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

2020-12-22 經典的味道

「湘潭劉氏鍾靈堂」,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於北京

公元二零一二年十月 壬辰年金秋 劉先銀

劉強東尋祖「湘潭劉氏鍾靈堂」

劉強東尋祖。還記得嗎?之前劉強東發布信息希望尋找自己的祖先,而這件事進展如何?

按照之前劉強東給出的線索,其太爺爺出生在湖南湘潭,家族是「湘潭劉氏鍾靈堂」,希望當地更多知情人幫其尋祖。據紅網報導稱,經過查找劉強東應該是「皇親國戚」。

報導中提到,根據家譜推測,劉強東宗親屬於湘潭純塘劉氏分支脈,「劉氏鍾靈堂」位於湘潭縣花石鎮的茅屋灣;劉強東要尋的祖,更有可能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後裔。

《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

光陰荏苒,我濡須劉氏光裕堂,自嘉靖年間建祠於芝南一字城,共續修家譜六次。恰逢政通人和,國家昌盛,第七次續修宗譜乃光裕堂劉族之夙願。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譜載,劉千一是吾光裕堂始祖,南宋末年由安徽休寧率族遷至濡須芝山。至明朝更為鼎盛,嘉靖年間都堂劉侖創建吾族光裕堂,後其侄劉汝佳主修光裕堂劉氏宗譜。此譜於民國十年(1921)辛酉年六修,譜序由清光緒恩科舉人、浙江鹽大使、姻親方澍所書。濡須劉氏乃劉楚之後,唐齊國公劉沼生三子,長子劉楚,為光州大都督、沛國忠簡公。其立序曰:廷有宗曰大,邦多士必奇。希先名永錫,裕後德同居。

泱泱劉氏,華夏望族,當代全國姓氏位列第四。神州大地,歷代劉氏名人輩出,自堯開始,從遠祖邦公到文帝、景帝及中山王劉勝,再如唐開國丞相劉文靖、宋九江太守劉戢、明湖廣巡撫劉侖、劉汝佳等等。當今世界上最完整的家譜就屬大漢劉氏,既源於兩千多年的皇族血脈,又源於劉氏名人文化的反覆衝擊。諱祖劉邦,起於彭沛。漢武鼎盛,光武中興。西漢有劉安,西晉出劉琨。三國劉備起於青徐,南朝劉裕起於江南。北漢劉崇,據守太原;南漢劉隱,佔領兩廣。匈奴劉氏,源自漢匈聯姻。劉曜長安創前趙,劉淵離石建前漢。劉屈丐朔方立大夏,國祚不長,亦甚光彩。念我祖建功立業,滅秦興漢,開趙立夏,改晉立宋,南北復漢,薪火相傳。於是乎,漢族正統,華廈主流,皆劉氏先祖之功。鹹頌我祖,何等輝煌。

誠然,每個家族、每支血脈,只要鍥而不捨的上延必然有其輝煌與傳承。觀今覽古,修譜乃上承先人之志,中尊族人之意,下啟後人之心。吾氏光裕堂宗譜自六修延今九十一年矣。光裕堂劉姓子孫經歷時代的演變,支世綿延,代有聞人。家屬繁茂,族風淳樸。喜逢和諧盛世,我族之賢者,不忘祖德,鍾情譜事,倡為續修,此乃賢達之舉世。籍此之際,願吾氏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億萬斯年,永葆其昌。是為序。

