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是如何以武德修身的

2020-12-25 陝西法制網

還有人記得80年代轟動一時的電影《武林志》嗎?劇中頭號大俠名叫「東方旭」。而「東方旭」是電影中的化名,其原型是與「津門大俠」霍元甲比肩的形意拳、八卦掌大師韓慕俠。在當時的武林中,韓慕俠的綽號是「玉面虎」。而他就是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武術授業恩師。年青的周恩來在南開學校就讀時,曾拜韓纂俠為師,學習「形意八卦」,並得其真傳。韓慕俠(1877-1947),天津津南區大韓莊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師,曾先後隨張佔魁、應文天等九位師傅習武,編採百家而獨具一幟。

韓慕俠

相信,隨著一些史料的開放與媒體的傳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知道,溫文爾雅的周總理竟然是一位文武全才。只不過因為他是開國元勳,功名赫赫,光芒更耀眼,他的其他才能才會被掩蓋,忽略了他的其他閃光點。殊不知,就他文武兼修這一面而言,尤其是在文修的基礎上,加入名師指點的武術修為,是決定了他未來人生之路成就非凡的核心要素。

1916年,18歲的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學校。學校始建於1904年10月17日,校舍是西方的建築風格,採用美國的教育制度。學校是由嚴修、張伯苓兩位愛國人士創辦的。校董嚴修是清末「翰林」,官至「學部左侍郎」,因對晚清失望,棄官辦學;校長張伯苓是受過美國教育的中國基督教徒,參加過中日甲午海戰,棄武從教。

南開學校的學術風氣非常濃厚,教育作風民主,在當時是一所非常進步的學校。尤其是校長張伯苓,奉行「德育、智育、體育」三育並重的教育思想,並推崇國術,故而聘請了一代宗師韓慕俠為南開學校的武術教練,教授武術。

說起一代宗師韓慕俠,我覺得有必要多說兩句,因為韓大俠的武者仁心及愛國情操,對品學兼優、「含英咀華「的青年周恩來是有過極大影響的。

要知道韓慕俠在當時的名氣,是與一代大俠霍元甲齊名的。韓慕俠不僅真實打敗過日本柔道九段高日本人東鄉平三郎,而且連總統袁世凱也要聘請韓慕俠,到總統府御林軍和講武堂教武術,只不過韓慕俠無所謂功名,婉拒了聘帖,此點可見的他的精神風骨。

但韓慕俠卻接受了南開學校的任教,為什麼?是因為他知曉教育救國思想,提倡中國要強,必須興辦學校,推廣新學,啟發民智,喚醒民眾。 這一點又可見證他的愛國精神。

有師如此,求知若渴,同時也求「武」若渴的周恩來豈能錯過。所以,當周恩來主動登「館」拜訪時便欣然接受(雖然首次單獨相遇,韓慕俠因為周恩來一次公園聚會上的表現亮眼,讓韓慕俠印象深刻),成為了韓慕俠的嫡傳弟子,並得緣「開小灶」與他的兒子韓少俠(參加過抗美援朝,開國大典,後來也是一代武術家)一起習武,韓慕俠並將他最心愛的寶刀拿來給周恩來練習,可見對周恩來的欣賞與器重。

要知道韓慕俠的這把寶刀,來歷非同小可,它是當前清朝蒙古僧格林沁親王的貼身寶刀。舊時俠者,寶劍配英雄,自己隨身的佩劍、佩刀視同自己生命一部分,一般從來密不示人,如果韓慕俠不是很看好周恩來,周恩來是絕對享受不到此等「待遇」的。

正因周恩來自我發憤,立志成為一個為中華而崛起的人,還有名師韓慕俠的悉心栽培(韓慕俠從內心知曉年青的周恩來,將來必是一個有出息的人才,所以潛心傳授其紮實的搏擊武功。練拳之餘,還傳授他刀劍武藝,為的就是日後防身所用)。所以,即使周恩來隨師父習武藝的時間不到二年,(看到很多資料說周恩來跟韓慕俠學了三年,是有誤的,其實是三個年頭),但慧根聰穎的周恩來的武術根基與修為已經深得師父的真傳,足以出師。

