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也可能引發過敏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抗過敏藥也可能引發過敏

  姚瑤

  秋季氣候乾燥,溫度忽高忽低,很多人會出現鼻塞、眼睛發癢、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大多數人會以為這是天氣轉涼引起的感冒,而往往忽略了另一種情況:季節性過敏。

  研究發現,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過敏反應;1/5的學齡兒童受到哮喘的困擾;1/6的兒童得過與過敏反應有關的皮膚病,特別是溼疹。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高達37.3%。

  隨著近年來過敏發病率的增高,抗過敏藥物的使用也日漸增多。但患者遇到的問題也不少,比如,用了藥沒有效果,用藥後出現新的過敏反應等。因此,如何正確使用抗過敏藥,對於過敏患者以及易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抗過敏藥發展經歷三個時期

  抗過敏藥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各時期的代表性藥物如今仍各有用武之地。

  1950年氯苯那敏(撲爾敏)上市,成為第一代抗過敏藥物的代表,至今仍作為多種複方藥物的抗過敏成分廣泛使用。但這一代藥物有明顯的鎮靜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於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機。

  1988年,第二代抗過敏藥物代表——氯雷他定上市,標誌著人類進入清醒抗過敏時代。這一代藥物雖然使用廣泛,但部分藥物的副作用是可能有心臟毒性,需慎用於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律不齊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時應儘量避免與影響其代謝的藥物同服。

  1996年上市的非索非那定片、2002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我們暫且稱之為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它們經由第二代抗過敏藥物改良,具備了不會導致心臟毒性、抗過敏效果更強、安全性更高、不導致嗜睡的特點。

  用藥有「五注意」

  使用抗過敏藥物不能隨心所欲,有五個注意事項。

  一是白天宜使用無鎮靜作用的藥物,晚飯後或睡前可應用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對於慢性過敏性疾病,因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應選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

  二是長期服用一種抗過敏藥,尤其是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可能會引起藥效下降。對那些用藥期間療效逐漸減弱和療效反應低於常人的患者,建議及時換用另一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過敏藥,最好不選用同類或與其化學結構相似的藥物。

  三是一旦發現過敏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應立即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抗過敏藥物應是家庭常備藥物之一,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最好隨身攜帶。

  四是如果患者在應用抗過敏藥物的過程中,疾病遷延不愈或出現新的過敏反應症狀,如瘙癢、皮疹,甚至休克,應考慮抗過敏藥物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及時就醫。

  五是對於慢性、頑固性或病情較重的急性過敏性疾病,同時使用兩種或多種抗過敏藥(即聯合用藥)可以增加治療效果。對於需要長期聯合用藥者,在病情穩定、症狀控制後,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建議先停用一種藥物,逐漸停用全部藥物,這樣才可以減少疾病的復發。

  患兒服藥應選適合兒童的劑型

  與普通人群相比,特殊人群使用抗過敏藥物更要多加注意。

  對於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而言,目前沒有絕對安全的抗過敏藥物。妊娠期在權衡風險後可選擇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這兩種藥物均為妊娠B級,A、B級藥物對胎兒無危害或無副作用,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非索非那定片、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則不建議在孕期使用。哺乳期婦女在醫師指導下,可以適量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老年過敏患者建議首選非索非那定片、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

  過敏患兒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中合適兒童的劑型,如口服液、滴劑、混懸劑等。使用時需注意年齡限制,多數第二代抗組胺藥說明書提示只能用於兩歲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劑及地氯雷他定幹混懸劑可以用於一歲至兩歲幼兒。

  (作者:北京積水潭醫院藥師) 

