦村了解鋪錦黃氏的來歷。
  • 五臺譜牒文化修著族譜
    五臺徐氏祖塋譜牒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側面。修族譜具有慎終追遠、敦宗睦族、凝聚血親、規範倫理的教化功能。老三區文化底蘊深厚,向來有修譜、續譜和藏譜的優良傳統,明清時期就有胡氏、白氏、劉氏、韓氏、王氏、楊氏、邊氏、羅氏等舊家譜。這些家譜儘管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寫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類似,有章可循。格式中主要部分有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和字輩譜等。根據這些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傑出人物等記載下來,流傳後世。
  • 諸城劉氏族譜序(高密逄哥莊宰相劉羅鍋家族族譜序)
    清代諸城氏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每個族譜都要有譜序,諸城東武劉氏族譜序為嘉慶時期太子少保、江西巡撫兼提督阮元撰寫。東武劉氏族譜序禹貢曰:「海岱惟有青州諸城在,漢為琅琊都,今為青州府」。故乾隆丙子年宰相劉文清公,方以翰林視學,安徽賜詩有云:海岱高門第也。
  • 湖南宜章漿水黃氏族譜續修理事會章程
    漿水黃氏族譜續修理事會章程(2020年1月5日第二次籌備大會暨理事會成立大會表決通過執行。)2019年11月2日籌備組召集我族各村代表在漿水石虎山武陵侯祠召開了第一次籌備大會,會上一致通過決定成立「漿水黃氏族譜續修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由理事會主持這次續譜工作。為保證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本章程。
  • 【族譜】東鄉房莫氏歷屆修譜序
    勝生公家譜簡序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昔三修族譜,迄今五十六載矣。全族子孫繁衍日速,恐年數久遠,有出於何本,來自何源,未可考究之慮。若不及時修繕族譜,何以明先祖之懿德,成醇厚之族風,亦何從傳之於後世,教導後嗣,明宗族之大義。目前政府政策相對寬鬆,且他族多已修譜矣。
  • 黃氏家譜、字輩大全,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的!
    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氏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於《魏書》和《新唐書》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直到宋朝,隨著黃氏的興旺,也出現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於當時名人文集中。明清以來,黃氏譜牒之學更加發達,長盛不衰。這一時期的許多族譜,至今仍被流傳和保存下來。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王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王氏族譜2009-05-14 15:54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屬地姓氏族譜名稱部數冊數借出單位原 編 號龍巖王[清朝](建寧)王氏五修家譜11上杭族譜館FJSH007龍巖王(武平)太原郡王氏族譜(參展3冊)13上杭族譜館FJSH192
  • 黃庭堅族裔 首次四省市聯修族譜
    ,內容豐富厚重,收錄資料翔實,是研究湖廣填四川移民文化和中國姓氏文化發展史的重要實證,也是新時代深入發掘家風、家訓和中國傳統農耕文化以及耕讀傳家遺風的民間史料。內容豐富:從溯源考究到江夏文化《雙井衍派滋公黃氏族譜》內容豐富紮實,共分為序與字派、溯源考究、世系源流、職品與移徙、江夏遺風與江夏文化、其他6個部分47章。該譜最有特色的,是溯源考究和江夏遺風與江夏文化兩個部分。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一是蘇洵於至和二年(1055年)開始編《蘇氏族譜》的"蘇氏譜引",他在文中指出:"蘇氏族譜,譜蘇氏之族也","觀吾之譜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蘇洵將修譜作為達到尊敬祖先、團聚族人的重要手段。二是歐陽修於嘉祐四年(1059年)編修本族族譜《歐陽氏譜圖》時寫的"序",他在"序"中指出:歐陽氏家族子孫要發揚"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的祖先遺德,光宗耀祖。
