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師帶娃日記——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重要嗎?

2020-08-14 聆雲心理

一天做早飯的時候煮雞蛋,有一個雞蛋不小心煮炸了,我這個喜歡浮想聯翩的媽媽就開始發揮了——

我:「寶寶,你看看這個雞蛋。」

看到了炸開的蛋,小小茅驚訝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啊?」

我:「它生氣了,肚子裡有火,所以炸了」

小小茅「我也生氣,我生氣就哭,我不爆炸。」

我:「是呀,我們都會生氣的。」


有時候我會不自覺把心理學知識融入生活中,這已經是一種很自然的做法。作為一個媽媽,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從內心喜歡自己,所以我借這一件小事,希望能夠告訴她:每個人都會生氣,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但這些都是被允許的。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我作為她的養育者也即是她心中的一個權威,會告訴她,她的生氣是被允許的,這樣她才能接受各種各樣的自己。



還記得有一天我外出回來,奶奶跟我訴說今天小小茅小朋友是如何鬧騰。大致是這樣的:晚上小小茅和爸爸奶奶一起下樓玩,回來的時候,爸爸要去拿快遞,小小茅想跟著一起去,就讓奶奶幫她拿著滑板車,等她和爸爸去拿好快遞迴來。


他們離開後,奶奶換了個地方等他們,結果小小茅拿好快遞看到奶奶不在原來的地方,就開始瘋狂大哭,一邊哭一邊叫還使勁蹦跳,不依不饒。奶奶這樣描述的時候,我就很有畫面感,因為她也這麼跟我發過脾氣,我完全能想像她是如何哭鬧的,也能了解當她這麼做的時候會給身邊的人多大的壓力。



奶奶當時很委屈,因為這在她看來是再小不過的一件事,可我們家小朋友就是哭鬧不休,後來奶奶也生氣了,就說把滑板車扔了,然後小小茅鬧得更厲害了,很難安撫,最後奶奶生氣地自己先回家去了。


我就問然後呢?小小茅最後是如何停下的?


奶奶說過了一會兒,他們父女倆就自己回來了,跟沒事人似的。奶奶接著跟我表達了擔心——孩子這個脾氣,以後可怎麼辦?越長大越難弄,等等。


奶奶說完,我馬上認同了奶奶的感覺,我說這事確實很難處理,這種情況下,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嘆了口氣。


然後這個事情就到此為止了。



臨床諮詢中,我經常會聽到在孩子教育方面父母和家裡老人之間有很多分歧,很多父母感到很委屈很為難,還會試圖讓我們諮詢師做一個裁判來評價對錯。


這樣的矛盾我自己也會遇到,有時候我也不認同我家老人的做法,甚至會很生氣。我常常也去想,如何來調節這方面衝突?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支持,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指責自己是錯的,就像我自己也一樣,當知道自己是錯的,內心的感受非常不好,還會生出對那個說我錯的人的憤怒。


就像上面說的這件事,我並不認同孩子奶奶的行為,但是我完全理解奶奶的情緒,我也認同奶奶遇到的問題很難處理,從我的內心來說,我也真的不知道怎樣做是完美的解決方案,所以我也不會和奶奶說,以後遇到這個情況要怎麼做,我只是承認了在面對困難時,我和奶奶一樣無措,我並不比奶奶更高明。



讀到這裡的你們,不如我們試著停下來去想一想,一些家庭相處的細微矛盾中,對錯真的那麼重要嗎?如果我們通過爭辯、旁徵博引,最終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這對解決問題有用嗎?


