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人脈時,悟透老祖宗傳下的這2個人生忠告,早晚飛黃騰達
古人有云:「低頭便見水中天,退步原來是向前。」人生難免有低頭退讓的時候,懂得適時主動低頭退讓才能換來海闊天空。
懂得低頭,才能出頭!低頭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變。
曾國藩曾任欽差大臣鎮壓捻軍,當時劉秉璋作為輔佐軍事的襄辦之官,獻防守運河之策,於是清軍在河岸修起長牆,阻止捻軍渡過,試圖把他們圍在一個角落裡聚而殲之。
李鴻章在江督行署,力爭不可,親自給劉秉璋寫信說:「古代有萬裡長城,現在有萬裡長牆,秦始皇沒有意料到在一千多年後遇到公等為知音。」顯然帶有嘲諷的味道。劉秉璋率萬人渡運河,接到李鴻章的公文,說糧餉缺乏不能夠增兵。
李鴻章事事進行幹涉,並且時常上報情況,條陳軍務,曾國藩很不滿意李的這種做法。等到時間一久,清政府見曾國藩軍無戰功,便想讓李鴻章接替為統帥,曾國藩不忍心離去,便請求留在軍營中繼續效力。
李鴻章接任後,急忙派人到曾國藩駐所領取欽差大臣的「關防」。曾國藩說:「關防,是重要的東西;將帥交接,是大事,他不自重,急著要拿去,弄沒了怎麼辦?況且我還留在這裡。」李鴻章派客人百般勸說,讓他回到兩江總督之任上,曾國藩也沒有答應。
有人給李出主意,並調停說乾隆時西徵的軍隊用大學士為管糧草的官,地位也與欽差大臣相等。曾國藩故意裝作不懂,說:「說的是什麼?」
劉秉璋說:「現在您回到兩江總督之任,就是大學士管糧草的官職呀。」
李鴻章又私下告訴他說:「以公的聲望,雖違旨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九帥之軍隊屢屢失利,難道不懼怕朝廷的譴責嗎?」
曾國藩於是東歸,從此絕口不談剿捻的事。李鴻章接替為統帥,也沒有改變曾國藩扼制運河而防守的策略。後來,大功告成,李鴻章上疏請求給從前的領兵大臣加恩,曾國藩僅僅得到了一個「世襲輕車都尉」,因此大為惱怒,對江寧知府塗朗軒說:「他日李鴻章到來,我當在他之下,真是今非昔比了!」
因此,曾國藩在處理進退關係問題上,則是該進時進,當退則退。在曾國藩不得已啟程赴兩江總督任之時,途中觀者如潮,家家香燭、爆竹拜送,滿城文武士友皆送至下關。
同治八年(1869年)一月九日,曾國藩行至泰安府,忽然接到新的寄諭,所奏報銷折奉旨「著照所請」,只在戶部備案,毋須核議。這等於說,一些人原抓住曾國藩軍費開銷巨大,要審計查帳,現在一紙聖旨就將此事一筆勾銷,不再查他的帳了。
曾國藩為此大受鼓舞,認為這是清政府對他的特別信任、空前恩典。諭旨使他「感激涕零,較之得高爵穹官,其感百倍過之」。因而便又有點心回意轉,雖慮「久宦不休,將來恐難善始善終」,但不再要求辭職了。
這樣一來,曾國藩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而且看書的勁頭更足了,轎中、宿店的旅途之中,他將《戰國策》、《左傳》反覆閱讀,目的是在進見皇太后、皇上之時,陳述自己的中興大業之策。
曾國藩一生中幾進幾退,但每次面對困境時他都能冷靜面對,從容找到出路,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能在官場中縱橫數十年的資本吧!
懂得低頭,才能出頭!生活中,許多人能伸而不能屈,覺得要退讓低頭是比殺頭還難過的事。其實,有時候低頭不只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它甚至會比抬頭更有力量,更有殺傷力。
古人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你吃不了苦,就只能永遠站在成功的對岸;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創造出燦爛的人生。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看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能成大事者,無不是苦盡甘來的結果,齊桓公流浪十幾年才能霸業;劉邦創業初期也在山林中蟄居了一段時間;韓信則衣食無著,四處流蕩。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朱元璋。
朱元璋17歲那年,天降災禍,除了朱元璋與他的一個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為孤兒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寺院裡去做行童。行童就是做粗活的童僕,幹活吃飯沒有工錢。
朱元璋非常能幹,人小有志氣,吃苦可以,受欺負不幹。他每天要打掃佛堂、打鐘、擊鼓、上香、點燭,伺候長老高彬一家,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比他早來的師兄們欺負他年紀小,經常支使他幹那些本不是他該幹的活。
瘟疫之後又出現了災荒。朱元璋所在的寺廟主要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和接受善男信女布施為生,如今年成不好,佃戶交不上租,施主的布施也少得可憐。主持和方丈無法維持寺中二十號僧人的吃喝,只好動員大家自謀生路,要求和尚們有家的先回家,無家的雲遊四方化緣,等災年過後再回寺廟裡來。
逢此荒年,大家都不願回家裡去,哭哭啼啼地要求留下來。剛入皇覺寺僅五十天的朱元璋不堪忍受僧人們的欺壓,主動要求帶上木魚和瓦缽雲遊四方去化緣。
離開寺院後,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歷盡艱辛。遇到村少人稀的地方,要不來飯就得餓上一天兩天,或挖點野菜充飢。白天走鄉串村,晚上找個破廟棲身。山棲野宿,受盡風霜之苦。
後來,朱元璋御製《皇陵碑》時,回憶起這段經歷,對群臣講道:「早起看誰家煙囪冒煙,就趕緊去討口飯吃,天黑了踉踉蹌蹌地找個古寺暫棲身。」又說:「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幾年的流浪生涯,使朱元璋受盡冷落和嘲笑,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但最後,他終於推翻了元朝,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有所建樹,艱苦奮鬥是必要的,吃苦耐勞是難免的。所以人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