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女殯儀師紀錄片在英引關注:每天面對死亡愛心滿滿

2020-12-1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英媒稱,最近,一部記錄中國17歲女殯儀師真實故事的紀錄片《Almost Heaven》(咫尺天國)在倫敦影院上映,引起了英國媒體的關注。有關中國的消息和潮流在英國常常引起興趣,而這部紀錄片不僅反映了中國當代年輕人的視角,又揭示了諱莫如深的殯儀業話題,自然更加博得眾議。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29日報導,紀錄片由英國女導演凱露·索爾特和她的合作夥伴花了三年時間拍攝製作,從獨特角度展示了今天中國年輕人世界的一隅。對待死亡,不同傳統與文化有相同之處——籠罩著悲傷與肅穆,亦有不同之處——葬禮形式和禮節等。在這部紀錄片裡,索爾特探索了死亡和葬禮在當代中國的情形,但她的關注點更聚焦在為死者服務的人身上——以前從未接觸過死人又怕鬼的17歲女孩瑩玲,遠離家鄉到大城市找工作,最後卻進入殯儀這一大多數人不願談論的行業。她坦然地承認,因為沒找到其他的機會,所以就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影片講述了瑩玲如何學徒,如何從懼怕屍體到坦然面對的過程,亦不乏生活中的樂趣與幽默。

索爾特談到為什麼拍攝這樣一個很少有人談及甚至不願談論的紀錄片時說,除卻自己失去雙親的悲傷使她想要探索死亡這一主題之外,她偶然在英國報紙上看到有關一些中國年輕人欣然步入殯儀行業的新聞,激發了她的好奇心。

她說,在英國殯儀行業一般是家族相傳的行業,很少有年輕人會放棄其他行業而躋身於這個行業。因此,她萌發了想要探索這些中國年輕殯儀師的念頭。在朋友的幫助下,她開始接觸中國的殯葬業,並認識了一些殯葬工作者,其中她特別被這個天真的17歲少女瑩玲所吸引。

「她是那麼純潔,又那麼活潑。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大城市長沙,命運卻把她拋入殯儀館,天天跟屍體和葬禮打交道。但是她是那麼坦然地接受了這份工作,認真學習,尊重死者,安慰家屬。我真的被她所吸引,就決定追隨她的日常生活進行拍攝。她真是拍紀錄片人的理想角色,絲毫沒有緊張和做作。」

索爾特說,拍攝過程中,她發現這些年輕的中國殯儀師都很有愛心,也非常專業,同時不乏幽默感,雖然每天面對死亡,但是他們仍然有歡笑,有自己的小情趣。

當被問及「與西方殯儀館比起來,在中國的經歷有什麼不同」時,索爾特說,「我感到,中國文化似乎對待死者更加尊重,他們花很多功夫為死者美容甚至整容、按摩,還輕言細語地跟死者『說話』,讓死者的親友感到些許安慰,我很感動。」

索爾特說,這部紀錄片在柏林首映時,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前往觀看,並感謝她拍攝了這樣一部暖心的中國紀錄片。她還提到,影片在上海放映時,不少年輕觀眾要求瑩玲的籤名。

至於瑩玲是否會以殯儀師為職業,索爾特認為,這個女孩跟我們這個時代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充滿了夢想,她說過希望當個保鏢,或者武術家,「這也正是她的迷人之處,充滿理想,未來一切都有可能。」

瑩玲從怕死人,怕鬼魂,到坦然對待殯儀工作,令英國女導演感動。(BBC)

