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各位寶媽們,你們的孩子都是誰帶大的?在這個過程中你辛苦嗎?
我的孩子是自己帶大的,孩子出生後因為沒人幫帶,我就辭職回家當了全職媽媽,直到孩子三歲多才出來。與此同時,跟我同年生娃的好友則把孩子留在了老家由公婆幫帶,自己在城市繼續上班打拼。
前幾年我們倆的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在同一所城市,又住得不遠,周末她常常約我外出逛街。可我卻總是爽約,原因無非是帶娃不方便,或者孩子需要打防疫針了等等。
兩人偶爾小聚,她總說我太不修邊幅,要麼就說我活得太糙,把以前的精緻勁兒全都活沒了,而且特顯老。我只能無奈笑笑。看著好友的瀟灑生活,我也免不了有羨慕和嫉妒,心想如果有人幫帶,我的日子會不會輕鬆點兒?
結果等我娃上了小學,好友也把她女兒接到城市上小學,兩者對比才發現:讓誰帶娃6年後才能見分曉。讓老人帶是先笑後哭,自己帶則是先哭後笑。
只因若是老人帶娃,父母看起來前6年會特別輕鬆,但等孩子上了小學,你會發現以下方面十分棘手,還真是先笑後哭。
老人帶的娃,最突出的表現是生活習慣差,表現在自理能力、文明素養和學習求知慾三方面。
因為隔代親的緣故,老人帶娃格外「護短」,而且事事代勞。這就導致孩子生活習慣特差,吃飯不好好吃,要看動畫片要玩玩具,甚至5、6歲了還要家長上手喂。
此外孩子的素質也堪憂。老人帶大的孩子,有不少不懂得遵守文明社會裡的約定規則。公眾場合大聲嚷嚷,還會常常跟同齡小夥伴學說「髒話」,舉止較粗魯。
最重要的是,老人帶孩子,基本上是「放養」狀態,平時孩子都是隨便玩。這固然給了孩子自由,可如果接到城市,你會發現孩子跟其他從小就接觸繪本閱讀、英語啟蒙和學音樂美術的孩子的相比,自己娃真的落後很多。
更重要的是,音樂美術這些注重童子功,需要孩子從小就開始耳濡目染地接觸到。老人在老家帶娃,自然缺乏這方面的薰陶。
都說0-6歲是孩子的關鍵期,除了早教智力開發外,也是孩子對養育人依戀關係建立的重要時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缺席孩子成長,將來的親子關係就會斷層,最突出的表現是,孩子不會和你親近。
好友如今就面臨這樣的苦惱。她跟我說,女兒在老家養成的一些習慣,在她的嚴格督促下改了不少,可讓她頭疼的是兩人的關係。因為長期沒帶,女兒跟她並不親密,不肯讓她擁抱,晚上睡覺也常常哭著要找奶奶。好友說平時訓斥女兒,看到女兒眼神裡甚至帶著仇恨,讓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就是「老人帶娃,先笑後哭」吧。
【話題討論:你家娃是誰帶大的,跟誰更親呢?】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