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的五大錯誤

2021-02-07 賴斯曼主義Reismanism


本文其實略有標題黨,恰當的題目應該是「古典經濟學必需的五個修正」。

國內外很多奧派研究者關於古典經濟學的一個通常的看法是,因為勞動價值論(客觀價值論),古典經濟學是一套錯誤的理論,這一錯誤被奧派的主觀價值論所糾正,這幾乎已成經濟思想史上的一個定論,國內學者的文章中經常見到這種非黑即白式的對比。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種膚淺的見解。但本文還不急於為古典經濟學辯護,而是先分析它的五個必需的修正。關於古典經濟學,可以說存在這樣一種狀態,不僅關於它錯在哪裡的見解是錯誤的,而且關於它對在哪裡的見解也是錯誤的。希望本文可以先澄清後面一點。這五個必需修正的理論是:

1、工資居先理論;

2、沒有認識到商人和資本家的生產性作用;

3、沒有認識到土地私有制在提高勞動生產力中的作用;

4、勞動價值論;

5、工資鐵律。

修正1:工資居先理論是指古典經濟學家(始於亞當斯密)認為在原始狀態下勞動者出售自己的勞動所獲得的收入是他的工資,這一概念框架為馬克思所繼承並發展出剝削理論,後來剝削理論的反對者往往也都暗含地接受這一框架。實際上,根據嚴格定義的古典經濟學概念,原始狀態下的這種收入不是工資,而是利潤。關於這一問題的詳細分析可以參看本號之前翻譯的賴斯曼的文章《糾正經濟思想史上最嚴重的錯誤:「對商品的需求不是對勞動的需求」VS馬克思主義剝削理論》。

關於修正2和3,其實沒有太多需要補充的,古典經濟學家未能充分認識到商人和資本家的生產性作用以及土地私有制在提高勞動生產力中的作用。

古典經濟學捍衛私有產權並主張所有人的利益的和諧,上面三個修正都與這一基本精神相符的。其中第1個和第3個修正只是使得古典經濟學更加邏輯一致,第2個則彌補了古典經濟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缺失,即忽略商人和資本家的生產性功能,並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勞動中指導和指揮的智慧這一不可或缺的方面。

第4個和第5個修正所涉及的兩個理論,勞動價值論和「工資鐵律」通常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剝削理論的基礎。接下來我將證明,重述的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不僅不支持馬克思主義的剝削理論,而且是批判它的基礎。因此最後古典經濟學中真正需要被徹底拋棄的只有「工資鐵律」,而正確理解勞動價值論的含義恰恰是拋棄「工資鐵律」的重要基礎。

修正4:勞動價值論

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認為生產產品所需的勞動的相對數量是它們的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這是因為基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我們可以論證出產品的價格往往是由其生產要素的成本決定,而勞動是最根本的一種生產要素。關於成本決定價格,本號也寫過幾篇文章,這裡不再贅述。

很多人將主觀價值論膚淺地理解為人的主觀效用排序直接決定價值,這是十分荒謬的,即使按照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也是邊際單位產品的效用決定產品的價值,何況,由於一種生產要素往往可以生產多種商品,各種商品的價值不僅不可能是由其直接效用決定,也不可能由其邊際單位的效用直接決定,而是在更大的市場中所決定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這也就是由生產成本決定。如此說來比較抽象,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麵包、饅頭、麵條都只由一種生產要素麵粉生產出來,按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麵包的價值應該由邊際單位的麵包的效用決定,饅頭和麵條同理。但是一斤麵粉生產的麵包、饅頭和麵條絕不可能有不同的價格,它們的價格必然相等,那麼說其中高效用的產品的價格有成本決定就完全合理。相同的邏輯可以繼續推論,由於勞動是最終的生產要素,所以說產品的價格由生產它所需的勞動數量決定就並無不當之處。

當然,古典經濟學並不認為在所有情形下都是成本決定價格,他們意識到的限制包括:1、勞動無法增加其數量的稀缺財貨;2、生產時間的影響;3、利潤率變化的影響;4、國家和職業間工資差異的影響。限於篇幅這些不做展開,但是應該認識到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並不認為勞動是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它只是指出在滿足一系列條件的情況下,生產產品所需的勞動數量決定產品的價格。

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的錯誤並不是它認為生產產品所需的勞動數量決定產品的價格,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它沒有理解邊際效用和消費者需求在決定不同等級的勞動的相對工資和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中所扮演的角色。

修正5:工資鐵律

古典經濟學的所謂的「工資鐵律」認為在自由市場中工資有趨向於等於「維持生存」的成本的趨勢,這一理論所基於的是回報遞減規律和馬爾薩斯關於人口增長的觀念。古典經濟學認為如果工資超過「維持生存」的水平,人口就會增長,使得必須使用更貧瘠的土地,這將會導致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下降。這將會進而提高必需品的價格並使得工人除了「維持生存」外無法購買任何東西。這樣,維持生存被認為是實際工資的均衡水平。工資上升人口就會增加,下降人口就會減少,而工人賺取的工資始終處於「維持生存」的水平。實際上,這是對資本主義以前的經濟狀態的準確描述,比如十八世紀的歐洲經濟,還有古代人口與經濟的關係也某種程度上符合該理論的描述。這也是很多人支持計劃生育的理論基礎。

