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寶寶用雞內金越補越虛?教你溫和攻補兼施方

2020-10-27 紹興抽屜

為了保持好孩子的消化狀態,我常給家長推薦「消積明星」三星湯,其中的原料谷芽、麥芽、山楂都很溫和,有積食的小寶寶對證也能服。但「溫和」可能在一些家長眼裡,卻錯誤地成為效果不明顯、見效太慢的代名詞。相反,我常常告誡家長「消積力度大、要慎用」的雞內金,卻不知何時成了家長給孩子消積食的「寵兒」。

前段時間有家長說,她常把消積的雞內金與健脾的山藥磨成粉,一起攙在粥裡,每天或隔天餵給孩子吃。「既能消積,又能健脾,這不就是自製的攻補兼施粥方嗎?」可是真的能這樣吃嗎?中醫保健用「猛」藥,不講究君臣搭配,輕則無效,重則傷身。雞內金,就是一味消積強力軍,給寶寶消積食,不是隨便用。

雞內金「瓷石銅鐵」皆能消

孩子扛得住?

雞內金是什麼?就是家雞的砂囊內壁,能夠消化較硬的東西。雞是連吞進肚裡的小石子都能消化的。人服用雞內金後,能大大促進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由此看出,雞內金是從提高消化能力的角度,使脾胃運化不易受累。

清代醫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雞內金:「雞之脾胃也……其味酸而性微溫,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積可知。」程度這麼厲害的藥材,對於我們知道孩子臟腑嬌嫩,服用任何食藥材都要量少、溫和的家長來說,還敢給孩子濫用雞內金嗎?可惜的是,兒科臨床多年,我見過不少錯用雞內金的例子。

比如前面所說:

用雞內金搭配健脾食藥材每天給孩子服用

樣用的話,雞內金消積的力度可能遠遠大於山藥補的力度。長期消耗大,孩子的整體氣機都會受影響,越「補」越虛。

用雞內金粉衝水、攙麵餅代下午餐、宵夜吃

雞內金烙麵餅,其實是一個名經驗方,屬於藥膳,是給覺得雞內金味道腥、不肯服用的疳積寶寶吃的,並不適合用在正常孩子的加餐上。與其用強力消減的方法幫孩子抵消進食的負擔,不如採用「三分飢」科學餵養,一開始就不要給孩子吃過量。

有胃病的孩子服用雞內金,導致胃反酸、胃潰瘍

即使正常消食導滯,也要先徹底了解孩子的體質,分辨哪些適合孩子,哪些不適合。有胃病、脾胃虛弱的孩子,更容易積食,調理時也更要手法溫和。谷芽、麥芽、萊菔子,都比雞內金溫和。

當然,不是說雞內金不好、不能用。頑固性積食、有疳積的寶寶,就比較適合用雞內金。但服用次數和劑量要嚴格控制,1周不超過1次,劑量不超過3g。如果用雞內金粉,一次的量也就是兩茶勺或1湯勺,大概半個礦泉水瓶蓋的量。注意這樣的做法並不屬於攻補兼施,積食的孩子不能指望用這種方法消積食的同時又健脾。

經典醫書上確實有記載用雞內金攻補兼施的,即用雞內金粉、芡實粉、麵粉按約1:2:3的比例做成「期頤餅」,稱其「可作尋常服食之物,與他藥餌不同」。不過,這個方子更適合給成年人、老年人補虛,不適合孩子用。與雞內金相關的攻補兼施方,要看食藥材搭配和孩子的體質,一般不建議家長自由發揮自行搭配,遵醫囑為佳。

攻補兼施不是捷徑

本虛標實時才有必要

對體質平時還可以的孩子來說,先消積、再健脾,永遠是顧護脾胃的必經步驟,尤其強調在有積食的時候不要健脾。在消積階段時,有些消食導滯的藥中也兼顧了些許健脾養胃的功效,沒必要再用強力補益的方法健脾。但家長們總是很希望節省時間,恨不能一個方子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對攻補兼施一直很感興趣。

所謂攻補兼施,其實是專門給體質比較虛,又有實證的患者治療用的。因為一味攻邪會讓身體虛上加虛,才迫不得已一邊補、一邊祛邪。但是這個補的力度,要十分小心,既不能過補,讓邪氣實證更為壅滯,又不能劑量小到沒效果,使人正氣不支。

