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承辦的都市農業高校聯盟第36次協作會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召開。北京農學院、天津農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西南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昆明學院共六家協作單位,圍繞「新農科建設實踐與思考」主題,共聚申城,共話新農科建設與發展新藍圖。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周業錚、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創新創業處處長李春豔、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徐惠勤、北京農學院校長周劍平、天津農學院校長王延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宋垚臻、副校長張文峰、西南大學副校長趙國華、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新民、昆明學院校長丁文麗、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王偉明、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黨委書記周培、院長薛紅衛,以及聯盟高校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同志,農生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王偉明在開幕式致辭中向各位與會領導及相關與會人員表示熱烈的歡迎。王偉明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的形勢下,都市農業高校聯盟第36次協作會不僅是七所高校情誼的延續,更是聚集眾智,研討農業發展和農科建設的交流平臺。涉農高校作為強農興農的生力軍,必須勇擔推進鄉村振興和「新農科」建設的新時代使命和責任。希望各聯盟院校在分享交流經驗的同時,能夠充分發揮合力,在都市農業方面做出特色、做出水平,為國家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徐惠勤對都市農業聯盟的第36次協作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徐惠勤表示,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多年來與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攜手共行,為上海市農業發展獻計獻策,也為上海市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農科人才。希望各位與會領導和專家能夠借力聯盟平臺,共同探討新時期都市農業的發展,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北京農學院校長周劍平表示都市農業聯盟協作會議延續至今,仍然在不斷發揮出新的生命力。在當今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新農科未來發展建設面臨多重挑戰,同時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圍繞新農科建設與實踐的思考恰逢其時。希望聯盟平臺依託已有的堅實協作基礎,互通交流,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新農科人才的培養,為新農科建設發展發揮更多能量。
各聯盟高校圍繞農科建設發展與現狀分別做大會主題報告。北京農學院校長周劍平作題為《新時代下的都市農業發展》的報告,從「北京都市農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新時代的新機遇、都市農業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等方面,介紹了新時代下都市農林高校的目標與發展。
天津農學院校長王延文作題為《新形勢、新農科、新作為—都市農業高校聯盟中的天農力量》的報告,從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農科在天農的新實踐、推進都市農業高校聯盟建設的新思考等方面介紹了天津農學院在發力新農科建設中的舉措,並提出了關於推動都市農業高校聯盟建設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院長薛紅衛作題為《上海交通大學新農科建設思考與探索》的報告,介紹了依託多學科優勢的學院發展建設情況,分享了新農科建設的思考及交大新農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西南大學副校長趙國華作題為《立德樹人、強農興農,著力培養「一懂兩愛」一流農林人才》的報告,從「把握新農科建設的三重價值、推進新農科建設的四維堅持、開展新農科建設的八項行動」等方面介紹了西南大學新農科建設的思考和舉措。
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新民作題為《推進「新農科」建設,培養一流專業人才》報告,結合學校發展概況,分享了「新農科」專業建設行動舉措與卓越人才培養,同時,以青島農業大學為例,介紹了「新農科」建設規劃。
昆明學院校長丁文麗作題為《涉農綜合性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新農科建設實踐與思考》的報告,從「學科交叉優勢及實踐、『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專業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圍繞昆明學院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定位,介紹了學校新農科建設的經驗。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石玉強作題為《開放合作、交叉融合,建立新農科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報告,從「學科帶動、創新引領、聚焦產業、服務社會、服務鄉村振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強化新農科研究」等方面介紹了新農科建設下的仲愷實踐。
與會聯盟高校圍繞新農科建設實踐與思考分組進行討論,並召開高校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圓桌會。就新型農科人才培養、專業優化攻堅、課程改革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研討。大會閉幕式通報了討論情況,與會高校人員一致認為要以新農科建設為主旨,聚焦現代農業發展,在人才培養、專業設置、智庫建設等方面發展中,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增加學術層面的交流,夯實聯盟的凝聚力,為「三農」事業發展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周培在大會閉幕式總結中對各位聯盟高校的與會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表示,與會人員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充分而熱烈的討論,希望此次會議能夠成為聯盟高校深化合作、共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新契機和新起點,聯盟成員共同推進新農科高質量發展。
會後,參會人員一行參觀了交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12月12日,部分參會人員觀摩萌番姬杯第七屆國際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