1917年,周恩來在南開大學臨近畢業。師父韓慕俠問周恩來:「翊宇(周恩來的字),你畢業後打算幹嘛?」周恩來回答:「師父,我正想告訴您呢,畢業後我打算去日本留學。」一提起日本,韓慕俠立刻想起那些負笈日本尋求解救中國之道路的有志青年。他接著說:「你去日本也好,你常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是應該往外走走。」

韓慕俠還知道周恩來的經濟狀況,(讀南開還是伯父資助的,只是因為後來周恩來表現優異,被校董嚴修、校長張伯苓視為宰相之才,並免除其一切學雜費,他也是南開當時唯一的免費生),於是疼愛地說道:「你放心去吧,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我資助你學費,你好好學習,回來幹一翻大事業。」萬般感激,1917年9月,周恩來懷著救國濟世的革命志向和研究新思潮的急切願望,去日本尋求真理。

後來周恩來從日本回國,繼續革命救國的運動,由於革命需要資金,他又請師父韓慕俠協助自己舉辦了義演,為革命籌得了一定資金、物資。

不僅如此,即使後來在國共合作的時候,周恩來已貴為黃埔軍校的教導主任,他依然不忘恩師,特此親身聘請恩師韓慕俠擔任黃埔軍校學生的武術指導,期間又得到師父的武術指點,受益終身。

那我們回到本文主旨,習武之身的周恩來,憑著出色的才能、過人的膽識、堅定的立場、領袖群能的本領,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核心人物,那習武這個因素,或者說這個基礎,到底給他的一生革命,尤其是他的早期革命生涯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或者說是突出貢獻呢?抑或是否對他的革命生涯有什麼直接幫助呢?接下來,我就從兩個方面來剖析崇文修學,崇武修德的周恩來,因武者這一個身份所給他一生革命生涯帶來的兩大貢獻。

一、中共科特的創建離不開武者周恩來;

二、良好的武術修為塑造了周恩來與眾不同的風骨。

一、中共科特的創建離不開武者周恩來

很顯然,周恩來得到一代宗師韓慕俠的真傳後,在後來救國救民的道路中,他的一身武藝是很直接影響了他的革命事業的,可以這樣說,在周恩來的早期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上海創建並領導中共特科時,特科所起到的作用及產生的影響,對國民黨的制衡,猶如橫亙在蔣介石心中的刺,欲滅不能。誠如蔣介石對戴笠訓誡:「假如我們抓住了周恩來,整個共產黨就會垮臺。」

周恩來所創建的中共特科之所以如此厲害,關鍵在於二點,一是國民黨特務的咄咄逼人,到處暗殺共產黨人,誘捕吸納叛徒,興風作浪;二是創建人周恩來不同一般的身手與反江湖、反黑手、反特務的思維體系。

周恩來非一般的身手與思維體系,在創建特科、訓練特工、打造嚴密的組織體系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果周恩來僅僅只是一介文人,而沒有武者思維,即使才高八鬥,雄文萬裡,是斷然不可能締造這樣一個紀律嚴明、人人身懷絕技、讓蔣介石頭痛、戴笠寢食難安的組織系統的。

中央特科,具體分為總務科、情報科、行動科、交通科四個科,特科的基本任務是:「保證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的安全,收集把握情報,鎮壓叛徒,營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電臺」。四科負責人均是日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總務科負責設立機關、布置會場和營救安撫等工作,科長是洪楊生;情報科負責搜集情報,科長是陳賡;行動科負責鎮壓叛徒特務,科長是顧順章;交通科負責無線電通訊,科長是李強。