可以這樣理解,當孩子有積食,並且已經積極地進行過消食導滯,也控制了飲食,吃過素食+三星湯或保濟口服液,但仍然會積食,這時方可考慮用攻補兼施。因為出現這些情況,說明孩子的本虛已經很明顯了,此時最需要的是扶正和驅邪,所以要用到攻補兼施。

需要提醒的是,以前我們講攻補兼施的時候也強調:使用攻補兼施的前提是準確、專業的辨證,用藥更需斟酌配伍和劑量,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簡單粗暴地同時服用補藥和攻邪藥,並不等同於攻補兼施。

5種溫和的攻補兼施法

調理孩子反覆積食

如果孩子確因體虛導致反覆積食,消化能力很差,有幾種比較溫和、家長相對好把握的攻補兼施法:

家常攻補兼施方

體虛+積食反覆:素食+三星湯+白朮佛手湯。

體虛+積食反覆+大便溏稀:雲術消積湯。

積食+肺虛咳喘:萊菔子+廣藿香(各10g)煲水+小兒健脾化積口服液。

積食反覆+脹氣腹痛+氣虛:補氣消滯方(重補氣)。

以上消食導滯方,都可對證連用3天,但更建議家長諮詢醫生後再服用。

這裡重點說一下雲術消積湯和補氣消滯方:

雲術消積湯主要適用於脾氣虛、體質偏寒、常積食的孩子。這類孩子腸蠕動功能差,大便偏稀,好時大便先硬後軟,差時甚至會無由頭的便溏。

雲術消積湯

材料:白朮10g,雞內金5g,雲苓10g,谷芽10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4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分次服用。

功效:消食導滯,健脾養胃,適合食積便溏的孩子。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服。

如果孩子沒有吃很多,吃的食物也並非容易產生氣體的,但肚子總是鼓脹難消,肚子疼,敲擊有「砰砰」鼓音,則證明脾胃氣虛,無法正常排出氣體。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孩子還總是積食、喊累,就需要補氣,而非排氣,可以用補氣消滯湯。

