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過敏性疾病,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一旦罹患,使用抗過敏藥是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由於抗過敏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使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還會對機體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使用這類藥物更應慎重。
過敏性疾病,如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休克等,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一旦罹患,使用抗過敏藥是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由於抗過敏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使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還會對機體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使用這類藥物更應慎重。
有一些人,吸入、食入或接觸某些物質(抗原物質),如塵蟎、花粉、動物皮毛、油漆、寄生蟲、蝦、蟹以及藥物像青黴素類、磺胺類等,會引起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即過敏反應,也稱為變態反應。這些人便是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過敏體質可以與生俱來,也可以與環境變化、飲食結構改變、年齡增長及健康狀況異常等有關。
認識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四突出」:癢、水、紅、反覆
過敏反應第一個突出的症狀是「癢」。如皮膚過敏、過敏性鼻炎出現的皮膚、鼻部瘙癢等。只要出現瘙癢,多半離過敏不會太遠。
第二個突出症狀是「水」多,這個「水」可以是水腫,如蕁麻疹的風團、接觸性皮炎局部皮膚的水腫,水腫又會引起一些別的症狀,如過敏性鼻黏膜水腫引起的鼻塞,支氣管水腫、小氣道狹窄引起的哮喘,胃腸道黏膜水腫可以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症狀。另外表現為皮膚水皰、大皰、皮膚滲液、眼鼻支氣管黏膜腺體分泌增加導致眼淚多、鼻涕多和痰多等。
第三個突出症狀是「紅」。如皮膚過敏出現皮膚紅斑、紅丘疹,眼結膜過敏導致結膜充血,過敏性鼻炎引起鼻黏膜充血等。
最後一個突出反應是「反覆」。患過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都感到過敏性疾病很麻煩,很頑固,常常反覆,只要碰到那些相似的過敏原就會發病,而且這種發病具有不可預測性。
抗過敏藥 選擇多多
常用抗過敏藥物可以分成4類。
(1)抗過敏藥:抗過敏藥主要有H1受體拮抗劑和H2受體拮抗劑。H1受體拮抗劑是最常用的抗過敏藥,常用的有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敏迪)、西替利嗪(仙特敏)等;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主要用作止酸劑,如治療胃潰瘍,但有時也用來抗過敏。
(2)過敏反應介質阻釋劑:此類藥物能穩定致敏細胞膜,阻止組胺等多種過敏反應介質,如5-羥色胺、緩激肽等的釋放。常用藥物是色甘酸鈉、酮替芬、甲奎吩嗪(波麗瑪朗)、扎普斯特(敏喘寧)和曲尼司特(肉桂氨茴酸)。
(3)皮質類固醇激素:常用的有地塞米松、強的松、甲基強的松龍、氫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4)其他:靜脈用葡萄糖酸鈣、硫代硫酸鈉、複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反應停(沙利度胺)、氨苯碸(DDS)等。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素、支氣管擴張藥等也被用來配合治療過敏症狀。除此之外,還有免疫調節劑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轉移因子等。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抗炎症介質白三烯的藥物孟魯司特鈉(白三平)被用來治療哮喘和過敏性鼻炎,開闢了抗過敏治療的新途徑。
作用不同 特點各異
抗過敏藥抗過敏藥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類型的與之有關的過敏疾病。目前將抗過敏藥(H1受體拮抗劑)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也有人將一些更新型的,與受體結合更牢固、不良反應更小的H1受體拮抗劑稱為第三代。第一代抗過敏藥的特點是半衰期短(一天要服用數次)、易通過血腦屏障(導致嗜睡)、有抗膽鹼作用(導致口乾、加重前列腺肥大者的尿瀦留),以及與組胺受體的結合牢固度低、獨佔性差(臨床效果差),但是價格便宜。這一類藥物有苯海拉明、撲爾敏、酮替芬、賽庚啶、羥嗪等。
第二代抗過敏藥的主要特點是藥物通過血腦屏障少(所以嗜睡作用輕或幾乎無嗜睡),半衰期長(服藥次數減少),抗膽鹼作用輕微(口乾和引起前列腺麻煩減少),以及受體結合力強、佔有率高。除此之外,有些新型的抗過敏藥如白三烯不但有抗過敏作用,還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且起效更快,作用更強。屬於第二代抗過敏藥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伊巴斯丁、咪唑斯丁等。
由於有些抗過敏藥被發現對一些特殊體質的人有心臟毒性而逐漸退市,如特非那定(敏迪)、阿司咪唑(息斯敏),近年來又不斷研發出了一些沒有心臟不良反應的新藥如非索菲那丁、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這些新上市的抗過敏藥與受體結合更牢固,療效好而不良反應輕。
不過,抗過敏藥僅僅是阻斷了組胺和組胺受體結合這麼一個環節,所以並沒有預防過敏疾病發生的作用。
過敏反應介質阻釋劑曲尼司特、富馬酸氯馬斯汀(克敏停)、色甘酸鈉等屬這類藥。這類藥有穩定肥大細胞膜,阻止或減少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炎症介質釋放,從而達到抗過敏作用,可以配合抗過敏藥用於一些慢性過敏患者。
皮質類固醇激素(又叫糖皮質激素)為強效的抗變態反應和抗炎藥物。系統用藥主要針對急性皮膚反應或嚴重的皮膚反應、中重度過敏性鼻炎、嚴重哮喘或哮喘持續發作以及過敏性休克等。而各種類型的外用製劑,如滴眼液、滴鼻劑、皮膚外用霜劑、軟膏劑等對於一些症狀輕微或慢性反覆的眼、鼻、皮膚過敏反應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免疫調節劑免疫調節劑被用來輔助治療過敏性疾病,其目的是使機體免疫系統恢復正常,達到長治久安。使用免疫調節劑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一般要幾個月,才能慢慢改變機體免疫狀況,如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劑來調節免疫,隔天注射1次,要1~3個月。另外,免疫調節劑調節不夠靈敏,有些人會感到沒有效果,這時候只有換另一種免疫調節劑來試試。
脫敏治療是另一種免疫調節的方法。如塵蟎過敏患者使用塵蟎提取液少量定期注射,以逐漸達到脫敏目的。
(實習編輯:黃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