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2021-01-08 鳳凰網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劉氏後人擺下壩壩宴搭建族人交流平臺

  「這座祖墳是300多年前劉氏祖先入川時所立……如今劉家六代同堂,人丁興旺,特前來祭拜祖先、磕頭上香。」2011年3月27日中午12點,在位於成都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6組的劉家祠堂右側,58歲的祭祀官劉大禮站在墓碑前,安排6代人按輩分依次磕頭、祭祖。
  
  族長劉大益告訴記者,每年春季,劉家人都會集體出動,祭拜300多年前從江西遷來四川的祖先劉立璋及先輩。
  
  2011年3月27日一早,近600名劉家後人從龍泉、郫縣趕往寶勝村,為祖先上墳。中午時分,祠堂祭祖禮畢,近70桌壩壩宴熱鬧開席。
  
  劉氏後代上千人分布於洛帶郫縣
  
  68歲的劉大益是洛帶「劉家龍」舞龍隊原領隊,也是《劉氏族譜》的保管者。
  
  拿出泛黃的線裝本《劉氏族譜》,他小心翻找著扉頁已損毀的書頁,手指向第4代,只見上書「劉邦」字樣。「漢高祖是我們的祖先,『大』字輩是第181代後人。」劉大益說。
  
  「除了族譜外,還有碑文為證。」他帶記者來到劉氏祠堂旁左側,在一塊光緒十二年的墓碑上,鐫刻著「豢龍後代家聲遠,破楚苗裔世澤長」的碑文。
  
  「劉家世代舞龍,所以是豢龍後代;劉邦當年大破楚霸王,這句碑文是不是可以證明我們是他後代?」劉大益說。
  
  記者注意到,族譜上第一代「劉累」被記載為夏朝專職養「龍」的御龍官。「族譜是祖上傳下來的,40多年前爸爸傳給了我。」劉大益告訴記者,300多年前,不足20歲的祖先劉立璋從江西贛州來到洛帶,如今,劉氏後代足有上千人,分布於洛帶、郫縣兩地,年齡最大的超過80歲,最小的還不足3歲。
  
  是否劉邦的後代專家說已難考證
  
  洛帶的劉家人,是否真的是「劉邦」後代?長期致力於客家文化研究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陳世松認為,單從這份民間手抄本《劉氏族譜》看,是與不是已不好考證。
  
  「該族譜有著特殊的價值,它記載了在川西壩子舞龍世界中名頭最響的『劉家龍』的傳承脈絡。」陳世松指出,《劉氏族譜》記載的第一代劉累為御龍官,系舞龍出身,「此人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這份族譜是很好的佐證。」
  
  陳世松告訴記者,「劉家龍」在洛帶又叫「上川龍」,劉家在入川時,將祖上舞龍的習俗帶到了洛帶,一直傳承至今。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更多新聞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頻道頭條 Big News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商訊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博客論壇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相關焦點

