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安秋方和秋檸飲這樣搭配,心肝脾肺都護好

2020-09-14 人民網科普

適合秋天的經典「明星」食療方,一個小兒安秋方,一個秋檸飲,最近諮詢的家長特別多。先和大家強調一下,像疏春方、秋檸飲、暖冬湯這類名字中帶有季節指向的方劑,按照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兒童體質特點來看,的確是當季飲用最佳。但如果當季孩子沒有出現相關症狀,也沒有必要非逼寶寶喝來保健。反之亦然。如果在其他季節,孩子出現了相關症狀,當然也可以對證服用調理。

所以,再優秀的食療方,用對季節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對證下方。那麼,在家長群中口口相傳的比三星湯還厲害的小兒安秋方,在秋季到來之時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小兒安秋方

周全呵護心肝脾肺

小兒安秋方是根據我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經典小兒食療方劑之一:

小兒安秋方

材料:炒谷芽10g,炒麥芽8g,陳皮2g,烏梅5g,蓮子5g,百合8g,瘦肉50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40分鐘~1小時即可。每周1~2次。

功效:消食健胃,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少量多次分服;2歲以上只喝湯不吃渣。最好在無病痛時用。蠶豆病寶寶可服。

小兒安秋方的主要配方如下:

小兒安秋方:

麥芽:性平,消食和胃,補脾胃之虛

谷芽:性平,消食和中,醒脾開胃

陳皮:性溫,健脾理氣,芳香醒脾

蓮子:性平,健脾和中,養心安神

百合:性涼,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烏梅:性平,健脾斂肺,生津止渴

瘦肉:性平,補虛強身、滋陰潤燥

可以看到,安秋方所用的材料都是十分溫和的,大部分是藥食同源的食藥材,都對脾胃有顧護的作用。像谷芽、麥芽,就是我常用來給孩子消積食用的;蓮子是被李時珍奉為「脾之果」的。寶寶常積食,體內氣機不暢通,易淤堵,方子中用少量陳皮調理氣機,如同給身體的「齒輪」上上油,促進升降出入,協調各臟腑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方劑中蓮子、百合能寧心,不至於受肺氣過盛的影響;烏梅的酸澀則能生津斂肺;加點瘦肉還能清補。

整個安秋方能周全地呵護好孩子秋季易傷的脾、肺、肝。通過安秋方,我們也可以看到,孩子在秋季最應該注意保健的,正是脾、肺和心神——養心、安神,還要疏肝。

安秋方尤其能疏肝安神

適用於煩躁不安、不開心的寶寶

秋天一到,人的心神也會收斂起來。有家長問我,孩子之前很活潑好動,最近好像有些鬱鬱寡歡了,有沒有食療方能調節一下。

孩子在秋天沒有夏天表現得活潑,一般也是正常的情緒波動。當然,我們也不能放任不管,秋天更要重點關注寶寶的情志。

為什麼孩子在秋天更容易心事滿滿呢?《黃帝內經》中說:「憂(悲)傷肺。」秋天肺氣盛,壓制了肝氣,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如果肝氣不暢了,人的情緒就不會太好,容易情緒低落。

不過,孩子的總體特質是陽氣升發的,有的寶寶會「悲秋」,有的寶寶則表現出煩躁不安。肝氣過盛之餘,就會「木火刑金」,反過來傷肺;而肺與脾相連,因此還會間接克脾土。

所以,對於煩躁不安、脾氣大、鬱鬱寡歡的孩子,小兒安秋方是很合適的,裡面的食藥材有疏肝安神的作用。這也是方劑名中「安」的由來。

秋季食療保健

三星湯、安秋方、秋寧飲怎麼選?有些家長把「明星」消積方三星湯和安秋方比較:兩者都有谷芽、麥芽,山楂的味道也和烏梅類似,二者都能消積,安秋方還能兼顧肝肺和情志。

於是總結:安秋方肯定比三星湯更好。其實不能這樣理解,也不建議武斷地拿兩個方子這樣對比。

我常推薦家長每周給孩子煲一次三星湯,預防積食、保健用,更重要的是,在寶寶有輕微積食表現時,三星湯是很適合、很安全的。而小兒安秋方,更側重防秋燥,護肺養心安神。

在秋天,對於平時有點愛積食的寶寶,這個日常方劑也可以暫時換成小兒安秋方。每周可給孩子喝1~2次。注意1歲以下、還沒有添加輔食的寶寶,不適合用小兒安秋方。

除了三星湯,還有一個比較出名的食療飲品:秋檸飲。

秋檸飲

材料:陳皮1~2g,檸檬1~2片,蜂蜜10ml。

做法:陳皮和檸檬入杯,熱水泡開放溫,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理氣潤燥。

適用年齡:2歲以上的寶寶,少量分次服用。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安秋方和秋寧飲最大的區別在於,二者滋陰潤燥的程度不一樣。

