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安秋方和秋檸飲這樣搭配,心肝脾肺都護好

2020-10-27 紹興抽屜

適合秋天的經典「明星」食療方,一個小兒安秋方,一個秋檸飲,最近諮詢的家長特別多。先和大家強調一下,像疏春方、秋檸飲、暖冬湯這類名字中帶有季節指向的方劑,按照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兒童體質特點來看,的確是當季飲用最佳。但如果當季孩子沒有出現相關症狀,也沒有必要非逼寶寶喝來保健。反之亦然。如果在其他季節,孩子出現了相關症狀,當然也可以對證服用調理。

所以,再優秀的食療方,用對季節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對證下方。那麼,在家長群中口口相傳的比三星湯還厲害的小兒安秋方,在秋季到來之時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小兒安秋方

周全呵護心肝脾肺

小兒安秋方是根據我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經典小兒食療方劑之一:

小兒安秋方

材料:炒谷芽10g,炒麥芽8g,陳皮2g,烏梅5g,蓮子5g,百合8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40分鐘~1小時即可。每周1~2次。

功效:消食健胃,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歲以上只喝湯不吃渣。最好在無病痛時用。蠶豆病寶寶可服。

小兒安秋方的主要配方如下:

小兒安秋方:

麥芽:性平,消食和胃,補脾胃之虛

谷芽:性平,消食和中,醒脾開胃

陳皮:性溫,健脾理氣,芳香醒脾

蓮子:性平,健脾和中,養心安神

百合:性涼,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烏梅:性平,健脾斂肺,生津止渴

瘦肉:性平,補虛強身、滋陰潤燥

可以看到,安秋方所用的材料都是十分溫和的,大部分是藥食同源的食藥材,都對脾胃有顧護的作用。像谷芽、麥芽,就是我常用來給孩子消積食用的;蓮子是被李時珍奉為「脾之果」的。寶寶常積食,體內氣機不暢通,易淤堵,方子中用少量陳皮調理氣機,如同給身體的「齒輪」上上油,促進升降出入,協調各臟腑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方劑中蓮子、百合能寧心,不至於受肺氣過盛的影響;烏梅的酸澀則能生津斂肺;加點瘦肉還能清補。

整個安秋方能周全地呵護好孩子秋季易傷的脾、肺、肝。通過安秋方,我們也可以看到,孩子在秋季最應該注意保健的,正是脾、肺和心神——養心、安神,還要疏肝。

安秋方尤其能疏肝安神

適用於煩躁不安、不開心的寶寶

秋天一到,人的心神也會收斂起來。有家長問我,孩子之前很活潑好動,最近好像有些鬱鬱寡歡了,有沒有食療方能調節一下。

孩子在秋天沒有夏天表現得活潑,一般也是正常的情緒波動。當然,我們也不能放任不管,秋天更要重點關注寶寶的情志。

為什麼孩子在秋天更容易心事滿滿呢?《黃帝內經》中說:「憂(悲)傷肺。」秋天肺氣盛,壓制了肝氣,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如果肝氣不暢了,人的情緒就不會太好,容易情緒低落。

不過,孩子的總體特質是陽氣升發的,有的寶寶會「悲秋」,有的寶寶則表現出煩躁不安。肝氣過盛之餘,就會「木火刑金」,反過來傷肺;而肺與脾相連,因此還會間接克脾土。

所以,對於煩躁不安、脾氣大、鬱鬱寡歡的孩子,小兒安秋方是很合適的,裡面的食藥材有疏肝安神的作用。這也是方劑名中「安」的由來。

秋季食療保健

三星湯、安秋方、秋寧飲怎麼選?有些家長把「明星」消積方三星湯和安秋方比較:兩者都有谷芽、麥芽,山楂的味道也和烏梅類似,二者都能消積,安秋方還能兼顧肝肺和情志。

於是總結:安秋方肯定比三星湯更好。其實不能這樣理解,也不建議武斷地拿兩個方子這樣對比。

我常推薦家長每周給孩子煲一次三星湯,預防積食、保健用,更重要的是,在寶寶有輕微積食表現時,三星湯是很適合、很安全的。而小兒安秋方,更側重防秋燥,護肺養心安神。

在秋天,對於平時有點愛積食的寶寶,這個日常方劑也可以暫時換成小兒安秋方。每周可給孩子喝1~2次。注意1歲以下、還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不適合用小兒安秋方。

除了三星湯,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食療飲品:秋檸飲。

秋檸飲

材料:陳皮1~2g,檸檬1~2片,蜂蜜10ml。

做法:陳皮和檸檬入杯,熱水泡開放溫,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2歲以上的寶寶,少量分次服用。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安秋方和秋寧飲最大的區別在於,二者滋陰潤燥的程度不一樣。