而特科的靈魂人物是周恩來。他不僅是創立者、設計者,也是傳授者、參與者。在特科秘密工作學習班上,周恩來常常會親自講授如何保衛自己、打擊敵人的基本方法。

特科中最直面敵人的就是行動科。行動科,又叫「紅隊」、「紅色恐怖隊」,俗稱「打狗隊」,其主要任務就是懲治叛徒特務首惡,斬斷伸向黨中央的魔爪,其成員主要經過嚴格挑選,個個身懷絕技,膽識超群,配備有手槍、炸彈、化學催淚彈等,可謂藏龍臥虎。這幾乎就是一支超小型的精銳「特種部隊」,而武力搶救則被列為「紅隊」的首要練習科目。

在行動科的學習班上,周恩來既是課堂上的武術教師,又要扮演實踐中的「武林高手」角色,常常奮不顧身地親自指揮紅隊,搶救被捕同志,鎮壓叛徒特務,虎口除奸。而頗具武俠傳奇色彩意義的是,由於周恩來當時的化名叫「伍豪,所以他的特科行動被稱為「伍豪之劍」,足見一名俠之大者的劍氣飛揚,利劍穿心。

在以後的鎮壓叛徒、虎口鋤奸中,行動科功勳卓著,極大地震懾了反動派。如先後處決了罪大惡極的叛徒何家興、戴冰石、白鑫及國民黨特務頭子王斌、馬邵武等人。直打得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一時無還手之功。

中共特科為什麼如此厲害呢,其實特科之所以特,就體現了這支組織的不同尋常,不僅組成成員不同,而且組織體系、行為方式也別於其他。要知道,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白色恐怖瀰漫,人人自危,特科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僅要打擊敵人,還要保護好自己。

而如何保護好自己,周恩來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而且顯然是江湖武術的思維直接影響了周恩來,在眼下這種艱難的時刻,只有棋高一著,才能不受制於人。而周恩來給特科制定的棋高一著是什麼棋呢?他有三招棋,招招讓敵手琢磨不定,處處處於被動地位。

第一招:「居無定所」。周恩來經常變換住所,一個地方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往往只住半個月。在這方面,周恩來與他的同志們,有過精確的測算,不可謂不令人稱讚他辦事態度之嚴謹。他們認為:從鄰居注意,到消息傳開,到敵人注意,起碼需要幾周的時間,所以兩周更換住所就是最安全的考量。而且,每換一個地方,周恩來就改一次名字,從不疏忽。尤其是對知道他住所的人員嚴格控制,從不超過三人。所謂「群龍無首,怕的就是馬失前蹄」。

其二招:「深居簡出」。由於周恩來在當時也是名人,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他會把自己外出的時間嚴格控制在清晨5點至7點和晚上7點以後,其餘時間如無緊急情況決不外出。此外,周恩來異常細心,他對上海的街道布局、交通走向和人流狀況都事先進行過仔細研究,外出時儘量不走交通要道,從不搭乘公共運輸,直走弄堂小巷,而且從不到公共場所。所謂「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其三招:「改頭換面」。這一招,其實就是江湖武林中傳說的「易容術」。易容化妝改變自己原來的面目,這也無奈之策又是必須之招,武者周恩來將此招用的出神入化,無從破綻。見過周恩來的人往往會過目不忘,因此他外出時必經過仔細化妝。他通常以商人的面貌出現,尤其又留起了大鬍子,使熟人很難辨認,因此黨內很多人又稱其為「胡公」。所謂「喬裝打扮,你在明處,我在暗處,螳螂捕蟬,麻雀在後」。

正是因為這些「江湖武林」除暴安良的招術,使得對手們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沒有周恩來的蹤跡,甚至是中共特科其他成員。在中共特科成員中,鮮少有人被捕,即使有被捕,也甚少叛變。後來若不是特科紅隊負責人顧順章,居功自傲,驕傲自滿,不聽周恩來的組織要求,盲出風頭,中共中央的首腦機關在上海,是絕對不會險遭滅頂之災的。

但,即使在如此極端被動的困境之下,周恩來身為特科責任人,猶能臨危不懼,及時反應,組織得當,保護了一大批中共首腦人物,可謂文思武備,俠之風範,挽泰山崩於眼前而不改色的氣度。