  • 峭公故裡邵武市珍藏族譜資料摘錄
    5、原序  吉州文天祥拜譔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史以記事實,譜以序昭穆,能明則宗派,烏得而紊哉。今黃氏譜牒歷世有年,清白井然,開卷一覽,上以見先人之勲業,下以見後人之嗣續,非善繼善,述者而能之乎,書此為萬民勉。
  • 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
    「湘潭劉氏鍾靈堂」,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於北京《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光陰荏苒,我濡須劉氏光裕堂,自嘉靖年間建祠於芝南一字城,共續修家譜六次。恰逢政通人和,國家昌盛,第七次續修宗譜乃光裕堂劉族之夙願。人心所向,眾望所歸。譜載,劉千一是吾光裕堂始祖,南宋末年由安徽休寧率族遷至濡須芝山。
  • 筆山楊氏宗譜譜序(上)
    >  編首語:①譜序是每部族譜都不可缺少的內容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陳氏族譜
    1黃氏宗親會廈17廈門陳廈門後浦陳氏族譜11黃氏宗親會廈18廈門陳領攬陳氏族譜11黃氏宗親會廈8廈門陳廈門陳氏11黃氏宗親會廈21漳州陳穎川開漳陳氏雲霄族譜11漳州雲霄臺辦漳雲霄1>漳州陳陳氏世譜 陳元光族譜及「龍湖集」11漳州方志辦漳方25漳州陳陳氏開漳族譜11漳州方志辦漳方37
  • 吳姓家譜,吳姓族譜介紹
    吳人認為,族譜是神聖之物,修譜是對宗族的一大貢獻。各家吳氏族譜,大談族譜的神聖意義與作用,成為卷首譜序的主要內容。清順治十二年《(湖南)八甲灣吳氏譜序》曾說:「夫族之有譜,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吳氏譜序》也說:「譜學之興,其有益於世也大矣,蓋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譜的作用,說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國,族譜的神秘意義,首在維繫宗法制度,保持血統純正。
  • 「家譜文化」族譜、家譜凡例的撰寫方法
    命名方法:① 地名+姓氏+幾修範例:《金鏗黃氏三修家譜》② 地名+姓氏+堂號範例:《黃山黃氏敦睦堂支譜》③ 地名+姓氏範例:《江蘇裴塔裴氏宗譜》④ 幾修+姓氏範例:《六修黃氏家譜》⑤ 姓氏+堂號+幾修範例:《黃氏敦睦堂重修家乘》⑥ 原籍
  • 中國人族譜序言造假面面觀
    據不完全統計,朱熹作序的宗譜就有洪氏、上官氏、李氏、鄭氏、胡氏、黃氏、吳氏、戴氏、陳氏、鄧氏、周氏、湯氏、羅氏、汪氏……等等。相信公布在網際網路上的各姓族譜僅是宗譜總數之九牛一毛,如果把中國各姓氏宗譜集中起來,肯定會有更多的珍貴譜序「驚現」。
  • 黃氏先祖的故事,99%的黃家人不知道的!!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黃香後裔,備極繁昌,因而大多數黃氏家族的族譜家乘,都以黃香為始祖,如《湖南黃氏世譜》、光緒已亥聚斯堂《黃氏家譜》、光緒二十年《陡疊黃氏宗譜》及禾坪、鸛藪、潮州、臺灣、武隆、三臺、威信、吉安、金溪等譜,均無一例外。
  • 郭子儀後裔之麻岡郭氏重修族譜序
    郭氏重修族譜序古者列國,分封賜土賜姓,其來尚矣。數千百年之後,煨燼顛末之餘,其倖存而未泯者幾何人哉?如吉之歐陽、眉之蘇李,修譜之法止於服親之五世,疏遠者不得備錄,故其子孫多寡難悉見,今詳考愛溪希升,自郭子儀之始,由今之世謹數百載,不以遠而忽,不以繁而略,悉具載於譜,其過於人遠矣。夫子儀居華州,以武舉發身,位極人臣,功蓋天下,勲名事業輝映古今,耿耿而不磨。後世謫居廬陵,望雲門而居麻岡。自是徙謝屯、社源、鰲源、桂林、石陂、池頭、諶塘、東梅、塘東、吉湖、吉陽門。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譜引,不可忽視的文字文獻,這是家族文化的精華之所在,特別重要
    家譜中的歷史遺存(圖片為公共資源)在山東很多地方,族譜第一卷傳統上是家族歷史概要和家族歷史文獻彙編,有人稱此卷為「譜引」,是因為它在世系表之前;也有稱「譜敘」、「譜序」的,可能是因為裡面是文字材料悅華一直想找個更恰切的概念來命名它,但沒能實現,這裡姑且稱之為「譜引」吧。譜序是一個家族的整體發展狀況介紹。一般有如下內容:先祖像、修編凡例、歷代修續譜序言、家族概況等。下面把譜引涉及的內容做下概要式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