不如我們向前一步,看看做什麼是有用的?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喜歡別人教自己如何做,不喜歡聽大道理。我們更渴望的是被理解,哪怕是粗淺的口頭上的理解。比如我跟別人抱怨,最近好忙好累,然後對方這樣回應:年輕的時候都是這樣的,都是要拼的。


我瞬間就不想再說了,因為我聽出對方的潛臺詞:大家都累,你沒有資格抱怨。這個本質上是對我的拒絕,不願意接納我的情緒。而如果對方這樣回應:你真不容易。感受就截然不同了,雖然我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但我感受到了對方的接納認同。



我們可以嘗試感覺下,什麼才是重要的?從我自己來看,支持才是我最需要的,就像你們看完這個文章幫我點讚或者轉發,我就會特別開心。


放下急於去教育對方的心,而是更多的去支持他、欣賞他,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或者是一句簡單的:「你辛苦了。」


我自己是喜歡聽好聽的話,你們呢?

相關焦點

  • 「你不幫我帶娃,我也不給你養老」,老人帶娃跟被贍養該劃等號嗎
    彤彤讓老公多次給老太太打電話叫她回來幫忙帶孩子,老太太只是說身體不舒服不方便帶娃。彤彤媽媽終於急了眼,直接對婆婆放話:你不給我帶孩子,我以後也不給你養老。兒媳婦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嗎?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是簡單回答「是」或者「不是」那麼簡單的。
  • 育兒日記——我是誰
    不像公眾號、小紅書裡那些妝容精緻、井井有條、帶娃有方、事業有成的媽媽們,我是一個難得化妝、手忙腳亂、讀了很多育兒書想要把娃帶好卻總有些情況應付不來、事業毫無進展的二胎媽媽,不想在這裡粉飾自己的生活,裝作自己是成功過來人的樣子分享早已被各大平臺說爛的先進育兒經驗,只想一字一句地記錄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歷程,有亂糟糟永遠也整潔不了的沙發,有帶著怎麼也洗不乾淨的水果漬的衣服,也有跟孩子生著氣又忍不住笑出聲的幸福
  • 「你不幫我別瞎摻和!」婆婆指責寶媽不會帶娃,她的回答很霸氣
    方方也很生氣,照顧孩子的時候你不在,現在沒辦法了,開始來挑刺,索性回答:你不幫我別瞎摻和!作為子女,我能理解婆婆不想照顧孩子,想過好自己晚年生活的想法。畢竟,為子女勞累一輩子,也該歇歇了。可她錯的地方就在於,既然不管了,就不要參與子女是如何帶娃的。作為媽媽,我也知道獨自帶娃有多累。但也希望大家知道,婆婆不幫忙帶娃其實是一種幸福。
  • 讓人唏噓的祖父育兒日記,別再黑老人帶娃了!
    「有一種冷,叫外婆覺得你冷。」「有一種吃不飽,叫奶奶覺得你沒吃飽。」「孩子明明已經很困了,爺爺還在逗他玩呢!」「整天抱在手上,那怎麼練習大運動呢?」「就喜歡親孩子的臉,多少細菌啊」……諸如此類的吐槽,耳熟嗎?但你試著了解過老人的內心世界嗎?
  • 「我不給你帶娃了,有本事讓你親媽帶」,兒媳反懟讓婆婆沉默
    看著孩子的細胳膊細腿,連給娃穿衣服的勇氣都沒有,唯恐把娃胳膊給弄斷。所以只能讓婆婆來照顧孩子,婆婆來之後,老公倒是輕鬆了,可她還是跟之前一樣。被婆婆教著,如何帶孩子,還有一些育兒知識啥的。婆婆可能也很生氣,覺得以前都是這樣也沒出啥事,現在卻被指指點點的,就撂下一句:我不給你帶娃了,有本事讓你親媽帶!伊伊冷笑一聲:「孩子是我自己的嗎?你來照顧孩子,我輕鬆一點了嗎?你是幫我帶還是幫你兒子帶?伊伊這番有理有據的回懟,讓婆婆沉默。以上這件事看似是婆媳矛盾,但實則是夫妻矛盾和爸爸角色的缺失。
  • 你以為心理諮詢師只是會說嗎?
    直到前些天跟一位科班出身的朋友聊天后,我忽然發現我錯了!真的是心理諮詢師會說嗎?今天我們就簡單的扯扯心理諮詢師是怎麼在短短50分鐘的時間裡說成了「專業人士」。也許你會說「聽上去好像也不算太困難吧,好像我也能做到。」,不瞞你說,在我曾經初入心理諮詢師行業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