要說周恩來這種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的氣度,沒有武者藝高人膽大的氣度,我是不信的,要說難道沒有一代大俠、師父韓慕俠的風韻所在,我是不信的。

綜上所述,一身武藝的周恩來,在他早期革命生涯,在創建與領導特科的鬥爭中,因武相宜,因武出彩的角色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可謂武者周恩來,傳奇特科人,成就了中共特科一段傳奇佳話。

二、良好的武術修為塑造了周恩來與眾不同的風骨

修文習武,使得周恩來一張一馳,謹慎而又內斂,穩重而又堅韌,而這種特殊經歷與個人修練又塑造了周恩來成大事的必然氣度,在那個年代傲然獨立。否則,在那個英雄輩出、豪雄爭霸的年代,你沒有過人的才能與膽識,如果只是一介文人,文縐縐,是不足以統領群賢,讓人心服口服的。

很多人就喜歡拿開國元勳來作比較,今天來比誰的戰功大,明天來比誰的胸懷高,而且還有人常常來比元勳中誰的武功第一。 眾所周知,似乎在共產黨的隊伍裡,武功高強,酒量高企的當屬許世友第一,但事實上,許世友無論武功與酒量,都差了周恩來不是一個級別,這不是別人說的,而是許世友自己所說。

許世友多次與人交談時,都流露出對周總理的欽佩,說:「總理的大才我是沒法比的,無論酒量還是武功,我老許也都不是對手!」也許你認為這是許將軍對周總理的恭唯話,但我相信,這不僅是恭唯話,而且是內心真話。

周恩來所研習的形意拳是中國武術門派中,格外重視功法兼修的一派,按現在話說,就是特別利於實戰。同時,師父韓幕俠還教他內家心法,如就曾教他「抱雪眠」的功法,這對周恩來的身體良好素質的積累是大有關係的。所以年輕時期的周恩來,「三育」兼長,身體素質非常好,學習工作常常不易疲倦,甚至不畏寒暑。

即使後來,他多次到蘇聯,蘇聯的冬季,酷寒無比,即使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尚且要裹上厚厚的毛皮大衣,而周恩來卻總是一件單薄的呢大衣就出門了。

練武,不僅強化了周恩來的身心,而且使他磨就了堅韌之志,使他面臨風暴之時,似乎擁有鋼筋鐵骨,千錘百鍊,而且通過文武兼修,洞察世間,洞悉人心,故他總能善識正邪,妥辨真偽,見別人之未見,思別人之未思。如在支持毛澤東這一點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值得大書特書的,他從懷疑、猶豫到肯定、全力支持毛澤東,力排眾議舉薦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非毛澤東才能成事,這一光明磊落的風範,是一般人難以比擬的,並因謙誠的心態,一生成為毛澤東最得力的助力,可謂功居至偉。

我們知道,真正的武者,不是恃強鬥狠,而是克制隱忍,當發而發。為國為民,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很顯然周恩來就帶來明顯這樣武者的性格,我不知道是他天然所至,還是習武所影響,不得而知。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他輕易不發脾氣,但一旦發脾氣,那也是天崩地裂,量你是何方神聖,也得低頭認錯,不敢差池。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長們不止一個曾說過:「我這輩子只怕兩個人:怕主席的威嚴,怕總理的認真。」但這裡所言的「怕」總理,緣於周恩來的嚴厲,緣於周恩來對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極端負責。

周恩來的記憶力是驚人,對工作認真、負責,對一些大員工作不負責,他會極端不滿和對他們毫不留情的嚴厲批評。

比如,當時一些部長呈送上來的材料,不乏一些數據性錯誤。遇到這種情況,周恩來會忍不住當眾讓那些部長下不來臺,把材料摔還部長,嚴厲訓斥:「這就是你們弄的文件?數字都抄錯了!」「這句話就不通嘛!」「這件事就沒說清楚!」「你看一看,這文件搞的是什麼嘛,難道還要我來給你們當秘書嗎?」

