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館劉氏族譜被市檔案館收藏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此次劉氏家族捐贈的是首卷、卷二和宗派圖長卷,共三冊,市檔案館向劉氏家族代表頒發了《捐贈證書》並辦理捐贈手續。劉氏家譜被市檔案館永久收藏,豐富了檔案館館藏資源,同時能使家譜得到更好的保存和深入研究,發揮鑑史識今、啟迪後人的社會價值。

&nbsp&nbsp&nbsp&nbsp聚館村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目前聚館劉氏已成為劉氏一大望族。聚館《劉氏大成譜》為西漢時期劉氏先祖創修,有兩千多年歷史,三十年一小續,六十年一大續。2016年5月28日至2017年7月28日,聚館劉氏家族中開展了《聚館劉氏統宗族譜》續修工程。

&nbsp&nbsp&nbsp&nbsp為了更加系統和集中地保管家族、家風資料,挖掘它的歷史價值和現實作用,傳承本土傳統文化,天津市檔案館面向全市徵集各類家庭歷史文獻。

&nbsp&nbsp&nbsp&nbsp捐贈者可直接與市檔案局接收整理處聯繫,電子郵箱:jszlc2015@163.com,聯繫電話23678524。對於所徵集的檔案資料,將在編目整理後,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津雲新聞編輯侯靜)