  • 「瞎折騰」還是「長見識」,沒有帶娃旅行我錯了嗎?
    ,我就先做好了攻略,其實我帶寶寶出去旅行不是希望他記住什麼,也不是要留下多少照片,而是讓他感受不同的環境,體驗不同的生活。,要帶的東西太多了,行李箱裝滿3個才收拾一半,這是旅行嗎?有了寶寶之後我就開始帶娃旅行,現在寶寶4歲了,別的不敢說,環境適應能力真的沒話說!到什麼地方都不會慌,多虧我打的『預防針』。」
  • 作為兒童諮詢師的我,是怎麼讓孩子理解爸媽吵架了
    每次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尤其是我想做自己的事情時,她在旁邊不停的喊媽媽,媽媽……當時我恨不得把她拍暈過去,甚至期待著有誰把她帶走消失個幾天。可是當她被家裡人帶出去,可能兩三個小時不到就深深地想念,你們會不會也這樣?這或許就是痛並快樂著吧。
  • 帶娃出門一團亂?那是因為你選錯了包!
    帶娃出門一團亂?那是因為你選錯了包! 都說包治百病,這話對女人來說沒毛病!自從有了娃,每次出門都恨不得開個小火車,娃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真恨不得把家都搬上。
  • 寶爸責罵寶媽帶娃不上班,寶媽大怒,回懟:我那不是懶,你帶娃嗎
    寶爸怒斥寶媽帶娃不上班,寶媽回懟:我上班了誰帶娃終於有一次,小雪跟丈夫好好的談了一下,沒想到帳戶上來就惱羞成怒的呵斥小雪:「你也太懶了,從生完孩子你就在家一直也不工作你這樣讓我壓力很大。」丈夫的話讓小雪簡直驚呆了,小雪感覺到自己並沒有錯呀,隨後小雪回懟道:「你在家帶一天孩子試試,孩子有很多東西都需要父母親力親為,在這個時候缺席他的成長,那麼以後就難以再跟他建立感情了。」聽到了這句話,丈夫羞愧的低下了頭。
  • 不讓婆婆帶娃的原因
    最怕的是,最心酸的事,你一年365天,天天帶娃,無休,一個整覺都沒有。然而在別人眼裡,你卻是最享受的人。永遠不要指望誰能理解,體諒自己,累了,更多要學會自愈自己。帶娃的經歷中,最讓自己奔潰的,需要別人幫忙時婆家永遠銷聲匿跡,等娃有點小事情,婆家卻開始指責當媽的不是。這估計是全國兒媳都會經歷的事吧 沒有人會體諒你的苦,也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幫忙。
  • 全職帶娃,你後悔了嗎?
    自懷孕後,孕反太大,我就一直開始了宅家辦公的生活,後來生寶寶時高燒,導致身體一直不太好,寶寶又容易過敏,為了調理身體,又方便和公婆一起照顧寶寶,我繼續宅家辦公。在寶寶一歲左右時,有次我進電梯,同棟的另一阿姨用小推車帶著孫子在我後面也準備進電梯,我就按著電梯按扭,方便她們進來。進電梯後,阿姨問我,「你還沒有去找工作呀?」。我一楞,隨口回答了一句「嗯」。
  • 順產日記:呼吸法+無痛,助我順利生娃
    醫生同意了,說看我的狀況,發動起來應該會很快的,如果宮縮規律到十幾分鐘左右一次,就可以來醫院了。脫口秀陪伴下的等待回家吃過午飯休息之後,我和老公開始一起看脫口秀大會(真的好喜歡張博洋)。下午三四點,我開始比較頻繁地宮縮,而且是帶痛感的那種,但是間隔不算規律,持續時間也不太長。我們還是繼續看,也用App保持記錄。
  • 「我對老婆要求不高,不上班就閒在家帶娃,做個飯不香嗎?」
    他說:「我對老婆要求不高,不上班就閒在家帶娃,做個飯不香嗎?」原來如此,他對老婆就一點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好飯,讓他下班回到家有口熱飯吃。聽起來,這一個要求確實很簡單,為什麼他老婆還是做不到呢?老婆辭職在家就帶帶孩子,等於很閒,所以給她提一個做飯的要求很簡單。這麼說的人,其實是沒有嘗試過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娃一天。要知道,在家帶娃,可不是陪孩子玩玩,跟孩子講講故事這麼簡單。我們知道,一回到家,一邊帶孩子,一邊還要做家務,比如:洗衣服、打掃房間、拖地、收拾被孩子弄亂的地方。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兒了?原因引人深思