文件尚且如此,當面匯報就更難了。有的部長怕總理問數字、問細節,匯報時就帶了有關司局長甚至還有處長一同來面見一同來匯報工作。周恩來見了如此陣勢,嚴肅批評說:「這是做什麼?搞祖孫三代同堂?胡鬧臺!」還有的部長帶個助手坐身後,也被總理嚴肅批評一通:「匯報工作還要問二排議員,這是不允許的!」

在一次由周恩來主持的國務院會議上,有一位部長在匯報工作時,只是照著材料一個字一句話地念,好幾次念錯鬧出笑話來。周恩來開始強壓住內心的火氣,提醒說:「不對!看清了再念。」這位部長又看著念一遍,情況依然糟糕。不對!」周恩來不滿之情已形於色,會後,這位部長被點名罰了站。

外交大事,國家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在這一點犯錯,無論是誰,周恩來一概不會給面子。

上世紀50年代的一天,周恩來率領羅瑞卿、劉亞樓等高級將領一行前去機場歡送西哈努克親王離京,大家目送著西哈努克進了艙門,便迫不及待地往機場門口走,打算去看正在進行的足球比賽。周恩來看到後,勃然大怒,讓秘書把他們叫回來,面對那些將軍喝問:「你們學過步兵條例沒有?步兵條例裡哪一條規定,客人還沒走,機場已經沒人了?客人會怎麼想?你們是不是不懂外交禮節?」一聲斷喝個個面面相覷,任憑你們過去是叱吒風雲的英雄,還是運籌帷幄的將軍,無人敢聲。

但周恩來對人民的關心,卻又是舉世公認的。他被人民頌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為什麼能贏得人民這樣的稱讚?他為什麼能管理好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情最為複雜的大國的國務?這既與他的忠誠分不開,也與他的一個思想方法有關。

周恩來認為,政府總理也就是人民的「總服務員」。他經常說:「我是總服務員。」他要求各級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務好老百姓,當好人民的服務員。

1946年10月,在紀念魯迅逝世10周年時,周恩來指出:「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鬥,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擔任政府總理26年,實踐了這一諾言。

......

綜一而貫之,周恩來這種鮮為人知的武學生涯(當然今天漸漸為人知曉),為他日後光輝的一生是奠定了堅實基礎的,使他在畢生的事業之中,文中有力,柔中帶剛,既有武者的光明,又有文者的韜略,加之他的天資聰穎、卓爾不群,堅韌不拔的品格,使得他雖然歷經各種風雨,飽嘗血火,卻寧能從容駕馭,遊刃有餘,永垂不倒。