公元二零一二年十月 壬辰年金秋 劉先銀於首都北京

劉先銀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2012年 北京

相關焦點

  • 諸城劉氏族譜序(高密逄哥莊宰相劉羅鍋家族族譜序)
    清代諸城氏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每個族譜都要有譜序,諸城東武劉氏族譜序為嘉慶時期太子少保、江西巡撫兼提督阮元撰寫。東武劉氏族譜序禹貢曰:「海岱惟有青州諸城在,漢為琅琊都,今為青州府」。故乾隆丙子年宰相劉文清公,方以翰林視學,安徽賜詩有云:海岱高門第也。
  • 劉氏電子版族譜 聚館劉氏 也許有你的名字
    思忠--各 支 系 譜 綱(卷九)《敦睦堂,聚館劉氏統宗族譜》修續,在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歷經近一年時間,已成籍立卷,全體族人皆為之慶賀此次修譜,彰顯了廣大族人的愛族敬祖之情懷,族內些有識之士在族譜續修需要資金支持的關鍵時刻
  • 聚館劉氏族譜被市檔案館收藏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此次劉氏家族捐贈的是首卷、卷二和宗派圖長卷,共三冊,市檔案館向劉氏家族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並辦理捐贈手續。
  • 五臺譜牒文化修著族譜
    修族譜具有慎終追遠、敦宗睦族、凝聚血親、規範倫理的教化功能。老三區文化底蘊深厚,向來有修譜、續譜和藏譜的優良傳統,明清時期就有胡氏、白氏、劉氏、韓氏、王氏、楊氏、邊氏、羅氏等舊家譜。這些家譜儘管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寫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類似,有章可循。格式中主要部分有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和字輩譜等。
  • 【族譜】東鄉房莫氏歷屆修譜序
    勝生公家譜簡序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昔三修族譜,迄今五十六載矣。全族子孫繁衍日速,恐年數久遠,有出於何本,來自何源,未可考究之慮。若不及時修繕族譜,何以明先祖之懿德,成醇厚之族風,亦何從傳之於後世,教導後嗣,明宗族之大義。目前政府政策相對寬鬆,且他族多已修譜矣。
  • 劉氏家譜【收藏】
    5、濡須劉氏宗祠光裕堂:譜載濡須劉氏乃劉楚之後,唐齊國公劉沼生三子,長子劉楚,為光州大都督、沛國忠簡公。南宋末年吾始祖劉文(字遷一)由安徽休寧率族遷至濡須芝山。家世顯赫,人丁興旺。至明朝更為鼎盛,嘉靖年間都堂劉侖創建了吾族光裕堂,建祠於芝南一字城。後其侄劉汝佳主修光裕堂劉氏宗譜,續輩:廷、有、宗、曰、大、邦、多、世、必、奇、希、先、名、永、錫、裕、後、德、同、居。以此對族人寄予厚望。
  • 重慶萬縣董家豬羊壩劉氏族譜——劉氏文化
    萬州一支建祠於董家巖大地坪衛生寨,現有1920年<續修劉氏族譜>十二卷。其字派是:貞元啟泰,肇衍隆興,繩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義,永恭康寧,敦汝有於,世守一經.具譜所載:始祖劉普隆為遷徙之祖,攜子劉珉一、劉珉二,先遷湖北麻城孝感,後入蜀;其父劉榮八為侍郎,墓有碑圖華表,載入縣誌。
  • 最新劉氏家譜全集
    5、濡須劉氏宗祠光裕堂:譜載濡須劉氏乃劉楚之後,唐齊國公劉沼生三子,長子劉楚,為光州大都督、沛國忠簡公。南宋末年吾始祖劉文(字遷一)由安徽休寧率族遷至濡須芝山。家世顯赫,人丁興旺。至明朝更為鼎盛,嘉靖年間都堂劉侖創建了吾族光裕堂,建祠於芝南一字城。後其侄劉汝佳主修光裕堂劉氏宗譜,續輩:廷、有、宗、曰、大、邦、多、世、必、奇、希、先、名、永、錫、裕、後、德、同、居。以此對族人寄予厚望。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 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69、山西太原一支 ……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69、山西太原一支……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道光甲申1824年孫玉庭為《石觀前劉氏宗譜》三序