補氣消滯湯

材料:山楂5g,陳皮2g,枳實5g,佛手5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小時即可。

功效:補氣消滯。適用於胃脹、胃痛等脾胃虛弱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如果試過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採用的攻補兼施效果不大,可能是家長辨證出了問題,用藥不太對證,或者孩子的身體狀況比較複雜。這些情況,都建議由專業的醫生協助開方調理。攻補兼施的基礎是明確掌握正確餵養孩子的方法,明白好的消化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來源:人民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衢州健康課堂」寶寶積食胃口不好怎麼辦?醫生支招消食導滯方
    許尤佳夏季脾胃容易懈怠,寶寶胃口不好,好像比以往更容易積食了?在消食導滯的「明星」藥方裡,除了經常推薦的三星湯外,「三字輩」的消積方,還有炒三仙和焦三仙。其溫和的藥效,同樣很適合寶寶們服用。不過,比起三星湯,很多家長對炒三仙、焦三仙的功效比較陌生,甚至經常弄混,覺得差不多,隨便用。其實,雖然名字相像,這幾種藥方也是不可以互相替代,隨便亂用的。
  • 越補越虛你可能是補錯了
    有人進補後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但是有些人,身體卻越補越虛了;還有的人進補後嗓子痛、甚至流鼻血。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先辨體質,虛了才要補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曉麗認為,實際上,進補之前要先辨清自身體質,中醫的原則是「虛則補之」,不是虛證的人群不宜進補。
  • 腎虛吃藥越補越虛?關於補腎你必須要知道的這幾點
    「大夫說我是脾腎陽虛,面色偏白,體質偏虛弱,說這個六味地黃丸是治腎陰虛的,我吃了只會越補越虛,都是腎虛,為什麼吃個藥反而更虛了?」我一聽,心想兩種虛怎麼能混為一談?把他新開的處方-歸附地黃丸,解釋給他聽。
  • 總犯困、越睡越累?3招對症幫你擺脫「困」境,精力充沛
    本 期 導 讀 睡覺是最好的「補藥」,可是為什麼有時候會越睡越累呢?俗語有云:「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這是人體順應不同季節的自我調節。順應四時,天人相應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有那麼一些人,明明睡夠了卻仍感覺睏倦,甚至出現越睡越累的情況。我們常常調侃,「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有些人並不是「裝睡」,而是真的睡不醒,這種情況中醫稱為「多臥」、「嗜臥」、「多眠」等。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安秋方和秋檸飲這樣搭配,心肝脾肺都護好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歲以上只喝湯不吃渣。最好在無病痛時用。蠶豆病寶寶可服。小兒安秋方的主要配方如下:小兒安秋方:麥芽:性平,消食和胃,補脾胃之虛谷芽:性平,消食和中,醒脾開胃陳皮:性溫,健脾理氣,芳香醒脾蓮子:性平,健脾和中,養心安神百合:性涼,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烏梅:性平,健脾斂肺,生津止渴瘦肉:性平,補虛強身、滋陰潤燥可以看到,安秋方所用的材料都是十分溫和的
  • 32歲女子,天天喝紅棗黃芪枸杞補氣血,卻越補越虛,原因為何?
    杭州的方女士,就是如此,每天三顆紅棗,一大杯黃芪枸杞水,補充氣血,卻越補越糟糕,究竟是怎麼回事?每天三顆紅棗,一大杯黃芪枸杞水,能補充氣血嗎?紅棗、黃芪和枸杞,三種食材,確實是很不錯的補氣血的食材,三者結合煮水喝,滋補的效果會更好。既適合女性,也適合部分男性。
  • 別一上火就「清」,當心越「清」越糟!這樣對症「去火」才有用
    本 期 導 讀一上火就「清」,今天清好了,沒幾天又復發了,還動不動就口腔潰瘍,你,是不是也常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上火」一詞,似乎從小到大,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尤其是入夏後,聽到最多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哎,又上火了!」
  • 產後堅決不能吃的兩大補品,越補身體越虛
    方女士就因為吃錯了補品,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方女士坐完月子就瘦了15斤,身邊很多朋友都羨慕她,但是方女士卻想重新再做一次月子。事情是這樣的,方女士的身體跟普通女性比起來本來就比較虛,產後耗費了大量的體力,但是寶寶都已經出生一周了,方女士卻更加虛弱,吃飯也沒有胃口,奶水也不好。於是婆婆就去買來了人參給方女士補身體,沒想到這一吃就吃出了問題。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馬蹄這麼寒也能給寶寶吃?可助消化消宿積