這不僅是周恩來之福,更是中國人民之幸。

參考資料:1、中國共產黨資訊網; 2、周恩來生平介紹;3、周恩來傳; 4、《武當雜誌》;5、網絡公認史料。

【作者】谷新光:湖南岳陽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紅色文化傳承者。

作者/來源:谷新光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與周恩來是如何交往的
    在指揮紅軍轉戰南北,連連獲勝時,他仍思考著如何發揮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問題,他一再致電臨時中央,力主恢復毛澤東為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他認為「毛澤東的經驗與長處,還須儘量使他發展」,並強調「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懇請中央再三考慮前方意見。在周恩來的堅持下,毛澤東終被恢復了軍中的職務。
  • 周恩來十四歲時的好文章
    小學時的周恩來 網圖1912年10月,周恩來14歲,在瀋陽上小學,作了《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此前1911年,在一次修身課上,老師問「讀書為了什麼」時,周恩來回答「為了中華之崛起!」由此可見周恩來少時的遠見與抱負,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理想,方能寫出這樣心長語重之文章。
  • 南開「鏡箴」與周恩來的氣質
    幼年的周恩來在嗣母陳氏的教育下,每天黎明即起讀經書、背唐詩,聽陳氏講《天雨花》、《再生緣》之類的傳統故事。1904年,六歲的周恩來搬到外祖父家後,更是大量閱讀了外祖父家的藏書。可以說,生活於有著濃鬱中國傳統文化氛圍的家庭裡,周恩來從小就沉浸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化和滋養中,幼年時的周恩來在衣著、儀表、言行、舉止等方面已多有注意。
  • 學習時報刊文:毛澤東、周恩來等如何教育子女
    《學習時報》2月3日刊文,講述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共和國的偉人們如何教育子女,觀察者網轉載如下:毛澤東同志的家風作者:聶文婷羅平漢毛澤東的家風,有一個醒目的標籤:嚴。
  • 自稱程度有限 周恩來的英語水平到底如何(圖)
    資料圖片: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在許多關於老一代領導人的回憶錄中,很少有人談到周恩來的英語水平。那麼,周恩來的英語水平到底如何呢?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國共兩黨的許多重要人物,包括周恩來。拉鐵摩爾在《中國回憶錄》一書中談到了周恩來的英語。他這樣寫道:  周恩來第一次到我這裡來,是隻身一人,連個翻譯都沒帶。而由官方派給我的翻譯兼秘書薛保橋(音)先生也很得體地離開客廳,留下我們兩人單獨談話。我們憶起1937年在延安的會面。當時,周給我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象,他對外部世界的理解相當透徹。
  • 淮安市周恩來紅軍中學:幸福就像花兒一樣
    鮮花、紅毯、掌聲、笑聲……9月10日的淮安市周恩來紅軍中學秋韻蕩漾,丹桂飄香,校園處處洋溢著喜慶。教職工們在節日的學校裡,幸福的就像花兒一樣。在周恩來銅像處,奮鬥著、幸福著的周恩來紅軍中學的老師們以教師節之名在「我奮鬥,我幸福」的籤名牆上莊重籤名,在心裡許下承諾:杏壇樹人畢生願,桃李不言自成蹊。
  • 周恩來如何解決陳伯達康生名次排列矛盾
    當接通周恩來的電話時,定會傳來那一貫謙遜的聲音:「我是周恩來。你是哪一位?」不管是深夜,還是凌晨,只要有急事,周恩來都是極其負責、盡心盡責、不辭勞苦地果斷處理。他在日理萬機中送走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又迎來了一個個繁忙的清晨。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對周恩來提出個人的唯一請求:「請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
  • 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出處在哪 馬保國不講武德梗為什麼這麼火
    年輕人不講武德是什麼梗出處在哪 馬保國不講武德梗為什麼這麼火 最近年輕人不講武德的這個梗瘋狂的在B站和抖音上刷屏
  • 嚴以修身貴在樹德立範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嚴以修身的優良傳統。土地革命時期,「鐵」的紀律就是從嚴修身的充分體現。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餘部上井岡山時,在荊竹山雷打石立下「行動聽指揮,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的三項紀律,後來發展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事實,三項紀律就是非仁勿行、非禮勿動。
  • 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如何運用統一戰線開展工作?