秋檸飲的滋潤主要靠蜂蜜。陳皮和檸檬主要是相互制約,起到祛溼的作用,力道是比較平和的,適合給秋天還沒那麼乾燥時,給身體有燥、不愛喝水的寶寶對證飲用。而小兒安秋方由多種藥材配伍而成,滋陰潤肺的作用比秋檸飲更強,每周1~2次就夠了。

到深秋時節,秋燥明顯的時候,對於乾燥症狀明顯、一入秋就容易犯呼吸系統疾病的寶寶,建議秋檸飲和小兒安秋方搭配著一起用:有燥的表現的時候,可以適當喝一杯秋檸飲;每周煲1~2次小兒安秋方,增強潤燥理氣,健脾補中的功效。

經過這樣細緻的調理,只要家長正常餵養,不過補,孩子的整體抵抗力就能增強。頻繁咳嗽、晨起打噴嚏、秋痱、溼疹等問題都會有明顯改善。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焦點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小兒安秋方和秋檸飲這樣搭配,心肝脾肺都護好
    小兒安秋方周全呵護心肝脾肺小兒安秋方是根據我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經典小兒食療方劑之一:小兒安秋方材料:炒谷芽10g,炒麥芽8g,陳皮2g,烏梅5g,蓮子5g,百合小兒安秋方的主要配方如下:小兒安秋方:麥芽:性平,消食和胃,補脾胃之虛谷芽:性平,消食和中,醒脾開胃陳皮:性溫,健脾理氣,芳香醒脾蓮子:性平,健脾和中,養心安神百合:性涼,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烏梅:性平,健脾斂肺,生津止渴瘦肉:性平,補虛強身、滋陰潤燥可以看到,安秋方所用的材料都是十分溫和的
  • 秋冬換季,這道小兒暖冬方每周都能喝
    小兒暖冬方不僅暖冬還能補孩子稚嫩的元氣我們先來看看小兒暖冬方的烹煮服用方法:小兒暖冬方材料:芡實8g,核桃1g,五指毛桃10g,白朮15g,百合5g,去芯蓮子5顆其中蓮子、芡實補脾止瀉,益腎養心;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五指毛桃健脾補肺,行氣利溼;核桃潤燥益肺,補腎健腦;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可以看出,整道方子是偏補虛的。我們知道,孩子素來有「三不足,兩有餘」的特徵,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虛;肝常有餘,心常有餘」。
  • 立冬後1個方,提升孩子免疫力
    立冬後,幫孩子養藏,家長要從這4件事著手:1、補腎先養肺立冬後要斂藏陽氣,而陽氣的根基,就在於腎。因此,冬季除了呵護脾胃,還要補腎。肺與腎是母子關係,秋季肺臟養護得好,才能發揮清肅下降的作用,向下輸布津液和水谷精微,滋潤腎水。所以,補腎之前要先把肺養好,否則入冬之後怎麼補腎都補不進去。
  •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飲三水,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
    夏吃瓜,秋吃果。搭配在一起煲湯,可養護心臟。初秋,護好四氣,給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礎一:護好「肺氣」秋,主收,萬物收斂,秋氣通於肺。燥主秋令,易傷肺,若傷及元氣,冬季來臨時,易出現肺系疾病。肺乃氣之海,氣乃人之根,初秋時節,要養護好肺氣,抵抗病邪的侵犯。大拇指,對應肺部經絡。使勁按壓拇指後,看指肚恢復速度。如果速度慢、彈性差,10秒之內不能恢復,則肺氣不足,需養肺了。
  • 心肝脾肺腎如何保健?5運動尤為適合,讓您的內臟功能更強大!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五臟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利於我們長壽健康、不衰老,而且對我們的五臟心肝脾肺腎都有好處。然而你知道五臟心肝脾胃腎都喜歡什麼運動嗎?下面就趕快讓大眾微健康的養生專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 小兒推拿李波:多事之「秋」,孩子的身體真的準備好了嗎?
    秋天,對應的是肺,此時肺氣在這個季節裡是最強的,因為秋天肺氣最強,肺的運行能力最強,所以這個時候肺排毒的表現也最強。而咳嗽是肺排毒的一大途徑,所以,一到秋季就長時間地咳嗽,說明,體內有長期積累的寒氣,肺在積極工作排寒。
  • 心肝脾肺腎,如果病了,臉上會有哪些信號?
    那麼,心肝脾肺腎如果生病了,臉上會有哪些表現呢?1、心。首先來說,當一個人的額頭顏色發暗紅,則很有可能是心臟疾病的信號。如果是舌頭髮紅,則說明是心火比較大。如果嘴唇發青紫色,則有可能是心血管阻塞供血不足的表現。2、肝。
  • 小兒推拿李波:秋分節氣到,小兒推拿正當時,滋陰潤燥,健脾養肺