相關焦點

  •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布對留英學子新學期愛心提示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9月17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布對留英學子的新學期愛心提示,原文如下:各位同學:歡迎大家踏上夢寐已久的赴英求學/返校之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使大家的國際求學之路充滿坎坷。
  • 聚焦福建山村留守兒童紀錄片上線 「德源孩子」引關注
    公益紀錄片《梔子》海報  陳靖揚所在的福建省福鼎市貫嶺鎮西山村德源學校,有很多像他一樣的留守孩子。湯燦林,和陳靖揚一樣在等待春節,因為在泉州務工的媽媽答應過年就回家;陳瑾萱的爸爸遠在北京;在王閆的記憶中,他只在三歲的時候見過媽媽一次……  西山村德源學校是一個隱匿在大山深處的學堂,聚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適齡孩子。
  • NHK紀錄片揭露「731部隊」罪惡鐵證受廣泛關注
    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播放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者與人體實驗》,受到日本國內外的廣泛關注。7月7日,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山田朗在「日本村山首相談話之會」主辦的題為「對華全面侵略戰爭80周年與東京審判——日本已經從國民層面對那場侵略中國與亞洲的戰爭進行總結了嗎」的研討會上演講時提到,戰後歸國的原日軍士兵,面對自己家人、後輩以及他人,對自己在中國戰場上所犯的罪行大多難以啟口,於是那段歷史一直不大為人所知。
  • 美媒關注:「每天喝牛奶」在中國引熱議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24日報導,新冠病毒在中國引發的一個爭論是,早餐應該吃饅頭喝粥,還是吃麵包喝牛奶。報導稱,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政府正鼓勵人們多喝牛奶,以獲取更多蛋白質,而蛋白質是構建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分。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家長應該每天早上給孩子準備足夠的牛奶和雞蛋……早餐不能喝粥。
  • BBC紀錄片:中國老師碰上英國學生(下)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 英媒稱,BBC二臺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自8月4日播出第一集以來,引發了大量的關於中英兩國教育的關注和討論。紀錄片講述了5名中國老師在英國南部漢普郡的博航特 (Bohunt)中學實施4周中國式教學試驗的故事。
  • 落寞孤獨中的情感相依——評紀錄片《英和白》
    《英和白》這部紀錄片就內容而言是沉悶枯燥的,整部片子中都極少出現對話,甚至解說也只是一行簡短的字幕,可謂惜字如命。但就其內涵而講,《英和白》又是十分深刻的,它力所能及的向觀眾展現出一種弧獨的美感也許任何一種人所發出的聲音都是對這種孤獨意境的破壞。
  • 英中時報:《舌尖上的中國》引全球華人共思懷
    ——Jane,居英全職「煮」婦依靠味蕾的依戀牽住自己的根,本是飄在海外的華人不言而喻的常態。近來迅速躥紅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仿佛一劑強心針,將華人靜默於心的秘密,大聲道出。即使是下午茶,華人也會喜歡叫上幾籠點心,筷起筷落間,英漂生活的喜樂隨著舌尖的感觸釋然。片中,一群香港老人聚在一起做拿手的飯菜,回憶年輕時的故事,匯集成書,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這何嘗不是老人的典型心情,積累的歲月,總有想要拿出來一吐為快的欲望,在食物中被發現、被關注。
  • 【日本導演紀錄片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用情報導中國...
    【日本導演紀錄片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用情報導中國】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在今天(6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對竹內亮導演不帶偏見地真實記錄中國走過的這段非凡歷程表示讚賞。
  • 醫療的眾生相,是國產紀錄片的答案?
    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緊急,六小時內得不到有效救治就會引起偏癱甚至死亡,所以很多大型醫院都專門設立了二十四小時待命的綠色通道。對於醫生而言,只有住院值班,才能在第一時間搶救患者。面對超高的工作壓力和強度,朱良付也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每天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也擔心自己會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家庭的責任我還沒有盡到,醫療責任我也沒有盡到,」「現在我是主任醫師,培養這樣的醫護人員差不多需要25年的時間。如果我要是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 駐英國使館對留英學子的新學期愛心提示
    為幫助大家在英快樂生活、平安留學、學有所成,駐英國大使館特此愛心提示:一、做好疫情防護。中英國情不同,防疫理念和措施均有差異。過去幾個月,英國疫情總體得到控制,但隨秋冬季到來,感染人數有所上升,英政府根據疫情走勢動態調整管控新規。大家應高度重視,加強防護,確保健康安全。
  • 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導讀在12月15日召開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由廣電總局宣傳司、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及紀錄中國三方聯合課題組編撰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 五國導演合拍中國主題紀錄片《高考2020》
    2020年的中國高考,因疫情變得特殊。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五位國內外知名導演,分別奔赴武漢、北京、上海、南京、鄂爾多斯,講述以不同形式參與高考的普通個體故事,生動展現普通中國人的疫時高考經歷,真實記錄2020年中國高考的歷史映像。這五位導演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西西、美國紀錄片導演米切爾·法卡斯、中國紀錄片導演康成業。
  • 面對疫情的恐慌心理,更多的是死亡焦慮
    ······ 我想都不是,恐慌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地面臨死亡。 人們面對危險,最本能的反應是「戰」或者「逃」,所以不難理解武漢封城的前一天「逃離武漢」成為一個熱門詞彙。病毒看不見摸不著,通過呼吸和接觸就可以感染,而且在潛伏期未發病就不易發現,這種無形的危險,瀰漫在空氣中,在潛意識裡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 尼坤參與公益慈善活動 中文專輯引關注
    尼坤參與公益慈善活動 中文專輯引關注 2019-02-25 15:    2月22日晚,華裔偶像藝人尼坤受邀出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MusicRadio音樂之聲「我要上學」大型主題公益愛心慈善晚會
  • 金光閃閃的紀錄片,關於豬、死亡、盜賊與畫家的愛
    報導News|#榜單RS ListBy 陳凌希當我們觀看紀錄片的時候,我們看的是什麼?美國紀錄片大師阿爾伯特·梅索斯(Albert Maysles)說過:「製作一部電影不是為一個問題尋求答案,而是嘗試去捕捉生活本身。」確實,紀錄片是我們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渠道。
  • 這四位外國導演,合拍了2020年中國高考紀錄片
    他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南京抗疫現場》,被國際媒體廣泛報導,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24小時內播放量破千萬。考試期間,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出發,一次一次穿梭於考場與考生家之間。這樣的愛心送考司機,僅僅李師傅這個車隊就有近一百人。《高考2020》之北京篇本集導演:米切爾·法卡斯(美國)導演簡介:米切爾·法卡斯的紀錄片主要關注亞洲的自然、歷史、科學發展以及新興的文化生活。他先後任職CNN、德國電視臺、BBC等,參與報導了眾多亞洲重大新聞事件。
  • BBC紀錄片:中國教育模式真的贏了嗎?
    原標題:BBC紀錄片「中英教學比較」出了成績單:中國班完勝 不代表中國教育模式真的贏了前情提要中國老師赴英"支教"一個月快被逼瘋 吐槽學生"開小差"赴英教學中國教師指責BBC紀錄片:挑最亂的播BBC否認故意抹黑中國老師:他們很有同情心上海赴英教學老師質疑BBC紀錄片戲劇成分更大BBC紀錄片終結:中式教學比英國班成績高10%
  • 抗戰空軍紀錄片《沖天》在臺北首映引人落淚
    抗戰空軍紀錄片《沖天》在臺北首映引人落淚 2015-08-18 21:31: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喜歡紀錄片的不容錯過這12部乾貨滿滿的紀錄片
    2、《美麗中國》(豆瓣評分:9.3)《美麗中國》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作品,歷時4年拍攝,嘔心瀝血。通過短短6集,展現了我們中國的特色風景線,從城市到農村、草原到沙漠,無微不至地展現著我們中國的文化底蘊。總結:沒想到鏡頭下的中國這麼美麗,有如此獨特的味道。看完後只想說一句:祖國的風景,處處都是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