相關焦點

  • 市檔案館公開徵集家庭歷史文獻 聚館劉氏族譜入藏市檔案館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聚館劉氏統宗族譜》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舉行,拉開了市檔案館面向全市徵集各類家庭歷史文獻活動序幕
  • 劉氏電子版族譜 聚館劉氏 也許有你的名字
    思忠--各 支 系 譜 綱(卷九)《敦睦堂,聚館劉氏統宗族譜》修續,在全體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歷經近一年時間,已成籍立卷,全體族人皆為之慶賀此次修譜,彰顯了廣大族人的愛族敬祖之情懷,族內些有識之士在族譜續修需要資金支持的關鍵時刻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 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原標題:《劉氏族譜》字輩大全, 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筆者從相關渠道收羅了全國各地《劉氏家譜》的字派排行,展示如下,看看你屬於哪一支?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69、山西太原一支 ……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劉氏族譜》字輩大全,看看你的輩分有多高?
    如天津市大港區劉崗莊劉氏,就是屬於河北滄州聚館劉氏一派。據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領4個兒子和2個侄兒隨駕北遷,落籍於直隸滄州東北鄉聚館,成為聚館劉氏的開基始祖。到今天,聚館劉氏後裔人丁興旺,廣泛分布於河北、天津、北京等地……69、山西太原一支……據《太原文存》卷8《劉氏族譜序》記載,太原劉氏形成於明朝,以劉信為開基始祖。
  •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
    劉氏家史知多少 一位於京津冀之郊的東劉十三村史稱十三鋪,為漢高祖後裔嫡孫單字名洪,率四子二侄於明永樂二年從山東萊州府即墨遷徙此地,故居聚館、桃園、道口、蘇家園、十裡河等十三村,素有「伯叔之鄉」的尊稱。漢劉皇族十三村先祖仍然敬畏曾經顯赫的家世,保留著年年講譜的傳統,家丁們對族譜如數家珍,人文軼事,家長裡短耳熟能詳。
  • 閩南師大向漳州市檔案館捐贈一批閩臺文史資料含族譜、檔案文獻等
    本報訊(記者 周楊寧 文/圖)9月8日下午,閩南師範大學將《臺灣族譜彙編》《閩南涉臺族譜彙編》《臺海文獻彙刊》三套圖書共240冊捐贈給漳州市檔案館,並舉行捐贈儀式(如圖)。據了解,本次捐贈是市檔案館近年來接收的單次捐贈量最大、研究價值較高、學術成果豐碩的文獻資料。
  • 諸城劉氏族譜序(高密逄哥莊宰相劉羅鍋家族族譜序)
    清代諸城氏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也稱為東武劉氏族譜,每個族譜都要有譜序,諸城東武劉氏族譜序為嘉慶時期太子少保、江西巡撫兼提督阮元撰寫。東武劉氏族譜序禹貢曰:「海岱惟有青州諸城在,漢為琅琊都,今為青州府」。故乾隆丙子年宰相劉文清公,方以翰林視學,安徽賜詩有云:海岱高門第也。
  • 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nginx/1.10.2 成都洛帶600劉氏後裔祭祖 族譜記載是劉邦後代      劉氏後代上千人分布於洛帶郫縣      68歲的劉大益是洛帶「劉家龍」舞龍隊原領隊,也是《劉氏族譜》的保管者。      拿出泛黃的線裝本《劉氏族譜》,他小心翻找著扉頁已損毀的書頁,手指向第4代,只見上書「劉邦」字樣。「漢高祖是我們的祖先,『大』字輩是第181代後人。」劉大益說。
  • 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
    「湘潭劉氏鍾靈堂」,劉先銀撰文並題寫《濡須劉氏光裕堂》續修族譜序於北京按照之前劉強東給出的線索,其太爺爺出生在湖南湘潭,家族是「湘潭劉氏鍾靈堂」,希望當地更多知情人幫其尋祖。據紅網報導稱,經過查找劉強東應該是「皇親國戚」。報導中提到,根據家譜推測,劉強東宗親屬於湘潭純塘劉氏分支脈,「劉氏鍾靈堂」位於湘潭縣花石鎮的茅屋灣;劉強東要尋的祖,更有可能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後裔。
  • 劉氏家譜【收藏】
    族譜所記自劉備到劉元的傳遞世系如下:劉邦……→劉勝(中山靖王)……劉備→劉永→劉晨→1劉乾玄→2劉殷→3劉祁玉→4劉昀→5劉*(四+助)→6劉熜→7劉璠→8劉行本→9劉麒→10劉賢→11劉迪→12劉衍→13劉懋→14劉崇→15劉盩→16劉恆信→17劉朝舉→18劉俊臣→19劉孝祖→20劉荃→21劉漳→22劉耀→23劉馨→24劉彤→25劉贊→26劉顒→27劉綱→28劉熙→劉元、劉真、劉冠、
  • 重慶萬縣董家豬羊壩劉氏族譜——劉氏文化
    萬州一支建祠於董家巖大地坪衛生寨,現有1920年<續修劉氏族譜>十二卷。其字派是:貞元啟泰,肇衍隆興,繩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義,永恭康寧,敦汝有於,世守一經.具譜所載:始祖劉普隆為遷徙之祖,攜子劉珉一、劉珉二,先遷湖北麻城孝感,後入蜀;其父劉榮八為侍郎,墓有碑圖華表,載入縣誌。
  • 讀《劉氏族譜》,談中國的姓氏及宗族認同和家風、家學的傳承
    按《劉氏族譜》序,開宗明義「譜何為而作,蓋以明尊卑、別親疏、所以帝王傳世以牒,庶民繼世以譜……以達隔世之孝思耳」。由此可知,一姓之《族譜》是界定血緣親緣所屬的特定的社會群體。而族譜又是構成家庭、家族的重要載體。並且從中衍生出了作為社會分子的宗族。
  • 收藏!最新劉氏家譜全集
    族譜所記自劉備到劉元的傳遞世系如下:劉邦……→劉勝(中山靖王)……劉備→劉永→劉晨→1劉乾玄→2劉殷→3劉祁玉→4劉昀→5劉*(四+助)→6劉熜→7劉璠→8劉行本→9劉麒→10劉賢→11劉迪→12劉衍→13劉懋→14劉崇→15劉盩→16劉恆信→17劉朝舉→18劉俊臣→19劉孝祖→20劉荃→21劉漳→22劉耀→23劉馨→24劉彤→25劉贊→26劉顒→27劉綱→28劉熙→劉元、劉真、劉冠、
  • 劉氏在臺灣的起源及發展
    大約1980年代,全臺各縣市之劉氏宗親會紛紛展開編修「劉氏族譜」之工作,例如:1983年中壢市劉氏宗親會族譜編纂委員會巨漢公派下耳孫劉明雙,所編之「傳家之寶─劉氏大族譜」。此本劉氏族譜,對全臺劉氏宗親起了啟發作用。
  • 嚴氏族譜大全,姓嚴的人都來看看
    收藏在天津市圖書館。江蘇鎮江京江嚴氏宗譜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嚴清越、嚴士榜等續修,清嘉慶九年(公元1803年)錫類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嚴氏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西各地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安成郡馬劉氏:   安成郡馬劉氏不是以地域得名,而是因身份得名。該支劉氏屬於長沙劉氏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郡馬劉氏形成於宋代,以劉蒼的第54代孫劉*(日+山)為本支開派始祖。   據《郡馬劉氏族譜》記載,安成思侯劉蒼生子劉當,又名劉自當。
  • 全國徐氏族譜、文獻收錄,徐家人看看有沒有你的?
    安徽休寧古樓徐氏族譜二卷:(清)徐天樞纂修,清乾隆22年(1757),木刻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安徽休寧徐氏族譜八卷:(清)徐天樞纂修,清乾隆5年(1740),木刻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河南鹿邑徐氏家乘不分卷:作者不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大連牟平大莊文登鴨灣劉氏——劉氏文化
    一:山東始祖祖籍遷徒錄:      我們的先祖們從牟平城遷移到寧邑城西關外,即牟平城西關外連海鄉七裡店村,在此地住居的時間無計考,(寧邑城連海鄉七裡店村離牟平城七華裡而的名)(現為煙臺市牟平區魚島河街道辦事處寧武鎮七裡店村),此地是我劉氏族譜上所記載的第一發祥地。
  • 梅州興寧井下村劉氏登一公祠祖源世系申明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井下村劉氏登一公祠堂理事會關於本族支祖源世系的申明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釐清族源,是一個家族的重要使命。2020年5月,廣東省梅州市興寧水口鎮井下村劉氏登一公祠理事會錦捷(祠堂理事會總理)、應超、飛朋、曉峰、偉鋒等宗親一行五人為尊重祖先留下的歷史記載,飛赴四川成都,與在川登一公後裔會面。
  • 五臺譜牒文化修著族譜
    修族譜具有慎終追遠、敦宗睦族、凝聚血親、規範倫理的教化功能。老三區文化底蘊深厚,向來有修譜、續譜和藏譜的優良傳統,明清時期就有胡氏、白氏、劉氏、韓氏、王氏、楊氏、邊氏、羅氏等舊家譜。這些家譜儘管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寫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類似,有章可循。格式中主要部分有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和字輩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