    更有家長只敢把馬蹄當食療配角,在給寶寶煮羊肉補虛的時候才斟酌著放四五個,壓一壓羊肉的燥性。其實只要懂得在什麼時候合適選擇它吃,並且對證,也不必過於戒口。比如,已經吃了性溫的羊肉,適量吃一塊馬蹄,沙甜脆爽的口感不僅能解膩,還能讓寒溫食材之間彼此中和,更能避免寶寶過補,消化不良。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寶寶得了溼疹要不要治療?
    近日,家住越城區的張女士很是煩惱,寶寶4個月了,一星期前小臉上就冒出一些紅色小疹子,一開始覺得疹子少,沒有在意,只是在每次餵奶後,用奶水給寶寶塗臉。然而幾天後這些疹子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嚴重了。於是,張女士帶著寶寶找到了市婦保院皮膚科的莫劍醫生。
  • 「衢州健康課堂」打嗝就是吃飽?寶寶積食還是體虛可通過「嗝」辨清楚
    一般來講,寶寶體虛,脾胃也會虛,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愛吃飯,要追著餵、哄著餵;外形瘦小、弱不禁風。我們可以把胃想像成一個小布袋,寶寶陽氣不足、脾胃虛弱的時候,袋口就束不緊——胃的受納能力降低,胃氣、谷氣、吞入的空氣就容易順著食道往上跑。這種非食滯導致的無味的「虛嗝」,家長反而要更認真對待。① 寶寶體虛,可能是因為大病一場,有時是因為天生稟賦較弱。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秋天寶寶易心煩氣燥睡不好?快讓百合走進碗裡來
    百合甘涼清潤,作用平和,日常食用能起到滋陰生津之效;對付燥咳,既能清肺熱,又能補肺陰。②心煩氣躁睡不好:百合可以寧心安神《本草求真》記載:「百合功有利於肺心,而能斂氣養心,安神定魂。」孩子秋冬心熱煩躁、脾氣不好、睡不安穩,都可以用百合斂心神,提高睡眠質量。
  • 腎陰虛才能用六味地黃丸,用錯了會越補越虛!
    很多男士過了三十歲以後,如果出現了一些症狀,比如夜尿頻多,出虛汗,經常腰疼,掉發嚴重等問題會去藥店買六味地黃丸服用,認為自己是腎虛引起的,但是有的朋友用能改善症狀,而有的就不能,反而會越用越虛,那就是不對症,因為腎虛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而六味地黃丸只針對於腎陰虛。
  • 怎麼選「洗面奶」?五種大踩雷挑選問題,讓你越洗臉越爛
    臉油就選有顆粒的「磨砂洗面奶」洗得比較乾淨?去角質顆粒的確能去除「老廢角質」,但別忘了它同時也會去除健康角質。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磨砂洗面奶的民眾,皮膚切片會發現其肌膚角質層有略微受損的現象,加上如因臉油洗臉次數過多且又恰好是痘痘肌,磨砂顆粒更是會不對刺激痘痘傷口,讓你肌膚越洗越爛,不可不慎。
  • 腎虛要先補氣,否則越補越虛!那麼如何補氣呢?
    氣虛患者腎精不足,若通過補腎以行房事,猶如池塘抽水,越抽越幹。補腎為了性,補氣為了命,治療應以補氣為主,先讓尿路暢通,再行補腎,這才是正確治療途徑。         腎虛先補氣,否則越補越虛,因為腎虛的病根是氣虛,氣不足腎精難平。就如汽車的引擎出了毛病,你加再多的汽油,也跑不了多遠。
  • 「衢州健康課堂」寶寶體虛容易感冒怎麼辦?黨參+紫蘇了解一下
    許尤佳我曾給愛感冒的體虛寶寶推薦服用參蘇丸,說過大多數孩子體質都屬於氣虛質的底,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黨參和紫蘇的結合,如何能邊治感冒,邊補正氣。大家要注意,攻補兼施不是把寶寶養壯養好的捷徑,不要濫用誤用。當黨參遇上紫蘇葉:解表散寒,同時補中益氣參蘇丸源自「參蘇飲」,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名方之一。
  • 養生進補註意事項 不注意這8點小心越補越虛
    秋天的到來,很多人都非常注意秋補,但是,秋補並不是人人都適合,而且秋補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如果您在秋補的時候,稍微不注意,那麼,很有可能就會補錯了身體,導致越補越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養生進補註意事項。
  • 夏天寶寶積食胃口不好怎麼辦?醫生支招消食導滯方
    夏天一到,脾胃容易懈怠,寶寶胃口不好,好像比以往更容易積食了?在消食導滯的「明星」藥方裡,除了經常推薦的三星湯外,「三字輩」的消積方,還有炒三仙和焦三仙。其溫和的藥效,同樣很適合寶寶們服用。不過,比起三星湯,很多家長對炒三仙、焦三仙的功效比較陌生,甚至經常弄混,覺得差不多,隨便用。
  • 寶寶鬧覺、睡不安穩,可能是你的「經驗」出了錯
    說起寶寶的睡眠,也許組成回憶的是無數個崩潰的夜晚;見過凌晨一二三四五點鐘的城市;試遍了書上網上各大哄睡招數……一句「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足夠詮釋母愛驅動下的精疲力盡。  有沒有想過,你的辛苦,有時候也許只是源於被一些熟知的「經驗」所誤導?
  • 產婦坐月子吃人參越補越虛 產後補身體要注意
    生完孩子要補起來,不然會落下一輩子的病根!這是大多數女性都知道的常識,可是,過猶不及,如果不懂科學一陣亂補,不但不能補好身體,反而還會給健康帶來危害。這不,28歲的楊菁就因為月子裡吃了幾天人參,不但差點人都虛脫了,還落下了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根,真是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