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洋內發現20多萬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人類有影響嗎?

2021-01-07 科學探一探

文/濤聲依舊

科學家在海洋內發現20多萬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人類有影響嗎?

這些年來海洋環境問題不斷的開始出現,很多人都開始關心海洋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海洋環境逐漸的糟糕,那麼勢必會對人類所生存的環境帶來影響,因為地球的生態圈都是環環相扣的,而食物鏈也決定著受到汙染的海洋食物,必將會進入人類的口中。

4月25日根據《自然》雜誌報導,前不久科學家對海洋微生物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世界海洋中大約有近20萬種病毒,這比以前調查的記錄多出了兩個數量級,如此之多的海洋病毒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

繪製病毒生物多樣性圖的微生物學家Ahmedzayed表示每一雙海水基本上都有著數以百萬計的病毒,雖然這些病毒對於人類無害,但是對於海洋生物來說卻都是感染的來源,尤其是對於鯨餘以及一些甲殼類動物的傷害非常巨大,研究人員在數年的時間裡收集了很多的海水樣本,幾乎都在這些樣本當中發現了數量非常龐大的病毒。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5個海洋區當中,他們發現了20多萬中的病毒,並且每個病毒都有著自己的病毒群落這些病毒群落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們可以將海洋當中表層水中的碳驅趕到深海,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海洋是吸收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這些病毒所帶來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全球環境。