但是「工資鐵律」至少有三個重大錯誤:

第一、回報遞減規律的假設條件是技術水平不變,而真實的經濟發展始終伴隨著技術進步,特別是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而且回報遞減規律所指的是單個產品的生產,其結論並不適用於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

第二、即使該理論是正確的,其「維持生存」的含義也並非一成不變,按照該理論我們可以說2018年的美國工人和1978年的中國工人的工資都是「維持生存」水平,顯然二者的含義並不相同。

第三、「工資鐵律」所暗含的工資理論是錯誤的,它暗含的是邊際勞動力決定工資的理論,其基礎是生產要素的價格由其邊際產品直接決定。舉個例子,假設三個工人的邊際生產力分別是10元、8元、6元,那麼邊際生產力決定的工資水平應該是6元,這一理論不僅得出錯誤的「維持水平」工資,而且它還為資本剝削工人提供了支持。馬克思主義的剝削理論中不僅包含曲解版本的勞動價值論,也包含更糟糕版本的「工資鐵律」,這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遺憾的是,由於沒有準確理解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的含義,也沒有吸收龐巴維克關於成本規律的洞見,奧派經濟學到羅斯巴德這裡仍然秉持著生產要素價格有產品價格決定的觀點,其工資理論是明確的邊際生產力工資理論。