秋檸飲的滋潤主要靠蜂蜜。陳皮和檸檬主要是相互制約,起到祛溼的作用,力道是比較平和的,適合給秋天還沒那麼乾燥時,給身體有燥、不愛喝水的寶寶對證飲用。而小兒安秋方由多種藥材配伍而成,滋陰潤肺的作用比秋檸飲更強,每周1~2次就夠了。

到深秋時節,秋燥明顯的時候,對於乾燥症狀明顯、一入秋就容易犯呼吸系統疾病的寶寶,建議秋檸飲和小兒安秋方搭配著一起用:有燥的表現的時候,可以適當喝一杯秋檸飲;每周煲1~2次小兒安秋方,增強潤燥理氣,健脾補中的功效。

經過這樣細緻的調理,只要家長正常餵養,不過補,孩子的整體抵抗力就能增強。頻繁咳嗽、晨起打噴嚏、秋痱、溼疹等問題都會有明顯改善。

來源:人民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兒安秋方和秋檸飲這樣搭配,心肝脾肺都護好
    適合秋天的經典「明星」食療方,一個小兒安秋方,一個秋檸飲,最近諮詢的家長特別多。先和大家強調一下,像疏春方、秋檸飲、暖冬湯這類名字中帶有季節指向的方劑,按照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兒童體質特點來看,的確是當季飲用最佳。但如果當季孩子沒有出現相關症狀,也沒有必要非逼寶寶喝來保健。反之亦然。如果在其他季節,孩子出現了相關症狀,當然也可以對證服用調理。
  • 秋冬換季,這道小兒暖冬方每周都能喝
    其中蓮子、芡實補脾止瀉,益腎養心;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五指毛桃健脾補肺,行氣利溼;核桃潤燥益肺,補腎健腦;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可以看出,整道方子是偏補虛的。我們知道,孩子素來有「三不足,兩有餘」的特徵,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虛;肝常有餘,心常有餘」。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疝氣不可怕 專家幫你輕鬆解決
    由於家裡的老人思想陳舊,說疝氣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小孩這麼小動手術不太好;就這樣,王女士在無奈和糾結中度過了兩個月。11月7日,寶寶和平時一樣,哭鬧了起來,右側大腿根部的疝氣又鼓了出來,這次比往常更嚴重了,有雞蛋這麼大,並且過了大約1個小時才消失,這下王女士著急了,打電話到市婦幼保健院諮詢該怎麼辦。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治便秘的小兒推拿靠譜不?
    「小兒推拿,到底好不好?」這兩日,總有媽媽來問記者這樣的問題。原因是,他們在微信上看到了一篇《真相·小兒推拿真的那麼神嗎?》的文章。  文內大意是,小兒推拿不同於嬰兒撫觸,也不是正規的康復按摩,更不是不講經絡的腹部物理按壓。家長帶著寶寶去推拿,碰到的是可以自愈的病還好,要是延誤治療出現不好結果,就是哭,都來不及。
  •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飲三水,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飲三水,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初秋,吃一果二白1、花生夏吃瓜,秋吃果。搭配在一起煲湯,可養護心臟。初秋,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一:護好「肺氣」秋,主收,萬物收斂,秋氣通於肺。燥主秋令,易傷肺,若傷及元氣,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秋季腹瀉「猛如虎」?
    高發病率、起病急、時間長、易脫水……小兒秋季腹瀉「猛於虎」,這也成為了寶媽寶爸最頭疼的事情。那什麼是小兒秋季腹瀉?秋季腹瀉有哪些症狀表現?寶寶秋季如何預防腹瀉?  兒科醫生介紹,小兒秋季腹瀉是一種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腸炎,在1歲以下孩子中高發,5歲以下也有感染可能。成人感染該病毒基本上沒有症狀,但會傳染給孩子,發病多在9至12月份。  常見三大症狀表現  秋季腹瀉常見三大症狀表現為發熱、腹瀉、嘔吐。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寶寶得了溼疹要不要治療?
    張女士告訴莫醫生,這幾天,寶寶的面部出現成片的紅斑、脫皮,並且有明顯的抓痕和血痂,寶寶也經常哭鬧,尤其是晚上,睡不安穩,寶寶這一折騰,張女士也很受傷,晚上休息不好。莫醫生介紹,嬰兒溼疹在醫院皮膚科,是最常見的,差不多每天都能碰到。不少家長有個錯誤認識:小兒都會得溼疹,不用治療,隨著時間推移會自然消退,致使寶寶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從而加重病情。
  • 別讓「秋老虎」傷了寶寶,秋季寶寶如何養肺?
    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立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自立秋開始,雖然夏季高熱的餘溫仍在,但溫度逐漸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且早晚溫差變大。
  • 立冬後1個方,提升孩子免疫力
    立冬後,幫孩子養藏,家長要從這4件事著手:1、補腎先養肺立冬後要斂藏陽氣,而陽氣的根基,就在於腎。因此,冬季除了呵護脾胃,還要補腎。肺與腎是母子關係,秋季肺臟養護得好,才能發揮清肅下降的作用,向下輸布津液和水谷精微,滋潤腎水。所以,補腎之前要先把肺養好,否則入冬之後怎麼補腎都補不進去。