    在抗日戰爭中,周恩來是我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傑出領導者和實踐者。從西安事變,到重慶談判,周恩來同志始終以「在堅持黨的立場和原則的基礎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一方針為指導,堅持求大同存小異,通過準確預判,周密協調,果敢決策,紮實開展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 揭秘:顧順章叛變後周恩來如何轉移上海首腦機關
    但對如何實施這一計劃,顧順章則含糊其辭,不願提供中共上海首腦機關和領導人的住址細節。他知道如果提供了這些情況,他在蔣介石面前的價值將大大縮水,同時武漢國民黨特務機關將紛紛向上報功,而這些則勢必經過已打入國民黨中統頭子徐恩曾的身邊任機要秘書的中共地下黨員錢壯飛之手,到那時,對中共中央的「突然襲擊」很可能全部落空。
  • 「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1973年周恩來回延安時,曹谷溪就在歡迎周恩來的人群中。我想請問您為什麼被這個劇本所吸引,曹谷溪筆下的周恩來和您以往塑造過的周恩來形象相比,有哪些特殊之處? 劉勁:這個劇本最打動我的是對周恩來內心活動的刻畫,當時周恩來已經是癌症晚期,身體非常虛弱,加上工作壓力大,人很憔悴。為了讓劇本更加精彩,我請來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楊勝群擔任顧問,請來《湘江北去》的編劇王青偉修改劇本。
  • 馬保國:「武德」「耗汁尾汁」用英語怎麼說?
    武德出自太極大溼馬保國一則視頻。隨後斥責兩個年輕人不講武德,並說:年輕人不講武德,偷襲我這個69歲的老人家,傳統功夫講究的是點到為止,點到為止他就輸了,如果我這一拳發力,一拳就把他鼻子打骨折了。現在「武德」帶有強烈的調侃意味,已經成了網絡熱梗。
  • 周恩來因何被稱為中國的總管家?
    凡是毛澤東下定決心作出戰略決策之後,如何組織部署、如何貫徹執行都由周恩來具體來抓;無論是前方還是後方,無論是後勤供應還是部隊調動,都離不開周恩來的具體組織指揮。在1972年中美握手的重大外交事件中,總決策者是毛澤東,具體做好這件事的是周恩來。尼克森回憶說:「談到具體的國際問題,毛在1972年會晤時一開頭就說,『那些不是應該在我這裡討論的問題。
  • 周恩來「抽菸」的智慧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在電影《建國大業》中,有一個周恩來抽菸的鏡頭:周恩來在焦急地等待東北遼瀋戰役前線消息時,特意從警衛員手中要了一支煙,熟練地抽了起來。當然,電影是文藝作品,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而,筆者由於工作關係,曾經訪談、接觸過周恩來的親屬和他生前的身邊工作人員200餘人,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告訴我:周恩來一般是不抽菸的。
  • 毛澤東周恩來的珠聯璧合
    英國作家威爾遜在研究周恩來時有一個困惑不解的問題,即為什麼周恩來「在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的領導中,他一貫地幫助別人升到頂端,而自己卻拒絕這頂桂冠」。的確,周恩來在其政治生涯中從來沒有謀求最高領導地位的願望,儘管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機會。他一貫能夠使自己的政治才能為新的領袖所器重,成為領袖的一個有價值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助手。在某種意義上說,周恩來也是有意識地使自己主要扮演執行者的角色。
  • 周恩來巧借魔術找回國寶
    鬥爭要知己知彼,周恩來可說是把蔣介石吃透了。1月17日反動命令下達時,國共關係真是到了破裂邊緣。國內國外將如何反應,尚難預料,周卻毅然決然留下來,冒全體犧牲的危險,去爭取好轉的最後可能。終於在各方配合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退了蔣的進攻,使其被迫處於防禦地位。在革命兩面政策中又添了兩手準備(在作最壞準備時,不放棄爭取好的可能)這樣一條經驗,這應說是周恩來大勇大智的結晶。
  • 林默涵對周恩來的往事珍藏
    周恩來在講話中著重談了如何團結知識分子的問題,提出要信任他們,幫助他們,改善同他們的關係,提出要為所謂「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脫帽」,稱其為「人民知識分子」,並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專家學者「承認錯誤」,表示「現在利用這個機會,我作總的道歉」。
  • 「耗子尾汁」、「不講武德」用英文怎麼說?
    最近,「形意太極拳」大師馬保國火了,跟著他火的還有「耗子尾汁」(好自為之)和「不講武德」等梗,下面我們就來看下相關的英文怎麼說吧~ 「武德」怎講?
  • 原來收土特產的習俗由來已久,看周恩來總理是如何機智應對
    偉大領袖周恩來總理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但他是如何機智處理的呢? 1969年至1980年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的龍飛虎,自1928年就參加紅軍,同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一年後就轉入中國共產黨。並且還是參加過紅軍長徵的老兵,與周恩來總理可以說是同生共死患難的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