    但是,最近我了解到一組有趣的數據,姥姥帶娃成為普遍現象。沒錯,我身邊的很多當爺爺奶奶的都是這樣說。其實,爺爺奶奶們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年齡大了,也沒什麼事情可幹,看著同齡人有孫子抱,自己兩手空空,也挺失落的。但是,帶娃的人選主要由孩子媽媽決定,他們也沒辦法。就像我的一位老鄰居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奶奶帶娃,再好都是壞的;姥姥帶娃再壞也都是香的」。
  • 帶娃腰酸背痛 原來是姿勢錯了
    有些人帶個娃可以省幾年的健身費;而有些人卻像老了十歲,總是腰酸背痛。同樣帶個娃,差別咋這麼大呢?  現代醫學認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採取正確的姿勢,不僅不能省力,還會給身體造成壓力,導致腰酸背痛。相反地,如果採取正確的姿勢,很多疼痛都可以避免,甚至達到健身的效果。
  • 心理諮詢師的日記20200812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我走了捷徑,我一直站在幾個大師的肩膀上跳來跳去,我接受和我選擇的路應該是獨特而高級的。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和他的視角有很大的關係,不偏頗、具備中性的眼光,做事情理性又有迴旋的餘地。
  • 「虎媽」劉璇引爭議,帶娃究竟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爸爸:哇,你的單車好好玩,我騎會兒!2》畢竟只是一個綜藝節目劉璇與王弢的育兒方式也只能代表少數人回歸現實生活,更多家庭面臨的問題可能遠不止爸爸帶娃好,還是媽媽帶娃好而是媽媽應該全職在家帶娃嗎?爸爸工作掙錢忙,「喪偶式」帶娃如何解決?隔輩代養,孩子跟著祖父母長大會有問題嗎?
  • 讓誰帶娃6年後見分曉:老人帶先笑後哭,自己帶先哭後笑
    在這個過程中你辛苦嗎?我的孩子是自己帶大的,孩子出生後因為沒人幫帶,我就辭職回家當了全職媽媽,直到孩子三歲多才出來。與此同時,跟我同年生娃的好友則把孩子留在了老家由公婆幫帶,自己在城市繼續上班打拼。因為在同一所城市,又住得不遠,周末她常常約我外出逛街。可我卻總是爽約,原因無非是帶娃不方便,或者孩子需要打防疫針了等等。
  • 「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奶奶帶娃就是義務?」女人回懟讓男人變啞
    文\好孕姐如今有孩子的夫妻多半都得上班,帶娃任務只能由老人來承擔,要麼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麼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但在不同的帶娃大軍中,你會發現,外婆帶娃和奶奶帶娃,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的。朋友於是脫口而出「怎麼你媽帶娃就可以給錢,我媽來帶娃就是義務?」沒想到妻子居然說,孩子要是改成她的姓,外婆也可以免費帶!把他氣得一句話說不出。由朋友的事我想到,如今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雖然孩子是由奶奶或者外婆帶,但兩位老人的確待遇不同。奶奶帶似乎就是天經地義,外婆帶就是「來幫忙的」。這算不算是偏見?憑什麼奶奶就得義務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