相關焦點

  • 亂服抗過敏藥當心"藥物過敏"
    記者還從上述醫院了解到,不少患者為了治療瘙癢和皮膚過敏,自行上藥店購買抗過敏類藥服用,或者購買止癢軟膏擦,其中部分患者由於盲目吃藥或不慎購買了激素類軟膏,引發依賴性皮炎等典型的「藥物過敏」。  究竟該服用或擦拭哪類抗過敏藥物,才能有效抑制過敏又不產生副作用呢?近日,記者選取抗過敏藥物「開瑞坦」(6片×10mg/盒)口服片劑作為調查對象。
  • 服抗過敏藥別喝酒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過敏藥
    那麼,大家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抗過敏藥呢?  人們常說的抗過敏藥實際上主要就是抗組胺藥物,目前這類藥物在市場上已有三代,每代各有利弊。  從藥效而言,優先選擇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如非索非那丁(如敏傑、阿拉特)、左西替利嗪(如暢然、迪皿)、地氯雷他定(如恩理思)等。與第一、二代藥物相比,它們沒有瞌睡、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對肝臟、中樞神經損害小。
  • 過敏時別亂吃抗過敏藥
    關於過敏你應該知道以下七件事。1.不要自我診斷 過敏的症狀有時和感冒類似,只不過感冒經常伴有發燒和發冷。提醒過敏患者,如果你自我診斷並據此吃藥,很可能會搞錯,結果吃的藥不對症,沒有效果甚至帶來副作用。如果本來是過敏卻當感冒來處理,可能會貽誤治療,引發危險。
  • 認清抗過敏藥的兩大副作用
    用於防治過敏反應性疾病的藥物稱為抗過敏藥物,目前用的主要是抗組織胺藥。市場上已有三代抗組胺類抗過敏藥,每代藥物各有利弊,要科學選擇。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和異丙嗪等,具有較強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包括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無鎮靜作用或鎮靜作用輕微。
  • 使用抗過敏藥,注意這幾點
    天啊,又過敏了!過敏人群逐年增多。對於過敏體質人群來說,一旦發現過敏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寧夏人民醫院藥學部藥師李娜提醒,抗過敏藥應是家中常備藥,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最好隨身攜帶。但抗過敏藥物也不可濫用,患者服用抗過敏藥物時,應仔細觀察,尤其要注意一些用藥事項。
  • 鼻噴激素治過敏 效果優於抗過敏藥
    過敏性鼻炎三大治療原則  張羅介紹,「過敏性鼻炎的三大治療原則是,首先,避免接觸過敏原;第二是規範的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和抗過敏藥,第三是針對一些特殊類型的病人如蟎蟲過敏的病人,進行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也就是常說的脫敏治療。這樣的方法治療周期較長,一個療程需要2-3年,需要每星期、每月去正規醫院進行注射。」
  • 抗過敏藥換著吃 減少副作用
    核心提示: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藥不宜超過一個月,否則可能導致藥效下降,產生耐藥性,同時,藥物的毒副作用也會不斷累積。需要長期用抗過敏藥者不能太專一,建議每個月諮詢醫生後換一種藥。   過敏會引起多種不適症狀,但抗過敏藥可能帶來的嗜睡等副作用也讓很多人困擾。正確選擇和使用,能減少這類藥的副作用。
  • 抗過敏藥最好隨身帶
    每到春秋交替的時節,過敏便成了一種常見病:春季,最容易出現因吸入花粉誘發的季節性皮膚過敏和過敏性鼻炎;秋季,最容易出現蕁麻疹。容易過敏的人群,一定不要硬扛,及時合理用藥非常重要。常用抗過敏藥物分兩類。最常用的是抗組胺藥,第一代抗組胺藥是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第二代抗組胺藥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組胺是人體過敏反應時釋放的致敏物質。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的鎮靜與中樞神經不良反應較為明顯,服用後會出現嗜睡、乏力、反應遲鈍等症狀,用藥後應避免駕車、操作精密儀器、高空作業等。此類藥物還有抗膽鹼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應慎用。
  • 使用抗過敏藥需注意耐藥性
    不少人在皮膚過敏時都會選用抗過敏藥。選用抗過敏藥要遵守以下原則:抗過敏藥種類繁多,其適應症也不盡相同。因此選用抗過敏藥時,應以抗組胺藥優先,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某種抗過敏藥,不然不僅會失效,甚至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抗過敏類不宜同時西藥使用,抗過敏的中草藥和中成藥也不能一味依賴而長期使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五種常見的抗過敏藥物。
  • 過敏性鼻炎患者,如何選擇口服抗過敏藥?
    面對種類繁多的抗過敏藥,多數患者難以分清它們各有哪些優缺點,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好吧,那就聽遲醫生給大家講講。A市面上主流的抗過敏藥,分成2大類:1.抗組胺藥;2.抗白三烯藥。組胺和白三烯是引發我們過敏的兩個敵人,把它們消滅,鼻炎就好了。市面上抗組胺藥種類繁多,我後面講。但是抗白三烯藥物,有且只有一種,孟魯司特鈉。
