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持好孩子的消化狀態,我常給家長推薦「消積明星」三星湯,其中的原料谷芽、麥芽、山楂都很溫和,有積食的小寶寶對證也能服。但「溫和」可能在一些家長眼裡,卻錯誤地成為效果不明顯、見效太慢的代名詞。相反,我常常告誡家長「消積力度大、要慎用」的雞內金,卻不知何時成了家長給孩子消積食的「寵兒」。
前段時間有家長說,她常把消積的雞內金與健脾的山藥磨成粉,一起攙在粥裡,每天或隔天餵給孩子吃。「既能消積,又能健脾,這不就是自製的攻補兼施粥方嗎?」可是真的能這樣吃嗎?中醫保健用「猛」藥,不講究君臣搭配,輕則無效,重則傷身。雞內金,就是一味消積強力軍,給寶寶消積食,不是隨便用。
雞內金「瓷石銅鐵」皆能消
孩子扛得住?
雞內金是什麼?就是家雞的砂囊內壁,能夠消化較硬的東西。雞是連吞進肚裡的小石子都能消化的。人服用雞內金後,能大大促進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由此看出,雞內金是從提高消化能力的角度,使脾胃運化不易受累。
清代醫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味酸而性微溫,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程度這麼厲害的藥材,對於我們知道孩子臟腑嬌嫩,服用任何食藥材都要量少、溫和的家長來說,還敢給孩子濫用雞內金嗎?可惜的是,兒科臨床多年,我見過不少錯用雞內金的例子。
比如前面所說:
用雞內金搭配健脾食藥材每天給孩子服用
樣用的話,雞內金消積的力度可能遠遠大於山藥補的力度。長期消耗大,孩子的整體氣機都會受影響,越「補」越虛。
用雞內金粉衝水、攙麵餅代下午餐、宵夜吃
雞內金烙麵餅,其實是一個名經驗方,屬於藥膳,是給覺得雞內金味道腥、不肯服用的疳積寶寶吃的,並不適合用在正常孩子的加餐上。與其用強力消減的方法幫孩子抵消進食的負擔,不如採用「三分飢」科學餵養,一開始就不要給孩子吃過量。
有胃病的孩子服用雞內金,導致胃反酸、胃潰瘍
即使正常消食導滯,也要先徹底了解孩子的體質,分辨哪些適合孩子,哪些不適合。有胃病、脾胃虛弱的孩子,更容易積食,調理時也更要手法溫和。谷芽、麥芽、萊菔子,都比雞內金溫和。
當然,不是說雞內金不好、不能用。頑固性積食、有疳積的寶寶,就比較適合用雞內金。但服用次數和劑量要嚴格控制,1周不超過1次,劑量不超過3g。如果用雞內金粉,一次的量也就是兩茶勺或1湯勺,大概半個礦泉水瓶蓋的量。注意這樣的做法並不屬於攻補兼施,積食的孩子不能指望用這種方法消積食的同時又健脾。
經典醫書上確實有記載用雞內金攻補兼施的,即用雞內金粉、芡實粉、麵粉按約1:2:3的比例做成「期頤餅」,稱其「可作尋常服食之物,與他藥餌不同」。不過,這個方子更適合給成年人、老年人補虛,不適合孩子用。與雞內金相關的攻補兼施方,要看食藥材搭配和孩子的體質,一般不建議家長自由發揮自行搭配,遵醫囑為佳。
攻補兼施不是捷徑
本虛標實時才有必要
對體質平時還可以的孩子來說,先消積、再健脾,永遠是顧護脾胃的必經步驟,尤其強調在有積食的時候不要健脾。在消積階段時,有些消食導滯的藥中也兼顧了些許健脾養胃的功效,沒必要再用強力補益的方法健脾。但家長們總是很希望節省時間,恨不能一個方子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對攻補兼施一直很感興趣。
所謂攻補兼施,其實是專門給體質比較虛,又有實證的患者治療用的。因為一味攻邪會讓身體虛上加虛,才迫不得已一邊補、一邊祛邪。但是這個補的力度,要十分小心,既不能過補,讓邪氣實證更為壅滯,又不能劑量小到沒效果,使人正氣不支。
可以這樣理解,當孩子有積食,並且已經積極地進行過消食導滯,也控制了飲食,吃過素食+三星湯或保濟口服液,但仍然會積食,這時方可考慮用攻補兼施。因為出現這些情況,說明孩子的本虛已經很明顯了,此時最需要的是扶正和驅邪,所以要用到攻補兼施。
需要提醒的是,以前我們講攻補兼施的時候也強調:使用攻補兼施的前提是準確、專業的辨證,用藥更需斟酌配伍和劑量,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簡單粗暴地同時服用補藥和攻邪藥,並不等同於攻補兼施。
5種溫和的攻補兼施法
調理孩子反覆積食
如果孩子確因體虛導致反覆積食,消化能力很差,有幾種比較溫和、家長相對好把握的攻補兼施法:
家常攻補兼施方
體虛+積食反覆:素食+三星湯+白朮佛手湯。
體虛+積食反覆+大便溏稀:雲術消積湯。
積食+肺虛咳喘:萊菔子+廣藿香(各10g)煲水+小兒健脾化積口服液。
積食反覆+脹氣腹痛+氣虛:補氣消滯方(重補氣)。
以上消食導滯方,都可對證連用3天,但更建議家長諮詢醫生後再服用。
這裡重點說一下雲術消積湯和補氣消滯方:
雲術消積湯主要適用於脾氣虛、體質偏寒、常積食的孩子。這類孩子腸蠕動功能差,大便偏稀,好時大便先硬後軟,差時甚至會無由頭的便溏。
雲術消積湯
材料:白朮10g,雞內金5g,雲苓10g,谷芽10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分次服用。
功效:消食導滯,健脾養胃,適合食積便溏的孩子。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服。
如果孩子沒有吃很多,吃的食物也並非容易產生氣體的,但肚子總是鼓脹難消,肚子疼,敲擊有「砰砰」鼓音,則證明脾胃氣虛,無法正常排出氣體。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孩子還總是積食、喊累,就需要補氣,而非排氣,可以用補氣消滯湯。
補氣消滯湯
材料:山楂5g,陳皮2g,枳實5g,佛手5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小時即可。
功效:補氣消滯。適用於胃脹、胃痛等脾胃虛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如果試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採用的攻補兼施效果不大,可能是家長辨證出了問題,用藥不太對證,或者孩子的身體狀況比較複雜。這些情況,都建議由專業的醫生協助開方調理。攻補兼施的基礎是明確掌握正確餵養孩子的方法,明白好的消化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來源:人民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