以上是古典經濟學所需的五個修正,其中只有「工資鐵律」是應該徹底拋棄的,其它的要麼略作修正,要麼需要更清晰的理解和重述。如勞動價值論,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現代奧派經濟學所急需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每日一薦:《經濟學 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
    《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成書於2003年,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成為這一領域的一本重要的書目。     它不同於馬歇爾的第一代經濟學教科書中將供求分析與對個人專業化決策的分析分割開來的方法,也不同於純消費者和廠商截然兩分的新古典供求邊際分析,而是從消費者—生產者選擇專業化水平的決策出發,用超邊際分析法(每個角點解的邊際分析和不同角點解之間的總收益—成本分析)分析社會分工網絡規模是如何由市場來決定的。
  •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2016年02月24日 13:5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那藝 賀京同 字號 內容摘要:行為經濟學:新古典的繼承與發展?
  • 經管筆記 | 經濟學300年(一): 古典經濟學時代!
    第一部分  古典經濟學(1556-1870)第一章 從蒙克萊田談起—300年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馬歇爾進行了綜合,稱為新古典經濟學。《通論》發表,凱恩斯學說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稱為「凱恩斯革命」滯漲發生,凱恩斯學派分裂。新劍橋學派、凱恩斯主流派、新凱恩斯主義學派。自由主義學說復興,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
  • 古典經濟學理論宗師李嘉圖
    立春編著《經濟學說及人物簡史》修改稿補登文/立春第一節  古典經濟學前期的經濟思想第二節
  • 吳遵傑 陳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與問題
    粗略地說,前者指代盧卡斯等開創的宏觀經濟學,後者指代馬歇爾綜合的微觀經濟學。龔剛(《實際商業周期:理論、檢驗與爭議》,將前者譯為現代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我們覺得十分恰當。但為了遵從國內習慣,本文仍將New Classicals 譯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本文提到的新古典經濟學指的就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克魯格曼將金融危機未被預測歸罪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其緣由需從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主流地位的確立分析。
  • 陳世清:新古典經濟學方法不能解釋解決金融危機
    由於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和《從西潮到東風》兩本書都是以現代市場經濟為參照系,所以兩本書對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不同只能說是自相矛盾,而這種自相矛盾是由於《新結構經濟學》中對政府在市場中的定位被全球金融危機的實踐所證偽,林毅夫在《從西潮到東風》中不得不左支右拙修正自己原來的錯誤觀點導致。這種對原來錯誤的修正與真理的相對性有本質的區別。
  • 模塊一:古典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從亞當·斯密到約翰·穆勒)
    我們身邊發生的國際貿易戰、貨幣貶值、通貨膨脹、虛擬貨幣,中概股回歸等等無不與經濟學相關。模塊一:古典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1776:從亞當斯密到約翰·穆勒)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52節公開課》的首節課程,在接下來的365天裡,相信你將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背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有更好的理解和認知。作為對經濟規律認識的經濟學,是伴隨著東西方經濟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門學科。
  • 展望疫情過後的現代經濟學——新古典綜合與複雜系統科學(上)
    對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學者而言,疫情過後的現代經濟學領域,具有及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尤其需要引起國內外學界注意的是,新古典綜合框架的傳統政治經濟學含義及其向複雜系統科學的擴展。但錯誤的東西總歸是錯誤的。川普貿易戰的兩難處境,美國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的明顯失誤,以及在如何回應香港國安法和其本國國內因種族問題爆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方面的無所適從,都說明對待公共政策問題,仍然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話語體系,其實它的基礎主要形成於冷戰開始前後。
  • 新古典市場理論VS奧地利學派:異同與優劣
    熟悉中國經濟學界的人大概都清楚,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維迎一直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忠實擁躉,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則「頗有微詞」。在其發表的題為《新古典市場理論與奧地利學派市場理論有什麼不同?》的文章中,他系統地比較了兩種理論在看待市場機制時的不同,闡述了他心目中二者的優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考研重點(4)
    ②各學派對於菲利普斯曲線形狀的觀點(新古典綜合學派、貨幣學派、理性預期學派)  ③工資剛性的三個原因;  ④菲利普斯曲線和總供給曲線的關係(一個硬幣兩個反面)。  其他考點:  ①失業理論相關概念:自然失業率、摩擦性事業、結構性事業、周期性事業。
  • 行為經濟學與公共政策
    ,雖然近幾十年才開始運用數學模型的形式衡量心理學對經濟學的影響,但包括亞當·斯密在內的古典經濟學創始人都曾對其中一些理念進行過定性的討論(Ashraf、Camerer and Loewenstein,2005)。
  • 經濟學革命|楊虎濤:經濟學多元主義:歷史、主旨和中國意義
    在《國際學生對經濟學多元化的呼籲書》中,他們明確表示,理論的多元化、方法的多元化和學科交叉的多元化必須置於課程體系的核心,經濟學教育不僅包括基於新古典的範式,還要包括常常被排斥在外的古典經濟學、後凱恩斯經濟學、制度學派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女權主義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及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等眾多其它非主流經濟學。
  • 陳平:如何看待當代經濟學
    (1)混沌經濟學與「自穩定市場」的幻象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是用數理模型構造的信仰,而非對市場波動的經驗分析。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自穩定市場」的理論,依據的是1933年弗裡希提出的噪聲驅動周期模型。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說基於兩個線性隨機模型:隨機遊走模型與幾何布朗運動模型。
  • 北大教授林毅夫的對手楊小凱 經濟學方面都有哪些學術成果?
    此書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被新古典經濟學遺棄的古典經濟學靈魂在一個現代軀體中復活。此書系統講授和介紹了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內容。《專業化與經濟組織》由楊小凱與黃有光合著,首次出版於1999年。
  • 文獻|《經濟思想史》讀書筆記:一、古典經濟學及之前
    (一)斯密之前我經常思考,經濟學研究的到底是什麼問題?答案似乎挺明確,因為無數次聽人說起,經濟學是研究相對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經濟學道理。希臘思想的先進性在於從微觀層面強調了效率以及家庭的有效管理,亞里斯多德肯定了私人財產的作用。阿拉伯的早期經濟思想則強調市場、專業化與分工,某種程度上是超前的。經院哲學所處的時代是歐洲的中世紀,對經濟學的研究主要在於打破宗教障礙,主要的論述在於私有財產與公正價格方面。
  • 《國際經濟學》背後的思考
    本科時對於經濟學的朦朧認知,知道經濟學是一門利用和配置稀缺資源的學科。碩士階段導師開始催促寫論文,發表論文,只有這樣,才能畢業,也只有這樣,才能評優評獎,帶著「功利」的「小心思」,我開始了這所謂的「做研究」之旅。
  • 經濟學範式的革命
    不過,經濟學中一直存在著一股與主流經濟學抗衡的力量,它來自馬克思主義、制度主義、斯拉法主義、後凱恩斯主義等新古典範式的替代性範式。隨後,法國學生發起的「後我向思維經濟學運動」(國內多稱之為「經濟學改革國際運動」),劍橋大學博士生的請願,堪薩斯城大學發出的呼籲,哈佛大學遭到學生集體罷課等事件,表明這場運動的範圍在不斷擴大。
  • 中國崛起不僅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也突破了馬克思經濟學
    (8)(一)新古典經濟學的增長理論首先,筆者曾在2014年國際熊彼特經濟學會的專題講演中指出,包括索羅的外生增長論(9)和羅默的內生增長論(10)在內,新古典經濟學的增長理論都無法解釋現代化過程中大國興衰的歷史。
  • 《「錯誤」的行為》:為何我們身處職場,需要懂點經濟學?
    01閱讀《「錯誤」的行為》有感《「錯誤」的行為》這本書是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察·泰勒的作品,該書籍以時間為序,從不同的主題展開,是一段作者將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帶回現實的艱難之旅。
  • 經濟學的起源與發展
    日本人神田孝平最早用漢字翻譯成「經濟學」,而近代中國人嚴復稱之為「生計學」,現在人們一般稱之為「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思想起源於古希臘。古代希臘是沿海國家,山多地少、耕地缺乏,只有將發展投向與海洋,在這之中商業不斷發展,逐步形成財富、分工、價格、供求等經濟形式,這是對經濟的最早實踐。