  • 常用的抗過敏藥有十類
    核心提示:  抗過敏藥狹義上指抗組胺藥,廣義上是指抗炎症介質藥,介質是貯存在細胞內或體液內的非活性物質,或屬於酶的前驅物。使用抗炎症介質藥,可以通過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質而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上抗炎症介質藥物種類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抗過敏藥狹義上指抗組胺藥,廣義上是指抗炎症介質藥,介質是貯存在細胞內或體液內的非活性物質,或屬於酶的前驅物。使用抗炎症介質藥,可以通過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質而達到治療目的。
  • 兩大常見抗過敏藥: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最近天氣大降溫,很多過敏體質朋友被各種問題困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哮喘等,讓人苦不堪言。 過敏發作時,通常需要吃一片抗過敏藥來緩解症狀,但去到藥店時,很多人會發現抗過敏藥有太多種,不知道該如何選。
  • 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過敏是生活中很難避免的一種突發情況,無論是吃某些食物才導致的過敏,還是因為藥物治療甚至是某些季節特有的一些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的過敏,都很常見。對於這些不受歡迎的意外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家裡備上一些抗過敏藥物來救急。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
  • 撫州平添抗過敏藥物市場變數
    目前常見的抗過敏藥有抗組胺藥、鹽酸苯海拉明、過敏活性物質阻釋劑、色甘酸鈉(外用)和富馬酸酮替芬等。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我國的抗過敏藥物市場因此也開始變得誘人起來,各種大小品牌紛紛走馬上市以圈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回音必集團撫州製藥的抗組胺新藥「齊齊」(鹽酸司他斯汀)前不久的面市,又給現今的抗過敏藥市場平添變數。
  • 4類抗過敏藥物治療四突出
    如皮膚過敏出現皮膚紅斑、紅丘疹,眼結膜過敏導致結膜充血,過敏性鼻炎引起鼻黏膜充血等。  最後一個突出反應是「反覆」。患過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都感到過敏性疾病很麻煩,很頑固,常常反覆,只要碰到那些相似的過敏原就會發病,而且這種發病具有不可預測性。  抗過敏藥 選擇多多  常用抗過敏藥物可以分成4類。
  • 抗過敏「藥」越用越多該注意什麼
    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高達37.3%,近年來大氣汙染程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增高等因素,使得過敏發病率有增加趨勢,抗過敏藥物的使用也呈增長的趨勢。這麼大的用藥量,實在需要進一步了解了解抗過敏藥。抗過敏藥物是如何進化的?
  • 抗過敏藥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普通的抗過敏藥可以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實驗鼠減肥並控制血糖。這項研究也許可以為人類開發新的糖尿病藥物提供思路。   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雜誌報導,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組織中含有過多的肥大細胞,而這種細胞過多也會引起過敏。
  • 抗過敏藥物 別擅自加大用量
    謝教授說,根據患者過敏症發作時間的不同,服用時間也不相同。過敏症狀出現於白天的人,於晨間服藥,症狀出現於晚間者,則在臨睡前服用。撲爾敏容易引起嗜睡、頭昏、頭痛、反應遲鈍等現象,因此最好在臨睡前服用。  還有,連續服用一種抗過敏藥,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長期吃一種藥物,會帶來不少問題。首先,抗過敏藥物容易引起耐藥現象,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藥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的作用。
  • 【科學闢謠】抗過敏藥物也會引起過敏嗎?
    不過你們是否想過,治療過敏的藥物會不會也有可能導致我們出現過敏呢?過敏體質是指某類人群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容易做出「不辨敵友、無端攻擊」的舉動,從而導致過敏的發生。有些人有過幾次過敏的經歷之後,就會給自己準備一些抗過敏的藥物,但抗過敏藥物本身會不會引發過敏呢?
  • 常用抗過敏藥物作用機制
    目前市面上抗過敏藥物種類繁多,西藥、中成藥均有。今天為大家介紹比較常見的幾類抗過敏藥及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