  • 心肝脾肺腎如何保健?5運動尤為適合,讓您的內臟功能更強大!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五臟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利於我們長壽健康、不衰老,而且對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都有好處。然而你知道五臟心肝脾胃腎都喜歡什麼運動嗎?下面就趕快讓大眾微健康的養生專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寶寶用雞內金越補越虛?教你溫和攻補兼施方
    可是真的能這樣吃嗎?中醫保健用「猛」藥,不講究君臣搭配,輕則無效,重則傷身。雞內金,就是一味消積強力軍,給寶寶消積食,不是隨便用。雞內金「瓷石銅鐵」皆能消孩子扛得住?雞內金是什麼?就是家雞的砂囊內壁,能夠消化較硬的東西。雞是連吞進肚裡的小石子都能消化的。
  • 小兒推拿李波:多事之「秋」,孩子的身體真的準備好了嗎?
    小兒推拿李波:多事之「秋」,孩子的身體真的準備好了嗎?中醫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更是收穫健康的季節。秋有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秋收是收穫春生、夏長的所取得的「天地之氣」,讓它收成「碩果」如果秋天的「收」沒養好」春季的生、夏季的長的成果將會受到很大損失,而且冬季的封藏,也會受到影響。
  • 心肝脾肺腎,如果病了,臉上會有哪些信號?
    那麼,心肝脾肺腎如果生病了,臉上會有哪些表現呢?1、心。首先來說,當一個人的額頭顏色發暗紅,則很有可能是心臟疾病的信號。如果是舌頭髮紅,則說明是心火比較大。如果嘴唇發青紫色,則有可能是心血管阻塞供血不足的表現。2、肝。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馬蹄這麼寒也能給寶寶吃?可助消化消宿積
    由於它和雪梨在口感、性味、功效上都有些類似,而且剝皮後像梨一樣雪白多汁,有些地區也將它稱之為「地梨」。很多家長會很警惕寒涼的食物:許教授,您不是經常說小兒天生體質虛寒,飲食上儘量選平性的。馬蹄這麼寒,給孩子秋天吃不太好吧?更有家長只敢把馬蹄當食療配角,在給寶寶煮羊肉補虛的時候才斟酌著放四五個,壓一壓羊肉的燥性。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如何正確給寶寶「貼秋膘」?專家:從吃堅果開始
    一到秋天,很多家長都會琢磨怎麼給孩子「貼秋膘」:煲肉湯、煮魚湯、燉排骨......總想多餵養高蛋白食物,給寶寶身體積蓄能量,滋養陰氣,這樣到了冬天就能少生病。其實,現在的冬天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環境嚴峻,只能靠吃多多來產生脂肪和能量,抵禦外寒了。現在的孩子,很多一年四季皆厚補,營養過剩,秋天如果繼續滋膩大補,反而容易拖累脾胃。「春吃芽,秋吃果」,這個「果」除了應季瓜果,還有堅果!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老人帶孩子 如何吃出健康
    老年人對孫兒一般都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常常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喜好和口味。他們還會認為小孩子胖點好,健康,一切以孫兒滿意為原則。老人對孫子的那份愛是沒得說,積累的生活經驗、撫育孩子的經驗,都是年輕父母所不及的,但他們在營養和健康方面的認識卻常存在誤區。今天,我就想和帶孫兒的老人說說,什麼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的飲食。這裡有5條平衡膳食的秘籍,供大家參考。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孕期控制血糖不容忽視
    近日,市民張女士在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順利剖宮產生下4680克的巨大男嬰,現已平安出院。所以孕婦應重視平時的產檢,做好糖耐量的檢查,注意控制飲食和體重,如需要藥物控制時,切記自行停藥,應在嚴格檢測血糖的前提下,遵醫囑用藥。這樣即使是糖尿病的媽媽也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寶寶。來源:諸暨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小兒推拿李波:寒露至,天氣漸寒,小兒節氣推拿呵護寶寶健康
    小兒推拿李波:寒露至,天氣漸寒,小兒節氣推拿呵護寶寶健康!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一般寒露過後,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雨季基本結束,只有雲南、四川、貴州等少數地方尚能聽到雷聲。東北和新疆等少數北方都已經飄雪花了。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西紅柿蛋湯能治孩子食滯
    如果孩子的進食量明顯減少,而且不思飲食,家長們就要警惕孩子可能出現了小兒厭食症。小兒厭食症的病因很多,中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飲食不節、餵養不當或長期偏食,是小兒厭食的主要原因。餵養不當,小兒的脾胃運化功能就會受到損傷,出現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健的情況。另外,小兒厭食還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消化系統疾病、藥物、環境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