從目前情況來看可以加依然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採取樣本,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依然還有很多的病毒沒有被發現,而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結果也讓科學家十分擔心,因為這些變化勢必會給海洋環境帶來不可預估的危險,不知道各位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的,你們認為病毒的存在最終是否會影響人類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開始或許生活在海洋中,有什麼證據嗎?
    人類祖先或在海洋中人類是一步步進化而來的,和史前生物相比來言,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初步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類進化而來的,通過發現的人類化石也能夠證明這一點,根據發現的化石,科學家不斷向前推移,根本不知道最初進化的時間點,到底是在哪一個世紀。
  • 病毒是生物嗎?地球上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沉默
    在這裡為大家插一句,我們都知道,在自然界中,蝙蝠是天然的病毒宿主,一隻蝙蝠的體內可以攜帶近百種病毒,它們大多都是RNA病毒,離開宿主沒有辦法生存,必須要進入活細胞內,才可以複製。那麼,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種病毒?科學家研究認為,在地球上重度的種類大約有1億左右,而且這個數據還不包括但細胞生物、古生菌、細菌等體內含有的病毒,只是從目前已知的脊椎生物、無脊椎生物、各類植物等來說。
  • 人類最害怕什麼,海洋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
    同時也有我們人類未知或者待發現的新物種,而最近大家在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海洋裡到底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同時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 科學家發現:每個人的腸道都有獨特的病毒「指紋」,年齡和種群影響...
    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腸道病毒資料庫確認了存在於人類腸道中多達33242種獨特病毒。不過這並不值得警惕——因為大多數病毒不會引起疾病。研究人員計劃定期更新開放存取資料庫。「我們對能在腸道中看到多少種病毒很感興趣,我們是通過能看到多少種基因組來確定的,因為我們無法直觀地看到病毒。」他們的分析證實了一項小型研究的發現:儘管少數病毒群在某一人群中是相同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共同的腸道病毒核心群。不過,研究人員們還是確定了一些趨勢。在健康的西方人個體中,年齡影響腸道病毒的多樣性——從童年到成年顯著增加,然後在65歲之後減少。
  • 科學家發現人類腸道病毒因人而異
    已知人類腸道中存在的大多數病毒是噬菌體,但它們如何與定植在體內的細菌相互作用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雖然微生物組近年來成了研究熱點,但科學家們仍然有很多關於腸道菌群的未解之謎,尤其是涉及到腸道中的病毒。
  • 病毒從何而來?劍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源頭來自於美國或澳大利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關於新冠病毒從何而來的爭論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其中流傳最廣泛的則是日本和俄羅斯,指責去年底至今年初的「美國流感」就是新冠疫情,以及美國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是自然形成的2種說法。
  • 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綜合這些事實,他提出了一個理論: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來自於這些遠古痘病毒形成的一個區室。他在2001年5月的《分子演化雜誌》(上發表了這一觀點。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的菲利普·貝爾基於不同的原因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20世紀90年代初,還是研究生的他對細胞核起源的理論很感興趣,尤其是細胞核可能像線粒體一樣,從一個內共生體發展而來的觀點。
  • 「Edison-遠古病毒」病毒的來源以及對人類的歷史影響
    在此之後又相繼有病理學家在研究人和動物的疾病時,同樣也發現了這種可以通過病毒過濾器的微生物的存在。由此科學家們給這種微生物起名為病毒。伊萬諾夫斯基就是著名的病毒之父!病毒,是一種個體極其微小,結構簡單的單核酸(DNA&RNA)微生物,它們再活體細胞內不斷的寄生與複製。
  • 科學家發現:玻璃瓶比塑料瓶危害更大,汙染環境還影響人類健康!
    不得不承認的是塑料大規模使用,確實方便了人類生活,伴隨而來的是令所有科學家頭痛的一個問題,塑料的化學穩定性過於良好,可是他難以被大自然降解,所以形成了長久白色汙染,即使人類用一把火燒掉塑料會汙染環境。塑料的使用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研究新發現,全國每年生產的塑料垃圾超過8000萬噸,當然僅僅只有一小部分能被回收利用,塑料長久使用對地球造成了傷害,甚至還有科學家大膽猜測,如果在未來再不處理這些塑料垃圾的話,有可能會淹沒一座城市,可是短時間內科學家,根本限制居民們減少塑料的使用,比如我們在喝奶茶的時候會使用到吸管,出門口渴的時候會選擇購買瓶裝水
  • 冰川融化的另一影響,病毒出現跨海洋轉移,是否會引發海洋災難?
    而曾經可能是一個整體的海洋在被大陸漂移影響後,也開始出現了區域分塊。眾所周知地球上存在五大洲四大洋,其中四大洋裡生活的海洋生物都有一定的範圍,很少出現大西洋的生物跑到太平洋去的情況。但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已經出現了生物融通的現象。
  • 人身體內有380萬億病毒,為何相安無事?它們的存在有何作用?
    人身體內有380萬億病毒,為何相安無事?它們的存在有何作用?人類自詡是地球的主人,在近些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卻發現有一大生物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它就是病毒。如果真的要論誰才是地球的主人,病毒當之無愧,因為在地球上生命誕生之初,病毒早就已經存在了,很多的科學家認為病毒和細胞其實在最開始是同一種原始生物。後來它們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個形成了細胞,而另一個形成了病毒,兩者相愛相殺。因為病毒是根本無法在人的身體內獨立存活的,必須要有寄主細胞的存在才能存活下去。
  • Nature:風疹病毒從動物傳給人類
    風疹病毒終於有「伴兒」了。科學家此前從未確認過這種病毒的近親,因此它成了風疹病毒屬中唯一的一種。但是,10月7日兩個研究團隊聯合發布於《自然》的一篇論文表明,風疹有了自己的「大家庭」。它的兩個新「親戚」:一個感染了烏幹達的蝙蝠,另一個殺死了德國一家動物園的3種不同動物,且研究人員在附近的野生老鼠身上也發現了這些病毒。
  •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
    海洋面積佔地球71%,這麼多水從何而來?為什麼海水是鹹的?面對這個資源匱乏,而且環境在不斷惡化的地球。我們人類也在不停地採取措施,希望能挽回一些過失。但是這個地球上的資源,遲早會耗光。我們人類的人口還在不停的增長,所以我們人類也在宇宙中,尋找一些時候我們人居住,而且資源豐富的星球,也就是超級類地行星。而到現在為止,我們人類在宇宙中,也找到了幾十顆的這種行星。不過這些星球無一例外的都在太陽系外,所以距離我們地球實在太遠了。以我們人類現在的宇宙航天技術,是很難達到那些星球上的。那麼我們人類在挑選這些超級類地行星的時候,是按照一個什麼標準來的呢?
  • 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南極血紅一片!一場危人類的災難
    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的氣溫。 一位科學家驚恐地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是啊,誰都沒見過。 這是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
  • 海洋神秘發現:在海洋世界被人類找到的6種難以解釋的生物
    在海洋世界有大量神秘的發現,我們在之前的許多文章裡已經介紹過不少了,它們可能是奇怪的遺棄之物,也可能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文物,甚至也可能是某些新發現的生物,或難以理解的生物。從海灘上不明的海怪到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今天小編就要為你帶來,在海洋世界被人類找到的6種難以解釋的生物。
  • 科學家從人類的糞便中,發現有塑料顆粒存在!
    科學家從人類的糞便中,發現有塑料顆粒存在!在20世紀,科學家就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東西,它就是塑料。這種物質的製作成本極低,並且擁有極強的可塑性。憑藉這兩點它成為了人類社會的主要材料。只可惜塑料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降解起來十分麻煩。如今,科學家從人類的糞便中,發現有塑料顆粒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 氣候變暖,凍土與冰川融化,科學家擔憂遠古病毒來襲,嚴重嗎?
    在《病毒分類》中,人類科學家們識別出5500多種病毒,但是能夠感染人體的只有200多種,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相反有的病毒還可以為人類帶來幫助。「遠古未知病毒」一詞,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害怕,在聯合當下世界正在面臨的難題,以及全球變暖的趨勢,人們擔心是否會有遠古病毒重見天日。
  • 北極圈內頻繁發現史前生物,科學家開心不起來,對人類不是好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永久凍土層位於北極圈內,在2020年北極圈內頻繁出現高溫,才導致凍土層開始加快融化,實際上自從2019年開始,頻繁在凍土層內發現遠古生物殘骸,一開始科學家們因為發現找到遠古生物殘骸感到開心,畢竟遠古生物的出現有利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史前文明
  • 敢吃病毒的生物你見過嗎?科學家:它們將改寫海洋食物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科學家通過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發現海洋裡普遍存在「海藻-原生生物-魚類」這樣的食物鏈。這一發現被認為足以改變海洋食物鏈,但實際上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並非這支團隊,而是加拿大科學家柯蒂斯·薩特爾的課題組。據了解,這個課題組在1993年通過實驗發現,病毒是一些原生生物的食物。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對病毒進行螢光標記,然後放入不同種類的原生生物,隔一段時間後檢測水中的病毒情況。
  • 科學好故事|病毒創造了細胞核?我們究竟從何而來
    科學家普遍認為,真核生物最早出現在25億至15億年前。有證據表明,當時有一種細菌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原核生物——古菌——內部定居下來,成為了線粒體。但是,關於細胞核的出現,還縈繞著一個更深層次的謎團;沒有人知道那個古菌是否已經是一種有細胞核的原始真核生物,抑或是後來才出現了細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