    3.很多人在夏季時食欲不振、偏愛冷飲,這樣導致了脾胃受損,身體中一些營養素的缺乏,這些都容易引起疾病問題。4.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要多注意養護孩子的「肺」,秋季,也可能是個「多事之秋」,脾胃功能面臨很大挑戰。脾肺常不足是小兒的生理特點,在此秋季則更需注意養護。
  • 3碗安神方養出好睡眠
    按理說,孩子心智稚嫩單純,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一般都能擁有名副其實的「嬰兒般的睡眠」,一覺睡到大天亮。但不少家長卻發現,最近寶寶不僅沒有「秋乏嗜睡」,反而越臨近睡點越精神,躺在床上跟烙餅似的,翻來翻去睡不著。有時即使睡著了,半夜也依然易醒,還會受驚、夜啼,哄好半天才能重新入睡。這反常的睡眠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到秋天就難睡好覺,小小年紀能有什麼心事呢?
  • 3碗安神方養出好睡眠
    按理說,孩子心智稚嫩單純,身體健康的情況下,一般都能擁有名副其實的「嬰兒般的睡眠」,一覺睡到大天亮。但不少家長卻發現,最近寶寶不僅沒有「秋乏嗜睡」,反而越臨近睡點越精神,躺在床上跟烙餅似的,翻來翻去睡不著。有時即使睡著了,半夜也依然易醒,還會受驚、夜啼,哄好半天才能重新入睡。這反常的睡眠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到秋天就難睡好覺,小小年紀能有什麼心事呢?
  •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網友質疑:這麼小就敢取小鼠心肝脾肺腎?
    他們分別來自三年級和五年級,輔導教師為王茜和熊曳。大賽官網展示的「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截圖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提取裸鼠肝臟腫瘤,且實驗對邏輯性要求很高,小學生難以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員也向新華社記者表明,「小鼠成果沒有幾年不可能完成。」
  • 小兒肺常不足,養肺護肺很重要:田原對話「中醫兒科之父」劉弼臣
    (劉弼臣(右)家中參訪現場)【小二導讀】現在,對於養孩子,很多爸媽都知道了一個觀念,就是「小兒脾常不足」,很多感冒、發燒、咳嗽,都是因為吃得太多、太好,給脾胃造成負擔而引起的。但是被譽為「中醫兒科之父」的劉弼臣老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小兒肺常不足」。
  • 養肺治肺,中醫總結的8個經典方!值得收藏!
    百合固金湯:退低燒效果較好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陳燕清:百合固金湯源自《醫方集解》,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治療陰虛咳嗽的常用方劑,主要用於肺腎陰虛引起的咳嗽咳痰、氣喘,手心腳心發熱,顴紅盜汗等表現,臨床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如辨證屬陰虛都可用它來治療。
  • 小兒推拿李波:寒露至,天氣漸寒,小兒節氣推拿呵護寶寶健康
    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一般寒露過後,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雨季基本結束,只有雲南、四川、貴州等少數地方尚能聽到雷聲。東北和新疆等少數北方都已經飄雪花了。
  • 小兒肺炎有5個常見症狀 如何有效預防肺炎
    小兒肺炎的症狀很容易和感冒混為一談,所以家長要很明確的知道小兒肺炎症狀都有哪些,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會耽誤到孩子的病情。今天,爸爸媽媽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小兒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都是怎樣的吧。
  • 小兒哮喘——寒喘、熱喘和虛喘食療方各一則,另附預防方一則
    哮喘也是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患兒往往在幼兒期就開始發病,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甚至有成年以後仍不痊癒者。中醫對哮喘病的治療具有豐富的經驗,將之分為寒喘、熱喘和虛喘。寒喘為外感風寒,寒飲伏肺,聚液生痰所致。熱喘為素體陰虛,痰熱鬱肺,或寒痰久伏化熱,而發為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