    前言:1824年,江西總督孫玉庭受劉鳳誥之託,先是題寫了「劉善人墓」,寫完後又因石觀泉續修祖譜,所以順便也把譜序也寫了,關於孫玉庭其人與劉鳳誥,請參閱文尾的延伸閱讀。原文:孫玉庭為石觀前劉氏宗譜序餘既題劉善人墓記其縣南糧改折事因以悉萍鄉劉氏世系居址甚敬慕之金門宮保謂餘曰吾劉氏鄉居左近故有石觀因名石觀前鄉裡謂之灌泉以音近也地僻而風淳聚族居甚安逸可以為善今族中修譜自嘉慶丙寅搜纂至今十九年矣以記墓之故因請為序餘徵其例則則曰詳於世系使昭穆不紊人皆曉然於本源忌日葬址皆有稽考以是為留遺云爾其嘉言懿行及女士貞節各有專書或詳邑乘以及達官名人見詒文字皆不附於譜惟祠產字契一二當眾曉者附載之文質可見淳古風不復修飾此其大略也餘謂普例如此可矣成虧相襲也成虧病於相耀宗黨之中無相耀之形乃始有相親之意因以善相勉疵相戒而族規以成至於語言文字之當忌者所謂辭尚體要知之者不易得又豈惟譜牒之學而己哉既以復於宮保因書之以企其成
  • 續修家譜的序言怎麼寫?
    續修家譜是傳承族根文化的重要家史記載。
  • 留住村莊記憶,這位福山人堅持二十年,續修本村初姓族譜
    本文作者初由奎先生就是一位這樣的熱心人,來自煙臺福山孫家疃村的他,堅持二十年,續修初本村的初姓族譜,聽他講述這二十年的心路歷程,相信不少朋友都心有戚戚焉。)(福山永福園初氏宗祠,孫家疃初姓源自永福園)以下是正文——1995—2015經歷漫長的20年,我終於完成了《初氏家譜(孫家疃)》的編撰續修之事,了確我半生的一大心願。家譜是什麼?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曹氏於萬曆乙卯年(1615年)曾編修族譜,但尚欠完備,50年後,於康熙初年決定續修:"吾族人稠地狹,必有徙居外鄉者,且萬曆乙卯之譜究未詳備,恐世傳漸遠,難以徵信,不可不續修以釐正之也。"於是乃於康熙五年(1666年)決定續修家譜。 4.修譜目的。康熙初年,曹氏續修族譜的目的與其他家族相同,強調的是"族之有譜,所以尊祖宗、序昭穆、辨親疏、別同異也。
  • 屏山舒光裕堂的七彩門樓
    光裕堂是屏山村一座由建於明代的舒慶餘堂和建於清代的舒光裕堂組成。它們以朱熹《家禮》為藍本建造,一南一北,共有一個中軸線。這種布局方式在徽州地區是比較少見的。舒光裕堂,又名菩薩廳,因門樓上有300多個磚雕菩薩而得名。建於清乾隆中期,是舒氏家族的總祠堂。門樓是漢族傳統建築之一。作為一戶人家貧富的象徵,所謂「門第等次」即為此意,故名門豪宅的門樓建築特別考究。
  • 龍南林氏五修宗族譜理事會文告(第1號)
    >〔2018年1月4日龍南林氏五修宗族譜理事會第三次理事(擴大)會議通過〕龍南林氏五修宗族譜理事會第三次理事(擴大)會議,於2018年元月4日(夏曆丁酉年十二月初八日)在龍南縣城天勤酒樓召開。由於文德兩房原世系存在增代或漏代問題,不宜繼續使用「燕翼貽謀遠」60字派語,改用五修新撰「長林開宏宇」60字派語;文德八房還可續用「景子茂崇鳳」40字派語;千十房2002年四修增修已退出九牧一房世系,歸宗金紫太五世系,以太五為一世祖,景崇為開派祖,續用四修增修「太寧喬梓萃」40字派語,不再使用「景志積玉林」40字派語。
  • 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劉氏後代上千人分布於洛帶郫縣      68歲的劉大益是洛帶「劉家龍」舞龍隊原領隊,也是《劉氏族譜》的保管者。      拿出泛黃的線裝本《劉氏族譜》,他小心翻找著扉頁已損毀的書頁,手指向第4代,只見上書「劉邦」字樣。「漢高祖是我們的祖先,『大』字輩是第181代後人。」劉大益說。
  • 筆山楊氏宗譜譜序(上)
    時維道光二年歲次壬午仲秋下浣穀旦 辛酉廷試進士姻晚生呂道濟拜撰     續修族譜序 昔程子云:三代不修譜則為不孝,故老泉作譜牒續之者有軾、轍,三槐修家乘斷之者自質旦,洵以族譜當椒聊蕃衍之日,使不紹述修明,則尊卑易混,親疏不分,將見視宗人如秦越,指族屬為陌路,亦所不免,則續修之舉,不綦(qí)重且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