  • 青島平度這個小村 竟藏著劉邦一支後裔
    「聽說了嗎,咱們祖上是漢高祖劉邦,專家論證過了。」在平度市崔家集鎮劉家小莊,不少村民在村頭議論此事。原來今年春節期間,祖籍該村的畫家劉鐵飛回鄉祭祖,在翻看家譜時,被其中的「吾族劉氏,聞昔日漢高祖劉姓吾先祖也」所吸引,其父劉廣順經多方查證,續修家譜,最終確定該集中族居地為劉邦後裔。
  • 劉氏家訓家風,融在字輩中
    宅院宗祠系列報導⑥3月7日上午,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洪安鎮化工新村20組的劉家祠堂(劉氏宗元祠)熱鬧非凡,來自成都、雙流、郫都、金堂、青白江、新都、宜賓、綿陽以及龍泉驛洪安鎮、柏合鎮、洛帶鎮寶勝村等地的近300名劉氏族人聚集一堂,舉行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掃墓會。300多年來,這支劉氏家族已繁衍近萬人。
  • 日本國內留有劉邦後裔,日本老人多次前來中國尋根,承認侵華史
    史料記載,劉阿知一行人共有2040人,他們到了日本後怎麼樣了呢?對於劉阿知的到來,日本從不覺得他們是落難而來,而是對其非常重視。劉阿知一行人被日本安排在各地居住,日本還賜號劉阿知東漢使主,有了漢直姓氏。有了居住地,還備受日本重視,劉阿知等人在日本享受著安穩的生活,並在這裡持續開枝散葉。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 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69、山西太原一支 ……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69、山西太原一支……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劉氏祭祖大典隆重舉行!九大房後裔齊聚廣東大埔祭祖祥富公!
    每年的劉氏祭祖大典,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劉氏子孫們的祭拜,這是每一位劉氏子孫應該去做的事情。祭拜祖先,延續祖先壯志,繼承祖先風範,每一位劉家人都虔誠地緬懷著先祖們。現場集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九大房後裔們,他們齊聚在這裡祭祖祥富公!紀念先祖的豐功偉績,祈福後代子孫興旺發達。
  • 沙畫表演 劉氏家族
    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劉姓溯源hxliushi  一、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堯(伊祁放勳)之後,受封於劉(今河北省唐縣),建立祁姓劉國,後裔因以為氏。裔孫劉累,能馴化龍,侍奉夏後,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賜為御龍氏。此為祁姓之劉。史稱劉氏正宗。
  • 國外的劉氏大全,劉氏宗親快來看看!!
    據記載,劉姓最早到達朝鮮是在魏晉時期。如當年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歸化日本時,他的一部分族人就曾移民到朝鮮。宋代有漢族文人劉載入高麗,在高麗王氏王朝任尚書右僕射之職。據韓國《江陵劉氏隱齋公派譜》卷上"劉氏本源世系"記載,朝鮮劉氏開基始祖是中國北宋著名學者和官員劉荃。劉荃,字原甫,號竹諫,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0世孫、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32世孫。
  • 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
    「湘潭劉氏鍾靈堂」,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於北京按照之前劉強東給出的線索,其太爺爺出生在湖南湘潭,家族是「湘潭劉氏鍾靈堂」,希望當地更多知情人幫其尋祖。據紅網報導稱,經過查找劉強東應該是「皇親國戚」。報導中提到,根據家譜推測,劉強東宗親屬於湘潭純塘劉氏分支脈,「劉氏鍾靈堂」位於湘潭縣花石鎮的茅屋灣;劉強東要尋的祖,更有可能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後裔。
  • 梅州興寧井下村劉氏登一公祠祖源世系申明
    2020年5月,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水口鎮井下村劉氏登一公祠理事會錦捷(祠堂理事會總理)、應超、飛朋、曉峰、偉鋒等宗親一行五人為尊重祖先留下的歷史記載,飛赴四川成都,與在川登一公後裔會面。登一公之孫有清、浙、澄三公,其後裔大都於清朝康熙年間入川,目前在川代表(包括今川渝地區的代表)有:清公脈昂公後裔恆榮(重慶江津),浙公脈西珍公後裔代表峰廷、嘉禮、文杰,其連公後裔品清、學潤,中和公後裔代表裕剛,中廷公後裔代表禎超等五個支系代表。
  • 江西各地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笪橋劉氏:   笪橋劉氏是安福又一劉姓望族。這個宗族因產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劉敞、劉(分攵),道教上清派祖師魏夫人、禪宗七祖行思和高僧劉智達、名將劉建緒等名人而蜚聲中外。   據族譜記載,安成笪橋劉氏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劉次一派,以劉遐為開基初祖。
  • 成都昔日「客家五場鎮」,龍泉驛佔「兩」
    不過,他們的子孫們並沒有忘記自己根源,如果你去問現在生活在成都的客家人,他們還是會告訴你,他們是客家人的後代。 成都客家人聚居地:東山五場 在成都平原東部,新都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成華區四區結合的區域被稱為東山,這裡是成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區。
  • 成都網紅洛帶 有個客家家風館
    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早已是一個網紅地標;而小鎮上的一個客家風格的土樓,是一處著名的景點。這個土樓,完全按照福建永定的土樓1:1還原,面積8600平方米。日前,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走進這個土樓,感受客家家風家規;與客家後代子孫們聊家風對自己成長、做人的影響。
  • 臺灣劉氏宗親「祖地尋緣」,祭拜先祖心懷感恩
    「今天能到劉氏家廟祭祖是意外之旅,原本沒有在行程裡面,也不知道會來祭拜劉氏宗祠,所以完全沒有心理準備。很感謝主辦方帶領我們走這一趟,讓整個行程更完整,讓我們真的祭祀到我們的祖先,我覺得很高興。」劉潤惠表示,作為一名廣播媒體人,她回到臺灣後一定會將這次行程中的感動與收穫分享給自己的聽眾。
  • 讀《劉氏族譜》,談中國的姓氏及宗族認同和家風、家學的傳承
    按《劉氏族譜》序,開宗明義「譜何為而作,蓋以明尊卑、別親疏、所以帝王傳世以牒,庶民繼世以譜……以達隔世之孝思耳」。由此可知,一姓之《族譜》是界定血緣親緣所屬的特定的社會群體。而族譜又是構成家庭、家族的重要載體。並且從中衍生出了作為社會分子的宗族。
  • 劉氏家譜【收藏】
    劉姓中,除少數成員明確屬於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姓為漢字姓劉氏之外,絕大部分都自稱源於漢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創造過兩漢文明的古老豐沛祁氏(劉氏)一脈發派繁衍而成,都是漢之子孫、劉邦及其兄弟的後裔。    劉姓主要分布在中國本土地區,此外還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在海外的劉姓,又主要分布在中國南部和中華劉氏始祖苑。
  • 嶺南劉氏三十六房之沙水房(南海丹灶沙水房)
    據《劉氏族譜》記載,沙水村是楚元王五十四世孫後嗣廣信公自南雄珠璣巷至松崗(即衝霞鄉劉斛村。現在羅行圩附近)。生子,方真、太真。由方真公居沙溪(沙水村)開族。而太真則由南海沙水分居三水望樓崗鄉。在劉氏遷入前,沙水村已有陸,歐、姚和李等姓氏居住,經過600多年的發展,如今村中以劉姓族人居多。
  • 大連牟平大莊文登鴨灣劉氏——劉氏文化
    我們遼寧山東倆地及全國各地或世界各地的劉氏後人,都要去關心我們家族尋根的使命,如人人都能夠把自己家的家譜或老譜書獻給這個平臺,共族人們查詢,這樣族人何愁尋根無路,連海鄉七裡店村劉氏族人的後裔和西北鄉午臺集劉家灘劉士高公的後裔,有可能會出現,那我們的士敬公的上系祖譜和山東小譜書也同樣有可能會出現。
  • 劉氏在臺灣的起源及發展
    劉氏後裔在臺灣繁衍數代後,到1979年時,總人口約547,934人,為臺灣地區第八大姓。使用的堂號有: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密、竟陵、長沙、河南〈以上系郡號〉、藜照、德馨等,以彭城為最著。所建立較大之宗祠有,新埔鎮、芎林鄉、東勢鎮、萬巒鄉各有劉氏宗祠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